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6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联合检测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阴道镜引导下子宫颈管搔刮术后诊断的CINⅠ患者中存在CINⅡ +的风险因素及分层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阴道镜引导下子宫颈管搔刮术(ECC)后诊断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中存在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Ⅱ +)的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分层研究。 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在阴道镜引导下诊断的CINⅠ(包括ECC诊断和点活检诊断)并进一步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ECC CINⅠ组:LEEP术前3个月内行ECC后诊断的CINⅠ患者,且子宫颈点活检术后诊断≤CINⅠ;点活检CINⅠ组:LEEP术前3个月内行子宫颈点活检术后诊断的CINⅠ患者,且ECC阴性(指ECC术后病理诊断为正常子宫颈管)。对两组CINⅠ患者的LEEP术前临床资料及LEEP术后CINⅡ +的检出率进行比较。(2)对阴道镜引导下诊断的CINⅠ患者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 +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3)对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 +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1)本研究纳入阴道镜引导下诊断的CINⅠ并进一步行LEEP的患者共2 581例,其年龄为(43.6±9.5)岁;其中ECC CINⅠ组957例,点活检CINⅠ组1 6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细胞学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转化区(TZ)类型和阴道镜印象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ECC CINⅠ组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 +者288例(30.1%,288/957),点活检CINⅠ组333例(20.5%,333/1 6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31, P<0.001)。(2)2 581例CINⅠ患者中,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CINⅠ 1 960例、CINⅡ + 6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者的细胞学检查、ECC术后诊断、TZ类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而两者的年龄、HR-HPV检测、阴道镜印象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细胞学结果为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 OR=2.77,95% CI为2.04~3.77)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HSIL +; OR=2.93,95% CI为2.24~3.81)、ECC术后诊断为CINⅠ( OR=1.89,95% CI为1.56~2.29)及TZ类型为Ⅲ型( OR=1.76,95% CI为1.45~2.11)是影响阴道镜引导下诊断的CINⅠ患者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 +的独立危险因素( P均<0.05)。(3)以细胞学结果为≤LSIL、≥ASC-H进行分层时,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 +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点活检CINⅠ者(前者分别为25.9%、16.7%, χ2=26.25, P<0.001;后者分别为56.0%、34.2%, χ2=18.79, P<0.001);在ECC CINⅠ患者中,细胞学结果≥ASC-H者LEEP术后CINⅡ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胞学结果≤LSIL者(分别为56.0%、25.9%; χ2=49.38, P<0.001)。以TZ类型进行分层时,在Ⅰ/Ⅱ型(包括Ⅰ型和Ⅱ型)TZ患者中,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 +的检出率与点活检CINⅠ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1.7%、15.2%; χ2=0.91, P=0.341),而在Ⅲ型TZ患者中,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点活检CINⅠ患者(分别为72.7%、46.2%; χ2=4.02, P=0.045);ECC CINⅠ患者中,Ⅲ型TZ患者LEEP术后CINⅡ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Ⅰ/Ⅱ型TZ患者(分别为72.7%、21.7%; χ2=16.38, P<0.001)。以阴道镜印象联合细胞学结果及TZ类型进行分层时,发现在细胞学结果≥ASC-H、Ⅲ型TZ及阴道镜印象≥HSIL时,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 +的检出率为6/6,点活检ECC CINⅠ患者为1/3。 结论:细胞学结果≥ASC-H、ECC术后诊断为CINⅠ及Ⅲ型TZ为影响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 +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细胞学结果≥ASC-H预测LEEP术后诊断CINⅡ +的价值高于ECC术后诊断为CINⅠ。对于ECC CINⅠ患者行LEEP术后的分层管理,建议以细胞学结果≥ASC-H作为一级分层,Ⅲ型TZ作为二级分层,同时结合患者阴道镜印象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阴道镜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子宫颈癌漏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阴道镜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子宫颈癌漏诊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活组织检查,且组织学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原位癌、扁平湿疣或湿疣样改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并进行术后病理检查。比较子宫颈阴道镜活组织检查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并对阴道镜子宫颈活组织检查中子宫颈癌漏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慢性子宫颈炎诊断准确率为59.70%(40/67),对扁平湿疣或湿疣样改变诊断准确率为51.58%(49/95),对CINⅠ诊断准确率为85.14%(63/74),对CINⅡ、CINⅢ及子宫颈原位癌诊断准确率为73.63%(67/91),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患者共计219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66.97%(219/327);术后病理提示诊断不足患者43例(13.15%),诊断过度患者48例(14.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颈病变占子宫颈面积<50%、阴道镜图像质量不满意以及患者年龄≥50岁是子宫颈癌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阴道镜下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准确性不高,易发生子宫颈癌漏诊,应提高阴道镜操作技能,同时关注老年女性及阴道镜图像不满意患者的检查,以进一步降低子宫颈癌漏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宫颈伴有腺样囊性癌的混合型癌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宫颈伴有腺样囊性癌的混合型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8—2021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宫颈伴有腺样囊性癌的混合型癌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绝经后老年女性,平均年龄74.7岁。临床症状为无明显诱因阴道出血。1例为内生性肿瘤,2例为外生性肿瘤,平均直径3.3 cm。2例行根治性手术,浸润宫颈外1/3层、中1/3层,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性癌;1例患者仅行组织活检。镜下观察,3例以筛状结构为特征,筛孔内充满嗜碱性黏液样物质,周围有双层细胞排列的小管状结构,瘤细胞胞质少,具有宫颈基底样细胞特点。3例均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同时合并有非特异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免疫表型上,p63免疫组织化学可显示双层上皮结构,外层上皮阳性,但S-100蛋白标记外层上皮呈阴性,CD117、p16 INK4a(克隆号E6H4)和MYB蛋白检测阳性;3例PD-L1(克隆号22C3)肿瘤伴随诊断综合阳性评分均小于1。1例患者术前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另2例术后组织切片RNAscope原位杂交检测示高危型HPV感染。采用断裂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3例均未显示MYB基因重排。随访时间平均23.3个月(分别为36、28和6个月)。2例行手术及放射治疗,无病生存。1例仅行放射及药物治疗,带瘤生存。 结论:宫颈伴有腺样囊性癌的混合型癌临床极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无MYB基因重排,且具低PD-L1免疫反应性。根治性手术加放化疗目前仍是主要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浸润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癌(IC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6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CT、HPV E6/E7 mRNA及阴道镜下活检.并对患者的复发及转移进行随访.并对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CT联合HPV E6/E7 mRNA检测与CIN和I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TCT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74.56%,阴性预测值为72.26%,灵敏度为76.83%,特异度为69.72%,准确度为73.53%.HPV E6/E7 mRNA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74.48%,阴性预测值为72.97%,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为76.06%,准确度为75.82%;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89.39%,阴性预测值为73.56%,灵敏度为71.95%,特异度为90.14%,准确度为80.39%;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独TCE和HPV E6/E7 mRNA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47、5.772及8.196,均P<0.05).术后,TCT预测患者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53.03%,阴性预测值为93.88%,灵敏度为85.37%,特异度为74.80%,准确度为77.44%.HPV E6/E7 mRNA预测患者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53.97%,阴性预测值为95.05%,灵敏度为82.93%,特异度为78.05%,准确度为79.27%;两者联合预测患者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81.58%,阴性预测值为92.06%,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为94.31%,准确度为89.63%;两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复发均明显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639、6.342及5.108,均P<0.05).TCT联合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30.29个月)低于阴性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33.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使用TCT和HPV E6/E7 mRNA检测对CIN和ICC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诊断准确度,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同时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早期检测和治疗对于预防癌前病变进展为宫颈癌至关重要.通过及时发现并治疗早期病变,可以有效地防止其恶化为宫颈癌,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疾病风险和治疗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16 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 58 例.A组给予聚甲酚磺醛栓,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两组治疗 3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治疗前、治疗 3 个月后的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CRP)、Toll 样受体 2(TLR2)、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 3 个月后,两组的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B组大于A组(P<0.05);两组外周血CD8+、辅助性T细胞 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3 个月后,B组阴道微生态正常或恢复及乳酸杆菌中量或大量的患者占比均高于A组,B组阴道pH低于A组(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血清TLR2、CRP、TGF-β、IL-17、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小于A组(P<0.05).结论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可有效促进阴道微生态恢复,调节相关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宫颈癌患者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其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确诊为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入院检测的50例宫颈癌上皮内瘤变患者为CIN组,取同期确诊为子宫良性病变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了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三组患者超声参数差异,将研究组患者按照FIGO标准区分为不同疾病分期(Ⅰ期23,Ⅱ期34,Ⅲ期23),对比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超声参数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曲线(ROC)的方式评估超声参数对不同宫颈癌分期的鉴别价值.结果:研究组、CIN组和对照组之间超声血流参数PSV及RI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两两相比较同样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颈癌分期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FIGOⅢ期的PSV最高,RI最低,各组两两相比较同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对FIGO Ⅰ期至FIGO Ⅱ期诊断AUC为0.6829(95%CI=0.5333-0.8324,P=0.0200),对 FIGO Ⅱ 期至 FIGO Ⅲ 期诊断 AUC 为 0.7698(95%CI=0.6402-0.8995,P=0.0006),对FIGO Ⅰ 期至 FIGO Ⅲ 期诊断 AUC 为 0.7505(95%CI=0.6072-0.8937,P=0.0036);RI 对 FIGO Ⅰ 期至 FIGO Ⅱ 期诊断 AUC 为 0.9309(95%CI=0.8662-0.9957,P<0.0001),对 FIGO Ⅱ 期至 FIGO Ⅲ 期诊断 AUC 为 0.7148(95%CI=0.5804-0.8493,P=0.0063),对 FIGOⅠ期至FIGO Ⅲ期诊断AUC为0.9811(95%C/=0.9504-1.000,P<0.0001).结论:宫颈癌患者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其疾病分期具有一定的关联,将PSV和RI指数应用于宫颈癌分期鉴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PAX1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配对盒家族基因(PAX)1 检测在子宫颈癌(CC)筛查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赣州市妇幼保健院CC患者 90 例,取其肿瘤组织;纳入同期于医院进行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74 例,并取其CIN组织;纳入同期于医院实施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 45 例,取其正常宫颈组织.比较 3 组不同宫颈组织PAX1甲基化指数(PMR)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分析PAX1 基因甲基化对CC筛查及预后评估的效能.选择正常宫颈细胞系ECT1/E6 E7 及宫颈癌细胞系Hela,比较两种细胞系PA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将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常规培养)、PAX1 mimics NC组(转染PAX1 mimics NC)、PAX1 mimics组(转染PAX1 mimics)、PAX1 inhibition NC组(转染PAX1 in-hibition NC)、PAX1 inhibition 组(转染PAX1 inhibition),观察各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并进一步比较各组细胞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herin)、β-caten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宫颈、CIN Ⅰ、CIN Ⅱ、CIN Ⅲ组织中PAX1 PMR值均较CC组织显著降低(P<0.05);CIN Ⅰ、CIN Ⅱ、CIN Ⅲ组织中PAX1 PMR值均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升高,且随CIN分级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PAX1 甲基化诊断CC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97、93.20%、62.25%.正常宫颈、不同CIN组织PAX1 阳性表达率均较CC组织显著升高(P<0.05);CINⅡ、CIN Ⅲ组织PAX1 阳性表达率均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升高(P<0.05).PAX1 蛋白诊断CC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829、90.00%、62.40%.Hela细胞系PA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ECT1/E6 E7 细胞系显著降低(P<0.05).在24、48、72 h时,PAX1 mimics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AX1 inhibition 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AX1 mimics组细胞迁移、穿膜数、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AX1 inhibition组细胞迁移、穿膜数、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AX1 mimics组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AX1 inhibition组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PAX1 检测在CC临床筛查及早期病情评估方面具有较高价值,且上调PAX1 表达可阻断C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实现的,可为PAX1 在CC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子宫颈高危型HPV阳性而细胞学阴性患者临床管理方法的初步探讨——附137例因CINⅡ行LEEP术患者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探讨子宫颈高危型HPV(HR-HPV)阳性而细胞学阴性(HPV+/Pap-)患者的临床管理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37例.通过追溯137例患者阴道镜活检前的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R-HPV检测联合筛查结果以及LEEP术后的病理检查、术后4~6个月随访时的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R-HPV检测结果,复核HPV+/Pap-患者的子宫颈细胞学涂片的判读结果,初步分析其合理的临床管理方法.结果 (1)活检前HR-HPV阳性率为98.5%(135/137),细胞学阳性率69.3% (95/137),HR-HPV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学阳性率(x2=43.32,P<0.01).(2) HPV+/Pap-患者共42例,占30.7% (42/137).重新复核其细胞学涂片,16例(38.1%,16/42)维持原细胞学阴性结果,26例(61.9%,26/42)修订为细胞学阳性,首次细胞学判读的漏诊率为19.0%(26/137).这26例患者的细胞学涂片判读结果出现误判的原因,13例(50.0%)由于异常细胞数量较少造成漏诊,8例(30.8%)由于异常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相似、异常细胞形态不典型而造成,另有5例(19.2%)由于染色问题影响判读结果.(3)LEEP术后病理检查显示,37例术后诊断升级,其中34例升级为CINⅢ,2例子宫颈微小浸润癌,1例为子宫颈浸润癌Ⅰb期;37例为CINⅠ或未见子宫颈上皮内病变;63例术后病理诊断依然为CINⅡ.LEEP术后4~6个月随访显示,细胞学阳性率为11.7%(16/137),HR-HPV阳性率为34.3%(47/137).结论 与单独细胞学检查比较,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明显提高子宫颈病变筛查的敏感度.对于初筛结果为HPV+/Pap-的患者,应复核其细胞学涂片,并进一步加强细胞学取材和细胞学判读的质量控制,以减少CINⅡ的漏诊.LEEP术在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能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后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或适时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术及保守治疗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手术及保守治疗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即CIN Ⅰ级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本院诊治的CIN Ⅰ患者120例,其中接受药物保守治疗45例,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7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逆转率、持续率、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HPV转阴率为64.44%(29/45),Leep术组68.00%(51/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保守治疗与Leep术的逆转率、持续率、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访期间HPV转阴率相近.建议对CIN Ⅰ级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留宫颈原有形态,适用于未育及不愿手术治疗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