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泌体在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泌体是肝纤维化潜在的病理介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广泛性、组织源性、靶向性和生物功能性等特点.目前已发现血清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microRNA(miRNA)可作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标志物;外泌体内相关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为肝纤维化微观辨证的证候研究提供更加客观的指标参考;外泌体或可能是中药有效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能更全面地体现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多途径、多靶点的特性;外泌体又可作为中药载体进行靶向运输,可显著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外泌体的发现不仅可为今后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预防诊断、证候研究、治疗、药物载体等方面提供新的切入点,也会成为推动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领域发展与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广东省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技能结业统一考核中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康复医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2021年6月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力争2022年我国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医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康复医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而结业考核作为住培管理中的一项最终考核指标,对保障培训质量至关重要.在此条件下,如何对住培医师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尤为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七花消炎颗粒治疗下肢丹毒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七花消炎颗粒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方法 将2019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丹毒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抗生素组)、试验组(抗生素联合七花消炎颗粒组)各50例.观察使用后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临床症状指标(红、肿、热、痛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量、中医证候量化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皮肤张力、皮色改善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七花消炎颗粒疗在改善红肿热痛症状,减少抗生素使用量,使用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及替莫唑胺治疗转移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及替莫唑胺治疗转移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O医院收治的28例转移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13)和对照组(n=15).试验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及替莫唑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及替莫唑胺治疗,直至疾病进展(PD)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主要观察指标为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4例,PD3例,ORR为46.15%,DCR为76.92%,中位PFS时间为10.8个月.对照组CR 0例,PR 5例,SD 4例,PD 6例,ORR为33.33%,DCR为60.00%,中位PFS时间为9.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PFS时间延长1.6个月,PD或死亡风险下降58%(HR=0.42,95%CI:0.19~0.93,P=0.009 4).试验组发生化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同时也出现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相关不良反应,但两组不良反应均为1~2级,予以治疗后可耐受.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及替莫唑胺治疗转移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效、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的公立医院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构建公立医院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实现对医用耗材供应商的科学评价和有效管理,帮助公立医院建立采供双方廉洁诚信的耗材供应链管理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开展问卷调查、归纳及统计,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内容和权重,建立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中的量化指标开发医用耗材供应商管理系统评价模块,并在重庆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测.结果 建立了一套涵盖资质信息、价格、交付能力、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诚信廉洁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和评价数据模型,在供应商管理系统支撑下,定期生成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结果.实测结果显示: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信息准确性、交付及时性和交付准确率指标得分较低,同时优等供应商较少,差等供应商较多.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应供应商后,供应商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结论 公立医院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全方位涵盖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客观性,能有效评价和管理医用耗材供应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分类体系及其与实验室检查和FLT3-ITD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细胞形态异质性.将该分类体系用于40例APL患者的形态学分析,并将分类结果与患者的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征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结果:FLT3-ITD突变阳性的APL病例组中,核形规则、粗颗粒且不见Auer小体(1类)的细胞显著少于FLT3突变阴性病例组(P<0.05).核形规则组相比于核形不规则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较长(P<0.05);细颗粒组相比于粗颗粒组APTT明显较长(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相对更低(P<0.05);Auer小体阴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uer小体增多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形态学分类体系可以客观表征不同类型的APL白血病细胞,有助于更好地评估APL白血病细胞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异质性和进一步用于精确分析APL的形态表型与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监测靶向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监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以及评估早期心肌损害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首次接受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65例.根据年龄分组,<60岁为A组(n=34),≥60岁为B组(n=31).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12月和治疗结束后6月的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参数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分别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的参数,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LVGLS与cTnⅠ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GLS、LVEF及cTnⅠ、NT-proBNP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B组LVEF值较治疗前减低.治疗3月、6月、12月,B组LVGLS值较治疗前逐渐减低;B组LVGLS水平低于A组.治疗3月、6月、12月,B组cTnⅠ、NT-proBNP、CK-MB水平较治疗前逐渐增高;B组cTnⅠ、NT-proBNP、CK-MB水平高于A组.与治疗12月的参数比较,治疗后6月,两组LVGLS增高,cTnⅠ、NT-proBNP、CK-MB水平均减低.三维斑点追踪参数LVGLS与血清心肌损伤指标cTnⅠ呈负相关(r=-0.82,P<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参数LVGLS能早期检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的心肌损伤,客观反映心肌损伤程度,与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相关.3D-STI在监测靶向药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心脏毒性具有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衰竭病人人工肝治疗间歇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肝衰竭病人人工肝治疗间歇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半结构化访谈拟定肝衰竭病人人工肝治疗间歇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初稿,通过德尔菲法进一步完善肝衰竭病人人工肝治疗间歇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3和0.850,第2轮专家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24~0.306(均P<0.05),变异系数为0.000~0.241.最终构建的肝衰竭病人人工肝治疗间歇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9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肝衰竭病人人工肝治疗间歇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适用性,可为提高肝衰竭病人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化疗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8.39%.病变部位在结外、NCCN-IPI中高危/高危、IPI中高危/高危、进展或复发时间<12个月是影响R/R DLBCL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5.19%),其中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达52.71%.62例患者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48.51%和31.56%,中位OS时间为1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客观缓解[HR=0.080(95%CI:0.028-0.235)]是 R/R DLBCL 患者 OS 的保护性因素,NCCN-IPI 中高危/高危[HR=4.828(95%CI:1.546-15.080)]是影响R/R 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可作为R/R 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NCCN-IPI 可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化疗后客观缓解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O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结直肠癌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安全性及其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数据,为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5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3例)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例)共计94例患者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58岁。直肠癌81例,结肠癌13例(2例为结肠双原发癌);肿瘤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82例;肿瘤高分化46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1例。26例(27.7%)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行单纯免疫治疗,主要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68例(72.3%)为错配修复正常(pMMR)和微卫星稳定(MSS),行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主要为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PD-1+长程或短程放疗,或PD-1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3.0版分析评价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了解手术情况并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评价手术并发症;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包括以下指标: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在病理上残留肿瘤≤10%;病理完全缓解(pC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患者在病理上未见残留肿瘤;肿瘤评效为疾病控制率(DCR),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患者在全组中所占的比例;客观缓解率(ORR),为CR+PR。结果:全组94例患者接受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4(1~10)个,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35/94),包括皮肤相关不良反应35例(37.2%)、甲状腺功能异常21例(22.3%)和免疫性肠炎8例(8.5%),其中Ⅲ级不良反应占1.1%。末次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0(21~55) d,直肠癌根治术81例,结肠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联合其他脏器切除2例;全部患者原发灶切除均达到R 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3%(21/94),主要为吻合口漏(4例)、盆腔感染(4例)、腹腔积液(3例)、吻合口狭窄(3例)和腹盆腔出血(2例);Ⅰ~Ⅱ级并发症13例(13.8%),Ⅲ级并发症8例(8.5%),无Ⅳ级及以上并发症。全组患者中位随访32(1~46)个月,DCR为98.9%(93/94),ORR为88.3%(83/94),pCR率41.5%(39/94),MPR率60.6%(57/94)。行单纯免疫治疗的26例dMMR和MSI-H患者pCR率为57.7%(15/26),MPR率为65.4%(17/26)。行联合免疫治疗的68例pMMR和MSS患者pCR率为35.3%(24/68),MPR率为58.8%(40/68)。 结论:对于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很好的肿瘤控制率和病理缓解率;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