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增进患者福祉和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将我国2000年以来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分为放权初探、实质发展、持续推进以及深化推广4个演化阶段,详细梳理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政策沿革;并分析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简述国际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定价方法,比较国内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异同,为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宏观改革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临界慢化理论的中医"未病"状态识别建模研究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中医"未病"理论关注从健康到疾病动态、连续的演化特点,重视从健康到疾病复杂、渐变演化过程中的早期辨识和干预.从系统整体性、演化性角度来看,"未病"理论和复杂性科学具有相同本质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将机体视为连续、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呈现"稳态-失稳态-相变-另一稳态"的非线性特点.本文从复杂性科学非线性动力学视角,运用临界慢化理论阐释中医未病-已病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并基于该理论及其发展产生的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方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的宏观体征及包含转录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的微观特征,提出融合宏观、微观多层级信息,构建具有中医诊疗特点的"未病"临界状态识别模型,为复杂疾病早期预警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闽南花岗岩堡状峰乌冈栎种群的表型变异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堡状峰是类似城堡外貌而凸出于周围环境之上的特殊山峰,位于中国闽南乌山风景区堡状峰地貌上的乌冈栎(壳斗科)种群的表型发生了变异,其与原类型的显著不同在于叶背具宿存性黄褐色星状毛.为解释这一现象,该研究对堡状峰顶部的乌冈栎种群分布进行调查,包括其中的变异型、原始型、过渡型,以及堡状峰山脚、另一异域的典型原始型种群被研究,基于叶表皮解剖,利用方差分析统计显微性状的差异,结合生态因子,探究变异的原因及演化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1)变异型在山顶西侧形成以其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灌丛群落,东侧的小片灌丛以原始型为主,后者内部还有少量过渡型.(2)各种群单细胞毛状体基(STB)与复合毛状体基(CTB)在叶上表皮的密度很小甚至小于每平方毫米1个,宏观的表现为无毛.原始型、过渡型、变异型的STB密度均值在叶下表皮递增.变异型种群与原始种群相比,叶下表皮CTB或典型星状毛(Tst)的密度由每平方毫米0.481~1.122个变异至每平方毫米57.2个,宏观表现为形成密毛.气孔长宽比在原始型(1.187~1.205)至变异型(1.258)间递增.(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变异型叶下表皮STB与CTB密度及气孔长宽比较原始型显著增加(大)(P<0.01),但气孔密度与尺寸在种群间未表现出规律与差异性(P>0.05).乌山堡状峰顶的土壤贫瘠、水热条件差.综合生境与统计的结果表明,变异型乌冈栎叶背毛状体及气孔长宽比的变异具抵抗干旱或极端气温的功能.由于花粉流未曾间断,因此相比于地理隔离,特殊生境促使乌冈栎发生适应性演化应是该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亚热带特殊花岗岩地貌促进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植食性昆虫利用唾液腺适应寄主植物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植物防御的作用机理.回顾了昆虫唾液腺分泌物通过干预植物气孔的动态变化、适应植物细胞壁、降解植物防御性化合物等方式调控寄主植物防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昆虫唾液效应因子以干扰植物早期免疫信号通路、调节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蛋白互作等形式应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内在分子机制.同时,本文依据CRISPR/Cas9、植物介导的RNAi、纳米材料介导的RNAi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基于昆虫效应因子开发的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空间进行分析,以期为作物抗性的提高以及害虫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备急千金要方》中疾病分类与"三"思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目录编排上独具匠心,将疾病归纳为外感疾病、脏腑疾病和杂治诸病三大门类,既反映了他对三类疾病病因、病机的独到见解,也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其中外感病得之于六气,六气本于天,为天为阳,三因之中属于外因,其中中风为阳中之阳,伤寒为阳中之阴.内伤病发于脏腑,在里,属阴,法地,三因之中属于内因,又根据五脏所主分为五行.杂治诸病则往往介于内外之间,得之于外,但又不是六气所伤,为中,为人,三因之中属于不内外因.这种三分的思路上承《道德经》"三生万物"和《太玄经》"三进制"思想,经由《金匮要略》"三因说"引入医学领域,又曾被道教吸收,演化为道教经典分类的"三洞四辅"体系.孙思邈学贯百家,将"三"的思想贯穿全书.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中"三"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从宏观角度理解孙思邈及其著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泛青藏高原高寒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
编辑人员丨2024/2/3
泛青藏高原地区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高寒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热点,也是研究地球环境演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的理想地区.该地区已经开展了大量谱系地理、生物地理学和进化生态学研究,对我们认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青藏高原各地块构造演化历史研究的加深,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逐步迈入到地质-气候-生物过程的交叉研究.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区分了青藏高原腹地、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然后从青藏-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高寒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及演化节奏、高寒植物的成分来源和区系交流以及高寒植物多样化的驱动因素等3方面总结了该地区高寒植物多样性的演化历史.最后,我们进一步提出在洲际或全球尺度上探讨不同地区高寒植物多样性演化历史的异同和联系,以及对高寒植物适应性进化策略的研究,以期深入理解高寒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成因及其维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2013-2020年江苏省医疗资源失配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对江苏省2013-2020年医疗卫生资源失配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调整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区,从失配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健康距离模型,定量测算实际医疗卫生资源各要素配置状态与理想配置状态的偏离程度.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失配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失配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全省均值从0.477 1降到0.315 0,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分为中高度失配主导阶段(2013-2014年)、失配度平稳下降阶段(2015-2017年)、失配度差异化下降阶段(2018-2020年);失配度区域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变异系数从2013年的0.129 1增加至2020年的0.305 1,其中卫生人力资源的影响最大,其指标权重从2013年的0.393 6上升至2020年的0.520 3;空间格局演化上,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结构性,整体呈中高度失配向适配方向发展,表现为由"个"字形向"入"字形演化.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人均GDP、人口密度和财政自给率对医疗卫生资源失配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314、-0.160和-0.220,其中人均GDP对医疗卫生资源失配度的影响最大.结论 建议政府转变唯量发展的传统理念,围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精细化、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强化组织领导、投入保障、管理监督等责任,加强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统筹区域协同发展.不仅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还要考虑人口分布与结构的差异,尤其应重视探索建立全省吸引和稳定卫生人才的长效机制,实现卫生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寒武纪早期岩家河生物群:研究进展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动物的起源、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一直是国际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群与埃迪卡拉纪化石群和寒武纪早期澄江化石库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寒武纪早期与小壳化石群伴生的宏体动、植物化石的缺乏.发现于峡东地区的寒武纪早期岩家河生物群填补了这一缺失环节,该生物群包含宏体动物、宏观藻类、小壳化石、球形化石(可能的胚胎化石)、微古植物和蓝菌类等化石,部分宏体化石显示了从埃迪卡拉纪向寒武纪过渡色彩.化石保存方式有碳质膜、黄铁矿化、磷酸盐化、硅化.因此对岩家河生物群生物多样性和埋藏学进行综合研究,将可提供纽芬兰世(梅树村期)碳酸盐台地—碳酸盐台地内部的局部凹陷盆地相的一个较完整的生物景观图,对探索“寒武纪大爆发主幕”前夕生物的辐射、演化模式及保存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颐脑解郁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及卒中后抑郁、焦虑、痴呆大鼠宏观表征变化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向卒中后抑郁、焦虑、痴呆演变过程中宏观表征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卒中模型组、卒中观察组、卒中假手术组、PSD模型组、PSD观察组、PSD假手术组、PSA模型组、PSA观察组、PSA假手术组、VaD模型组、VaD观察组、正常组.除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外,均进行MCAO手术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分别复合CUMS建立PSD模型、复合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建立PSA模型,VaD模型为术后正常喂养28 d后通过水迷宫实验筛选而出.卒中组术后药物干预2周,其余各组应激结束后药物干预4周.观察组灌胃颐脑解郁方,余各组灌胃蒸馏水.连续采集各组大鼠宏观表征信息,并比较卒中组治疗1、2周及PSD、PSA、VaD组治疗1、2、4周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卒中大鼠向PSD演变过程中,以先出现易激惹表现,而后活动度、精神状态、反应性逐渐下降,口鼻黯淡,舌色紫暗,舌下脉络发绀为特征;卒中大鼠向PSA演变过程中表征变化为攻击性、探究性增加,梳理行为减少,口鼻黯淡,舌红少津等;向VaD演化过程中,具有活动度、精神状态、反应性逐渐下降趋势,口鼻色稍暗,舌润泽,舌色淡红.各模型大鼠体重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应用颐脑解郁方干预后,观察组大鼠宏观表征改善,体重显著增加.结论:PSD、PSA、VaD在其演变过程中具有肾虚肝郁的共同病机,益肾调气方药颐脑解郁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及卒中后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学校卫生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演化知识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直观揭示中国学校卫生领域研究的微观与宏观结构,为探寻相关研究领域热点夯实基础.方法 基于CNKI检索主题"学校卫生"或含"儿童青少年卫生"或含"儿少卫生",同时满足策略"精确"、时间"不限"、期刊来源类别"核心期刊""CSSCI""CSCD",检索时间为2018年7月16日.运用Excel和Sati软件统计分析中国学校卫生领域864篇高水平期刊论文研究现状,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领域的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知识图谱.结果 中国学校卫生领域研究呈波浪型增长态势,《中国学校卫生》刊载量最大(757篇),马军、陶芳标、王智勇、刘伟、段佳丽、徐勇等是高产作者,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高产机构.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均比较松散,段佳丽等、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等分别组成最大合作共同体.现状、监督、农村、管理、监测、健康教育、流行病学、营养、环境卫生、传染病、常见病、影响因素等是领域研究热点.结论 儿童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中小学环境卫生监测与传染病流行病学、学校卫生人员现状调查、儿童少年营养卫生与常见病防治、农村学校卫生监督与健康教育对策、学校卫生管理模式是研究的热点主题,儿少伤害预防、网络成瘾、身心健康促进是前沿方向.应强化跨界交流与合作,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