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溴双酚A对电离辐射诱导的斑马鱼肝脏毒性效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四溴双酚A对电离辐射诱导的肝脏毒性效应的影响,为评估微塑料-放射性双重暴露对水体生物及人类造成的生存和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6月龄健康成年斑马鱼采用3种方式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20条,雌雄各半)。四溴双酚A暴露浓度筛选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和3、30、300 μg/L四溴双酚A处理组。双重暴露对肝脏功能影响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电离辐射组(10、20或30 Gy)和电离辐射+四溴双酚A(60、300和1 500 μg/L)处理组。四溴双酚A对肝脏辐射毒性效应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电离辐射组(20 Gy)和电离辐射+四溴双酚A处理组(300 μg/L)。检测肝脏中肝功指标、氧化应激标志物、炎症因子及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寻找差异代谢通路和代谢物。结果:不同浓度的四溴双酚A暴露导致斑马鱼肝脏ALT和AST活性以剂量依赖方式升高,且300 μg/L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t=-2.22、-3.20, P<0.05)。20 Gy起电离辐射可诱导明显的肝功下降,此辐射剂量下从300 μg/L四溴双酚A浓度起联合暴露可加剧肝脏辐射毒性(与对照组比较, t=-8.18 ~ -4.63, P<0.05;与电离辐射组比较, t=-5.22 ~ -0.30, P<0.05)。电离辐射组与联合暴露组斑马鱼肝脏ALT和AST活性,ROS、MDA和SOD活性,TNF-α、IL-1β、Cox-2、Caspase-8和Caspase-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较对照组逐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 t=-12.29 ~ -2.88, P<0.05;与电离辐射组比较, t=-4.40 ~ -2.31, P<0.05);D-葡萄糖酸、对甲酚等代谢物含量差异在3组肝组织中持续加大,涉及生物合成、降解及代谢等KEGG途径。 结论:300 μg/L四溴双酚A暴露可加剧电离辐射诱导的斑马鱼肝脏毒性效应,涉及使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水平进一步升高等机制,且四溴双酚A加重了辐射导致的肝脏代谢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溴系阻燃剂孕期暴露对子代发育毒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一类广泛用于电子电器、纺织、建筑材料等工业产品以提升阻燃性能的含溴化合物。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强,具有环境持久性、远距离传播性和生物蓄积性,目前母乳、血清及胎盘、脐带血中均可检测到BFRs。研究表明孕期暴露BFRs与多种不良出生结局如低体重、畸形、胎龄改变、神经行为发育损害有关。本文总结了三大传统BFRs,多溴二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四溴双酚A的污染与人群暴露情况、孕期暴露对子代出生结局、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BFRs孕期暴露对子代的危害进行探讨,为职业人群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溴双酚A对玉米种子发芽和根伸长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四溴双酚A(TBBPA)对玉米种子发芽、根伸长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实验室水培玉米作为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0.002、0.02、0.05、0.1、0.2、0.5、1.0 mg/L TBBPA溶液,连续染毒7d.测定玉米种子发芽率、根长及其抑制率,并检测玉米叶中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TBBPA染毒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均降低,0.5、1.0 mg/LTBBPA染毒组玉米种子的根长也均降低,而抑制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BBPA染毒浓度的升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根长均呈下降趋势,而抑制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TBBPA染毒组玉米叶中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下降,0.5、1.0 mg/L TBBPA染毒组玉米叶中叶绿素a含量也下降,而0.1~1.0 mg/LTBBPA染毒组玉米叶中MDA的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BBPA染毒浓度的升高,玉米叶中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0.05~1.0 mg/L TBBPA染毒组玉米叶及0.1~1.0 mg/L TBBPA染毒组玉米根中CAT的活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1.0 mg/L TBBPA染毒组玉米叶和根中POD的活力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BBPA浓度与玉米叶中POD的活力呈正相关(P<0.05),而与根中POD的活力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0.1~1.0 mg/L TBBPA染毒组玉米叶及0.05~1.0 mg/L TBBPA染毒组玉米根中PPO的活力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BBPA浓度与玉米叶中PPO的活力呈正相关(P<0.05),而与根中PPO的活力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BBPA可抑制玉米种子发芽和根生长,降低叶绿素合成,这与TBBPA胁迫下玉米抗氧化系统被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环境水中四溴双酚A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环境水中四溴双酚A的固相萃取-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FLC-MS/MS)分析方法 .方法 水样经HLB小柱净化、浓缩后分析.以乙腈-水(含0.04%氨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在Shim-pack XR-ODSⅡ色谱柱(2.0 mm×150 mm,2.2 μm)上进行分离,流速为0.45ml/mim,串联质谱在电喷雾(ESI)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以保留时间以及特征离子对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 四溴双酚A在1.00 μg/L~100.0 μg/L浓度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3 μg/L,定量限为0.1μg/L.平均回收率为96.2%~ 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 ~3.1%.结论 本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环境水中四溴双酚A的分析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溴双酚A对人胎盘细胞增殖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四溴双酚A(TBBPA)暴露对人胎盘(BeWo)细胞增殖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暴露于含0(溶剂对照)、0.001、0.01、0.05、0.1、1、5、10、25、50、75、100 μmoYL的TBBPA溶液培养48 h.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内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100μmol/L TBBPA染毒组BeWo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BBPA染毒浓度的升高,BeWo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 μmol/L TBBPA染毒组BeWo细胞内ATP的含量升高,而100μmol/L TBBPA染毒组BeWo细胞内ATP的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BBPA染毒浓度的升高,BeWo细胞内AT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100μmol/L TBBPA染毒组BeWo细胞凋亡率升高(JC-10绿色荧光单体值),线粒体膜电位(JC-10聚合物/JC-10单体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BBPA染毒浓度的升高,BeWo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趋势,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趋势.结论 TBBPA对BeWo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可能通过诱导线粒体去极化引起细胞凋亡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短期经口暴露四溴双酚A对大鼠的毒性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SD大鼠短期经口暴露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的毒性效应.方法 将24只健康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0.5% CMC)组和30、300mg/kgTBBPA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21d.测定大鼠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的脏器系数并对肝脏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糖化血清蛋白(glycation serum protein,GLU)、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A)、血清胆固醇(serum cholesterol,CHO)、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lbumin/globulin,A/G)、血清球蛋白(serum globulin,GL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的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TBBPA染毒组大鼠肝脏肾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学损伤.30 mg/kg TBBPA染毒组大鼠血清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 mg/kg TBBPA染毒组大鼠血清FT3水平低于30 mg/kg TBBPA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TBBPA染毒组大鼠血清ALT、AST、TP、ALB、GLU、BUN、CREA、CHO、TBIL、AG、GLB、FT4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BPA短期经口暴露可能导致肝肾损伤和甲状腺功能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中10种双酚类物质和壬基酚及辛基酚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高相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尿中10种双酚类物质和壬基酚、辛基酚的方法.方法 尿样通过β-葡糖苷酸酶水解后,经过瓦里安Bond Elut Plexa固相萃取小柱浓缩、净化后,用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串联质谱负离子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2种目标物质在0.50~10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1,方法检出限为0.01~0.38 μg/L,定量限为0.03~ 1.27 μg/L,加标回收率为72%~ 109%,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26%~ 12.7%,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4%~ 12.3%.对2018年采集的80份儿童尿样进行检测双酚A、双酚F、双酚S、双酚AF的检出率分别为96.2%、28.7%、46.2%、15.0%.未检出双酚B、双酚E、双酚Z、双酚AP、四氯双酚A、四溴双酚A、辛基酚、壬基酚.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作为检测尿中10种双酚类物质和壬基酚、辛基酚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分泌干扰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一种会干扰激素作用的外源性化学物质或其混合物[1] ,如双酚A( Bisphenol A,BPA)、邻苯二甲酸酯、全氟辛酸、二恶英类以及工业化学品(如多氯联苯和多溴二乙醚等).多数EDCs来源于产品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和农药,也有少部分存在于植物中.人类常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到EDCs[2-3] ,其可能进入食物链并在动物组织中累积[3].EDCs的经典作用是模拟天然激素发挥激动或拮抗作用,从而影响神经、免疫和生殖功能,其甚至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和认知[4-5].目前相关研究[6]已从分子生物学领域证明了几种EDCs会干扰靶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途径和遗传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TBBPA-DHEE暴露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四溴双酚A双(2-羟基乙基)醚[TBBPA bis(2-hydroxyetyl)ether,TBBPA-DHEE]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系统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TBBPA-DHEE不同剂量组(0.086、0.860、8.600 mg/L),暴露5 d,观察其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心跳频率及体长;通过行为学实验分析胚胎自主运动情况及明暗刺激下仔鱼的游泳距离及累计持续移动时间;采用试剂盒检测仔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及丙二醛含量,检测Ca2+与γ-氨基丁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a2+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结果:(1)TBBPA-DHEE暴露显著增加斑马鱼胚胎/仔鱼的死亡率和畸形率;抑制其孵化;导致斑马鱼心跳频率和体长显著下降.(2)TBBPA-DHEE暴露显著降低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次数;0.860和8.600 mg/L TBBPA-DHEE暴露显著降低黑暗条件下仔鱼游泳距离及累计持续移动时间.(3)TBBPA-DHEE暴露显著升高斑马鱼仔鱼体内SOD、GPx活力及丙二醛含量,诱导Ca2+含量上升且显著抑制γ-氨基丁酸含量.(4)TBBPA-DHEE暴露显著上调Ca2+信号通路中Cacna1ab、Atp2a1、Atp2a1l、Camk1ga、Ppp3ca、Plcd3a和Prkca mRNA表达.结论:TBBPA-DHEE可对斑马鱼胚胎产生神经毒性,可能通过增强内源抗氧化酶活性、诱导Ca2+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等起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溴双酚A对斑马鱼子代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四溴双酚A(TBBPA)暴露后对水生生物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以不同浓度的TBBPA(0、60、600μg/L)暴露28 d后,收集子代胚胎,分析TBBPA在子代胚胎中的生物蓄积,并且评价子代幼鱼生长发育情况;采用qRT-PCR检测子代幼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和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相关基因,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TBBPA能在斑马鱼子代胚胎中蓄积,与对照组比较,600μg/L组子代幼鱼的体长显著缩短(P<0.05),且子代幼鱼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甲状腺激素运载蛋白(ttr)和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生长激素受体b(ghr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a和b(igf1ra和igf1r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a(igf2a)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60μg/L组子代幼鱼ghrb和igf2a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脱碘酶1(dio1)显著上调(P<0.05).结论 TBBPA暴露会影响斑马鱼子代幼鱼HPT轴和GH—IGF轴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子代幼鱼的体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