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氧合酶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长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60例,根据疾病不同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83例)、卵巢切除组(42例)、正常绝经组(35例)。对三组的COX-2、ER、PR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三组COX-2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E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P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OX-2、ER、P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中COX-2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16.9%、30.1%)高于正常绝经组(0.0%、11.4%)、卵巢切除组(4.8%、7.1%)(χ 2=4.568、5.806,均 P<0.05);三组E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333、1.412,均 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P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绝经组、卵巢切除组(χ 2=4.890、5.022,均 P<0.05);COX-2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呈正相关( r=4.335, P<0.05),P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呈负相关( r=-4.256, P<0.05),E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无明显相关性( r=1.203, P>0.05)。 结论:COX-2、PR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有明显的关系,而ER无明显相关,因此,对患者的COX-2、PR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rf6调控线粒体分布及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EMT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rf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卵巢型内异症患者( n=44,内异症组)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同期收集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 n=17,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Arf6蛋白的表达;分离两组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Arf6蛋白的表达,观察Arf6蛋白表达下调后细胞的线粒体分布情况,并用蛋白印迹法检测Arf6基因抑制前后线粒体相关蛋白发育分化增强因子1(DDEF1,又称AMAP1)、活性氧簇1(ROS1)表达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波形蛋白(Vim)的表达变化,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0.174±0.019)相比,异位子宫内膜组织Arf6蛋白呈现高表达(0.423±0.033; t=29.630, P<0.01);线粒体在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靠近细胞膜边缘分布。当RNA干扰技术使Arf6基因抑制后,在异位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膜边缘明显减少,接近对照组的上皮细胞(贴近细胞核分布);当Arf6蛋白表达下调后,转染后的异位上皮细胞中AMAP1和ROS1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Arf6蛋白表达下调后,异位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迁移细胞数量为(34.3±7.5)个。异位上皮细胞中低表达E-cad而高表达Vim,但Arf6蛋白表达下调后,转染后的异位上皮细胞中E-cad表达增加,Vim表达下降。 结论: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表达Arf6蛋白可导致线粒体分布趋向细胞膜边缘化,诱导EMT,参与内异症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182靶向调控AQP5基因介导Wnt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侵袭的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阐明miR-182靶向调控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基因介导Wnt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rosis,EMs)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EMs小鼠模型。取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组织并检测组织中miR-182、AQP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正常和EMs模型小鼠炎性因子表达。随后分离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R-182、AQP5、Wnt通路相关因子(Wnt-1、β-catenin)的表达。MTT、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和侵袭能力。结果:与Normal组小鼠相比,EMs组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组织中miR-182表达降低,AQP5及Wnt-1、β-catenin表达升高(均 P<0.05)。细胞实验中,过表达miR-182或沉默AQP5能抑制Wnt通路相关因子(Wnt-1、β-catenin)的表达。同时,细胞的增殖活力降低,侵袭能力下降(均 P<0.05)。miR-182 inhibitor组各项指标表达与miR-182 mimic组相反。EMs细胞转染sh-AQP5的影响能被miR-182 inhibitor抵消。 结论:上调miR-182能靶向抑制AQP5的表达,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减少EMs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E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调节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明确去甲肾上腺素(NE)是否能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调控培养的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s)的氧化应激状态.方法 培养hEECs,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α 和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在hEECs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确定NE处理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根据结果将细胞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选择合适浓度进行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抗氧化应激蛋白Nrf2、HO-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E处理后细胞凋亡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ELISA)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 在hEECs上检测到 α1 a、α1 b、α2 a、α2 b、α2 c、β1、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NE处理后,在低浓度(5、10μmol/L)不明显影响细胞活力,而15、20μmol/L NE处理细胞6 h或24 h均明显增加细胞活性.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在15μmol/L 24 h处理组显著升高.ZO-1在6 h处理组下降,15μmol/L处理显著下降,同时Occludin在6 h处理组升高.NE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细胞凋亡率升高,15μmol/L NE处理细胞6 h凋亡率显著升高,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1.NE处理后,上调Nrf2及HO-1,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的MDA水平没有明显升高,同时SOD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NE处理细胞后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上调SOD,发挥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LncRNA NEAT1/miR-101-3p/RAC1在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lncRNA NEAT1在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法检测宫颈腺癌细胞系HeLa、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和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EM中lncRNA NEAT1的表达;干扰或过表达lncRNA NEAT1后,通过CCK-8和Transwell观察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侵袭性伪足的变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RNA NEAT1与miR-101-3p的靶向关系;通过免疫荧光、Transwell、CCK-8等方法检测lncRNA NEAT1/miR-101-3p/RAC1对SiHa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相比于 EM 细胞(0.99±0.04),宫颈癌 SiHa(7.59±0.10,P<0.01)和 HeLa(1.50±0.07,P<0.05)细胞中lncRNA NEAT1的表达明显升高.相比于sh-NC组,sh-NEAT1组(加入NEAT1敲低质粒)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侵袭性伪足数量明显减少(P<0.05);相比于OE-NC组,OE-NEAT1组(加入NEAT1过表达质粒)SiHa、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侵袭性伪足数量显著增加(P<0.05).miR-101-3p与突变的NEAT1共转染后,相比于对照组(3.10±0.16)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变化(2.99±0.11,P>0.05),而与野生型NEAT1共转染后,相比于对照组(2.97±0.13)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1.15±0.05,P<0.01),提示lncRNA NEAT1与miR-101-3p 靶向结合.RT-qPCR 结果显示,与 sh-NC 组(SiHa,0.97±0.09;HeLa,1.07±0.06)相比,sh-NEAT1 组 miR-101-3p mRNA 表达明显升高(SiHa,3.86±0.39;HeLa,2.62±0.51,P<0.01);与 OE-NC 组(SiHa,0.98±0.20;HeLa,1.05±0.18)相比,OE-NEAT1 组 miR-101-3p mRNA 表达显著降低(SiHa,0.35±0.05;HeLa,0.14±0.03,P<0.05),提示 lncRNA NEAT1与 miR-101-3p 的表达呈负相关.CCK-8、Transwell 结果显示,siRNA-RAC1、miR-101-3p mimic使SiHa和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P<0.05),上调lncRNA NEAT1可部分逆转以上现象,使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数目增加(P<0.05).结论 宫颈癌细胞中lncRNA NEAT1的表达显著升高,它作为miR-101-3p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01-3p并部分控制其对RAC1的调控,进而调节宫颈癌细胞侵袭性伪足的形成并诱导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养血安胎方调节自噬改善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蜕膜化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养血安胎方调节自噬改善复发性自然流产(RSA)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及蜕膜化的作用.方法 构建肾虚血瘀型RSA小鼠以及正常妊娠小鼠,正常妊娠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 mg·kg-1 雷帕霉素(Rapa)溶液或15 mg·kg-1 3-甲基腺嘌呤(3-MA)溶液进行干预;另设置相同方法处理的RSA小鼠、Rapa及 3-MA干预的小鼠组,并同时灌胃给药浓度为28.08 g·kg-1 的养血安胎溶液进行干预,收集小鼠子宫内膜.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子宫内膜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以及蜕膜化相关蛋白BMP2、HOXA10、PRL和IGFBP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RSA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BMP2、HOXA10、PRL和IGFBP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Rapa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BMP2、HOXA10、PRL和IGFBP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3-MA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HOXA10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RSA组比较,RSA+养血安胎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BMP2、HOXA10、PRL和IGFBP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与Rapa组比较,Rapa+养血安胎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BMP2、HOXA10、PRL和IGFBP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 养血安胎方能够抑制自噬,从而促进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的EMT及蜕膜化过程,降低流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电针对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M1型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观察电针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并以M1型巨噬细胞为切入点,探讨电针治疗IUA的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5只.采用机械搔刮联合脂多糖感染双重损伤法建立IUA大鼠模型.电针组予"关元"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干预,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3个动情周期.每组大鼠于动情期取材,HE染色法观察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管、腺体数目,Masson染色法观察子宫纤维化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分化簇86(CD8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 RUNX1、TGF-β1、α-SMA、CD8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2(TNFR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UNX1、TGF-β1、α-SMA、CD8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动情期子宫内膜层被破坏,皱襞减少,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结缔组织疏松,宫腔明显狭窄并出现粘连,间质充血、水肿,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腺体稀疏;电针组大鼠子宫组织结构基本完整,接近于正常子宫,可见较多新生腺体,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管数目及腺体数目显著减少(P<0.001);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值,子宫内膜中RUNX1、TGF-β1、CTGF、α-SMA、Col-Ⅰ、CD86、IL-1β、TNF-α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子宫内膜组织中 RUNX1、TGF-β1、α-SMA、CD86、TNFR2蛋白表达,RUNX1、TGF-β1、α-SMA、CD86、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管数目、腺体数目显著增加(P<0.01,P<0.05);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值,子宫内膜中RUNX1、TGF-β1、CTGF、α-SMA、Col-Ⅰ、CD86、IL-1β、TNF-α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子宫内膜组织中RUNX1、TGF-β1、α-SMA、CD86、TNFR2蛋白表达,RUNX1、TGF-β1、α-SMA、CD86、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P<0.01,P<0.05).结论:电针能够降低IUA大鼠子宫内膜M1型巨噬细胞的水平,减少M1型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分泌,从而改善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缺氧状态下has-miR-215-5p通过抑制BLCAP的表达调控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缺氧状态下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EEC)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提取缺氧(1%氧浓度,缺氧组)和常氧(21%氧浓度,常氧组)条件下EEC的RNA进行高通量测序(RNA-sequence),分析两组细胞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的方法对差异表达的miRNA即has-miR-215-5p进行鉴定,通过miRNA靶基因数据库网站(Target Scan)分析has-miR-215-5p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靶基因膀胱癌相关蛋白(BLC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实验检测两组EEC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两组EEC的迁移能力.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缺氧组EEC中has-miR-215-5p表达显著上升(P<0.001),RT-qPCR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miRNA Target Scan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BLCAP是has-miR-215-5p的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has-miR-215-5p与BLCAP-3'-UTR结合,结合位点突变后结合活性消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EEC中的BLCAP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01).CCK-8及划痕实验分别提示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的EEC增殖能力显著降低、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01).结论 缺氧条件下EEC中has-miR-215-5p可能通过与BLCAP-3'-UTR结合,抑制BLCAP的表达活性,导致EEC的增殖降低与迁移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近年来,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研究在生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和动物实验难以准确还原子宫内膜的三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限制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正常生理机制和相关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兴的类器官技术为此提供了新途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通过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自行组织形成,成功地高度还原了在体子宫内膜腺体的特征.这种类器官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周期阶段的生理变化,还能够模拟囊胚与子宫内膜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此外,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系统为生殖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包括生殖相关基础研究、疾病机制探索、药物筛选及靶向治疗研究等.这些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的生物学特性、疾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益经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卵巢早衰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究中药复方益经汤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卵巢早衰(POF)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CTX建立POF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益经汤低、高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 30 d.检测小鼠动情周期、体质量,卵巢、子宫指数和组织形态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孕酮(PROG)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卵巢PI3K、AKT、FOXO3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益经汤干预模型小鼠后,动情周期趋向正常,高剂量组体质量、卵巢指数、子宫指数皆显著升高(P<0.05);卵巢体积增大,初级和次级卵泡数量增多,细胞纤维化改善;子宫内膜增厚,恢复子宫腺上皮细胞排列;阳性对照组和益经汤高剂量组血清E2、AMH、PROG均升高(P<0.05,P<0.01),FSH、LH显著下降(P<0.01).益经汤组和阳性对照组PI3K、AKT、FOXO3A蛋白表达皆显著降低(P<0.01).结论 益经汤可有效改善动情周期,恢复卵巢和子宫的功能,可提高血清E2、AMH、PROG和降低FSH、LH的表达,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和FOXO3A 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