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核承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桃核承气汤是泻热逐瘀的经典名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内科、骨科及妇产科疾病。总结分析近年桃核承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参照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认为苦杏仁苷、肉桂酸、桂皮醛、大黄酸、大黄素、甘草酸及甘草苷可作为该方的Q-marke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桃核承气汤中5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桃核承气汤中苦杏仁苷、肉桂酸、大黄酸、大黄素、甘草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Supelco Discovery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4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苦杏仁苷、肉桂酸、大黄酸、大黄素及甘草酸检测离子对 m/z分别为458.2→296.0、146.8→103.1、283.7→239.9、269.7→226.1、821.4→350.9。 结果:苦杏仁苷、肉桂酸、大黄酸、大黄素及甘草酸含量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0.001 6~0.102 4、0.001 6~0.102 4、0.001 6~0.102 4、0.000 8~0.051 2、0.000 4~0.256 0 ng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8 7、0.999 1、0.999 5、0.998 9、0.998 6)。加样回收率在97.33%~105.33%范围内, RSD均低于2.69%。 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桃核承气汤中苦杏仁苷、肉桂酸、大黄酸、大黄素及甘草酸的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膈下逐瘀汤中6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膈下逐瘀汤中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 MS C18柱(2.1 mm×50 mm, 3.5 μm),流动相为甲醇-4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外标法定量分析。用于定量分析的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检测离子对 m/z分别为525.0→449.1;137.1→55.1;403.0→373.0;167.2→149.4;456.5→323.3;191.1→91.1。 结果: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含量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0.000 2~0.012 8、0.000 8~0.051 2、0.000 1~0.006 4、0.000 2~0.012 8、0.000 6~0.038 4、0.000 1~0.006 4 ng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 3、0.997 5、0.999 6、0.992 6、0.995 5、0.999 1)。加样回收率在98.00%~105.30%范围内, RSD均低于2.47%。 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膈下逐瘀汤中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疆帕米尔高原杏资源果实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通过分析新疆帕米尔高原杏资源的果肉、种核及其种仁甜苦性状,解析人类驯化栽培杏果实特性的同时筛选出优异寒地杏种质.以塔什库尔干县6个乡的60份实生杏树的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种核的15个质量性状和20个数量性状及苦杏仁苷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0份杏种质分布海拔在2329.5~2730.0m.80.00%的杏果实风味为甜,96.67%的果实有茸毛;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平均值为16.07%,61.67%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5.00%.杏仁以甜为主,果肉大部分为离核;种核的1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8.66%~22.00%之间.杏仁苦杏仁苷含量在0.41~14.59 mg/g之间,其中78.33%的种仁为甜仁,苦杏仁苷含量在0.41~2.24mg/g之间;21.67%的种仁为苦仁,苦杏仁苷含量在2.76~14.59mg/g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与果实纵径等10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核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3.255%,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核重、核形指数、果形指数、出仁率、出核率、杏核侧径等性状可反映20个数量性状的基本信息.综合评价表明,库科9、库尔11、其如16、库科13是较优异的寒地资源,其中较高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甜仁是人类驯化引种的重要目标性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建立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构建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Taohe Chengqi Decoction,TCD)的质量体系,研究TCD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遵照古籍记载并结合工艺考察,制备不同产地的15批次TCD基准样品,采用UPLC法建立基准样品指纹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全面分析基准样品化学成分,同时测定样品中指标成分(苦杏仁苷、桂皮醛、肉桂酸、甘草酸、游离型蒽醌、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 15批TCD基准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0.90,通过对照品确认、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对,共鉴定出80个化学成分,共归属26个指纹峰,鉴定了 17个色谱峰.15批TCD基准样品中苦杏仁苷、桂皮醛、肉桂酸、甘草酸、游离型蒽醌、总蒽醌、结合蒽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29%~0.58%、0.011%~0.032%、0.05%~0.13%、0.48%~1.04%、0.20%~0.30%、0.42%~0.66%、0.19%~0.37%,饮片到基准样品的转移率分别为 31.49%~60.78%、0.43%~2.67%、51.61%~76.99%、26.79%~49.88%、16.01%~32.65%、9.66%~19.07%、6.97%~19.48%;出膏率为19.55%~22.92%,传递率为80.98%~99.34%.结论 所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结合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过程分析,可为后续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网络药理学的血府逐瘀胶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血府逐瘀胶囊(Xuefu Zhuyu Capsule,XZC)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用于治疗瘀血相关疾病.此外XZC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通过对近年来XZC中所含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论,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XZC的Q-Marker.结果表明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甘草酸、苦杏仁苷可作为XZC的Q-Marker,为XZC的后续研究提供质量控制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HD)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和抗血栓、抗神经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对 BHD 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依照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念,从传递与溯源、特有、有效、复方配伍、可测和超分子"印迹性"6 个方面对BHD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提示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阿魏酸、川芎嗪、藁本内酯、芍药苷、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这些Q-Marker为指标,根据药材、饮片、制剂的量值传递规律建立并控制BHD全过程质量可溯源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杏仁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杏仁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等,获得杏仁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血管痉挛相应疾病靶点,并将其作用靶点与获得的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潜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对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R语言软件包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筛选其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MTT法检测苦杏仁苷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杏仁治疗血管痉挛的主要潜在活性成分有17个;药物-疾病核心靶点有68个;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鞘脂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松弛素信号通路等;关键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苦杏仁苷、雌酚酮结合具有稳定构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苦杏仁苷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有关.结论 杏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基质金属肽酶9、雌酚酮等靶点治疗血管痉挛,为杏仁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桔贝合剂中6个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桔贝合剂中苦杏仁苷、甘草苷、贝母素甲、桔梗皂苷D、黄芩苷和麦冬皂苷D 6个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T3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蒸发光检散射检测器(ELSD).以甘草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其他5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其含量.结果:苦杏仁苷、甘草苷、贝母素甲、桔梗皂苷D、黄芩苷、麦冬皂苷D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0批桔贝合剂中6个成分的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含量分别为 0.116~0.245 mg/mL、0.035~0.048 mg/mL、0.012~0.055 mg/mL、0.086~0.125 mg/mL、0.177~0.432 mg/mL、0.011~0.032 mg/mL.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桔贝合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脑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治疗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度认知障碍、失眠障碍、癫痫以及血管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以及PubChem平台预测桂枝茯苓丸组方药物的核心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检索DrugBank、疾病基因网络(Disease Gene Network,DisGeNET)、基因组注释数据平台(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Platform,GeneCards)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核心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取桂枝茯苓丸核心活性成分155个,相关靶点672个,脑病靶点196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78个,其中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脑病的5个核心活性成分为丹皮酚、槲皮素、芍药苷、肉桂醛、苦杏仁苷,PPI筛选得到5个关键靶点分别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胰岛素(insulin,INS)、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B),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分别为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RAGE)信号通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变-多发性疾病中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结合活性较好.[结论]本研究阐述了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脑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了解桂枝茯苓丸的作用机制,探索新的临床应用和实验探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