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石榴苷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安石榴苷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安石榴苷(10、20、40、80、160 μmol/L)及不同组软骨细胞(对照组、IL-1β组、PUN+IL-1β组)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Caspase-3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 t检验。 结果:PUN+IL-1β组细胞活力[(54.40±4.72)%、(66.40±3.29)%、(82.00±4.53)%]高于IL-1β组[(42.20±3.77)%, t=25.759、45.179、40.497, P<0.05),表明PUN促进恢复细胞活力。IL-1β组凋亡率[(23.50±0.82)%]高于对照组[(4.42±0.57)%, t=64.117, P<0.05];PUN+IL-1β组细胞凋亡率[(16.90±0.81)%、(12.80±0.55)%、(7.43±0.62)%]低于IL-1β组( t=46.447、52.338、26.851, P<0.05)。IL-1β组Caspase-3活性[(183.80±7.19)%]高于对照组[(99.60±5.68)%, t=57.159, P<0.05];PUN+IL-1β组Caspase-3活性[(151.20±4.82)%、(130.60±5.55)%、(112.20±5.81)%]低于IL-1β组( t=70.193、52.620、43.218, P<0.05)。PUN+IL-1β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2.27±0.08、1.81±0.05、1.40±0.04,2.39±0.10、1.84±0.09、1.39±0.05)低于IL-1β组(2.76±0.08、2.85±0.08),而bcl-2 mRNA表达(1.53±0.59、2.04±0.07、2.67±0.08)却明显增加( t=84.854、67.783、43.130, P<0.05)。PUN +IL-1β组p-PI3K(0.55±0.03、0.67±0.03、0.80±0.04)和p-Akt(0.62±0.04、0.75±0.03、0.85±0.03)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IL-1β组(0.45±0.04、0.48±0.03, t=48.833、56.706, P<0.05)。 结论:安石榴苷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来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安石榴苷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安石榴苷在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软骨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0、20、40、80、160 μmol/L)安石榴苷处理软骨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环氧化酶(COX)-2、一氧化氮(N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13的表达;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信使RNA(mRNA)表达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PUN+IL-1β组COX-2、NO、MMP-1、MMP-13表达水平低于IL-1β组(71.80±4.15、53.80±4.09、33.80±3.03比85.00±4.36, t=4.906、11.676、21.559, P<0.05;207.00±15.89、160.00±10.37、105.80±7.46比278.80±11.82, t=8.107、16.896、27.674, P<0.05;614.20±16.41、445.40±19.01、214.00±13.44比692.80±20.77, t=6.641、19.651、43.288, P<0.05;63.40±4.28、42.40±2.70、31.00±2.24比81.20±5.17, t=5.933、14.879、19.937, P<0.05)。PUN+IL-1β组MMP-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IL-1β组(6.76±0.26、2.63±0.26、1.79±0.22比10.06±0.48, t=13.547、30.472、34.965, P<0.05)。PUN+IL-1β组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IL-1β组(0.24±0.03、0.46±0.03、0.80±0.04比0.12±0.03, t=6.399、19.575、32.224, P<0.05)。PUN+IL-1β组p-p65、p-IκB含量低于IL-1β组(1.14±0.03、1.06±0.03、0.97±0.03比1.29±0.03, t=6.272、9.714、13.571, P<0.05;1.30±0.04、1.16±0.03、1.00±0.04比1.41±0.02, t=4.384、11.005、15.367, P<0.05)。 结论:安石榴苷通过抑制炎性介质COX-2、NO、MMP-1和MMP-13的表达来抑制NF-κB通路的活化,进而减缓软骨细胞的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安石榴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究安石榴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UC模型组(UC组)、5-氨基水杨酸治疗组(5-ASA组)和安石榴苷干预组(Pun组),每组各5只小鼠.观察小鼠体重、便血和粪便形状,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切片形态,并进行病理评分与统计;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TNF-α、IL-1β、IL-8和IL-10水平;16S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果 与UC组相比,Pun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HE结果提示安石榴苷可改善UC小鼠结肠损伤、恢复肠道腺体和隐窝结构、减少炎性细胞浸润;Pun组小鼠血清促炎因子IL-6、IL-8、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抑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增加(P<0.001).测序结果显示,安石榴苷可提高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Prevotellaceae_UCG-001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降低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和联合乳酸杆菌属(Ligi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结论 安石榴苷可有效缓解小鼠UC结肠炎症状,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达到治疗效果,这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蒙药三子散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蒙药三子散进行整体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 15批三子散样品中诃子次酸、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jasminoside B、咖啡酸、柯里拉京、京尼平苷、诃子鞣酸、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诃子林鞣酸、鞣花酸的含量,并对12种活性成分含量建立GRA和TOPSIS质量评价模型.结果 12种指标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不小于 0.9995,平均回收率为 96.72%~104.07%,RSD为 1.4%~2.6%.GRA和TOPSIS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根据TOPSIS分析所得Ci值和GRA分析所得ri值可知,样品S1、S3、S4、S6、S10、S12、S14、S15 排名前 8.结论 GRA-TOPSIS法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多指标决策分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精确地反映了各评价方案之间的差距,可对三子散进行整体质量评价及优质资源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石榴皮提取物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改善小鼠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石榴皮提取物(pomegranate peel extract,PPE)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PE中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PPE中主要成分.将2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PPE低剂量组和PPE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小鼠连续7 d给予含3%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饮用水诱导UC模型.从DSS造模给药第1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以蒸馏水灌胃,PPE各组分别给予200 mg/kg和400 mg/kg的PPE灌胃,1次/d,连续10 d.通过记录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UC的严重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RT-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干扰素γ(IFN-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试剂盒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PPE中总酚含量为(295.76±3.15)mg/g,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安石榴苷及鞣花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降低、结肠缩短、DAI指数和组织病理评分增加(P<0.01),TNF-α、IL-17A、IFN-γ和MDA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SOD和GPX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PP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和结肠长度增加、DAI指数和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IL-17A、IFN-γ和MD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GPX活性增加(P<0.05),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E可以通过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改善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安石榴苷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安石榴苷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库获取安石榴苷和IBD的交集基因,并进行PPI、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安石榴苷和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验证.C57BL/6J小鼠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IBD模型,给予安石榴苷干预7天,给药过程中观察各组小鼠的体征并计算每天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给药结束后肠道通透性检测;取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病理改变,并计算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髓过氧化物酶(MPO)、趋化因子1(CXCL1)等细胞因子水平.CCK8法测定安石榴苷对caco-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ELISA法检测脂多糖(LPS)诱导的caco-2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获得安石榴苷与IBD共同靶点14个,包括TNF、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ALOX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KEGG富集分析预测安石榴苷治疗IBD主要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代谢、AGE-RAGE、VEGFA、Ras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安石榴苷与TNF表现出较高的对接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安石榴苷组小鼠体质量下降幅度减小(P<0.01);DAI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TNF-α、IL-1β、MPO、CXCL1、IL-6、IL-18、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20-300 μmol·L-1安石榴苷促进caco-2细胞增殖,抑制LPS诱导的TN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结论 安石榴苷通过抑制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上调抗炎因子IL-10水平,改善IBD小鼠的结肠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基于指纹图谱、抗氧化谱效相关性及多成分含量的诃子炮制方法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抗氧化谱效相关性及多成分含量比较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异同,为寻找与经典古法相近的诃子现代炮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10批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单炒品、麸煨品、砂烫品、煻灰火煨品、炒炭品、酒蒸品)为检测样品,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不同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色谱峰进行指认,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8种指认成分的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 从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中共识别出20个共有峰,各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共指认出9个共有峰,分别为色谱峰2(诃子次酸)、3(没食子酸)、6(安石榴苷A)、8(安石榴苷B)、12(柯里拉京)、15(诃黎勒酸)、18(鞣花酸)、19(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20(诃子酸).与生品比较,诃子不同炮制品中上述8种成分的含量(安石榴苷A、B均记为安石榴苷)均发生了变化,其中诃子炒炭品、酒蒸品较其他炮制品含量变化更明显.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诃子炒炭品和酒蒸品与其他炮制品指纹图谱区分明显,而诃子生品及其他炮制品指纹图谱信息存在部分重叠;挖掘出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间存在4个主要差异成分(诃子酸、诃黎勒酸、没食子酸、鞣花酸),分析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后得到4个主要药效成分(诃子酸、诃黎勒酸、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子单炒品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 单炒法是与诃子炮制经典古法煻灰火煨法相近且更为优良的现代炮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安石榴苷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及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考察安石榴苷在不同生理pH介质和生物样品中的体外稳定性.方法 安石榴苷在不同生理pH介质(pH 1.2、pH6.8、pH7.4)的缓冲溶液、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离体生物介质中进行孵育,利用HPLC测定安石榴苷的含量变化,考察安石榴苷的降解情况及酶稳定性.结果 安石榴苷在pH 1.2、人工胃液、胃内容物中8 h内基本稳定,降解率<5%,在pH 6.8、pH 7.4,小肠内容物、大肠内容物中发生明显降解,8 h内降解率分别为40.50%、56.86%、60.41%、81.45%;在肝匀浆液中降解较快,到8 h时已测不到安石榴苷.结论 安石榴苷在酸性环境中基本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降解;在大鼠胃内容物中较稳定,在小肠、大肠菌群及肝匀浆液中易降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安石榴苷在MDCK细胞单层模型上的转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MDCK细胞单层模型考察安石榴苷跨膜转运特性.方法:CCK8法筛选安石榴苷对MDCK细胞作用的安全浓度,Millicell-ERS测量细胞单层的TEER值确定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及致密性,考察给药浓度、方向、时间、温度、维拉帕米和ED-TA-Na2不同条件下安石榴苷的转运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安石榴苷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外排率(ER).结果:安石榴苷在MDCK模型上累积转运量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100~300μg·ml-1浓度范围内测得的顶侧(AP)到基底侧(BL)的Papp值为(6.13±0.12)×10-7 cm·s-1、(6.96±0.26)×10-7 cm·s-1、(5.94±01.0)×10-7 cm·s-1,未随浓度升高而增大,4℃时转运量降低,P-gp抑制药维拉帕米可以促进APB-L方向的转运,加入EDTA-Na2后Papp(AP-BL)显著增大.结论:安石榴苷以被动转运为主兼有主动转运参与,是P-糖蛋白(P-gp)的底物受到P-gp的外排作用,同时有细胞旁路转运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石榴苷对糖尿病小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安石榴苷对糖尿病小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成功的糖尿病小鼠分为模型组、安石榴苷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给药前及灌胃5周期间分别检测小鼠体重及空腹血糖,灌胃5周后检测血脂和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aione,GS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安石榴苷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均有所下降.安石榴苷低、高剂量组的TC、TG、FFA均显著下降(P&amp;amp;lt;0.01), LDL-C水平明显下降(P&amp;amp;lt;0.01),HDL-C显著升高(P&amp;amp;lt;0.01),MDA、NO水平均显著降低(P&amp;amp;lt;0.01),安石榴苷组的SOD、GSH水平显著升高(P&amp;amp;lt;0.01),CAT水平无变化.结论 安石榴苷能降低糖尿病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水平,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