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位交联含氧化石墨烯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水凝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含氧化石墨烯(GO)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并探讨原位光聚合GO-GelMA复合水凝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0.2 mg/mL的GO溶液50 μL均匀涂抹于导电胶上,烘干后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GO的结构和大小。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GO处理的0 μg/mL GO(不加GO溶液,下同)组、0.1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10.0 μg/mL GO组,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培养48 h的吸光度值,以此表示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6)。将HSF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别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GO处理的0 μg/mL GO组、0.1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划痕后24、36 h HSF的迁移率(样本数为5)及划痕后12 h HUVEC的迁移率(样本数为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4、6、8 h后HSF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样本数为3)。将配制的含相应终质量浓度GO的GO-GelMA复合水凝胶设为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观察其交联前后的性状,检测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泡3、7 d后GO的释放情况(样本数为3)。在16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采用原位交联的含相应终质量浓度GO的GO-GelMA复合水凝胶处理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每组4只,观察治疗3、7、14 d创面大体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治疗3、7、14 d创面血流灌注并计算平均灌注单位(MPU)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治疗7 d创面血管新生情况并计算血管密度(样本数均为3)。取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和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治疗7 d的创面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GO分布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样本数为3),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VEGF的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法。结果:GO为多层片状结构,宽度约为20 μm、长度约为50 μm。培养48 h,10.0 μg/mL GO组HSF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0 μg/mL GO组( q=7.64, P<0.01)。划痕后24 h,4组HSF迁移率相近( P>0.05);划痕后36 h,0.1 μg/mL GO组HSF迁移率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 q值分别为7.48、10.81、10.20, P值均<0.01)。划痕后12 h,0.1 μg/mL GO组HUVEC迁移率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 q值分别为7.11、8.99、14.92, P值均<0.01),5.0 μg/mL GO组HUVEC迁移率明显低于0 μg/mL GO组和1.0 μg/mL GO组( q值分别为7.81、5.33, P<0.05或 P<0.01)。培养4、6 h,4组HSF的VEGF表达均相近( P>0.05);培养8 h,0.1 μg/mL GO组HSF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0 μg/mL GO组和5.0 μg/mL GO组( q值分别为4.75、4.48, P值均<0.05)。4组GO-GelMA复合水凝胶在交联前均呈红色液体状,交联后呈微黄色凝胶状且流动性无明显差异。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复合水凝胶各时间点均无GO释放,其余3组GO-GelMA复合水凝胶中的GO于浸泡3 d部分释放,至浸泡7 d全部释放。治疗3~14 d,4组小鼠创面可见水凝胶敷料覆盖在位并保持湿润,创面逐渐愈合。治疗3、7、14 d,4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相近( P>0.05)。治疗3 d,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MPU比值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 q值分别为10.70、11.83、10.65, P<0.05或 P<0.01)。治疗7、14 d,4组小鼠创面MPU比值均相近( P>0.05)。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治疗7 d的MPU比值明显低于治疗3 d( q=14.38, P<0.05),治疗14 d的MPU比值明显低于治疗7 d( q=27.78, P<0.01)。治疗7 d,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新生血管密度为每200倍视野下(120.7±4.1)根,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的每200倍视野下(61.7±1.3)、(77.7±10.2)、(99.0±7.9)根( q值分别为12.88、7.79、6.70, P值均<0.01);1.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和5.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新生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 q值分别为5.10、6.19, P<0.05)。治疗7 d,相较于0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成簇新生血管更多,且聚集于GO附近;0.1 μg/mL GO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GO和新生血管分布区域有大量VEGF表达。 结论:GO质量浓度低于10.0 μg/mL对HSF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0.1 μg/mL的GO能够促进HSF和HUVEC迁移,能促进HSF分泌VEGF。原位光聚合GO-GelMA复合水凝胶敷料能够通过促进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新生,增加创面早期血流灌注,且GO对新生血管有富集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O促进创面细胞分泌VEGF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富勒烯高渗透性磁性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磁热性能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C60/Fe3O4-Dox磁性纳米递药系统并考察其磁热性能.方法 选择富勒烯(C60)作为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载体,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C60/Fe3O4纳米载体;通过吸附法装载阿霉素(Dox)构建了 C60/Fe3O4-Dox磁性纳米递药系统;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TEM)和马尔文粒度分析仪等方法对纳米载体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考察不同功率、浓度、质量分数以及介质对C60/Fe3O4-Dox磁性纳米递药系统磁热性能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60/40%Fe3O4-Dox对4T1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表征显示成功制备C60/Fe3O4纳米载体,且载药后粒径由44.61 nm增至61.85 nm,载药量6.21%,包封率74.09%.30mg·mL-1的C60/40%Fe3O4-Dox分散液在外加磁场(210 V,350 W)作用下于6 min内升温达到42~46 ℃的目标温度范围.在模拟不同pH的体内环境中,C60/40%Fe3O4-Dox磁性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弱酸性条件下的升温效果优于生理盐水以及弱碱性体液环境.C60/40%Fe3O4对4T1细胞无明显毒性,通过磁热疗作用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C60/40%Fe3O4-Dox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制备的C60/Fe3O4-Dox磁性纳米递药系统在交变磁场中,C60/Fe3O4分散液的升温效果与其浓度、Fe3O4质量分数和磁场功率成正相关;细胞实验证实其具备较好的生物安全性,且在外加磁场作用下,C60/40%Fe3O4-Dox通过磁热疗效应与Dox协同作用可显著诱导4T1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膳食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广州社区居民膳食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方法 3049例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居民营养与健康队列研究",其中NAFLD患者1517人,正常组1532人.采用膳食频率问卷收集膳食n-3 PUFAs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α-亚麻酸(ALA))的摄入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对肝脏进行超声检查并按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诊断标准进行NAFLD的诊断.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HA、DHA+EPA摄入水平与NAFLD呈负相关关系,与最低四分位相比,最高四分位OR值分别为0.70(0.49~0.96)、0.75(0.5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病程度的加重,DHA、EPA、DHA+EPA百分比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与正常组比中重度脂肪肝浓度分别下降了26.8%、22.8%和25.3%.结论 膳食n-3 PUFAs是NAFLD的保护因素,对于NAFLD患者,可通过指导富含n-3 PUFA特别是DHA的膳食,从而改善NAFL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辐射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抗辐射药物主要用于保护暴露电离辐射环境下的机体,同时不影响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按照来源分类主要包括天然抗辐射药物与非天然抗辐射药物;按照化学结构分类主要包括维生素类、黄酮类、甲基黄嘌呤类、巯基类、氮氧自由基类、二苯并咪唑类、富勒烯及其他新型化合物.本文对不同来源与结构的抗辐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找更理想的抗辐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应用于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富勒烯(Fullerene)及其衍生物自被发现以来,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无可比拟的理化性质,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富勒烯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体现在对自由基的吸附清除作用和强抗氧化性,被赞誉为“自由基海绵”.诸多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自由基(ROS)调节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细胞功能.在骨科领域,ROS则与细胞成骨分化、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类风湿关节炎炎症的介导、骨坏死、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等疾病发生机制密切相关.富勒烯及其衍生物通过影响ROS水平,间接达到不同的生物学目的.现从生理和疾病产生的机制入手,就富勒烯C60及其衍生物在骨组织干细胞工程、非化脓性关节炎、骨质破坏、椎间盘退变及其诱发腰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富勒烯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对富勒烯进行化学修饰得到的富勒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活性.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细胞保护、抗微生物、光动力、载带药物和肿瘤治疗等多种活性,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从调控肿瘤微环境、应用于药物载体和光动力疗法、抗氧化应激4个方面综述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医药领域的未来发展及应用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质网在纳米材料毒性效应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纳米材料在食品、药物、生物医学等多领域的应用,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内质网是蛋白质折叠与加工修饰、脂质合成以及Ca2+储存的主要场所,是维护细胞内稳态的重要细胞器.内质网作为纳米材料的主要靶细胞器之一,在纳米材料引起的毒性效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纳米银(Ag-NPs)、纳米金(Au-NPs)、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纳米氧化锌(ZnO-NPs)、纳米二氧化硅(SiO2-NPs)、富勒烯(C60)、单壁与多壁碳纳米管(SWCNTs/MWCNTs)以及石墨烯与氧化石墨烯(GO)等典型纳米材料对内质网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归纳总结了内质网在不同纳米材料诱导的毒性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异同点.纳米材料可通过引起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以及细胞白噬,还可通过激活IP3信号通路诱导内质网Ca2+释放激活钙依赖的细胞凋亡.纳米材料可在内质网中积累造成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还可诱导内质网自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IV-1衣壳蛋白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HIV-1的感染高度依赖其圆锥形的"富勒烯"型衣壳.衣壳由大约1500个衣壳蛋白组装而成.近年来,衣壳蛋白已成为设计和筛选抗HIV-1药物的理想靶点.目前,文献已报道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HIV-1衣壳蛋白抑制剂的筛选方法,该文将对这些体外筛选方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分子对接的HIV-1RT抑制剂虚拟筛选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1型艾滋病病毒(HIV-1)药物筛选过程中,将已发现的高效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药物设计,利用分子动力学、分子对接、定量构效关系等手段分析和筛选,再采用生物实验验证的方法,可以克服仅仅依赖于数据库进行大面积盲目筛选而导致的低效率,低阳性的缺点.这为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通过研究发现,在腙衍生物、吲哚酮类、嘧啶羧酸类、二芳基三嗪类、富勒烯衍生物等多类化合物中均发现了具有微摩尔级的抑制HIV活性的物质.有些药物也已经经实验验证具有微摩尔级的抗核糖核酸酶H的活性,并能够对以往药物无法作用的RT酶突变株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对基于数据库,从既往研究中得到初始化合物和设计衍生物三个方面的筛选方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富勒烯亮肤精华液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富勒烯亮肤精华液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防护作用.方法 用UVA和UVB照射小鼠诱导光老化.选取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小鼠20只.对照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抗氧化组(B组),每次紫外线照射前30min备皮并外涂富勒烯亮肤精华液1次.光老化组(C组),紫外线照射前,不进行富勒烯亮肤精华液外涂.14周后,对小鼠背部皮肤进行肉眼观察,并进行谷胱甘肽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以及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的检测.结果 肉眼观察小鼠背部皮肤,C组小鼠皮肤褶皱伴粗糙,A组和B组小鼠皮肤外观未出现明显变化.B组小鼠皮肤SOD 、GSH-Px活性和HPY的含量高于C组;A组SOD 、GSH-Px和HPY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富勒烯亮肤精华液可减少皮肤内与老化相关的酶物质含量的消耗,使其活性明显增强最终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减少紫外线照射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