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地区医保新增儿科药物利用分析及医保支付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4~2016年医保新增儿科药物的利用情况,探讨其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并预测其医保支付金额.方法:2014 ~2016年南京地区医保新增儿科药物的用药数据来自江苏省医药情报研究所.药物利用情况以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比(B/A)表示.结果:2014 ~2016年南京地区医保新增儿科药物的利用情况呈增长趋势,说明这些药物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这也是这些品种纳入医保的原因之一.3年来用药金额和DDDs最高的均为营养药物.各医保新增儿科药物品种中,用药金额靠前的有小儿碳酸钙D3颗粒、小儿复方氨基酸19AA-I注射液、健儿消食合剂等,DDDs排名靠前的有小儿碳酸钙D3颗粒、小儿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和小儿布洛芬混悬剂.所有品种连续3年DDC基本稳定.DDC值高的小儿复方氨基酸18AA-I注射剂和小儿复方氨基酸19AA-I注射剂,其B/A值低.纳入“新医保”后,若DDDs不变,预测医保支付金额为3 243.96万元.结论:2014 ~2016年南京地区医保新增儿科药物利用基本合理,纳入“新医保”后,不会对医保支付造成很大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氨基酸与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小儿氨基酸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188例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补液及蒙脱石散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消旋卡多曲颗粒6~9月龄10 mg tid,>9月龄20 mg tid,口服;同时合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 mL/kg q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好转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 止吐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出现嗜睡、皮疹、便秘、恶心及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4%(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9%(P<0.05).结论 小儿氨基酸与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有效改善轮状病毒肠炎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盐酸半胱氨酸的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盐酸半胱氨酸含量的反相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菲罗门Gemini C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缓冲液(取硫酸铵5.0 g和庚烷磺酸钠4.0 g加水1000 mL溶解,用HCl调节pH 1.5)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半胱氨酸在0.02104~0.841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n=15)为98.4%,RSD为1.8%;18AA-Ⅰ注射液中盐酸半胱氨酸的含量普遍高于18AA-Ⅱ和19AA-Ⅰ注射液.结论 建立的方法专属性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盐酸半胱氨酸含量的控制,18AA-Ⅱ和19AA-Ⅰ注射液生产工艺有待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离子色谱法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氨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离子色谱法优化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氨含量.方法 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RFICTMIonPac(R) CG16(4 mm×50 mm),保护柱CS16(4 mm×250 mm);以20 mmol·L-1甲基磺酸为流动相A,以1 00 mmol· L-1甲基磺酸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带抑制器CERS 300,4mm);进样体积25 μL.结果 氨的线性范围为0.149 9~5.997 9lμg·mL-1(r=0.9984),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2.82%.结论 该法专属性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氨的含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药学干预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规范化应用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的合理使用方法,提高含19AA-Ⅰ制剂肠外营养处方合格率.方法: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患儿肠外营养处方中19AA-Ⅰ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使用情况,明确19AA-Ⅰ的使用规范,对其适应证、用法用量进行药学干预,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氨基酸注射液提供参考.结果:根据我院制定的19AA-Ⅰ使用规范,实施药学干预后,含19AA-Ⅰ的肠外营养处方不合格率由49.3%下降为5.3%,氨基酸用量不适宜处方由30.7%下降至4.O%.结论:通过制定19AA-Ⅰ使用规范,临床药师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成效,19AA-Ⅰ在临床使用中更规范、合理,药学干预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资源浪费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HPLC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谷氨酸降解产生的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谷氨酸降解产生的有关物质,并优化制剂的工艺.方法 采用C18柱(250 mm ×4.6mim,5μm),以5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pH2.0)-乙腈(97∶3)为流动相A、5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pH2.0)-乙腈(50∶5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200nm,进样量10μL.结果 谷氨酸降解产生的主要有关物质为焦谷氨酸,焦谷氨酸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峰能完全分离;5.04~251.90 μg·mL-1焦谷氨酸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97);回收率为100.6% ~ 101.7%;进样精密度和重复性均符合规定;测定7家生产企业的135批样品中焦谷氨酸含量为谷氨酸标示量的0.3% ~2.4%,不同生产企业样品中焦谷氨酸的数据差异较大,相同生产企业不同批次样品中焦谷氨酸的数据差异较小.研究表明:与样品生产工艺终端灭菌方式和灭菌参数相关.结论 所用方法可控制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谷氨酸降解产生的主要有关物质焦谷氨酸的质量,并提供灭菌工艺参数的优化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HPLC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甲硫氨酸的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甲硫氨酸的有关物质,探讨市售制剂包装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HILIC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0.01 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乙腈(50:50),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0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甲硫氨酸降解产生的主要有关物质为甲硫氨酸亚砜,各强制降解条件下均未产生甲硫氨酸砜,其检出量可以有效评价甲硫氨酸的降解情况,甲硫氨酸亚砜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峰能完全分离;0.5~106.9 μg·mL-1甲硫氨酸亚砜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8.81%~100.62%;重复性与进样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测定了 7个生产厂家的135批样品,甲硫氨酸亚砜的含量为甲硫氨酸标示量的0.02%~0.71%,相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样品中,甲硫氨酸亚砜的含量差异较大,推测其生产工艺存在不稳定性.市售聚丙烯安瓿包装具有明显的透氧性,不加外层塑料包装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结论 所用方法可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甲硫氨酸的降解产物甲硫氨酸亚砜,实现产品质量的控制,同时为制剂包装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H NMR法测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氨基酸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1H NMR法确定了 20种常见氨基酸的鉴定特征峰,快速鉴别了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中除半胱氨酸外的18种氨基酸.排除重叠信号干扰,确定了专属性强的质子信号,并经13CNMR和异核单量子相关谱(HSQC)谱图验证准确有效.同时以吡嗪作为内标物,可定量测定酪氨酸和乙酰酪氨酸,为鉴别多组分氨基酸制剂提供了一种直接、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探讨对小儿腹泻患者实施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腹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思密达、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40例)和观察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40例).对比护理干预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9±0.50)天、退热时间(1.12±1.09)天以及止泻时间(3.81±1.15)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67±0.72)天、退热时间(4.01±1.15)天以及止泻时间(7.01±1.1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泻患者,采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缩短止泻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