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东城区家庭空调使用及卫生状况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为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家庭空调使用及卫生状况,评价家庭空调健康风险,于2020年6-7月采集东城区193户家庭空调样品,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对辖区内家庭空调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家庭空调使用年限为10年及以内的用户居多(167户,占86.53%),大多数家庭仅在夏季使用空调(156户,占80.83%),超过半数的家庭有清洁空调的意识(124户,占64.25%),但多数仅是进行简单清洁而未进行消毒(100户,占80.65%);本次调查的家庭空调卫生学指标合格率为80.83%,其中积尘量、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5.85%,81.35%和87.05%,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3.11%,而上述指标合格率与住房类型、使用年限、使用季节、是否进行清洗、清洗频次、清洗部位和有无身体不适感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提示本次调查的东城区家庭空调在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上均有一定健康风险,应加强对居民的健康宣传和空调检测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家用空调微生物污染现状及清洗消毒效果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研究居民家用空调微生物污染现状并评价清洗消毒对家用空调微生物污染的改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入户抽取15户成都居民家庭中最常用的一台家用空调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清洗消毒前后的家用空调出风口、过滤网、散热片和接水槽四个重要部位进行无菌采样,共采样本120份;对所有样本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培养和计数,对比分析清洗消毒效果;采样同时,问卷调查采样居民日常空调使用习惯,包括空调的使用时间、使用季节、清洗方法等.结果 清洗消毒前家用空调出风口、过滤网、散热片和接水槽的细菌总数平均值分别为2.51 × 104CFU/cm2、6.79 × 104 CFU/cm2、3.16 × 104 CFU/cm2、1.40 × 105 CFU/cm2,真菌总数平均值分别为 534 CFU/cm2、948 CFU/cm2、465 CFU/cm2、2 042 CFU/cm2,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超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标准限值1.5~2 810倍.清洗消毒后,家用空调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清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9.91%、99.01%,出风口、过滤网、散热片均低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标准值,40%(6/15)接水槽仍高于这个标准值.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的家用空调使用年限长,66.7%的居民仅简单擦拭过空调外壳,从未清洗空调过滤网、散热片和接水槽,甚至有13.3%的居民长期都没有对空调进行任何清洁.结论 本研究的家用空调清洗消毒前细菌和真菌污染严重,清洗消毒可以明显改善家用空调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多数居民的家用空调使用习惯差,有必要引导居民养成正确使用空调的习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海南省0~5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和儋州市的各大医院诊治的480例0~5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492名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因素,分析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孕期患病、非母乳喂养、家庭成员抽烟、夏季卧室没有使用空调、小儿有哮喘史、户外活动每天小于2h、预防接种不按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和未按时营养添加是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母乳喂养、按时预防接种和按时添加营养为保护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母乳喂养、按时预防接种和按时添加营养有利于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庆地区室内环境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现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基因改变的缓慢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暴露于现代室内环境中的过敏原和刺激物所致,WHO报道,44%的哮喘疾病由室内燃料、二手烟等环境因素引起.目前研究表明家族哮喘史、过敏原等是哮喘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诱发哮喘发病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室内环境潮湿、室内空气污染、被褥、枕芯材质及清洁程度、吸油烟机及防尘罩等的使用情况却少有研究.目的 探讨重庆市室内环境与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哮喘儿童家庭护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5—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诊治的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根据性别、年龄按1:1匹配选取2017年8—9月于本院呼吸中心诊治的非哮喘儿童作为对照组.在瑞典Dampness in Buildings and Health(DBH)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住宅特征进行调整补充,拟定"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一般资料、室内环境(枕芯、被褥材质,枕芯、床单清洗频率,防尘罩清洗,鲜花接触频率,霉菌生长、漏水、冷凝水,加湿器使用频率,母孕期或儿童被动吸烟,地面材料,墙壁类型,开窗通风频率,厨房燃料、吸油烟机、空调过滤器清洗,宠物饲养,毛绒玩具接触频率,蟑螂/老鼠接触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室内环境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73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8份,有效问卷712份,有效回收率为94.9%.最终病例组入选356例,对照组入选3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枕芯材质、被褥材质、枕芯清洗频率、床单清洗频率、鲜花接触频率、霉菌生长、漏水、冷凝水,母孕期被动吸烟、儿童被动吸烟、蟑螂/老鼠接触频率与儿童哮喘有相关性(P<0.05).结论 不良室内环境对儿童哮喘有一定的影响,枕芯材质、被褥材质、枕芯清洗频率、床单清洗频率、鲜花接触频率、霉菌生长、漏水、冷凝水、母孕期被动吸烟、儿童被动吸烟、蟑螂/老鼠接触与儿童哮喘相关,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存在的危险因素,减少室内环境污染,可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市闵行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对场所内从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方法 以上海市闵行区使用集中空调的7家宾馆饭店和候车室内的276名从业人员作为暴露人群,13家不使用集中空调的宾馆饭店、候车室内的356名从业人员作为对照人群,于2017年7-9月对以上人员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暴露组人群最近1个月上班时间的眼部、呼吸系统及皮肤等不适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集中空调暴露、女性、高文化程度和高家庭总收入是从业人员出现不适症状的危险因素,佩戴或使用防护用品是从业人员出现不适症状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公共场所使用集中空调可能对场所内从业人员健康相关症状产生一定影响,应加强卫生管理及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兰州市小学生家庭室内空气甲苯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室内环境安全关系着人群健康.近年来室内苯系物的污染逐渐严重,甲苯作为常见的室内污染苯系物,对人体危害较大.但是,关于室内甲苯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兰州市住宅内甲苯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两个兰州市的环境监测站点,以距离这两个站点最近的两所小学作为被调查小学,两所小学中共60户学生家庭作为被调查家庭,在2018年8—11月(非采暖季)对其进行室内环境问卷调查,并于2018年8—11月(非采暖季,n=60)与2019年1—3月(采暖季,n=57)对其居室内苯、甲苯以及二甲苯(合称三苯)浓度进行测定.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三苯浓度的差异,对不同居室特征下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甲苯浓度的差异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对室内污染物甲苯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非采暖季:苯、甲苯、二甲苯平均质量浓度(后简称浓度)分别为0.009、0.009、0.003 mg·m-3,三苯浓度均未超标.采暖季:甲苯平均浓度为0.283 mg·m-3,苯和二甲苯平均浓度分别为0.008、0.001 mg·m-3;有2户住宅甲苯浓度超标,超标率为3.5%,苯和二甲苯均未超标.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甲苯和二甲苯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83,P=0.023;t=12.700,P=0.001),室内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采暖季,房屋所在楼层≤7、房屋近五年内无装修、房屋出现发霉的居室室内甲苯浓度高于房屋楼层>7、有装修、无发霉者(P<0.05);但房屋累计使用时间、房屋与机动车道的距离、室内是否有地毯、室内是否使用空调、开窗通风频率、平均每周在家做饭次数不同与室内甲苯浓度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屋出现发霉现象与采暖季室内甲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b=2.968,P=0.003);其他变量与室内甲苯浓度的关系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采暖季,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各变量与室内甲苯浓度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住宅内苯系物污染较轻,室内甲苯浓度升高与房屋发霉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家庭空调过滤网和淋浴水卫生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家庭空调过滤网和淋浴水卫生状况,探索社区家庭空调过滤网和淋浴水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对门头沟区2个社区120户家庭进行空调过滤网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淋浴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测,参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进行结果评价.结果 2019年门头沟区社区家庭空调过滤网细菌总数检出率为70.00%,合格率为98.33%;空调过滤网真菌总数检出率为58.33%,合格率为99.17%.空调过滤网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检出率差异、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浴水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0.00%,空调清洗消毒率为6.67%,淋浴用热水器清洗消毒率为3.33%.空调过滤网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是否检出在空调使用时间、空调是否清洗、是否知晓空调过滤网不洁可引起如鼻塞等症状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头沟区社区家庭空调过滤网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以及淋浴水嗜肺军团菌合格率较高,但空调过滤网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检出率较高,有一定健康风险,应加强健康宣教和卫生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调查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过敏性鼻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1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为观察组,所有患儿均行过敏原检测,总结过敏原临床特点,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可比行健康体检的非过敏性鼻炎儿童115例为对照组.收集整理两组个体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过敏性鼻炎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危险因素,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防范措施.结果 ①115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检测明确过敏原108例,检出率93.91%.其中21例患儿的过敏原超过两种.过敏原构成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吸入性过敏性原以粉尘螨、屋尘螨、花粉及蟑螂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牛奶、鸡蛋及海鲜为主;②性别、遗传因素、季节、过敏史、合并哮喘、家养宠物、家养花草、居住环境、吸二手烟、居住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居住房屋装修情况、空调使用史、家庭人数面积比及居住环境尘螨浓度(P<0.05);③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危险因素有:家族过敏性鼻炎史、既往有过敏史、合并哮喘、家养宠物、吸二手烟、近2年居住环境装修及居住环境尘螨浓度≥0.35个/m2是儿童发生过敏性鼻炎的高危因素,母乳喂养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构成复杂,重视儿童居住环境及避免环境出现常见过敏原,降低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结果分析及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结果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16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行痰培养,收集可能影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165例共分离获得致病菌1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31.69%)、革兰阴性菌104株(56.83%)、真菌21株(1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孕周<37周、0~6个月人工喂养、家庭成员吸烟、有过敏史、夏季卧室空调使用≥8 h/d、日均户外活动时间<2 h/d、挑食、接触毛绒玩具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R4.1.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法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1,95%CI为0.732,0.830;以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模型表现与理想模型基本拟合.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主要受出生孕周、0~6个月喂养方式、过敏史等因素的影响,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与区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对其自身哮喘发病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月在重庆市2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将同期在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门诊就诊的无哮喘史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的儿童自出生以来均居住于重庆市范围内,且3岁前的家庭居住地址未发生改变.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儿童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调查问卷,收集2组儿童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儿童健康状况及出生情况、出生后至3岁的家庭室内环境(烟草烟雾暴露、卧室霉点霉斑暴露、蟑螂暴露、卧室清洁频率、空调及空气净化器使用情况、装修情况)等信息.根据儿童出生前至3岁的家庭地址信息,基于高时空分辨率模型,估计每位儿童出生前至3岁的每年细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2.5,PM2 5)暴露水平.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儿童哮喘发病的早期环境暴露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或有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结果·病例组纳入患儿220例,对照组纳入健康儿童636例,平均年龄分别为(7.4±2.1)岁和(7.6±2.1)岁.2组儿童年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分娩方式、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母亲受教育年限和人均生活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命早期儿童卧室霉斑霉点(OR=2.155,95%CI1.304~3.559,P=0.003)、卧室蟑螂暴露(OR=1.830,95%CI1.287~2.601,P=0.001)、卧室空调使用(OR=2.328,95%CI1.098~4.937,P=0.028)、二手烟暴露(OR=1.762,95%CI1.272~2.440,P=0.001)以及儿童 1 岁时环境中PM2.5暴露(OR=1.063,95%CI1.034~1.093,P=0.000)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每日开启空气净化器(OR=0.416,95%CI0.213~0.812,P=0.010)可以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结论·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对儿童哮喘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生命早期卧室内霉斑霉点暴露、蟑螂暴露,以及被动吸烟、不合理使用空调以及儿童出生后第1年环境PM2.5的长期暴露与儿童哮喘的发病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