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致子宫内膜疾病的激素通路及调节因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子宫内膜的发育和功能高度依赖于类固醇激素的周期分泌及其同源受体的表达,其中最重要的是雌、孕激素及其受体.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有增殖期和分泌期,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并为妊娠做准备,雌、孕激素失调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一系列疾病,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病理状态下,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促进子宫内膜过度增殖,这与子宫内膜病变发生风险升高密切相关,而孕激素能有效抑制雌激素的增殖作用,但当孕激素受体表达异常或出现孕酮抵抗时会导致孕激素功能失调.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有赖于对激素通路的认识,综述导致子宫内膜疾病的激素通路及其调节因素,以期为临床研制出能有效预防及改善治疗结局的新药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胰岛素及25羟维生素D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清胰岛素及25(OH)D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30例Ⅰ型EC患者(观察组)及同期30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25(OH)D3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无论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观察组血清胰岛素、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25(OH)D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EC患者不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的FINS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FIGO分期升高、组织学分级增加、浸润肌层深度增加,患者血清25(OH)D3的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Ⅰ型EC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它们可能诱发Ⅰ型EC,对EC的诊断及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表观扩散系数定量参数区分移行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在术前区分移行型脑膜瘤(transitional meningioma,TM)与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6例TM和30例AM患者资料.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使用3DSlicer软件,在肿瘤ADC图像上采用双盲法沿着肿瘤边缘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ROI除外坏死、囊变及出血区域,由ROI灰度值构建灰度直方图,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ADC直方图参数与Ki-67增殖指数、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S-100蛋白四种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M组的方差、偏度、峰度及最大值参数均大于AM组(P均<0.05).方差、偏度、峰度、最大值及Perc.90参数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方差、最小值及Perc.10参数在PR阳性和PR阴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ADC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区分TM和AM,衍生参数可预测Ki-67水平及PR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甘氨酰基转运RNA合酶1-分歧转录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甘氨酰基转运RNA合酶1-分歧转录本(GARS1-DT)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的乳腺癌患者血清64例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4例,进行外泌体提纯分离及鉴定。对4例乳腺癌外泌体和4例乳腺良性肿瘤外泌体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对差异ln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与富集分析,确定与氧化应激相关的lncRNA GARS1-DT。采用RT-qPCR验证60例乳腺癌外泌体中GARS1-DT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χ2检验分析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乳腺癌血清外泌体中GARS1-DT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瘤血清外泌体GARS1-DT(0.114±0.026比1.015±0.330, t=5.430, 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该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641±0.491比1.066±0.590, t=3.021, P<0.01),Luminal B型乳腺癌组显著低于三阴型乳腺癌组(0.502±0.362比1.114±0.517, F=3.391,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RS1-DT的差异表达与患者年龄、孕激素受体(PR)表达、淋巴结转移和月经状况、分子分型等明显相关( χ2=5.644、5.658、9.094、5.220、7.933, P<0.05)。 结论:GARS1-DT在乳腺癌中显著表达下调,通过顺式调控靶基因GARS1,影响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肿瘤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肿瘤(≤1.0 cm)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首诊60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小肿瘤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研究组),同期纳入非小肿瘤且淋巴结阴性(对照组A)、非小肿瘤且淋巴结阳性(对照组B)、小肿瘤且淋巴结阴性(对照组C)作为对照组。选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四项指标对比分析在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灶间的区别,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四项指标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均存在不一致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er-2的表达对照组B、研究组、对照组C、对照组A呈现递减趋势;研究组腋窝淋巴结转移>3枚组共19例,Her-2阳性率为11/19,淋巴结转移≤3枚组共37例,Her-2阳性率为21.6%(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R、PR和Ki67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B中腋窝淋巴结转移>3枚组和≤3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合随访资料,研究组中淋巴结转移>3枚组中以后发生远处转移者4例,Ki67的表达率为4/4,未发生远处转移者13例,Ki67的表达率为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乳腺癌包括小肿瘤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间ER、PR、Her-2和Ki67表达一致性较好,多数情况可以用原发病在生物学指标评价整体病情,但部分患者确实存在不一致现象,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用以全面评估病情;Her-2阳性表达似乎在整体中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尤其在小肿瘤乳腺癌≤1.0 cm中表现出更优相关性;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且原发病灶≤1.0 cm浸润性导管癌患者,Ki67的高表达似乎提示更远期更易发生远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七失神同源物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七失神同源物2(SIAH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六安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距肿瘤组织至少5 cm),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SIAH2、PDGF-BB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SIAH2、PDGF-BB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SIAH2、PDGF-BB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SIAH2、PDGF-BB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72.92%(70/96)比9.38%(9/96)、56.25%(54/96)比11.46%(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0.03、43.01, P<0.01)。乳腺癌组织中SIAH2和PDGF-BB表达具有相关性( r = 0.425, P<0.05);并且组织学分级越高,SIAH2、PDGF-BB阳性表达率越高( 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SIAH2、PDGF-BB阳性表达率高于ER、PR阴性患者[91.38%(53/58)比44.74%(17/38)、90.16%(55/61)比42.86%(15/35)、81.03%(47/58)比18.42%(7/38)、72.13%(44/61)比28.57%(10/35)]( P<0.05)。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IAH2、PDGF-BB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其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的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癌二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癌(COG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和2008年5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COGC患者各1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岁及57岁,均因乳房无痛性肿块就诊。光学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筛状癌及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散布在肿瘤组织内,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弥漫强阳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阳性。结论:COGC是一种罕见肿瘤,其内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形态特殊,需要与多种类型的多核巨细胞鉴别,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不同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根据生物学功能的不同,乳腺癌可分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前者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更强、转移更快,其免疫组织指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均为阴性。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是TNBC的传统疗法,但这些疗法副作用多且预后性差。为更好地预防TNBC的扩散和治疗,研究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研究得知多种信号通路、lncRNA、miRNA都影响着TNBC的生长过程。本文综述国内外对TNBC细胞增殖凋亡过程中相关调节机制的研究,旨在阐明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途径的重要性,为TNBC靶向性治疗的药品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环氧合酶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长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60例,根据疾病不同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83例)、卵巢切除组(42例)、正常绝经组(35例)。对三组的COX-2、ER、PR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三组COX-2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E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P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OX-2、ER、P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中COX-2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16.9%、30.1%)高于正常绝经组(0.0%、11.4%)、卵巢切除组(4.8%、7.1%)(χ 2=4.568、5.806,均 P<0.05);三组E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333、1.412,均 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P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绝经组、卵巢切除组(χ 2=4.890、5.022,均 P<0.05);COX-2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呈正相关( r=4.335, P<0.05),P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呈负相关( r=-4.256, P<0.05),E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无明显相关性( r=1.203, P>0.05)。 结论:COX-2、PR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有明显的关系,而ER无明显相关,因此,对患者的COX-2、PR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生物学和肿瘤标志物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研究通过老年患者乳腺癌病理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进行测定,探究其与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标志物间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