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市大气O3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沈阳市O3污染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的影响,并探讨人口特征和季节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 收集沈阳市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逐日死亡人数、O3逐日平均浓度及同期气象资料,并计算逐日寿命损失年(YLL),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讨O3污染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ER及YLL效应值).结果 O3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在累积滞后3d(lag03)达到最大效应,O3每增加10 μg/m3,ER及YLL效应值分别为1.08%(95%CI:0.53%~1.62%)和3.97(0.54~7.40)人年.不同人口特征下,O3对女性、≥65岁和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死亡风险 ER 更高,分别为 1.23%(95%CI:0.48%~1.98%),1.33%(95%C/:0.73%~1.93%),1.17%(95%CI:0.08%~2.27%),但仅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LL效应值在男性、≥65岁及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表现出更高风险,但不同亚组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暖季,O3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ER及YLL效应值的影响均明显增加.结论 沈阳市大气O3污染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YLL有一定相关性,女性、≥65岁人群为O3健康损伤的脆弱人群,暖季可增加O3对人群死亡风险及YLL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对慢性胃炎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长期或反复感染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甚至导致癌变。对胃龄与实际年龄相差大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内镜随访是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重要措施,联合血清学检测、内镜检查和病理分期有助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去除病因、缓解症状,从而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八十八种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变异在1 314例郴州人群中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郴州地区人群常见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变异的携带情况,为开展携带者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标区域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的方法,针对88种基因型-表型联系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79个基因进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分析目标疾病的类型及变异位点,为高风险夫妇提供必要的产前诊断。结果:在1 314例样本中,共检出携带者355例,检出率为27.02%。携带率超过1%的疾病有8种,携带率最高的疾病为地中海贫血11.72%(154/1 314)和常染色体隐性耳聋5.48%(72/1 314)。10对受试者为高风险夫妇(5例为X隐性遗传病女性携带者),7例接受了产前诊断,确诊患儿3例。结论:本地区常见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类型及变异位点与既往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确定适合本地人群的筛查类型及变异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苯二氮䓬类药物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苯二氮?类(BZDs)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失眠、焦虑、慢性疼痛等治疗中,但其药物不良反应(ADRs)不容忽视。近年来研究发现BZDs药物导致跌倒、骨折、药物滥用/依赖、认知功能损害等风险较为突出,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临床医生用药时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基础情况,结合Beers标准(Beers criteria)、老年人处方筛查标准和正确治疗筛查标准(STOPP/START标准)等辅助筛查工具,综合权衡利弊后合理用药与停药,减少BZDs药物高风险、低效益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综合性携带者筛查关键问题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综合性携带者筛查是一项针对没有明显遗传病表型,但可能携带遗传病基因致病变异的个体进行的筛查性检测。与常规携带者筛查的区别是,综合性携带者筛查的疾病不仅包括隐性遗传病,也包括具有临床干预意义的成年显性遗传病。综合性携带者筛查旨在提前发现中度及以上严重程度遗传病的生育高风险夫妻和患病高风险个体,为遗传咨询、生殖决策、疾病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减少由遗传病带来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目前,携带者筛查相关指南和共识主要涉及常染色体隐性和X连锁遗传病。为介绍和规范综合性携带者筛查的应用,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和上海市遗传学会临床遗传与遗传咨询专委会组织部分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制定本共识。共识讨论了综合性携带者筛查的定义和目的、适用人群、筛查基因和疾病的选择原则、筛查策略、报告原则和遗传咨询等关键问题,供政策制定者、临床工作者、检测机构和民众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在持续,今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出现夏季流感流行高峰,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2018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1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流感防控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2—2023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2—2023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提供接种服务。≥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3)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4)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5)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对于IIV,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1—2022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LAIV,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中国食管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食管癌筛查的效果。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食管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食管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食管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十年磨一剑:肝细胞癌诊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晚期预后欠佳。近十年来,HCC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进展涵盖了外科手术、消融、经血管介入、外放射治疗、系统治疗等方面,其中尤以靶向和免疫检查点药物等系统治疗方面的进展尤为突出,显著提高了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此外,针对肝癌患者的管理,尤其是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多学科协作诊疗,提升了肝癌的早诊率和改善了总体治疗效果。考虑到我国国情和现有治疗手段的发展情况,在未来,精准识别高危HCC人群,提高HCC早诊率,制定个性化的HCC治疗策略,将是降低HCC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风险人群丙型肝炎患病率及分布状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研上海市浦东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高风险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HCV现症感染率和HCV基因型的分布,为上海地区"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制订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参加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医院举办的常规体格检查活动的自愿或强制接受戒毒或美沙酮治疗的静脉药瘾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CT)门诊就诊人员、性病门诊就诊人员、商业性工作人员,进行等比例抽样调研,收集患者体格检查剩余的全血并分离血浆,进行HCV抗体检测,并对其中阳性反应样本加测HCV RNA和HCV基因型。结果:共筛查HCV高风险人群1 000名,包括453名静脉药瘾人群,166例HIV感染者,245名性病门诊就诊人员,136名商业性工作人员,其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5%(99/453)、1.81%(3/166)、1.22%(3/245)和0(0/136)。在高风险人群HCV抗体阳性人员中,HCV RNA阳性的检出率为42.68%(35/82)。HCV RNA阳性人群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9%(26/35),婚姻状况为非已婚者占77.14%(27/35)。12份进行HCV基因亚型检测的样本中,基因3型和6型各5份,HCV 1b亚型2份。结论:静脉药瘾人群为主要的HCV感染潜在人群,亦为后续"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应率先针对的对象。HCV感染高风险人群中基因3型和6型占比高,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可能更加适合。高风险人群的HCV感染者文化程度和在婚率较低,可能需要宣教和社区人文关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破伤风仍然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但外伤后破伤风的疾病负担较重。针对我国外伤后破伤风高发病风险人群做好暴露前主动免疫,对于降低我国外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以及中国发布的破伤风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国内外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策略、我国破伤风发病高风险人群的界定等内容,并对暴露前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形成了推荐意见,供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