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构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纳米材料为平台发展起来的诊疗一体化技术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其在疾病诊疗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随着纳米医学的迅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MNPs)的合成工艺不断成熟。MNPs具有表面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形状和粒径可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及磁学性能优良等优点,使其在疾病诊断、药物靶向递送、医学成像、热疗和放射治疗等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也使其成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优质材料。综述了MNPs在磁导向递药、磁热疗和多模式成像这3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优势,并对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科手术机器人安全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机器人辅助手术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全面的安全策略可大大增加手术精确度与安全性,“操作型”机器人手术也需要更完善的安全策略设计。规划术前方案设计、感知术中多元信息、人-机反馈与补正算法均是机器人安全策略的重要部分,平衡性能与经济性也需要对策略进行了解。本文回顾文献总结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安全策略的研究进展,涵盖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安全需求、基于术前准备的安全策略、基于术中多元信息的安全策略(包括基于声学信号的参数分析、基于光学信号的参数分析、基于电磁信号的参数分析、基于力学信号的参数分析、基于术中算法补正的安全策略等)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研究者深入现有研究和研发“操作型”骨科机器人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热相变型多模态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显影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磁热相变型纳米粒造影剂(PFH-HIONS),研究其在体外增强光声成像、磁共振及磁热相变后增强超声显影的能力。方法:先采用一锅溶剂热法制备超顺磁性纳米空心铁球(HIONS),再采用真空吸附法将相变材料液态氟碳全氟己烷(PFH)包载入空心铁球得到PFH-HIONS,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后,分别在体外进行光声、磁共振及磁加热相变后超声显影,用软件分析显影强度,比较显影结果。结果:成功制备出一种包载PFH的PFH-HIONS,粒径均匀,平均粒径约(537.3±24.8)nm。PFH-HIONS可增强光声成像和磁共振体外显影。在交变磁场内,其能显著加热并促进PFH相变产生微气泡,从而增强超声显影,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显影强度增强,不同浓度间显影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FH-HIONS能增强超声、光声、磁共振多种模式显影,并且具有较好的磁加热性能,为分子影像学基础上的诊治一体化提供了新型、高效的研究平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性载药纳米颗粒在癌症化学治疗中的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癌症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癌症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中的重点研究课题。化学治疗作为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效却也存在许多弊端,因为大多数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和靶向性,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癌症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其中一类载体,既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纳米材料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特殊的磁学性能,经表面修饰后可以连接药物、分子、配体等,在内源或外源性因素的激发下,可以有效地靶向肿瘤细胞并发挥其磁性作用。本文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1)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化疗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结合不同的负载药物对癌症治疗的效果;(2)根据肿瘤微环境中特殊的pH响应机制,分析磁性纳米颗粒药物载体的不同表面修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及药物控释的影响;(3)结合肿瘤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阐述了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对肿瘤进行热磁疗的作用效果;(4)分析了在癌症领域利用磁性载药纳米颗粒进行光声疗法、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发展现状。(5)总结了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其能够早日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应用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视转化 推动超高场MRI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超高场MRI的研究和转化是目前全球热点,如何正确认识其优势和缺陷,对于充分挖掘其临床应用潜力,更好服务患者,助力精准诊疗意义重大。本文从超高场MRI的发展轨迹、设备特点、性能优缺、临床研究和应用现状等方面阐述了超高场MRI的价值,展望了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倡议重视转化,推动超高场MRI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维MXenes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最新进展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二维MXenes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其具有多种独特的材料特性:如出色的光学性能、高比表面积、优异的亲水性、易表面功能化修饰以及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等.这些特性使得二维MXenes材料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其中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新进展受到研究者的瞩目.近年来,MXenes研究的新进展主要集中在成像技术和治疗手段的更新,MXenes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出色的荧光猝灭能力、卓越的X射线衰减性能以及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这些特性使其在无创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迄今为止,MXenes已在荧光成像、光声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通过设计复合型MXenes材料,亦可实现多模态成像,可拓宽单模态诊断技术的限制,为肿瘤成像提供新的思路.MXenes是理想的联合治疗材料,其在肿瘤治疗中主要体现在靶向载药和光学治疗特性,通过靶向载药精准化投递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策略,从而避免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而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与修饰,制备出兼具诊断和治疗特性的MXenes探针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与难点.本文旨在综述二维MXenes材料及其衍生物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最新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本综述还对材料的合成、表面修饰以及肿瘤成像等相关研究,以及当前环境下利用MXenes所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对其性质、生物效应以及在肿瘤学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阿苯达唑-盐酸盐的制备、表征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ABZ)-盐酸(HC1)盐(ABZ-HC1),并对盐的固态性质、体外溶出行为、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方法 溶剂蒸发法制备结晶的ABZ-HC1,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制备的ABZ-HC1进行验证,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动态水吸附(DVS)、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固态性质的表征;对药物盐进行表观溶解度和固有溶出速率(IDR)的测定以观察其在不同pH条件下溶解度和溶出速率;进行了ABZ-HC1在强光照射(4 500±500 lx)、高湿(92.5%±5%RH)和高温条件(50±2)℃,以及加速试验条件(40 ℃、75%±5%RH)的稳定性研究;评价ABZ、ABZ-HC1(25 mg·kg-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差异.结果 通过1H-NMR证实了 ABZ-HC1的形成;ABZ和ABZ-HC1的PXRD图谱出现显著差异;DVS实验结果表明,ABZ原药的吸水性差,在90%相对湿度(RH)时吸水量仅为3.86%,且吸附与解吸附曲线基本重合,而ABZ-HC1在开始的0~20%RH范围内迅速吸收水分,随后质量缓慢增加,在RH达到90%时吸水量为37.65%,在解吸过程中,ABZ-HC1的吸附曲线和解吸曲线不一致,存在滞后现象;TGA和DSC实验结果表明,2种物质均无吸附水,ABZ-HC1较ABZ熔点降低;体外溶出实验结果显示ABZ-HC1的表观溶解度和IDR分别为ABZ的11.8、10.3倍;ABZ-HC1表现出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与igABZ原料相比,ABZ-HC1的AUC0~24h和Cmax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 8.8和6.9倍.结论 所制备的ABZ-HC1可改善ABZ的溶解性能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的设计及性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病原体核酸现场检测的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并进行性能评估.方法:该系统由扁平反应杯、极速热循环模块、固化光路荧光检测模块以及智能手机平台数据处理模块组成.极速热循环模块由升温单元和降温单元组成,其中升温单元以陶瓷片和Ag/Pb合金制成,降温单元由高速磁悬浮冷却风扇和双曲线形喉道组成;固化光路荧光检测模块采用注塑工艺制作,由光源激发单元和光探测器单元组成;智能手机平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蓝牙串口转接单元和手机应用程序2个部分,其中蓝牙串口转接单元采用TI公司的C2540F256芯片,手机应用程序由Android Studio开发.采用该系统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验证该系统的检测性能.结果:该系统可实现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快速检测,且检测结果与常规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该系统体积小、质量轻,可实现病原体核酸快速现场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核磁共振系统用电子监控单元可靠性热设计及其仿真与试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核磁共振系统用电子监控单元作为系统的重要单机,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着很高的热风险.该文从结构设计、器件降额设计2个维度保证电子模块热设计的高效与可靠.为降低电子模块的热设计风险,全面验证电子模块热设计的有效性,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设计验证.在仿真环节,通过建立电路板级的热仿真模型,数值计算得到核心器件的结壳温度,并将该指标分别与热设计指标值以及测试值进行比对,一方面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验证热设计的有效性;在测试环节,通过搭建产品模块的热测试平台,获取模块在极限电气工况下,核心器件的热特性测试值,并通过相应的折算方法,预测产品在不同海拔下的热性能与热设计裕度.结果表明,产品模块在结构设计、核心器件降额设计等方面,均能满足热设计要求,可以确保电子模块在核磁共振系统全寿命周期内安全、可靠地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紫杉醇还原敏感型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合成还原敏感型透明质酸-熊果酸聚合物(hyaluronic acid-cystamine-ursolic acid,HSU)和非还原敏感型透明质酸-熊果酸聚合物(hyaluronic acid-ursolic acid,HU),包载紫杉醇制备成聚合物胶束(PTX-HSU和PTX-HU),对二者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氢核磁共振波谱(hydrog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H1-NMR)法对 HSU 和 HU 进行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法对PTX-HSU进行物相鉴定;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PTX-HSU和PTX-HU的体外释放行为;选择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为细胞模型,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实验、细胞摄取实验以及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测定实验,对HSU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FT-IR、H1-NMR表征证明了 HSU和HU的成功合成;DSC、XRD图谱说明紫杉醇以分子状态或无定形存在于HSU胶束骨架中;体外释药实验中PTX-HSU在3 h内快速释放高达80%的紫杉醇,展现出还原响应快速释药性能;MTT实验表明载药胶束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性,其中PTX-HSU呈现出一定的MDR逆转效果;细胞摄取实验表明MCF-7/ADR对HSU展现出更多的摄取量,胞内GSH测定实验表明HSU降低了MCF-7/ADR细胞内的GSH表达水平(P<0.001).结论 PTX-HSU作为还原敏感型聚合物胶束可通过增加细胞摄取量、下调胞内GSH表达水平以实现逆转MCF-7/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