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理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患者相关因素直接影响其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为内部情境因素,医疗服务系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为外部情境因素,对家庭血压监测行为起调节作用.结论 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影响患者血压监测的阻碍与促进因素,加强医患沟通并完善随访体系,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行为,优化血压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G+“三早”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防控的关键。生活方式干预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行为改变,否则将影响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能提供血糖实时变化的可视化数据,被视为激励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教育工具,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本共识提出构建5G+“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包括依托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个体智能监测终端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信息多端数据共享云平台;应用5G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施连续、动态、实时的健康指标居家监测和糖尿病风险预警;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实施早筛查和风险评估,将基于CGM的24 h平均血糖作为一种可供参考的糖尿病风险评估指标;在遵循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干预的综合性干预原则基础上实施分层管理,根据CGM技术提供的连续、动态、实时的血糖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方案,联合智能应用程序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健康管理,建立糖尿病的“三早”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伴随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技术的进步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家庭诊疗模式临床循证数据的增加,采用不同种类生物信号采集技术的HSAT设备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成人OSA的诊断。HSAT应用于OSA的诊断需结合全面的睡眠及临床评估;HSAT可用于临床评估高风险的中重度单纯OSA患者的诊断,但不能用于排除诊断;对于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伴发疾病或疑诊合并其他类型睡眠疾病的患者首选多导睡眠监测(PSG),HSAT用于上述疾病状态下OSA诊断需考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伴发疾病、患者个人的倾向性、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及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因素,在遵照基本诊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取适宜的诊断工具;对于行动不便或病情危重需尽快启动干预治疗的OSA患者,可考虑应用HSAT;HSAT可用于合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的OSA筛查;对于OSA的非气道正压通气(PAP)治疗,建议采用多通道诊断级别HSAT或PSG评估疗效;OSA患者启动PAP治疗后如果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波动,或依从性良好、但症状复发或持续无缓解,或新发心血管疾病或原有心血管疾病恶化,可复查HSAT或PSG;鉴于目前HSAT监测设备自动判读的准确性有限,须对原始数据进行人工回顾判读;HSAT设备类型的选择、结果的正确解读及据此制定的诊疗方案需由睡眠专业医生指导实施;鉴于尚缺乏足够的临床验证,目前不推荐消费者级别的睡眠监测设备用于成人OSA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儿童期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在儿童期,BPD患儿更容易出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喘息、心血管疾病、体格发育迟缓和神经发育迟缓等问题,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进一步规范BPD患儿在婴儿期、儿童期以及青春期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联合,参考欧洲呼吸学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胸科学会发布的BPD患儿在新生儿期后的管理建议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儿童期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BPD的定义、病理生理学、近远期预后、儿童期BPD的识别、鉴别诊断、常见感染、治疗、监测评估及多学科随访管理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福建省2011-2022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索高发人群和热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福建省2011-2022年伤寒监测资料,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对各县(区)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共报告发病5 126例,年均发病率为1.10/10万。年均发病率在2011-2015、2016-2019和2020-2022年分别为0.96/10万、1.49/10万和0.81/10万。全年均有发病,高发季节为5-9月。0~4岁和5~9岁年龄组发病数分别占23.59%(1 209/5 126)和9.62%(493/5 126)。全人群的男女性别比为0.97∶1(2 524∶2 602),<10、10~54和≥55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19∶1(925∶777)、0.75∶1(1 060∶1 404)、1.28∶1(539∶421)。宁德市发病占福建省的30.65%(1 571/5 126);发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宁德市。存在再次发病和家庭成员续发现象。结论: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呈低水平流行,应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加强防控措施;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宁德市是主要的聚集区域,应深入调研其空间聚集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其中IIV3和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自2018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年9月以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流感疫苗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2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3-2024年度国内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60岁的老年人;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⑤孕妇;⑥6~59月龄儿童;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对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简称"2018年版指南")。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为: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接种疫苗可避免的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增加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19—2020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IIV3和IIV4组分。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指南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应接种两剂次,间隔≥4周;2018—2019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及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HIV感染者之间的传播关系。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浦江县新确证的疑似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相关HIV感染者及其性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信息、HIV既往检测史、高危性行为史及性伴侣情况等信息。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监测进行传播关系分析,采集新确证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全血样本6~8 ml,分离出血浆。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 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 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浦江县共发现HIV感染者88例,其中异性性传播74例,有31例为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感染。初步个案调查发现,其中3例女性均与1例男性发生过无保护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例感染者中,有2例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对新确证感染者开展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共获得异性性传播序列65例,形成9个传播簇,最大传播簇中包含10例HIV感染者。HIV聚集性疫情共涉及HIV感染者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均≥50岁,职业类型为农民或农村家庭妇女;追踪溯源到7例性伴,其中6例HIV阴性,1例未检测。18例调查对象的性社会网络关系中,夫妻关系6对,固定性伴关系8对,临时性伴关系3对。11例HIV感染者中,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9例,婚内传播2例。7例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与病例2(56岁男性农民)的流行病学关联,3例有流调和分子传播簇结果证实,3例有分子传播簇和流调结果证实,另有1例流调结果证实。结论:本起HIV聚集性疫情的传播模式是以病例2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流调与分子传播网络相结合的溯源调查支持本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居家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居家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构建、完善患者居家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UpToDate、BMJ、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网、医脉通、临床指南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与帕金森病患者居家运动管理相关的文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最佳实践。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及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5篇专家意见和共识,3篇临床实践建议,15篇系统评价和1篇临床决策。围绕组织管理、健康教育、运动评估、运动处方、家庭及社会支持、监测指导6个方面总结出45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居家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居家运动管理方案、规范实践标准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2012年与2019年烟草使用与暴露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2012年与2019年烟草使用和暴露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各抽取1个市进行监测,每个市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小学各2 所,由研究对象匿名填写调查问卷,2012年和2019年分别调查3~6年级学生5 861人和4 021人。采用 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2012年和2019年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6.0%和6.3%,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2%和2.3%。尝试吸烟率2012年的男女生性别比为2.56∶1,2019年缩小为1.31∶1,现在吸烟率2012年的男女生性别比为2.43∶1,2019年缩小为2.00∶1。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率分别为50.5%和41.4%,家庭烟草暴露率分别为49.7%和46.4%。两个场所的烟草暴露率均有所降低,家庭烟草暴露的降低幅度(3.3%)小于公共场所的降低幅度(9.1%),且2019年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烟草暴露率已高于公共场所。结论: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的烟草使用情况不容忽视,特别是现在吸烟率和女生的烟草使用增长趋势较为严峻。公共场所和家庭的烟草暴露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家庭烟草暴露情况仍需重点、持续地进行关注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