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阿司匹林激发试验是诊断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NERD)最常用的方法。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可分为鼻腔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口服激发试验及静脉激发试验,其中前3种激发试验在临床中常规应用。我国仅有极少数相关研究,尚未常规临床应用。本文就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NERD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气道敏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在感染急性期主要症状及感染恢复期临床特征、气道反应性等方面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双向性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38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感染急性期病例资料,对资料完整患者,按照患者既往是否有呼吸道敏感症状,将患者分为敏感组103例和非敏感组286例。对比2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等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及血清总IgE水平,并对咳嗽合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给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对比2组症状缓解率、缓解时间。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个月,2组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等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嗜酸粒细胞计数、IgE检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咳嗽合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在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敏感组症状缓解率(60.00%,27/45)低于非敏感组(89.68%,139/155),缓解时间[35.00(20.00,60.00) d]高于非敏感组[10.00(7.00,13.7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与既往气道高敏感性无关;大多数患者在药物干预后3个月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但对气道高敏感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0年欧洲呼吸学会成人及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亮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0年1月欧洲呼吸病杂志发布新的成人及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本文就该指南的亮点进行解读。指南对慢性咳嗽诊治中的8个重要问题给出循证医学的推荐意见,强调了咳嗽敏感性增高在不同表型咳嗽中的地位,分别推荐了成人和儿童的诊治流程,强调针对不同咳嗽表型序贯试验治疗的重要性。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均纳入哮喘性咳嗽,建议根据对平喘治疗的反应来诊断或排除哮喘,不再强调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诱导痰在哮喘性咳嗽的诊断作用。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的诊断价值与界限值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噬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噬是否参与屋尘螨(HDM)诱导的哮喘气道重塑,评估自噬抑制剂氯喹(CQ)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单独或联合自噬抑制剂CQ共同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气道重塑相关蛋白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Ⅰ/Ⅱ)表达。2、用6~8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HDM诱导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HDM+CQ组小鼠在HDM激发第4周开始同时给与CQ(50 mg/kg)鼻内注射2周,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分析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GF-β、白细胞介素(IL)-4、IL-5含量,采用两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数据。 结果:TGF-β可增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Collagen-Ⅰ、α-SMA及自噬标志物LC3-Ⅰ/Ⅱ的表达,加用自噬抑制剂CQ后Collagen-Ⅰ、α-SMA表达均被到抑制HDM+CQ组嗜酸细胞数低于HDM组[(1.36±0.17)×10 5比(2.54±0.13)×10 5, t=13.275, P<0.01];HDM+CQ组中性粒细胞数低于HDM组[(0.45±0.06)×10 5比(0.59±0.08)×10 5, t=72.582, P<0.05];HDM组TGF-β高于对照组[(16.82±1.35) ng/ml比(5.90±1.03) ng/ml, t=11.234, P<0.01];HDM+CQ组TGF-β低于HDM组[(13.13±1.98) ng/ml比(16.82±1.35) ng/ml, t=17.035, P<0.05];HDM+CQ组IL-4低于HDM组[(52.75±5.12) pg/ml比(61.13±4.57) pg/ml, t=10.790, P<0.05]。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匀浆中Collagen-Ⅰ、α-SMA及LC3-Ⅰ/Ⅱ的表达:HDM组Collagen-Ⅰ、α-SMA及LC3-Ⅱ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给与自噬抑制剂CQ后Collagen-Ⅰ、α-SMA的表达明显减弱。 结论:自噬参与了过敏性哮喘的气道重塑,自噬抑制剂可减轻哮喘模型小鼠中气道炎性细胞的聚集及气道重塑因子的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命早期维生素D饮食对不同哮喘内型小鼠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不同剂量维生素D饮食对不同哮喘内型小鼠模型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22年6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动物房饲养孕14 d的BALB/c小鼠,子鼠出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每组12只。维生素D充足组小鼠给予维生素D含量充足饲料,维生素D缺乏组小鼠饲料不含有维生素D。小鼠8周龄开始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T2型哮喘模型,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联合臭氧暴露建立非T2型哮喘模型,每种模型各6只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25(OH)D 3]水平。肺组织行HE染色,评估炎性反应评分,并计算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密度。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和IL-17A表达水平及炎症细胞计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 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T2型哮喘小鼠和非T2型哮喘小鼠血清25(OH)D 3均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8.12 ± 1.72)μg/L比(26.63 ± 2.54)μg/L和(6.86 ± 1.65)μg/L比(23.81 ± 3.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维生素D缺乏组非T2型哮喘小鼠炎性反应评分明显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非T2型哮喘小鼠[(2.58 ± 0.49)分比(1.83 ± 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T2型哮喘小鼠炎性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维生素D缺乏组T2型哮喘和非T2型哮喘小鼠中性粒细胞密度和嗜酸粒细胞密度均明显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T2型哮喘:(20.30 ± 1.95)个/100 μm比(12.58 ± 1.04)个/100 μm和(5.25 ± 0.62)个/100 μm比(3.15 ± 0.35)个/100 μm;非T2型哮喘:(53.48 ± 5.19)个/100 μm比(33.80 ± 2.74)个/100 μm和(3.00 ± 0.29)个/100 μm比(2.17 ± 0.21)个/100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维生素D缺乏组T2型哮喘和非T2型哮喘小鼠BALF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缺乏组T2型哮喘小鼠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T2型哮喘小鼠,维生素D缺乏组非T2型哮喘小鼠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T2型哮喘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T2型哮喘模型小鼠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非T2哮喘模型小鼠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组内非T2型哮喘小鼠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T2型哮喘小鼠,而T2型哮喘小鼠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T2型哮喘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维生素D缺乏组T2型哮喘和非T2型哮喘小鼠BALF IL-4、IL-6和IL-17A均明显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BALF IL-10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在维生素D缺乏组,非T2型哮喘小鼠BALF IL-4明显低于T2型哮喘小鼠,BALF IL-6和IL-17A明显高于T2型哮喘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维生素D充足组,非T2型哮喘小鼠BALF IL-6和IL-17A明显高于T2型哮喘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维生素D参与了T2型哮喘和非T2型哮喘的不同气道炎性反应机制,这种影响可能对非T2型哮喘作用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乙酰甲胆碱(氯醋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技术规范(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MCT)是评估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程度的常用检查,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功能与临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筹)和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分会肺功能学组的专家们共同组成共识工作组,基于2014年发布的《肺功能指南——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及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近年研究进展,在充分收集专家组意见、查阅文献、问卷调研、多轮线上和线下讨论后,形成了《乙酰甲胆碱(氯醋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技术规范(2023年版)》。本共识收集了国内MCT临床实践中核心的11个问题并形成推荐意见,内容包括MCT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激发试剂配制、试验流程与方法、质量控制、安全性管理、结果解读和报告规范等方面,为医疗机构临床肺功能从业人员开展MCT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应用该项技术指导临床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呼出气一氧化氮联合小气道功能检测对慢性咳嗽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小气道功能检测替代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诱导痰检查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CVA组40例、EB组25例、其他慢性咳嗽组40例。分析各组间FeNO与肺功能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eNO、小气道功能、FeNO联合小气道功能鉴别CVA与EB的价值。结果:FeNO值在CVA组最高,EB组次之,其他慢性咳嗽组最低,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NO值分别为33.0(30.0,37.8)ppb、28.0(25.5,32.0)ppb、13.0(11.0,15.0)ppb]( H=79.00, P < 0.05);肺功能中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FVC、呼气峰流速(PEF)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CVA组为74(66.0,77.4),EB组为80(79.0,83.3),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8.0(86.4,90.0)]、FEF25(%)[CVA组为70.0(60.3,75.1),EB组为78.0(74.1,85.0),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1.7(78.9,86.3)]、FEF50(%)[CVA组为75.2(67.1,80.8),EB组为80.6(75.7,85.9),其他慢性咳嗽组为89.4(87.0,90.5)]、FEF75(%)[CVA组为76.4(68.7,85.8),EB组为80.9(77.4,89.7),其他慢性咳嗽组为90.8(87.2,94.2)]在CVA组中均明显低于其他慢性咳嗽组;EB组除FEF25(%)外,MMEF(%)、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其他慢性咳嗽组;CVA组MMEF(%)、FEF25(%)均明显低于EB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62.82、47.04、47.41、49.11,均 P < 0.01),但CVA组FEF50(%)、FEF75(%)与E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FeNO、MMEF(%)为鉴别CVA与EB的重要指标( P < 0.05)。以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诱导痰为鉴别CVA与EB的金标准时,FeNO和MMEF%单独鉴别时,其最佳阈值分别为30.0 ppb、77.7,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2,敏感性分别为70.0%、77.5%,特异性分别为72.0%、88.0%。FeNO及MMEF(%)联合鉴别时曲线下面积为0.8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96.0%。 结论:FeNO、MMEF%检测可用于鉴别CVA与EB,但两者联合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气道反应性检测在儿童及青少年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在儿童及青少年哮喘的规范化药物治疗管理中,应用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ing,MCT)检测气道反应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哮喘门诊确诊为中-重度持续性哮喘并接受规范化药物治疗2年的患儿共64例,分为停药组(31例)和未停药组(33例),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值及治疗满2年MCT结果对评估及预测儿童及青少年哮喘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前停药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未停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283, P=0.009)。经规范化药物治疗6个月、1年、2年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停药组( F=3.045, P=0.036)及未停药组( F=17.485, P<0.001)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Fe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98, P=0.587),治疗6个月、1年、2年未停药组FeNO均明显高于停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568、4.317、8.737,均 P<0.05)。治疗2年停药组PD 20值为(1.702±0.906)mg,未停药组PD 20 值为(1.184±0.924)mg,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3, P=0.027)。 结论: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持续存在,哮喘达临床症状控制及炎症改善的时间早于气道反应性达到理想水平的时间。在哮喘长期治疗管理中,气道反应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FeNO、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总IgE对支气管哮喘的联合诊断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对支气管哮喘(哮喘)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疑似哮喘患者120例,其中哮喘组80例,非哮喘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9例,慢性咳嗽患者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危险因素调查、肺功能测定、FeNO测定、外周血EOS计数、血清总IgE测定。分析哮喘组及非哮喘组FeNO、外周血EOS计数、血清总IgE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三者对哮喘的单独诊断价值及联合诊断价值。采用SPSS 24软件及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作图。结果:哮喘组中FeNO、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非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6.15、-4.93、-4.68, P值均<0.01)。FeNO、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总IgE均能从疑似哮喘患者中鉴别诊断哮喘。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FeNO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 CI:0.78~0.91, P<0.001)。外周血EOS计数的AUC为0.78(95% CI:0.70~0.86, P<0.001)。血清总IgE的AUC为0.76(95% CI:0.68~0.85, P<0.001)。FeNO、外周血EOS、血清总IgE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能,AUC为0.86(95% CI:0.80~0.92, P<0.001)。 结论:FeNO、外周血EOS计数、血清总IgE在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相比,这3个生物学指标较普遍、廉价、安全,三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期“诊疗方案”栏目刊登了《乙酰甲胆碱(氯醋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技术规范(2023年版)》,该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功能与临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筹)和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分会肺功能学组的专家们共同组成共识工作组,基于2014年发布的《肺功能指南——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及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近年研究进展撰写,收集了国内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MCT)临床实践中核心的11个问题并形成推荐意见,内容包括MCT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激发试剂配制、试验流程与方法、质量控制、安全性管理、结果解读和报告规范等方面,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