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喘息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再发喘息的危险因素,研究不同危险因素对再发喘息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病房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492例为研究对象,按毛细支气管炎后是否再次发生喘息分为喘息组(147例)及非喘息组(345例),对入选病例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危险因素,并计算有不同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概率。结果:本研究纳入的49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随访结果有147例再发喘息(29.9%)。喘息组与非喘息组单因素比较,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湿疹史、家属报告过敏原阳性、家族哮喘史、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烟雾接触、病情严重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危险因素有:病情严重、家属报告过敏原阳性、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烟雾接触( P<0.05)。有以上其中1种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16.7%~48.3%。同时有以上2种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33.3%~100%。同时有以上3种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50%~100%。同时有以上4种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100%。 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再发喘息率处于较高水平。病情严重、家属报告过敏原阳性、有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有烟雾接触为毛细支气管炎后再次喘息的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危险因素越多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率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调查分析我院门诊、急诊患儿硫酸镁注射液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儿科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对2017年11月门急诊含硫酸镁电子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用法用量、临床诊断、联合用药,使用天数等.共计204例患儿使用硫酸镁注射液,年龄在6个月至1岁之间的患儿最多,共72例,占比35.29%.67.65%的患儿使用剂量是30~50 mg·kg-1·d-1.临床诊断分别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32.35%)、肺炎(29.41%)、支气管炎(23.53%)等.在治疗方案中,硫酸镁常和糖皮质激素合用,其中有58.82%和醋酸甲泼尼龙合用,55.88%和布地奈德合用.目前硫酸镁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应用尚无统一、权威标准,可能存在用药风险.临床用药应加以重视、规范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本研究结果对儿科合理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肺功能状况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个月至3岁喘息性疾病患儿116例(哮喘3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7例、毛细支气管炎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小儿的潮气肺功能状况,并就观察组患儿在用药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TBFV)环形态以阻塞性改变为主(71.55%),呼吸频率(R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哮喘患儿的RR水平显著降低,哮喘患儿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用药后的潮气量(VT)、TPTEF/TE、VPEF/VE水平均显著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各项潮气呼吸功能指标未见有显著改变(P>0.05).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度为32.35%(11/34),特异度为76.47% (26/34).结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借助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气道的可逆性特征.而TPTEF/TE、VPEF/VE的变化情况能够为婴幼儿哮喘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对于阻塞严重的患儿诊断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生素D与小儿喘息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维生素D(Vitamin D)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近年来因其在影响肺部发育及免疫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喘息性疾病作为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显示,维生素D 可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多项研究提示补充维生素D 可使喘息患儿获益.本文对维生素D 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相关性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视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创新研究和儿科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作为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Ⅰ类新药,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价值.特别是在儿科领域,IFNα1b用于小儿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毛细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和某些肿瘤的治疗,均显示了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近期在病毒相关的喘息性疾病、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展现了更大的应用前景,为促进我国儿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IFNα1b的基因和分子特点、新型递送方式及儿童应用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氨溴特罗口服液桔贝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评价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它也是2~5岁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的多发病, 以慢性咳嗽、发热、气促或者伴有喘息以及呼吸困难反复发作,在治疗上尤其至关重要.选择有效、不良反应小、简便廉价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上尤其至关重要. 我科自2017年1月采用桔贝合剂配合大环内酯类和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喘息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炎症介质临床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炎症介质的临床改变状况.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富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喘息性疾病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不伴喘息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幼儿50例作为健康组,采集三组受检者早晨空腹静脉血4 mL,ELISA法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CD62P及人白三烯(LTB4)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清CD62P含量分别为(6.60±0.43)ng/mL、(3.21±0.40)ng/m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10±0.41)ng/mL,观察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清ECP含量分别为(3.36±1.24)mg/L、(3.49±1.25)mg/L、(3.51±1.2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清hs-CRP和LTB4含量分别为(6.53±1.29)mg/L、(28.50±0.23)pg/mL和(6.45±1.31)mg/L、(11.36±0.25)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的(3.34±1.20)mg/L、(0.86±0.21)pg/mL,观察组血清LTB4含量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儿的血清LTB4、hs-CRP及CD62P含量均显著升高,伴喘息症状患儿其体内气道及全身的炎症反应更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麻辛平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我国城市地区14岁以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约为0.25% ~4.63%,且受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而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现阶段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该病临床常表现气喘、胸闷、哮鸣、反复发作性喘息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若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则极易引发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2].临床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茶碱类药物治疗,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欠佳,患儿家属接受度不高.故本文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辛平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45例,并取得较为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采用3%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喘息患儿中选取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药物均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对照组将以上药物溶于生理盐水中,观察组将其溶于3%高渗盐水中,对患儿行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528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气促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8.5262、5.6326、8.1126、7.5215、6.3625,P<0.05);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中有2例患儿频繁咳嗽,但可耐受,行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缓解,对照组中没有患儿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喘息采用3%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咽喉反流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LPR)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喘息性疾病患儿60例(观察组)及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采用美国Dx-pH检测系统进行检查.记录两组站立及卧位时Ryan指数、LPR发生率.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观察组抽取LPR患儿5例(A亚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5例(B亚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5例(C亚组)予以常规治疗,2个月后评估3个亚组喘息性疾病疗效.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站立时Ryan指数、LPR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卧位时Rya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喘息性疾病治疗有效率A亚组>B亚组>C亚组.结论 LPR的发生与小儿喘息性疾病有密切相关性,以气道酸性反流较为常见,且多发生于站立位.对LPR患儿予以有效的抗LPR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LPR及喘息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