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干预在子宫颈扩张球囊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子宫颈扩张球囊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足月妊娠引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其简单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孕妇的产程、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足月妊娠引产孕妇第一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子宫颈扩张球囊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欣普贝生和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效果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欣普贝生和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对足月单胎引产孕妇的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和母胎并发症.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1116例足月引产孕妇,采用宫颈Bishop评分1~2分、3~4分、5分三组分层分析,分别对两组的经阴道分娩率等指标和母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Bishop评分为3~4分时,球囊组(449例)与欣普贝生组(411例)相比,24h阴道分娩率高于欣普贝生组(77% vs 64%,x2=7.018,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欣普贝生组(0.7% vs 2%,x2=2.83,P<0.05);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欣普贝生组(5.8% vs 2.4%,x2=4.67,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急产、产道撕裂、胎心率异常、产褥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欣普贝生相比,宫颈Bishop评分3~4分时,COOK球囊促宫颈成熟能提高阴道分娩率,但新生儿感染的潜在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酸依沙吖啶联合子宫颈扩张单球囊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乳酸依沙吖啶联合子宫颈扩张单球囊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由于社会因素或者医学因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并无任何引产禁忌证的110例健康中期妊娠(孕周14~27周)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引产,即口服米非司酮150mg,并在B超引导下经腹壁行羊膜腔内注射100mg乳酸依沙吖啶;观察组采用乳酸依沙吖啶联合子宫颈扩张单球囊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引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多次剖宫产患者的引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为96.36%(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83.64% (46/55)](P<0.05),且观察组的产程时间、宫缩发动时间、产后2h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多次剖宫产孕妇引产成功率为33.33%(2/6),观察组多次剖官产孕妇引产成功率为100.00%(7/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宫颈裂伤1例,会阴裂伤1例,两组孕妇均未出现羊水栓塞、子宫破裂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乳酸依沙吖啶联合子宫颈扩张单球囊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米非司酮并在B超引导下经腹壁行羊膜腔内注射乳酸依沙吖啶,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球囊导管引产足月单胎与双胎妊娠初产妇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双球囊导管引产足月单胎与双胎妊娠初产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文荣医院158例采用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引产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足月单胎妊娠98例为对照组,60例双胎妊娠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的情况.并采用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引产后剖宫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初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 I)、引产前Bishop评分及引产指征的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χ2值分别为1.78、0.96、1.69、0.79,均 P>0.05);而观察组孕周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4.35,P<0.01).两组初产妇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和引产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1.89、1.38,均 P>0.05);两组初产妇自行引产率、分娩方式、产程停滞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2.24、1.09、0.32,均 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并无明显差异(t=1.05,P>0.05);两组均无胎膜早破的病例,且产妇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χ2=0.09,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1.06、0.72,均 P>0.05),而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16.45,P<0.01).结论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应用于双胎妊娠初产妇可与足月单胎者取得相当的引产效果,并不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因此其在双胎妊娠的产妇中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期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引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子宫颈扩张球囊(COOK球囊)联合缩宫素和单纯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分娩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2年中85例足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中妊娠期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病例,其中COOK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45例为观察组,直接缩宫素引产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两组产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血压水平及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感染及新生儿窒息风险.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 vs 65.0%),而观察组诱发临产时间(7.8±5.7小时vs 13.2±9.5小时)、第一产程时间(6.4±3.1小时vs9.6±4.1小时)、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6.7% vs 22.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产后血压水平比较(145±5/99±7 mmHgvs 158-±9/106±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后血压水平比较(140±7/93±8 mmHg vs 148±7/99±6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胎盘早剥(6.7% vs 12.5%)、产后出血(11.1% vs 10.0%)、产后感染(4.4%vs 2.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8.9% vs 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期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中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显著优于直接缩宫素引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引产的足月妊娠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微量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试验组给予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相关的干预后,两组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组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10.707,P<0.05);试验组足月妊娠产妇引产成功率(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引产成功率(68.00% )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应用子宫颈扩张球囊,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应用与单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应用与单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诊治的1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产妇.观察组产妇给予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缩宫素引产方式,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引产方式,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宫颈成熟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颈成熟度优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与单用缩宫素分别应用于产妇中,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提高产妇宫颈成熟度,并有效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宫颈COOK球囊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宫颈COOK球囊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采用宫颈COOK扩张球囊引产的315例足月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球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母儿结局,对孕妇的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对引产效果的影响,并由此建立回归模型预测引产效果.结果 315例孕妇在使用宫颈球囊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共6例(1.90%),阴道分娩共221例(70.16%)纳入自娩组,其中阴道助产共38例(12.06%);剖宫产共94例(29.84%)纳入剖宫产组.发生母体产后并发症者19例(6.03%),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4例(7.62%).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孕妇产次、体质量指数(BM I)、引产前Bishop评分及新生儿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孕妇产次及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与引产成功呈正相关,而孕前BMI及新生儿体重与引产成功呈负相关(P<0.05),并得出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 U C)为0.856(95%C I:0.795-0.918),回归方程预测引产效果的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74.6%,准确度为74.9%.结论 孕妇产次、孕前BMI、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及新生儿体重可作为球囊引产效果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OOK球囊与前列素制剂用于妊娠高血压孕妇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比较COOK球囊与前列素制剂用于妊娠高血压孕妇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共80例足月妊娠高血压孕妇,依据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孕妇采用前列素制剂引产,研究组40例孕妇采用COOK球囊引产,比较两组妊娠高血压孕妇的分娩状况、引产期间并发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分娩状况:试验组使用COOK球囊治疗在阴道分娩、宫颈成熟度Bishop分、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使用催产素例数及人工破膜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期间并发症:两组孕妇在引产期间均未发生羊水栓塞,试验组在引产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于对照组(22.50%vs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19);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结局:试验组在产后出血量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3,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质量、送入监护室例数、吸氧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妊娠高血压孕妇足月引产过程中,在缓解分娩状况、减少引产期间发生并发症及产后出血均优于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子宫颈注水球囊终止瘢痕子宫16~24周妊娠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讨论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子宫破裂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因胎儿畸形自愿要求引产的妊娠中期(妊娠16~24周)瘢痕子宫孕妇88例,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组(n=48)和B组(n=40),A组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子宫颈注水球囊引产;B组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直至胎儿胎盘娩出.观察两组米索前列醇用量、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后2h出血量、清宫率、宫颈裂伤率、子宫破裂率、胎盘破裂率、引产失败率等.结果 A组宫缩发动时间[(24.46±14.70)h]、胎儿胎盘娩出时间[(30.46±16.70)h]及米索前列醇用量[(379.49±278.32)ug]均少于B组[(38.33±12.40)h、(50.98±17.89)h、(660.00±190.46)u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产失败率(2.08%vs 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颈注水球囊应用于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极大缩短了引产时间,提高引产成功率;球囊机械扩张宫颈加上药物作用可使宫颈软化最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