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50-2014年云南省螺情数据(来自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建立新发钉螺孳生地分布的时空数据库,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扫描统计量分析方法探索不同环境类型(沟渠、塘堰、水田、旱地、滩地、其他环境)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950-2014年,云南省年新发钉螺孳生地数量在1955年达到峰值(1 730个),其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993-2014年新发钉螺孳生地数量主要维持在100个以下,仅2004、2013年分别上升至160、131个。滩地环境新发钉螺孳生地的平均持续存在时间最长,为43.85年;其次是水田环境,为37.01年;塘堰环境的平均持续存在时间最短,为20.44年。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持续存在时间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为0.43~0.64,均 P < 0.05);扫描统计量分析显示,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均具有时空聚集性(均 P < 0.001),分别探测出3~6个聚集簇。 结论: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均具有时空聚集性,对不同环境类型聚集区域需加强监测与防控,防止螺情进一步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福寿螺种群调查及人群广州管圆线虫病患病风险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入侵生物福寿螺种群分布及人群广州管圆线虫病患病风险,为相关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7 - 12月,选择济宁市兖州区、泰安市宁阳县、东营市东营区为福寿螺种群监测点,调查福寿螺种群及分布范围,采集活体螺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基因鉴定,以肺检法检测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情况。同时,在济宁市兖州区开展哨点医院病例监测,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知晓情况及个人健康行为情况。结果:在山东省3处福寿螺孳生地,共采集312份活体螺样本,经形态学鉴定均为福寿螺,经基因测序发现有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两个种群。肺检法未发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阳性螺。哨点医院共收治以头痛为主要神经症状者126人,但无符合纳入标准的监测病例。48.38%(134/277)的被调查者听说过广州管圆线虫病,44.77%(124/277)知道吃螺蛳可能会患广州管圆线虫病,83.39%(231/277)无相关不健康饮食行为。结论:山东省首次发现并报道入侵生物福寿螺,存在人群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厦门市思明区2019-2023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思明区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容器指数法(CI),对辖区10个街道每月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蚊幼监测;利用Execl进行数据整理分析,SPSS 19.0软件分析容器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 2019-2023年监测到的登革热媒介伊蚊均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年均BI为8.34,不同街道BI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滨海、筼筜、梧村街道的BI在5年间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鼓浪屿、开元、嘉莲、中华、鹭江、莲前街道BI先升后降,厦港街道BI在6~7间波动;6-8月(夏季)是BI的高峰期;5年年均CI为48.67%,监测显示孳生地种类中闲置容器(碗、瓶等)积水最多(占比61.00%),竹头、树洞、石穴阳性率最高(70.97%).5年间容器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5.916,P<0.05),不同容器(水体)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83,P<0.05).结论 思明区全年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蚊孳生活动,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应加强环境整治,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及宣传,降低登革热传播及流行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0-2023年宝鸡市蝇类生态学监测及家蝇抗药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分析宝鸡市蝇类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规律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家蝇抗药性测定采用点滴法.结果 2020-2023 年共捕获3 科2 属6 种7 178只成蝇,平均密度为 1.43 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期为 6-8 月,8 月密度最高,为 2.62 只/笼;宝鸡市优势蝇种为家蝇、麻蝇,占比分别为 58.30%、12.13%.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2.03 只/笼),其次为餐饮外环境(1.49 只/笼)、居民区(1.12 只/笼),绿化带密度最低(1.09 只/笼);4 种生境中家蝇占比较高,且餐饮外环境、居民区家蝇占比均达 60%以上.家蝇对残杀威、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6.37、54.25、146.03、38.44 倍.结论 6-8月是宝鸡市成蝇防控重点月份,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和居民区为重点防控区域,应在这些区域采取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孳生地治理、完善防蝇设施等综合防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蝇类密度水平,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场馆及周边病媒生物调查及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后疫情时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重大赛事活动公共卫生保障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成都大运会于 2023年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举办,赛事期间正值成都市多种病媒生物孳生繁殖高峰期,短时间内大量人流、物流涌入,一旦出现媒介生物性疾病,极易造成相关疾病快速传播,给当地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等,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预防媒介生物性疾病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开幕式场馆为例对成都大运会主要病媒生物调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23年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掌握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类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区域及生境分布等本底信息,为制定媒介伊蚊控制措施并开展登革热预警预测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四川省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2023 版)》等,分别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对2023 年德阳市蚊幼孳生情况和成蚊密度开展监测.采用 WPS 2016 软件录入并整理数据,SPSS 25.0 软件进行 t 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结果 蚊幼孳生:共调查3 600 户,积水数8 507个,其中阳性数为 697 个;BI值为 19.36,室外高于室内(Z=3.61,P<0.01);CI为 8.19%,室内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28);蚊幼孳生高峰在 7-9月且布雷图指数到达高值≥20,废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生境更易出现伊蚊孳生(均P<0.05).成蚊密度:5-10 月共捕获 407 只白纹伊蚊,平均密度为 3.77只/(人·h);8 月为密度峰值,达 6.61 只/(人·h).结论 2023 年德阳市部分季节和生境的白纹伊蚊蚊幼孳生和成蚊密度较高,且在 7-9月,有登革热疫情暴发风险,应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防控登革热疫情发生与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效过滤灭菌单元对管道送风的杀菌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高效过滤灭菌单元对管道送风的杀菌情况.方法 通过构建高效过滤灭菌单元,建立了灭菌单元性能试验装置,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研究了紫外线灯对H12级高效过滤器迎风面截留细菌的杀灭效果,测试了高效过滤灭菌单元的杀菌效率.结果 高效过滤器与紫外线灯同时使用时,过滤器迎风面上的截留细菌存活量比过滤器单独使用时减少了 95.7%,紫外线照射时间延长10 min后过滤器迎风面细菌被全部灭活.结论 紫外线可以有效防止细菌在过滤器上孳生繁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7-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及登革热传播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为了解四川省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分布、消长趋势,为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和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2年在绵阳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双层叠帐法对伊蚊幼蚊和成蚊开展监测,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中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帐诱指数、布雷图指数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间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2014版)定性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结果 2017-2022年绵阳市登革热媒介仅为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每年7至9月为白纹伊蚊密度的高峰期.成蚊的年平均帐诱指数为1.88只/(顶·h),幼蚊的年平均BI为14.64,不同年份的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857,P<0.001).竹筒类容器中白纹伊蚊幼虫阳性率最高,不同孳生容器之间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12,P<0.001).监测的36个月中,有登革热传播风险的月份占比69.44%.结论 绵阳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应重视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以清除孳生地为主,化学灭蚊为辅的蚊密度控制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4种灭幼剂对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了解常用灭蚊幼剂对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媒介控制中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与评价杀蚊幼剂》(GB/T 31711-2015)中容器实验法,分别测试4种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结果 4种常用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均有良好杀灭效果,96 h死亡率为95.00%~100.00%;对蚊蛹的杀灭效果差别较大,其中倍硫磷、高效氟氯氰菊酯对蚊蛹杀灭效果显著,72 h死亡率为88.33%~100.00%,吡虫啉对蚊蛹杀灭效果较差,72h死亡率为16.67%,苏云金杆菌对蚊蛹几乎无效.结论 灭蚊工作中处置难以清除的孳生水体时,应当根据孳生蚊虫的生活史不同阶段合理投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2015-2018年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生态习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生态习性,为科学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用布雷图指数法(BI)和帐诱指数法描述幼蚊密度和成蚊密度,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不同年度、月份、生境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平均BI为8.5,平均帐诱指数为2.37只/(帐·h),各月份间BI(x2=1 384.314,P<0.001)、帐诱指数(F=3.911,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峰值出现在6-9月.2015年幼蚊密度(P<0.05)、帐诱指数(F=7.360,P=0.001)显著高于其他年度.不同生境间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449.883,P<0.001),闲置容器、废旧轮胎和其他水体显著偏高,绿化带小积水显著偏低.不同生境帐诱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141,P=0.889).结论 四川省白纹伊蚊密度较高,登革热传播和暴发风险较大,需加强蚊虫孳生地治理,精准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