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转"式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翻转"式微课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步教学的口腔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教师通过"课前—课堂—课后"连环设计对实验组进行"翻转"式微课教学,对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授课。教学结束后,通过自主学习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翻转"式微课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引领他们进入医学生物化学的自主学习中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结论:"翻转课堂"和"微课"的结合对于促进课程教育方式转型、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整合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整合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81名学生(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疾病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方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95名学生(对照组)对比,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实验组形成性评价成绩(88.66±5.92)分高于对照组(81.11±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灵活性、创新性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及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教师在教学灵活性、整合性,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度以及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较对照组更满意( P<0.05)。 结论: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有助于学生建立疾病整体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在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改进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参与度低、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等现象,将"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运用于医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中,从核心知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人性维度、人文关怀、学会学习6个维度入手,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考核工具,最后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教学闭环。通过课程实施改革、收集反馈和整理资料后,得出根据此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完全切合及服务于教学目的,考核方式变得多样、内容更加全面,体现了通识教育需要的多维度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设计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传统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模式多局限于实验操作,无法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因此寻求创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迫在眉睫。目前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存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教学和考评模式单一、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将课程植入于模拟案件框架中,并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小组讨论学习方式,以期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通过对部分章节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改进发现,与接受传统教学比较,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完成规定实验操作用时平均缩短4 min,理论课考试案例分析题平均得分提升1.5分,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岗位胜任力均得到提升,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潍坊医学院针对该校2015和2016级临床医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强化教育理念、创新授课方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创立良好学习环境等重要举措,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了优生效应,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纠错案例教学法提高口腔四手操作护理教学质量的教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纠错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口腔四手操作护理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63名护理"4+2"中高职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护生基本资料,其中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该校采用纠错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的40名护生资料纳入A组;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校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的23名护生资料纳入B组。两组护生均持续学习1周,学习结束时,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成绩、基础操作能力、综合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表(CTDI-CV)〕、护理实践能力(医疗诊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结果:学习结束时,A组护生理论知识、基础操作、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同时间B组( P<0.05);A组护生开放思想、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及CTDI-CV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时间B组( P<0.05);A组护生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实践能力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时间B组( P<0.05);A组护生对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教学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时间B组( P<0.05)。 结论:将纠错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口腔四手操作护理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有助于口腔四手操作护理教学质量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20级409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临床流行病学授课前后的学习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2020级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成绩为(93.2±4.8)分。统招硕士研究生成绩为(94.0±4.9)分,在职硕士研究生成绩为(90.2±5.1)分。成绩优秀(90分以上)与年龄[ OR(95% CI)=0.81(0.70~0.95)]、统招生[ OR(95% CI)=4.52(2.16~9.43)]、基于案例学习的授课方式[ OR(95% CI)=1.23(1.05~1.44)]、学习前希望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OR(95% CI)=7.26(1.72~33.74)]、学习过该课程[ OR(95% CI)=4.96(2.07~11.87)]、进行课后复习[ OR(95% CI)=2.87(1.47~5.60)]、教学内容掌握程度[ OR(95% CI)=5.60(1.34~23.44)]等有关。 结论: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成绩优秀。除年龄和培养方式外,基于案例学习的授课方式、课前准备和课后预习也是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建议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授课方式,并督促其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以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成长体验的个体发展报告学习法构建及其在儿童发展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库伯理论为基础,探究体验式学习在"知识""情感""行动"3个层面的阶梯性学习路径及其内在逻辑。设计"基于成长体验的个体发展报告(experience-base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terpretation,EBIDI)"学习法,并在"儿童生长与发展"课程中加以实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6至2019年在卫生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中开展了EBIDI学习法,运用个案资料分析中的"抽象化阶梯法"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反思报告和小组案例调研分析报告进行分析,剖析EBIDI学习法的应用成效,并根据结果对"三层面、六阶梯"的体验式学习模型进行阐释。结果:体验式学习可分为内省式体验和观察式体验2种方式,其学习成效表现为认同/领悟与评判/应用2个层次。EBIDI主要通过4个路径达成学习效果:在内省式学习过程中深刻阐释概念、在情景再现中促进学习迁移、在案例探究中尝试评判和创新,以及依托浓厚兴趣唤起情感与动机以增强学习动力。结论:EBIDI及其所依托的体验学习模型可为体验式学习的路径设计和效果评价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可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方案设计提供一种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某医院结业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自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某医院的住院医师对其岗位胜任力的自评情况,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调查的方式,对2021年6~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结业的224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信息问卷、胜任力调查问卷组成,胜任力调查问卷含8个维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分为(3.94±1.07)分,其中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得分最高[(4.42±0.68)分]、科学研究能力维度得分最低[(3.26±1.30)分]。不同性别的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维度、人际沟通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身份的住院医师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维度、科学研究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学历的住院医师科学研究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专业的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维度、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机制,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及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以保障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数字建模联合3D打印模型在骨科学课堂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D数字建模联合3D打印模型在临床五年制本科外科学(骨科)理论课堂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5月,选取西南医科大学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33名学生按照单双学号分为试验组(17名)与对照组(16名)。试验组学生采用传统PPT教学+3D数字建模联合3D打印模型的教学方式;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PPT教学方式。以章节知识理论考试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试验组章节知识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分别是(86.24±4.16)分和(82.50±6.06)分。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该方法对帮助骨科疾病理解及学习满意度[3(2,3)分vs. 2(2,2)分]、对提高学习兴趣满意度[2(2,3)分vs. 2(1,2)分]、课堂创新满意度[3(3,3)分vs. 2(1.5,2)分]及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3(2,3)分vs. 2(2,2)分]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3D数字建模联合3D打印模型辅助临床医学本科生骨科理论课堂教学,提供了三维具象模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临床理论课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成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