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斑马鱼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决明子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检索得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8.2绘制决明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决明子-高脂血症共同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推测橙黄决明素(AO)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作用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斑马鱼实验验证.以蛋黄液高脂饮食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后给予AO干预,验证AO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首先进行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的毒性实验,确定AO最大给药浓度;后续观察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在高脂血症斑马鱼中的表达.结果:共获得包括AO在内的13个决明子活性成分,决明子作用于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109个,包括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作用通路等.斑马鱼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脂质聚积,AO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组织中的TG、TC含量(P<0.05,P<0.01),减少肝脏组织内脂肪空泡和脂滴形成,并可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NF-α、IL-1βmRNA表达(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得了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通路与靶点,并通过斑马鱼实验初步揭示AO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IL-1β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AO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陈皮配方颗粒中橙皮苷和柚皮芸香苷的测定及其质量标志物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采用U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定量分析,比较不同企业陈皮配方颗粒中橙皮苷和柚皮芸香苷的含量,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UPLC法测得23批陈皮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得到差异性成分,并测定其含量.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潜在质量标志物.结果 23批陈皮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37~0.999,确定5个共有峰,化学计量学分析得出质量差异化合物为橙皮苷和柚皮芸香苷,其含量测定结果B、D企业较高;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橙皮苷、柚皮芸香苷、橘皮素、川陈皮素等化合物的15个核心靶点(TP53、AKT1、SRC等),通过调节松弛素信号、肿瘤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信号通路来治疗肿瘤、糖尿病,结合质量标志物原则得出橙皮苷、柚皮芸香苷、橘皮素、川陈皮素为潜在质量标志物.结论 所用方法可明确反映不同企业陈皮配方颗粒中差异化合物的含量,并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质量标志物,为陈皮配方颗粒的整体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定量药理学在新生儿群体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生儿超说明书用药的比例高达80%~97%,但关于影响新生儿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研究十分有限。随着近年模型技术的发展,多种定量药理学模型已经应用于新生儿临床研究和治疗中,弥补了以往缺乏直观数据的缺陷,也加深了医生对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病理生理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更加科学地制定新生儿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本文就定量药理学在新生儿群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KT转染后AKT/mTOR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AKT转染后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将ARPE-19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及联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建立AKT转染细胞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细胞常规培养,空白血清组加入10%空白血清培养,含药血清组加入10%含药血清培养,康柏西普组加入20 μg/ml康柏西普干预培养,联合组加入10%含药血清和20 μg/ml康柏西普干预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ARPE-19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VEGF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KT、m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培养24、48、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细胞增殖率下降( P<0.05)。干预24、48 h,含药血清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细胞AKT mRNA[24 h:(3.10±0.48)、(1.97±0.14)、(1.26±0.24)比(4.77±0.68);48 h:(3.52±0.82)、(2.62±0.77)、(1.10±0.19)比(6.12±1.21)]、mTOR mRNA[24 h:(3.02±0.26)、(2.45±0.75)、(1.13±0.15)比(4.48±0.80);48 h:(1.29±0.30)、(1.30±0.57)、(0.65±0.19)比(2.54±0.62)]、VEGF mRNA[24 h:(3.33±0.62)、(2.18±0.20)、(1.55±0.28)比(5.53±1.02);48 h:(2.35±0.54)、(1.23±0.28)、(0.93±0.25)比(3.59±0.40)]表达及AKT蛋白[24 h:(0.45±0.09)、(0.25±0.05)、(0.14±0.04)比(0.62±0.04);48 h:(0.36±0.06)、(0.23±0.04)、(0.14±0.03)比(0.54±0.08)]、mTOR蛋白[24 h:(0.35±0.05)、(0.24±0.02)、(0.18±0.02)比(0.52±0.09);48 h:(0.23±0.04)、(0.29±0.04)、(0.14±0.03)比(0.40±0.10)]、VEGF蛋白[24 h:(0.14±0.03)、(0.33±0.04)、(0.24±0.03)比(0.54±0.10);48 h:(0.24±0.03)、(0.17±0.02)、(0.11±0.02)比(0.42±0.10)]较模型组降低( P<0.05),且联合组AKT、mTOR、VEGF mRNA及蛋白表达较康柏西普组降低( P<0.05)。 结论:AKT基因转染可促进ARPE-19细胞增殖,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可抑制AKT基因转染导致的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减少VEGF分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药物警戒应用个例安全性报告检测药物安全信号的比例不相称分析的报告(READUS-PV):研发和声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个例安全性报告数据库中报告的比例不相称分析是药物警戒检测安全信号常用的定量方法,其研究结果经常发表在专业药理学期刊和普通医学期刊上。然而报告比例不相称的信号,由于缺乏暴露数据、存在未量化的少报和选择性报告的偏倚,本身不能被解释为药物与不良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结论性科学证据。据统计,75%以上已发表的比例不相称的研究,未报告理解和重复所作研究的分析和结果所需的基本要素,2/3以上的作者过度或错误解释了他们的发现,尤其是在摘要中。而目前已有的指南,如"加强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报告(STROBE)"和"使用观察性常规收集的卫生数据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规范(RECORD-PE)"等,都未能涵盖报告比例不相称分析研究的特殊性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角药"黄芩-知母-石膏"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揭示角药"黄芩-知母-石膏"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atic pharmacology,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络(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基因和化学物质相互作用预测数据库(search tool for interacting chemicals,STITCH)筛选黄芩、知母和石膏的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导入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核心靶点网络,利用注释及可视化整合分析工具(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随后构建流感病毒性肺炎动物模型,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所得靶点。结果:研究共获取黄芩、知母、石膏的活性成分51个,相关靶点305个,其中与流感病毒性肺炎靶点重合的靶点有80个,关键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B)、骨髓趋化因子2(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CCL2)等。GO富集共得到432个富集结果,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143个富集结果。动物实验表明,"黄芩-知母-石膏"能够显著改善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炎症,调节IL6、TNFA、IL1B、CCL2、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等关键基因表达。结论:角药"黄芩-知母-石膏"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流感病毒性肺炎,本研究为该药物组合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乙型肝炎创新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临床考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药物的研发领域近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早期临床试验(包括首次人体试验)关注于受试者的选择、研究设计、给药剂量和方式的选择、剂量爬坡、不良事件/反应(耐受性评价)的监测、观察和报告程序,以及受试者继续给药和停止给药的标准。需要引入定量药理学知识来分析药物的体内暴露量与药效、不良反应的关系,以及纳入探索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RNA、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等,来分析新药作用机制和靶点及其抗肝细胞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药效。而II~III期临床试验则更关注最佳剂量、疗效、安全性指标,验证新药在更大受试者人群范围内所选择剂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早期临床研究的实践经验,简要介绍CHB创新性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应关注的临床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二氢杨梅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预测并验证二氢杨梅素(DHM)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Pubchem数据库获取DHM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获取IBD疾病靶点,获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可视化筛选核心靶点.运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实验验证DHM的抗炎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DHM作用靶点与IBD疾病靶点相交共得到42个交集靶点,并筛选出5个核心靶点凝血因子Ⅱ(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HMT1)、造血细胞激酶(HCK)、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DHM可能通过黏附连接、趋化因子、Ras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DHM能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HT-29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水平升高.RT-PCR提示在LPS诱导后靶点NOS3、HCK 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DHM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HM能有效恢复LPS诱导的HT-29细胞连接蛋白的下调.[结论]研究揭示了 DHM通过多通路、多靶点治疗IBD,并可能通过恢复细胞间连接改善屏障功能受损有效治疗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宣白承气汤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宣白承气汤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获得宣白承气汤调控ALI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动物实验构建ALI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组的宣白承气汤治疗后,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验证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网络药理学显示,共得到宣白承气汤治疗ALI的化合物 52 个,作用靶点 112 个,ALI疾病靶点 4 723 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 94 个,主要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大黄素、豆甾醇、光甘草定和芦荟大黄素等;关键靶点为TNF、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和肿瘤蛋白 53(tumor protein 53,TP53)等;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p53 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宣白承气汤能减轻ALI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ALI大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下调PI3K、Akt、mTOR mRNA表达,下调PI3K、Akt、mTOR、p-PI3K/PI3K、p-Akt/Akt及p-mTOR/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宣白承气汤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发挥治疗ALI的作用.同时,宣白承气汤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ALI大鼠肺损伤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研究探讨肉桂醛联合姜黄素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研究探讨肉桂醛联合姜黄素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SwissTarget、Target Net数据库筛选肉桂醛、姜黄素的相关作用靶点;TTD、Gene cards、OMIM筛选肝癌作用靶点;Venny软件筛选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噻唑蓝(MTT)法、Hoechst 33258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结果]经过筛选获取肉桂醛-姜黄素抗肝癌关键靶点,主要是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可能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白细胞介素(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19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两药合用对AKT1具有较好的亲和性.选取PI3K/Akt信号通路上关键靶点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肉桂醛联合姜黄素能显著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存活率(P<0.01),显著升高凋亡率(P<0.05),并显著降低PI3K、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因子-κB1(NF-κB1)mRNA的表达(P<0.01).[结论]肉桂醛联合姜黄素能有效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活性,诱导其凋亡,其抗肝癌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