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甲酚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多种病因、不同亚型和各种发展轨迹。现有研究表明ASD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针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与ASD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构成体系,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ASD发病的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对甲酚是一种有毒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可通过人体内肠道菌群降解酪氨酸而产生,过量的对甲酚对易感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的有害影响可能与ASD的病因有关。人体中对甲酚水平的升高可能会重塑肠道菌群,影响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诱导ASD样行为。本文就对甲酚在ASD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494对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和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494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脊髓表面挫伤的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1个假损伤对照组和5个脊髓损伤组,每组5只大鼠(购自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用miRNA芯片分析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miRNA的表达。用agomiR-494鞘内治疗后,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正态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侧 t检验。 结果:与假损伤对照组比较,有14个miRNA上调,有46个miRNA下调2倍,而miR-494是最显著下调的miRNA之一。与单纯SCI组比较,agomiR-494鞘内治疗后的SCI+agomiR-494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剩余组织(甲酚紫染色评估)增多,TUNEL阳性细胞减少。agomiR-494对miR-494的上调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小病变大小并抑制凋亡细胞。脊髓组织中miR-494的表达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 r=-0.834, P<0.05)。此外,miR-494通过直接靶向BV-2细胞中的3’端非编码区(3’UTR)来抑制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负调节剂PTEN。 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miR-494的过表达通过抑制PTEN的表达来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清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PBUTs)的透析清除动力学模型,评估向透析液中添加不同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对PBUTs清除率的影响,并且运用此模型预测吸附剂的吸附效能。方法:该研究将血浆流速( Qp)、透析液流速( Qd)、PBUTs血浆游离分数( f1)、PBUTs透析液游离分数( f2)、透析器传质系数( K)和透析膜表面积( A)的参数综合,通过透析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和菲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构建透析器中的PBUTs吸附清除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评估不同PBUTs清除率与透析器参数和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变化关系。 结果:该研究的PBUTs吸附清除的动力学数学模型:PBUTs清除率(CL)= Qp1-f1-f2γφf1-f2γ,γ=QpQd,φ=eKAf1Qp-f2Qd。应用该模型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和对甲酚硫酸盐(p-cresol sulfate,pCS)透析过程的透析参数分析发现,PBUTs清除率随其在血浆中与白蛋白结合能力降低、透析器中血浆流速升高、透析液流速升高、透析器传质能力增强、透析膜表面积增大及透析液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增强而升高,并且升高趋势在应用吸附剂后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透析液流速和透析液中吸附剂吸附能力发现,透析液流速升高可以弥补透析液中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差异,在透析液流速趋于无限情况下,透析液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对PBUTs清除率没有影响。 结论:在透析过程中向透析液中添加PBUTs吸附剂能够明显提高PBUTs的透析清除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时SIRT3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小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野生C57BL/6(SIRT3 +/+)小鼠20只,SIRT3基因敲除(SIRT3 -/-)小鼠20只,体重20~25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IRT3 +/+小鼠和SIRT3 -/-小鼠分别分为4组( n=5):空白对照组(C组、SIRT3 -/- C组)、内毒素性肺损伤组(L组、SIRT3 -/- L组)、内毒素性肺损伤+白藜芦醇组(L+R组、SIRT3 -/- L+R组)、白藜芦醇组(R组、SIRT3 -/- R组)。L+R组、R组、SIRT3 -/- L+R组和SIRT3 -/- R组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5 mg/kg,1次/d,连续7 d,其余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第7天注射白藜芦醇后30 min时L+R组与SIRT3 -/- L+R组、L组与SIRT3 -/- L组于相应时点尾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其余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12 h时,于眼眶静脉丛采血,分别采用二甲酚橙法和ABTS比色法测定血清总氧化状态(TOS)和总抗氧化状态(TAS)水平,计算氧化应激指数(OSI);小鼠安乐死后取肺组织,行肺损伤评分,采用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特异性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氧消耗率(OCR),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IRT3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或SIRT3 -/- C组比较,L组与L+R组、SIRT3 -/- L组与SIRT3 -/- L+R组肺损伤评分、血清TOS浓度和OSI升高,TAS浓度、MMP和OCR降低,SIRT3表达下调( P<0.05)。与L组比较,L+R组肺损伤评分、血清TOS浓度和OSI降低,TAS浓度、MMP及OCR升高,SIRT3表达上调,而SIRT3 -/- L组肺损伤评分、血清TOS浓度和OSI升高,TAS浓度、MMP及OCR降低,SIRT3表达下调( P<0.05)。与L+R组比较,SIRT3 -/- L+R组肺损伤评分、血清TOS浓度和OSI升高,TAS浓度、MMP及OCR降低,SIRT3表达下调( P<0.05)。SIRT3 -/- L+R组与SIRT3 -/- L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IRT3表达下调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参与小鼠内毒素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溴双酚A对电离辐射诱导的斑马鱼肝脏毒性效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四溴双酚A对电离辐射诱导的肝脏毒性效应的影响,为评估微塑料-放射性双重暴露对水体生物及人类造成的生存和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6月龄健康成年斑马鱼采用3种方式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20条,雌雄各半)。四溴双酚A暴露浓度筛选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和3、30、300 μg/L四溴双酚A处理组。双重暴露对肝脏功能影响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电离辐射组(10、20或30 Gy)和电离辐射+四溴双酚A(60、300和1 500 μg/L)处理组。四溴双酚A对肝脏辐射毒性效应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电离辐射组(20 Gy)和电离辐射+四溴双酚A处理组(300 μg/L)。检测肝脏中肝功指标、氧化应激标志物、炎症因子及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寻找差异代谢通路和代谢物。结果:不同浓度的四溴双酚A暴露导致斑马鱼肝脏ALT和AST活性以剂量依赖方式升高,且300 μg/L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t=-2.22、-3.20, P<0.05)。20 Gy起电离辐射可诱导明显的肝功下降,此辐射剂量下从300 μg/L四溴双酚A浓度起联合暴露可加剧肝脏辐射毒性(与对照组比较, t=-8.18 ~ -4.63, P<0.05;与电离辐射组比较, t=-5.22 ~ -0.30, P<0.05)。电离辐射组与联合暴露组斑马鱼肝脏ALT和AST活性,ROS、MDA和SOD活性,TNF-α、IL-1β、Cox-2、Caspase-8和Caspase-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较对照组逐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 t=-12.29 ~ -2.88, P<0.05;与电离辐射组比较, t=-4.40 ~ -2.31, P<0.05);D-葡萄糖酸、对甲酚等代谢物含量差异在3组肝组织中持续加大,涉及生物合成、降解及代谢等KEGG途径。 结论:300 μg/L四溴双酚A暴露可加剧电离辐射诱导的斑马鱼肝脏毒性效应,涉及使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水平进一步升高等机制,且四溴双酚A加重了辐射导致的肝脏代谢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蛋白结合型毒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尿毒清颗粒(UCG)口服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蛋白结合型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HD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D联合UCG组、HD组各40例。HD组行常规HD治疗;HD联合UCG组在常规HD基础上口服UCG。随访观察24周,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硫酸对甲酚(PCS)、硫酸吲哚酚(IS)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PCS、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8周、16周、24周,HD联合UCG组PCS分别为(19.58±13.25)mg/L、(18.44±11.78)mg/L、(18.03±11.94)mg/L,IS分别为(24.28±15.36)mg/L、(23.54±15.07)mg/L、(23.69±14.83)mg/L,均低于HD组[PCS:(25.64±16.73)mg/L、(23.26±14.15)mg/L、(24.86±15.31)mg/L,IS:(36.72±19.48)mg/L、(33.59±17.38)mg/L、(33.92±16.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57、2.103、2.318,2.615、2.413、2.701,均 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口服UCG,可持续有效降低体内PCS、IS蛋白结合型毒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的应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溴甲酚绿(BCG)法测量血清白蛋白(ALB)进行评价以及探讨其在不同疾病中发生偏倚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2021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普外科、感染科等科室的12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成慢性肾脏病组(47例)、肝病组(40例)、其他疾病组(41例),同时用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ALB,所得结果分别用ALB BCG和ALB I表示。根据ALB I结果将各组再分成白蛋白相对高值、相对中间值、相对低值三个亚组,对所有组和亚组中的ALB I与ALB BCG进行配对T检验。用Passing-Bablok回归和 Bland-Altman图评估ALB BCG在各组中的应用。以免疫比浊法为参考方法评估BCG法的偏倚,ALB I与ALB BCG的差异表示如下: ΔALB=ALB BCG-ALB I,分别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各组中 ΔALB与ALB自身浓度(ALB I)、α 1-球蛋白、α 2-球蛋白、β 1-球蛋白、β 2-球蛋白、γ-球蛋白、肌酐(Cr)、尿素(UN)、尿酸(U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总患者组、慢性肾脏病组、肝病组、其他疾病组的相对低值亚组中,ALB BCG均高于ALB 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025,6.878,2.628,4.915, P均<0.05)。在相对高值亚组中,ALB BCG均低于ALB I,其中,在总患者组、肝病组、其他疾病组的相对高值亚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388,-2.927,-3.979, P均<0.05)。Passing-Bablok回归和Bland-Altman分析显示BCG方法存在比例偏倚。在慢性肾脏病组中,ALB I和Cr浓度对BCG方法偏倚影响最大,回归模型方程为 ΔALB=5.437-0.146×ALB I-0.001×Cr, R2=0.505。在肝病组中,ALB I、α 1-球蛋白和β 1-球蛋白浓度对BCG方法偏倚影响最大,回归模型方程为 ΔALB=3.652-0.230×ALB I+0.398×α 1-球蛋白+1.171×β 1-球蛋白, R2=0.658。在其他疾病组中,ALB I和α 2-球蛋白浓度对BCG方法偏倚影响最大,回归模型方程为 ΔALB=5.558-0.225×ALB I+0.281×α 2-球蛋白, R2=0.646。综上,BCG法存在比例误差,其偏倚会导致不可接受的差异,BCG法检测ALB的偏倚主要受ALB自身浓度的影响,其他还受α 1-球蛋白、α 2-球蛋白、β 1-球蛋白、Cr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氧导致小鼠肠代谢紊乱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氧对小鼠肠道代谢组的影响。方法:将16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高氧组暴露在80% O 2中14 d;对照组在室内空气中条件饲养14 d。将小鼠麻醉并安乐死,收集盲肠内容物,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合检测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火山图分析、热图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高氧对代谢的影响。 结果:① OPLS-DA分析显示,R 2Y为0.967,Q 2为0.796,表示该模型为可靠模型。②火山图及热图分析显示,两组中代谢物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调代谢物541个,下调代谢物64个,907个无差异,而升高的5-羟基-L-赖氨酸是高氧诱导的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③ 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卟啉和叶绿素代谢( P=0.005)、赖氨酸降解( P=0.047)及芳香族化合物降解( P=0.024)是受高氧影响的靶点。④通过KEGG富集代谢途径对代谢产物进行差异分析显示,高氧对卟啉和叶绿素、赖氨酸以及苯、邻甲酚等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谢具有显著影响。 结论:高氧显著诱导了小鼠肠道代谢紊乱,其增强了卟啉和叶绿素的代谢,抑制了赖氨酸的降解,并延缓了苯、邻甲酚等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滋肾丸方调控胆汁酸代谢改善糖尿病脑病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考察滋肾丸方对糖尿病脑病小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20 mg/kg)复制T2DM小鼠模型,在高血糖持续刺激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糖尿病脑病模型小鼠,并将造模成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滋肾丸方组,每组12只,另设12只为对照组。滋肾丸方组小鼠灌胃滋肾丸方粗提取物9.36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持续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采用甲酚紫染色检测海马区颗粒神经元数量,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血清及粪便胆汁酸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肝脏胆汁酸合成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甾醇-27-羟化酶(CYP27a1)、法尼醇X受体(FXR)、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回肠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ABST)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滋肾丸方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 P<0.05或 P<0.01),首次到达平台时间减少( 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 P<0.01),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减轻;滋肾丸方组小鼠血清及粪便总胆汁酸含量降低( P<0.05或 P<0.01);肝脏中CYP7a1、CYP27a1 mRNA水平增加( P<0.01),FXR、FGF15 mRNA水平降低( P<0.01);回肠ABST mRNA水平降低( P<0.01)。 结论:滋肾丸方可能调控胆汁酸代谢,抑制FRX-FGF15/FGFR4信号和ABST表达从而促进新胆汁酸合成和结合型胆汁酸重吸收,进而发挥改善糖尿病脑病小鼠认知功能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含锌磷酸钙活性涂层钛种植体骨整合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含量锌加入钛种植体表面涂层后对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钛种植体分为PEO-Zn组( n=36)和PEO-Ca/P组( n=36),应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法(PEO)在其表面制备磷酸钙活性涂层,PEO-Zn组采用含锌涂层,PEO-Ca/P组为不含锌的涂层。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两组涂层表面形貌,X线衍射仪分析涂层晶相结构。将种植体72颗植入18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每侧2颗。术后对大耳白兔进行双荧光标记,分别于植入术后4周、8周与12周取两组带种植体的骨组织,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新骨形成,采集图像测量荧光条带间距计算骨矿化沉积率;应用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观察骨组织与种植体结合长度,计算骨接触率。 结果:扫描电镜可见两组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膜内层致密,外层呈粗糙的多级孔洞状结构。X线衍射仪分析显示PEO-Ca/P组中钙元素主要以CaO和羟基磷灰石(HA)存在,PEO-Zn组中锌元素主要是以Zn 3P 2和ZnO存在。各时间点两组种植体周围均显现二甲酚橙与钙黄绿素标记的荧光带,呈条状,两荧光带间距离明显。植入后4、8、12周PEO-Zn组的骨矿化沉积率均高于PEO-Ca/P组(5.25±0.59比4.79±0.43,4.62±0.54比4.18±0.50,4.90±0.54比4.44±0.53,均 P<0.05),4周时PEO-Zn组骨矿化沉积率最快( P<0.05)。两组种植体在植入后各时间点均能与骨组织不同程度紧密连接,呈骨性结合。植入后4、8、12周PEO-Zn组的骨接触率高于PEO-Ca/P组(32.69±7.43比28.06±8.15,51.95±5.41比47.03±6.13,73.91±8.15比61.73±11.84,均 P<0.05),12周时PEO-Zn的骨接触率最高( P<0.05)。 结论:PEO法制备的含锌磷酸钙涂层,提高了种植体生物活性,加速了骨组织的形成与改建,促进了种植体-骨界面的整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