-
不同遮光处理对黑木耳菌丝抗氧化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全日光栽培模式下,在出耳期持续的光照刺激使菌丝处在不适宜的生长环境.本研究采用不同遮光程度的黑菌袋,设置 CK(正常菌袋,0%遮光)、T1(50%遮光)、T2(70%遮光)和T3(90%遮光)共4个处理,分析黑木耳菌丝在不同遮光程度下对黑木耳子实体的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菌丝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遮光处理下黑木耳原基形成时间相对缩短、出耳整齐、未出芽数减少,各处理第一茬产量呈显著性差异,CK处理为22.09 g,T1处理为25.20 g,T2处理为25.35 g,T3处理为25.58 g;遮光处理下不同时期菌丝的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在采收期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的含量低,同时保持着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activity,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低,缓解了对机体的损伤,与CK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其中T1 处理和T2 处理表现较好;遮光处理下子实体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较高,CK处理的粗脂肪含量较高,各处理存在差异.本研究重点讨论黑木耳菌丝在出耳期持续光照胁迫对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黑木耳栽培提供一种更高效的栽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辐毛小鬼伞对杜鹃兰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辐毛小鬼伞对杜鹃兰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提供一种简便培育杜鹃兰幼苗的方法.方法:收集铺满棕色"地毯状"菌丝且长有能变黑自溶蘑菇(疑似辐毛小鬼伞)的腐木,将其切段后放入自封袋中,撒上杜鹃兰种子进行共生培养,待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后,分离内生菌,并用内生菌接种菌包培育其子实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鉴定,再进行促进杜鹃兰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此菌株能促进杜鹃兰种子萌发,培育出的子实体特征与收集的一致.根据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鉴定此菌株为辐毛小鬼伞Coprinellus radians.结论:辐毛小鬼伞能促进杜鹃兰种子萌发,为促进杜鹃兰繁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肉质黑孢孔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及急性毒性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以采自河北省燕山地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肉质黑孢孔菌Amylosporus succulentus经组织分离得到的菌丝体为实验材料,对其菌丝体营养特性和环境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适宜的原种、母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经驯化栽培成功出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得出适合肉质黑孢孔菌菌丝生长的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 1.80%,酵母浸粉 0.25%,硫酸镁 0.15%,磷酸二氢钾 0.30%,琼脂 2.00%.适宜肉质黑孢孔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 31-34℃,pH为 4.5-5.5,光照条件为黑暗.适合肉质黑孢孔菌培养的母种培养基为玉米粉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小米培养基.栽培袋接种后 30-60 d满袋,5-10 d后现原基,6-11 d原基分化成子实体.高产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棉籽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 39%,棉籽壳 39%,石膏 1%,葡萄糖 1%;其第一潮菇产量为 106.9 g/袋,生物学效率为 66.8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在给予小鼠最大给药量为 4612.4 mg/kg情况下,肉质黑孢孔菌无明显急性中毒的危险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近年在牙周袋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新方案.目的: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纳入8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0-32岁,分2组治疗,试验组(n=40)在牙周袋底部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n=40)在牙周袋底部注入碘甘油,1次/周;同时选择无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40).治疗4周后,检测3组患者探诊指数、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黑色素普雷沃菌、口腔链球菌检出情况,同时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探诊指数、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黑色素普雷沃菌检出例数、口腔链球菌检出例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探诊指数、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黑色素普雷沃菌检出例数、口腔链球菌检出例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75%,P<0.05);④结果表明,酸米诺环素软膏可有效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同时可抑制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口腔链球菌的定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纳米银粒子涂层种植体在防治兔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正常行使功能的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能使支持骨丧失形成种植体周袋,从而导致种植失败.它是目前种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3].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与口腔微生物密切相关.有报道称,天然牙列牙周致病菌越多,从牙周区域到种植体区域的交叉感染率也越高[4];种植体周围炎与牙周炎龈下菌斑的菌群类似;而且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围龈沟中的微生物变化也十分相似[5-6].防控口腔微生物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延长种植体的寿命[7-8].目前,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治措施多为外界干预手段,其效果仍不十分理想[9].因此,急需寻找一种能够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方法,最好是种植体自身具备优异的抗菌作用,以降低种植的失败率.银具有很强的抗菌特性,可通过阻断细菌的呼吸酶系统,杀灭细菌.但银离子在溶液中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纳米银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金属银纳米化,比银离子化学性质稳定.纳米银是最新发展、最具应用前景的银医用形式,现已广泛用于医药和生物领域[10-11].纳米银在修复领域,银钯合金已成熟应用于桩冠修复,其释放的微量银离子可与体内硫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银,未发现毒性反应[12].因此,本研究通过新西兰长耳兔髂骨植入实验,研究银纳米粒子涂层种植体周围炎症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克山病病区自产玉米霉变真菌多样性初步检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克山病病区霉变玉米真菌谱带,获得其中优势菌群的信息,为后续次生毒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克山病病区(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正宁县,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及非病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当地种植的新脱粒玉米样品5份,共20份,置于无菌自封袋内密封、编号并运回实验室.放置于真菌培养箱内,霉焐培养2周后,进行真菌总DNA的提取.然后将DNA样品送至北京奥维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质检,并利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及MiSeq PE3000平台对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ITS1)进行测序分析,通过稀释性曲线及香农曲线是否趋于平缓分析测序数据量的合理性,通过物种组成覆盖率(Coverage)是否>99%分析测试样品中真菌群落的真实情况,根据真菌物种在各组中的相对丰度寻找病区组与非病区组之间的差异菌属.结果 高通量DNA测序分析共获得513 869条优质序列,共产生52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稀释性曲线及香农曲线的趋势是逐渐趋于平缓的,表明本次测序数据量合理;Coverage值均>99%,表明测序结果能反映样品中真菌群落的真实情况.物种组成分析表明,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间真菌种类组成有很多重叠,但Wickerhamomyces属、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相对丰度在病区组高于非病区组.结论 Wickerhamomyces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是3个病区组中的优势菌,可能与克山病发病有关,可考虑用于后续次生毒素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诊治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70岁,已婚,因"双膝关节酸痛3年余,加重6个月"入住我院骨科. 既往有"重症肌无力"病史10年,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双膝骨关节炎;重症肌无力",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左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松解术". 术后第6天,患者突发下腹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偶有便秘,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不适.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查体无特殊,腹平,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左下腹压痛,轻反跳痛. 请我科会诊后转入我科. 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39×109/L,血小板计数186.9× 109/L,血红蛋白112.3 g/L;凝血功能、生化等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彩超: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肠壁节段性增厚,蠕动差;右下腹超声所见考虑阑尾炎待排. 腹部立卧位片:双侧膈下见线状透亮影;腹腔肠管见少量气体影及较多肠内容物,肠管未见扩张及液气平面,腹部未见明显结石影,双侧腰大肌及腹脂线影清晰(图1). 术前拟诊断急性阑尾炎并穿孔. 急诊送入手术室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 患者取仰卧位,头低足高,右侧抬高,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脐上方约0.5 cm处做1.2 cm纵切口,穿刺气腹针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穿刺10 mm Trocar,置入10 mm 30度腹腔镜,探查见盆腔、双侧髂窝、右侧结肠旁沟、肝肾隐窝有大量褐色粪水样积液,乙状结肠冗长、肿胀,乙状结肠近端可见一直径约2.5 cm的肿物,肿物表面浆膜光滑,颜色苍白,质硬,活动度差,乙状结肠远端距离肿物约2 cm处可见穿孔,穿孔直径约1.5 cm,穿孔周围肠壁菲薄,可见粪便由穿孔处溢出(图2). 阑尾位于盲肠内侧位,长约5 cm,直径约0.8 cm,表面充血水肿,与周围有少许粘连(图3). 直视下分别于左下腹、左中腹、右下腹穿刺5 mm Trocar作为主、辅操作孔. 吸尽盆腹腔积液及乙状结肠穿孔处粪便,分离松解腹腔粘连. 予以间断全层缝合乙状结肠穿孔,并浆肌层包埋. 向左侧推开右下腹回肠,弹簧钳提拉阑尾,超声刀凝断阑尾中段系膜,分离阑尾系膜至根部. 一次性可吸收线圈套扎阑尾根部两圈牢固,距套扎处0.5 cm处剪开阑尾,未见明显粪石,超声刀完全凝断阑尾并切除,标本置入标本袋取出送检. 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至冲洗液清亮,吸尽盆腹腔液体,留置盆腔引流管1根. 撤除腹腔镜器械,经右侧腹直肌脐水平下约2 cm处做2 cm圆形切口,切开此处腹壁各层,作为造瘘口. 将距回盲部约15 cm一段回肠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作回肠双腔造瘘,将肠壁浆肌层与皮下、皮肤间断缝合一周,观察造口处肠管血供正常. 再次置入腹腔镜,观察回肠无扭转. 检查手术创面无活动出血、肠瘘,清点手术器械、辅料无误,缝合切口,并用无菌敷料覆盖,结束手术.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120 min. 术后予以抗感染、抑酸、雾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提示:(阑尾)慢性阑尾炎,急性浆膜炎. 术后第8天全腹增强CT示:右下腹造瘘术后改变,右下腹-盆腔引流管留置,腹腔未见明显积液. 术后第10天,拔除盆腔引流管. 术后第12天出院. 3个月后患者返院复查全腹CT、肠镜等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回肠造瘘还纳术,手术顺利. 术后予以抗感染、抑酸、雾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术后7d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简单有效的非损伤观测根瘤和根系形态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实时观测根瘤及根系形态对于豆科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缺乏一个便于观测根系、高效结瘤、适宜生长且经济实用的豆科植物培养体系.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为植物材料,建立了一种可实时观测根瘤及根系形态的纸袋水培法,并与其它常用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依赖于石英砂等固体介质栽培蒺藜苜蓿对根瘤和根系形态的实时观测造成障碍,而水培和喷雾培养等方法的根瘤菌接种效率不高,且不便观测侧根发育情况.采用纸袋水培法探讨了褪黑素对蒺藜苜蓿根系发育的影响,发现褪黑素具有降低根瘤形成效率、抑制侧根伸长、增加侧根数目以及增大侧根与主根之间夹角等作用.因此,纸袋水培法能够高效接种根瘤菌且为实时无损伤观测根瘤及根系形态提供了可能,是一种适用于豆科植物简单有效的培养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香栓菌的驯化栽培及生物学发育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筛选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的最佳出菇配方,同时对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学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本文用杨树、柳树、秸秆木屑作为培养料设置了8种配比,每种分为对照A、测试组B共计16个配方进行筛选,对不同时期的菌丝发育状况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柳树木屑、杨树木屑的配方均能成功栽培出香栓菌子实体,开袋后在90%-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13-18℃的低温刺激下28d原基发育为菇蕾,继续培养28d后子实体成熟.其中配料为柳树木屑97%、蔗糖1%、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的配方出菇率最高,配料为柳树木屑的配方开袋后子实体长势最佳,采用边缘开袋方式最佳.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先分化出白色蜂窝状原基,原基依靠孔状结构吸收营养后,在其上层包被形成黑色菇蕾,同时基部开始形成子实层;菇蕾内部生殖菌丝不断分化和发育,体积逐渐膨大,颜色由深变浅,菌丝分化出担子并产生担孢子,最终形成子实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临床效果,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60例于医院行种植体修复并发生牙种植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研究对象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并对牙龈上菌斑、软垢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 60个种植体共培养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产黑色素普雷沃菌39株,占34.82 %;其次为口腔链球菌25株,占22.32%;牙龈卟啉单胞菌18株,占16.07%;核梭杆菌13株,占11.61%;血链球菌9株,占8.04%;韦荣球菌5株,占4.46%;共生放线杆菌3株,占2.68%.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疗后1个月、6个月时种植体边缘骨高度-2.21 mm、-2.05 mm优于对照组-3.51 mm、-3.34 mm(t=3.01、2.96,P<0.05).结论 临床应用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可促进患者骨与种植体间的结合,从而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