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生培养法促进石杉碱甲增量富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为了促进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增量富集,本文利用内生真菌与蛇足石杉的共生进化关系,以共培养体系(co-culture system,CCS)为基础,提出了增加石杉碱甲产率的新方法.以蛇足石杉植株存活率为指标,确定共培养体系最佳培养条件;以细胞存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培养基条件;以石杉碱甲和麦角甾醇为指标性成分,控制植物细胞和内生真菌比例关系,维持培养体系内植物细胞和内生真菌之间的生长平衡,获得最佳的继代时间.结果表明:CCS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00 Lux,湿度95%,MS液体培养基,蔗糖20.0 g/L,2,4-二氯苯氧基乙酸5.0mg/L和激动素1.0mg/L;4 d为最佳继代时间,其石杉碱甲的浓度最高,与1 d时相比增加了 49.34%,并且石杉碱甲与麦角甾醇的浓度比值控制在1.5~2.2之间时,内生真菌生长对石杉碱甲的富集有良性促进作用.该研究为高效、低成本增加石杉碱甲产量提供新的探索路径,亦可以有效解决药源不足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枸杞愈伤组织抗氧化活性成分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12/9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枸杞愈伤组织抗氧化活性成分富集的影响.以枸杞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以0.25 mg/L 1-萘乙酸+0.125 mg/L6-苄氨基嘌呤(NB)和0.25 mg/L2,4-二氯苯氧乙酸+0.125 mg/L激动素(DK)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愈伤组织培养,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不同愈伤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在相同浓度下NB抗氧化活性是DK的1.9倍.基于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两组样品进行代谢物分析,共鉴定出752种代谢物,其中55种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为氨基酸类和糖类;KEGG分析发现差异代谢通路主要为ABC转运蛋白通路.ABC转运蛋白的功能差异可能是导致枸杞愈伤组织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的人体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与高胆固醇血症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基于主成分分析-Logistic(PCA-Logistic)回归组合分析策略探索人体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降低成年超重者营养相关慢性病风险的适宜身体活动量研究"2018-2019年调查数据.选择有人口学信息、体格测量和血清农兽药化学污染物及血脂检测等数据的496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Logistic与PCA-Logistic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判别效果.结果 PCA-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显著影响的农兽药化学污染物包括呋喃它酮、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HDPP)、全氟己烷磺酸(PFHxS)和4-氯苯氧乙酸(4-CPA).PCA-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胆固醇血症预测性能(AUC=0.736)优于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AUC=0.695).结论 呋喃它酮、EHDPP、PFHxS、4-CPA等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是影响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PCA-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探索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联性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常见人体中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索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对于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数据的分析效果.方法 根据2018-2019年在石家庄和杭州进行的"降低成年超重者营养相关慢性病风险的适宜身体活动量研究",分别采用传统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RF)建立基本人口学变量和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对HUA发病的预测模型.模型区分效果由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估.结果 RF结果显示,对HUA影响重要程度排名前5的因素依次为多西环素、4-氯苯氧乙酸酯、呋喃他酮、咪鲜胺和全氟癸酸浓度.RF模型的区分效果显著高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AUC分别为0.934和0.735).结论 多西环素、4-氯苯氧乙酸酯、呋喃他酮、咪鲜胺和全氟癸酸、饮酒史、居住地为杭州、甘油三酯≥2.26mmol/L等可能是HUA的危险因素.RF模型适用于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数据的分析,且较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鉴别HUA患者具有显著提升的区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人体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基于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探究石家庄与杭州成年居民体内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高血压患病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8-2019年在石家庄与杭州进行的"降低成年超重者营养相关慢性病风险的适宜身体活动量研究"调查数据,选择496名包含人口学资料、体格测量、常规血清检测和血清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信息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在Lasso变量筛选后分别使用传统的逻辑回归模型与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建立高血压的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效果.结果 Lasso变量筛选结果显示,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4-氯苯氧乙酸(4-C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己烷磺酸(PFHxS)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高血压具有显著的关联.机器学习模型中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效果最好(AUC=O.71),优于传统的逻辑回归模型(AUC=0.57).结论 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中4-CPA、PFOA、PFHxS和PFOS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机器学习模型在流行病学影响因素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拟合非线性关系的数据时有一定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广西北海涠洲岛双尖山海绵Mycale biacuta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采自中国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域的双尖山海绵Mycale biacuta进行深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结合NMR、MS等波谱数据分析并对比文献数据,对双尖山海绵M.biacut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双尖山海绵M.biacuta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包括1个三萜:角鲨烯(1),6个芳香类化合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2,4-二氯苯基)-2,4-二氯苯甲酸酯(3),对羟基苯甲醛(4),p-hydroxybenzoylcarbinol (5),苯乙酸(6),E-1-(4-hydroxyphenyl)-buten-3-one(7),5个吲哚类生物碱:1,3-二氢-2H-吲哚-2-酮(8),3-吲哚甲酸(9),5-吲哚甲醛(10),3-(propan-2-yliden) indolin-2-one(11),3',3'-dimethylspiro[-indolin-3,2'-oxiran-]-2-one (12)和4个核苷:腺嘌呤(13),脱氧腺苷(14),2'-脱氧尿苷(15)和胸苷(16).结论 化合物1~16为首次从双尖山海绵M.biacuta中获得;化合物11和12为新天然产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百合鳞片的诱导分化及遗传转化效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因工程是改良百合性状的重要手段,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百合转基因研究的基础.以百合地下茎鳞片为外植体,筛选并优化百合的直接和间接再生体系;把含枸杞GR(Glutathione reductase)基因和筛选基因NPTII的载体,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对鳞片和愈伤组织进行转基因操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转化条件以建立适合不同受体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各阶段最优培养条件分别为:鳞片诱导和膨大MS+ 2mg/L 2,4-D(2,4-二氯苯氧乙酸)+0.1mg/LNAA(萘乙酸)+90g/L蔗糖;鳞片直接分化MS+ 1.0mg/L 6-BA(6-苄氨基嘌呤)+0.2mg/L NAA+30g/L蔗糖,间接分化MS+ 2.5mg/L 2,4-D+0.4mg/L TDZ(噻重氮苯基脲)+60g/L蔗糖;百合鳞片的Kana(卡那霉素)选择压为100mg/L,愈伤组织75mg/L.遗传转化体系条件为:鳞片,农杆菌OD600=0.6,预培养3d,侵染40min,As(乙酰丁香酮)200μmol/L,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7.50%;鳞片分化愈伤组织,农杆菌OD600,预培养5d,侵染40min,As 200μmol/L,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2.6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含1%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ProElut QuEChERS萃取盐包(4 g无水硫酸镁,1 g氯化钠,1 g柠檬酸钠,0.5g柠檬酸氢二钠)盐析分层,经C18粉末净化,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乙腈-0.01%氨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提取赤霉素、2,4-二氯苯氧乙酸、噻苯隆、4-氯苯氧乙酸为2.5μg/L~200 μg/L,氯吡脲、多效唑和烯效唑在1.0μg/L~100μg/L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 1.最低检出限为0.17 μg,/kg~0.53 μg/kg,定量限为0.55μg/kg~ 1.9 μg/kg.对建立目标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进行多个加标水平的验证回收率为80.1% ~ 118.3%,相对标准偏差为1.31% ~ 6.74%.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蔬菜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定量和定性确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4-二氯苯氧乙酸作用的鼠乳对幼鼠蓝斑核中 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经腹腔注射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的鼠乳,对幼鼠蓝斑核中多巴胺β-羟化酶(DBH)表达的变化,探讨除草剂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生后7 d且经母乳喂养的幼鼠30只,分成实验组1(10只)、实验组2(10只)及对照组(10只).实验组1、2分别按照每天70及100 mg/kg剂量注射2,4-D至母鼠腹腔(二甲亚砜0.1 ml做溶剂);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鼠乳喂养.待幼鼠哺乳至第22天,分别测量其体重、脑重;取幼鼠的蓝斑核进行DBH免疫染色.结果 ①至生后22 d,实验组2的幼鼠体重(35.60±2.84)g与对照组比较(47.21±2.90)g降低26.8%(P=0.000);而脑重分别为(1.16±0.05)和(1.33±0.04)g,实验组2降低13.1%(P=0.000);②实验组1、2幼鼠蓝斑核DBH相对光密度值为(0.21±0.03)和(0.19±0.02),低于对照组(0.88±0.38)(P=0.000).结论 2,4-D能够抑制幼鼠体重增加;降低幼鼠蓝斑核DBH的表达,进而减少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脑及神经系统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水果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水果中2, 4-二氯苯氧乙酸、4-氯苯氧乙酸、氯吡脲、噻苯隆和多效唑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测定法.方法 水果样品用含0.1%甲酸-乙腈溶液提取, 盐析、离心、浓缩、复溶后, 经Cleanert MCS固相萃取柱净化, 分别用甲醇、5%氨化甲醇进行分步洗脱, 经浓缩后测定.以BEH C18色谱柱 (100 mm×2.1 mm, 1.7μm) 为分析柱, 乙腈-0.02%氨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电离, 多反应监测模式, 以保留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定性, 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校正, 外标法定量.结果 5个组分在2μg/kg100μg/kg线性关系良好 (r>0.998), 最低检出限为0.002 3μg/kg0.19μg/kg, 定量限为0.007 6μg/kg0.63μg/kg, 加标回收率为86.5%120%, 相对标准偏差为0.9%7.6%.该方法应用于20份水果中的PGRs检测在猕猴桃中检出氯比脲、噻苯隆, 含量在1μg/kg5μg/kg, 其他组分均未检出.结论 本方法准确、快捷、简便, 可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的大批量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