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院际转运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主动院际转运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经陆路转运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nARDS患儿资料,比较主动转运组和被动转运组患儿疾病情况、nARDS严重程度分布、并发症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8例患儿,主动转运组45例,被动转运组33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nARDS严重程度、转运距离及转运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转运组气胸发生率低于被动转运组[6.7%(3/45)比18.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肺出血、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脑室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转运组氧疗、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均短于被动转运组[(9.7±2.9)d比(11.3±4.0)d、(2.7±1.0)d比(3.7±1.4)d、(5.0±1.9)d比(6.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主动院际转运可减少nARDS患儿气胸的发生,缩短住院期间氧疗时间、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5例危重新生儿亚低温转运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转运过程实施新生儿亚低温治疗,缩短亚低温治疗窗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NICU实施亚低温治疗病例,将纳入的65例患儿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20例,在转运入院评估后实施亚低温;主动亚低温组18例,在转运时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实施亚低温治疗;被动亚低温组27例,入院前采用关掉暖箱电源,敞开包被方式实施亚低温治疗。分析对比三组患儿出生和入院时的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观察三组患儿亚低温治疗后患儿头颅MRI、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结果:主动亚低温组有3例出现体温过低(<33 ℃),被动亚低温组有7例入院时体温高于目标温度(>34 ℃)。主动亚低温组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体温波动值和PaCO 2低于被动亚低温组和对照组,被动亚低温组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0±0.2)h,低于主动亚低温组(2.2±0.6)h和对照组(3.2±0.8)h( P<0.05)。治疗后主动、被动亚低温组头颅MRI及aEEG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头颅MRI 65%,aEEG 80%),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转运途中三组均未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肺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尽早实施亚低温有助于HIE的治疗和预后,具备亚低温治疗和神经系统评估的转运队伍有助于转运中亚低温的顺利实施。推荐在转运过程实施主动亚低温,降温效果明显,体温波动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TQ-MS探究野鸦椿酸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的吸收转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本研究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野鸦椿酸摄取和转运特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PLC-TQ-MS)测定野鸦椿酸的含量,考察不同时间、温度对其摄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浓度、P-gp抑制剂、螯合剂和pH对其双向转运的影响.结果 在 37℃条件下,野鸦椿酸在Caco-2 细胞模型上 180 min时的摄取量为(8.38±0.87)μg/mg.野鸦椿酸低、中、高浓度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 值)与浓度呈正相关,分别为(61.41±2.92)×10-4、(146.90±14.91)×10-4、(167.18±6.72)×10-4 cm/s,P-gp抑制剂和螯合剂对其Papp值无影响,弱酸性环境(pH=6.00)可明显提高其Papp 值,其外排率(ER)介于 0.8~1.4 之间.结论 在Caco-2细胞模型中野鸦椿酸跨膜渗透性良好,其主要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不是P-gp的底物,且不存在细胞旁路转运.本研究可为含有野鸦椿酸的药物的体内肠道吸收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脱氢卡维丁大鼠在体肠吸收与体外经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代谢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评价脱氢卡维丁的大鼠在体肠吸收与经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的代谢特性.方法 采用LC-MS/MS法检测脱氢卡维丁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注模型研究脱氢卡维丁的在体肠吸收,以体外代谢法研究其经GUS的代谢行为.结果 所用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精密度高,1~100 ng·mL-1脱氢卡维丁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66).脱氢卡维丁在大鼠的不同肠段均有吸收,其中,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高于回肠与结肠,但两个肠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十二指肠与空肠段,脱氢卡维丁中、高浓度组的Ka、Peff相较于低浓度组有一定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脱氢卡维丁经GUS代谢的Km为10.3± 1.63 μg·mL-1,Vmax为8.325±0.524 ng·mL-1·min-1/KU GUS.结论 脱氢卡维丁主要在大鼠十二指肠与空肠被吸收,其次是回肠,结肠吸收最少.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但在十二指肠与空肠部位的吸收可能同时存在主动转运过程;脱氢卡维丁可经GUS代谢,该过程可能会影响其在机体中的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硅缓解植物镉毒害的生理生态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镉是对生物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过量的镉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干扰矿质代谢并诱发氧化胁迫.硅作为一种有益元素,主要以Si(OH)4的形态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被植物体吸收并转运到地上部分.硅对植物镉毒害具有缓解作用,但其缓解机制在不同物种、品种或生态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一定的硅/镉浓度依赖性.总体上可概括为避性机制和耐性机制.避性机制包括:(1)在器官水平,减少植物根系对镉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2)在细胞水平,增强细胞壁对镉的吸附能力,减少共质体中镉的含量.耐性机制包括:(1)诱导细胞产生小分子螯合剂,增强对镉的螯合作用,减少细胞中游离态镉的含量;(2)增强抗氧化机制,减轻氧化胁迫;(3)改善光合作用和无机营养,促进植物生长.从植物对硅的吸收和转运、镉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硅对缓解植物镉毒害的生理生态机制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薄弱之处,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分析羊耳菊提取物的肠吸收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察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选择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代表性成分为考察对象,建立其UPLC-MS/MS并测量各成分的累计吸收量,探究药物质量浓度,胆汁,P-糖蛋白(P-gp)抑制剂及不同肠段对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成分肠吸收的影响,阐明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东莨菪苷在高质量浓度条件下存在饱和现象,提示可能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而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其余8种成分则无明显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这8种成分可能的吸收方式均为被动扩散.木犀草苷,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东莨菪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成分的肠吸收均受到pH和胆汁的影响.结论: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在小肠均有吸收,但各成分的吸收速率、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不尽相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及白藜芦醇在大鼠胃肠道吸收的动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虎杖提取物在大鼠胃及小肠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以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灌流高、中、低剂量虎杖提取物后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二者在胃、小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结果:虎杖提取物在胃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经SPSS 17.0软件分析,低剂量组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的吸收速率与中、高剂量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组别之间白藜芦醇吸收速率分析结果为F=609.724,P<0.05.当虎杖提取物给药剂量为600 mg·L-时,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925,0.575 h-;不同剂量组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Ka及吸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在胃内吸收具有浓度饱和现象,可能是主动吸收或易化扩散机制;而白藜芦醇在胃内的吸收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提示其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转运;不同质量浓度虎杖提取物对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肠吸收没有影响,吸收无浓度饱和现象,提示其在肠道内的吸收可能是被动扩散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特性.方法 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芹菜素在不同时间、浓度、温度、pH值、P-糖蛋白抑制剂条件下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芹菜素在细胞中的含量.结果 芹菜素在0.33~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呈现一定的时间、浓度和pH值依赖性,且P-糖蛋白抑制剂不能增加其摄取量.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P-糖蛋白未参与芹菜素的转运过程,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主要是被动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石榴苷在MDCK细胞单层模型上的转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MDCK细胞单层模型考察安石榴苷跨膜转运特性.方法:CCK8法筛选安石榴苷对MDCK细胞作用的安全浓度,Millicell-ERS测量细胞单层的TEER值确定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及致密性,考察给药浓度、方向、时间、温度、维拉帕米和ED-TA-Na2不同条件下安石榴苷的转运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安石榴苷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外排率(ER).结果:安石榴苷在MDCK模型上累积转运量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100~300μg·ml-1浓度范围内测得的顶侧(AP)到基底侧(BL)的Papp值为(6.13±0.12)×10-7 cm·s-1、(6.96±0.26)×10-7 cm·s-1、(5.94±01.0)×10-7 cm·s-1,未随浓度升高而增大,4℃时转运量降低,P-gp抑制药维拉帕米可以促进APB-L方向的转运,加入EDTA-Na2后Papp(AP-BL)显著增大.结论:安石榴苷以被动转运为主兼有主动转运参与,是P-糖蛋白(P-gp)的底物受到P-gp的外排作用,同时有细胞旁路转运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发性骨髓瘤双肺弥漫性摄取99Tcm-MDP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笔者报道了一例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1年入院的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行全身骨显像发现患者双肺弥漫性摄取99Tcm-MDP.相关文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并通过诱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高钙血症,Ca2+沿浓度梯度被动转运至肺泡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与线粒体结合形成转移性微钙化灶,可摄取99Tcm-MDP并在SPECT中显影.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及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考虑双肺广泛转移性微钙沉积是引起99Tcm-MDP弥漫性显影的主要原因.由于双肺转移性钙化灶非常微小,通过普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很难发现,而且此类患者常伴随重度通气障碍,预后极差,因此99Tcm-MDP显像不失为一种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手段,提示临床医师尽早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