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丰台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遴选26名社区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患者的远程预约和信息共享,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松散型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选取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四科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医护治工作模式,进行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脑外伤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共同评估、诊断,进行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6周的干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分为(80.27 ± 18.2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73.14 ± 19.18)分,对照组分别为(67.32 ± 19.70)、(64.59 ± 20.3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491、2.105,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心理评分为(44.68 ± 12.29)分、抑郁心理评分为(42.61 ± 17.95)分,对照组分别为(52.25 ± 12.95)、(50.84 ± 18.1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65、-2.236,均 P<0.05)。 结论:医护治一体化模式下,医生、护士与治疗师共同评估、讨论、制订、实施该模式流程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脑外伤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农村家庭签约医生岗位胜任力理论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农村家庭签约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作者首先提出了农村家庭签约医生的实际功能与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借鉴麦克利兰胜任力词典、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与文献等,构建农村家庭签约医生岗位胜任力理论模型。模型包括6个一级维度指标,即成就、管理、服务、认知、影响与个人效能,以及17个二级维度指标。同时,文章对指标进行详细解读,并与国际家庭医生指标进行比较,突出我国农村家庭签约医生的工作特征与现实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某社区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就诊对应率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就诊对应率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基层连续性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家庭医生签约患者1 000例,以年度签约家庭医生就诊对应率为评估指标,分为低就诊对应率、中就诊对应率和高就诊对应率3组,分析就诊对应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 000例签约居民中,高就诊对应率组481例(48.1%)、中就诊对应率组342例(34.2%)、低就诊对应率组177例(17.7%)。不同年龄、婚姻状态、学历水平、有无高血压病史、家庭医生就诊次数、非单纯取药次数、总就诊次数者就诊对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55、12.42、7.69、21.69、253.97、49.54、9.07,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高就诊对应率组率比较,签约家庭医生就诊次数少( OR=0.68,95% CI:0.58~0.78)、初/中等学历( OR=0.65,95% CI:0.46~0.92)、高血压病史( OR=0.09,95% CI:0.02~0.49)、18~65岁( OR=1.80,95% CI:1.27~2.55)是居民低就诊对应率的相关因素(均 P<0.05),签约家庭医生就诊次数少( OR=0.91,95% CI:0.83~0.99)、初/中等学历( OR=0.74,95% CI:0.55~0.98)、高血压病史( OR=0.09,95% CI:0.02~0.44)是中就诊对应率的相关因素(均 P<0.05)。 结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就诊对应率有待提高,签约家庭医生就诊次数、学历、高血压病史、年龄均与家庭医生就诊对应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现状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现状和患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为实施患者居家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0—12月采用普查的方式调查徐州市所有的康复医疗机构(包括康复专科医院、设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徐州市康复专科医院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康复医疗专业人员状况、专业类别等。同时在徐州市选取411例需要康复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徐州市共有康复医疗卫生机构120所,床位量为2 675张,床位数占应配备数的57.98%(2 675/4 314);现有康复医师402名,康复护士432名,康复治疗师808名,分别占规划的31.07%(402/1 294)、16.69%(432/2 588)和31.22%(808/2 588)。30.90%(127/411)被调查的康复患者与社区医生进行了签约,且其中45.67%(58/127)的签约者对社区医生的服务感到不满意,满意率只有18.90%(24/127)。患者年龄( OR=0.557)、既往疾病是否存在偏瘫( OR=1.520)、社区医生数量( OR=1.131)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其中年龄越小,签约程度越好,而存在偏瘫和社区医生数量增加是签约增加的因素。 结论: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的配置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康复医疗资源配置不足体现在康复人才较少、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设备不足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也处在较低水平,实施居家康复项目仍存在很大的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困境分析与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陷入居民主动性缺失、依从性差的困境。文章引入健康管理“诊断标准”的概念,并提出构建主动健康指数的设想,通过对公众健康主动性以及健康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健康评估的实际可操作性,为提升居民健康管理主动性,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的全生命健康管理模式是在家庭医生签约制下建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结合家庭结构、功能及家庭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成员间的支持、监督和协管作用。该模式以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完成健康信息收集、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估与干预、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健康动态追踪,三级医院全科协调医院各种优质医疗资源并依托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多学科专业师资团队对需要专科疾病诊治及重点健康管理人群进行专业指导及治疗。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的全生命健康管理模式,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可真正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角色认知和职业倦怠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角色认知和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角色认知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2年10月对深圳市福田区9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进行了调查,使用随机数字表抽取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个家庭医生团队,将该家庭医生团队的全部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61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使用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中文版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量表进行调查,分析角色认知和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以及角色认知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量表的得分分别为(35.25±5.21)、(27.03±13.73)分。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量表的得分分别为(17.89±6.82)、(6.51±2.54)、(30.95±5.70)分。不同年龄、职业、工作年限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角色模糊和职业倦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30岁、全科医生、工作时间≤5年的团队成员角色模糊得分更高,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得分更高,个人成就感得分更低( P<0.05)。角色模糊得分与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呈负相关( r=-0.544、-0.352),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 r=0.473);角色冲突得分与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呈正相关( r=0.352、0.376),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 r=-0.440)。回归分析显示角色认知对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的回归方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10.28~85.12, P<0.01)。 结论:年龄≤30岁、全科医生、工作时间≤5年的团队成员角色模糊程度较高,职业倦怠也更严重,提高角色认知程度可降低其职业倦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识情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研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医签约)服务的认识情况。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北京市丰台区、密云区为调查现场,2023年11—12月对医联体覆盖的共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家医签约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及参与基层医疗工作情况、核心医院参与家医签约工作情况,以及基层医生对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医签约服务的态度、需求、问题与建议等。结果:共回收问卷234份,有效问卷21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0.17%。其中女性147名(69.67%),年龄≤35岁者110名(52.13%)。71.56%(151/2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知道医联体核心医院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工作,签约地点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05%,139/151),参与原因主要为医院工作安排(60.93%,92/151),参与形式主要是作为团队成员加入家庭医生团队(57.62%,87/151)。48.82%(103/2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认为综合医院医生应该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希望参与的工作排前3位的分别是作为联络基层和综合医院的纽带负责安排转诊等工作(46.45%,98/211)、作为团队成员参与(43.13%,91/211)和作为专家指导复杂问题处理(33.65%,71/211),最大的担心在于综合医院医生不能保证时间和精力因而影响工作(45.97%,97/211)。建议采取的措施排前3位的分别为绩效支持(78.20%,165/211)、政策支持(72.04%,152/211)和配备更多的人员(58.77%,124/211)。结论:目前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到基层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不理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相关情况的认识程度不一,可建立多层面机制推进工作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下社区儿科服务模式的实践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时期是个体健康的重要时期,为响应优化升级社区儿童健康服务的要求,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门诊。通过社区硬件配置、儿童健康人才梯队培养、服务时间与项目的延展、加入儿联体配置资源、优化内部制度管理等方式初步构建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下的社区儿科服务模式。文章梳理建设经验与运行反馈,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社区儿科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儿科广泛开展,有效整合儿科儿保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