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76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COPD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函询构建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并进行实施.在干预前、干预8周、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肌少症相关指标、呼吸症状、运动耐力、平衡能力及运动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35例、对照组33例完成研究.干预12周,干预组小腿围、6 m步速、5次起坐试验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8周、12周后干预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运动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肌少症状态和呼吸症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腿围和上臂围及Ishii评分对冠心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 肌少症作为一种常见老年慢性病,在冠心病(CHD)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其增加了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已有研究证实小腿围、上臂围及Ishii评分对肌少症筛查具有一定价值,但在冠心病人群中应用较少.目的 评价小腿围、上臂围及Ishii评分在住院老年CHD合并肌少症筛查中的准确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取 2023-01-01-05-31 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 213 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肌肉量及上臂围等指标,进行小腿围的测量,并同时计算Ishii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与肌肉量等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对肌少症的诊断效果,并确定最佳诊断截断值,计算Kappa值判断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与《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诊断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HD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率为27.2%(58/213).总人群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男性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女性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男性小腿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34.3 cm(灵敏度=86.5%,特异度=64.6%);女性小腿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33.8 cm(灵敏度=100.0%,特异度=50.0%);男性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28.0 cm(灵敏度=70.3%,特异度=85.9%);女性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27.5 cm(灵敏度=81.0%,特异度=69.6%);男性Ishii评分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114.07 分(灵敏度=91.9%,特异度=62.6%);女性Ishii评分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120.08 分(灵敏度=100.0%,特异度=64.3%).除女性小腿围与《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Kappa=0.353)较低外,其余指标与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在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上臂围和小腿围均与肌肉量呈正相关,Ishii评分与肌肉量呈负相关,三种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但本研究更推荐Ishii评分用于筛查肌少症,辅助医务人员早期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牵头的“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数据库。对符合条件的入组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及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及握力诊断肌少症可能,分析患者住院期间血生化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对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1 180例患者,平均年龄(56.3±16.1)岁,平均身高(164.65±8.29)cm,平均体重(62.12±12.12)kg。其中体重、体重指数、小腿围、淋巴细胞计数、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指标在出院和入院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入院后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之间存在相关性。入院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38),出院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439);以年龄分组,<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肌少症可能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年龄分组,<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肌少症可能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营养不良患者较无营养不良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2±6.24)d比(12.08±5.25)d, P<0.001)];有肌少症可能较无肌少症可能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7±5.93)d比(12.02±5.22)d, P<0.001);有营养不良+肌少症可能的患者住院时间较无营养不良+无肌少症可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7±7.15)d比(12.07±5.22)d, P<0.001)],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2.19)万元比(2.24±2.33)万元, P<0.05)]。 结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的发生率均较高,营养不良及肌少症可能有相关性,可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及住院费用的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老年人活力的测量方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老年人内在能力中活力指示变量的构建方法。方法:针对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老年科就诊患者的老年综合评估数据,收集常用于测量活力及活动能力的7个测量变量(体质指数、体重丢失、小腿围、握力、4 m步速、起立-行走、起立-坐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以活动能力为参照,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探索并验证活力的指示变量。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可知以上7个变量可归纳为两个潜变量,分别为活力、活动能力;其中体质指数、体重丢失、小腿围可共同反映活力;握力、4 m步速、起立-行走、起立-坐下可共同反映活动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及模型检验提示测量模型构建合理,活力及活动能力指示变量分配合理[卡方和自由度比值( χ2/ df)=35/13,比较拟合指数( CFI)=0.96,近似误差平方根(RMESEA)(95% CI)=0.06(0.04,0.08)]。指示变量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握力-活力指示变量相关性较低,握力-活动能力的指示变量相关性较好( =0.33, =0.21)。 结论:老年人内在能力中的活力可用体质指数、体重丢失及小腿围测量;相比活力,握力更适合用于反映老年人的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肌肉衰减症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症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宁波市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并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分筛查患者营养风险,采用简明运动测试量表(short physical pefformance battery,SPPB)评估患者活动能力,利用腹部CT扫描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at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L3 SMI),同时测量握力/肌力、6 m步行速度、小腿围。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肉衰减症组和非肌肉衰减症组。分析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影响因素以及肌肉质量与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发生率为28.3%(34/120),男性患病率为28.9%(22/76),女性患病率为27.3%(12/44);两组年龄、肿瘤分期、营养风险、体重指数、小腿围、L3 SMI、握力/肌力、6 m步行速度及SPPB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肌力/握力、L3 SMI、6 m步行速度与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肌肉衰减症密切相关( P<0.05);两组L3 SMI与活动能力(SPPB)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肌肉衰减症是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重视老年胃肠道肿瘤合并肌肉衰减症患者的治疗,及时进行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以期降低肌肉衰减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营养评估工具在ICU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3种评估工具的特点和适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综合ICU收治的315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以65岁为标准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营养状况。应用NRS2002、SGA、NUTRIC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肤褶折厚度(TSF)、上臂围(AC)、小腿围(LC)等人体测量指标,并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淋巴细胞总数(LYM)、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等血生化指标。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3种营养评估量表与其他客观营养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种量表评估ICU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315例ICU患者中男性183例,女性132例;年龄<65岁143例,≥65岁172例。在男性患者中,与年龄<65岁者相比,年龄≥65岁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年龄、BUN显著升高,身高、体重、BMI、TSF、AC、LC、Alb、PA显著降低,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患者中,与年龄<65岁者相比,年龄≥65岁者APACHEⅡ评分、年龄、SCr、BUN显著升高,身高、Alb、PA、Hb显著降低,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S2002评估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的患者比例为87.62%(276/315);SGA评估显示营养不良(SGA为B级或C级)的患者比例为62.86%(198/315);NUTRIC显示高营养风险(NUTRIC≥5分)的患者比例为66.03%(208/31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ICU患者NRS2002、SGA与NUTRIC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rNRS2002与SGA=0.522, rNRS2002与NUTRIC=0.392, rSGA与NUTRIC=0.442,均 P<0.01)。在3种评估工具中,SGA与评估营养状态的血生化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最好,NRS2002次之,NUTRIC最差。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BMI、AC、BUN和TG是NRS2002筛查ICU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优势比( OR)分别为2.535、0.404、1.438、0.858、2.391,均 P<0.05〕;APACHEⅡ评分、年龄、体重、TP、BUN、LYM和CRP是SGA评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OR分别为1.074、1.038、0.921、0.947、1.077、1.625、0.991,均 P<0.05);APACHEⅡ评分、年龄、LYM和CRP是NUTRIC评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OR分别为1.159、1.049、0.715、0.995,均 P<0.05)。 结论:NRS2002、SGA、NUTRIC评估ICU患者营养状态简便易操作,其中NRS2002阳性筛查率最高,适用于ICU病情较轻患者;SGA最能反映ICU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NUTRIC与反映营养状态的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较差,但其指标客观且易获取,适用于ICU中病情危重且意识不清的患者。营养评估工具应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人体测量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腿围在上海老年人肌肉减少症评估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老年人小腿围和四肢骨骼肌指数、握力、步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腿围与低骨骼肌肌量、力量和功能的诊断界值,验证小腿围在肌肉减少症评估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体检中心、上海4个社区招募2 294例老年人,其中男性954例,女性1 340例,平均年龄(71.6±8.7)岁,采用体成分仪检测四肢骨骼肌肌量(ASM)、上肢骨骼肌肌量(UMM)和下肢骨骼肌肌量(LMM),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四肢骨骼肌指数=ASM/身高 2)。测量步速,并用握力器测量握力。测量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右小腿围和腰围。 结果:不同性别老年人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步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的身高、体重、ASM、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 2、UMM、LMM、握力、小腿围明显高于女性( P<0.05)。≥80岁老年人小腿围明显低于70~79岁年龄组和60~69岁年龄组( P<0.05)。≥80岁老年女性小腿围明显低于70~79岁年龄组和60~69岁年龄组( P<0.05)。小腿围与年龄呈负相关( P<0.01),与身高、体重、BMI、握力、UMM、LMM、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 2呈正相关( P<0.01),小腿围与步速没有相关性( P>0.05)。在小腿围与低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 2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中,男性小腿围截断值为35.1 cm(特异度为0.721,敏感度为0.803,曲线下面积为0.809);女性小腿围截断值为33.6 cm(特异度为0.774,敏感度为0.778,曲线下面积为0.827)。 结论:老年人小腿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小腿围与低骨骼肌肌量的截断值为男性35.1 cm、女性33.6 cm。应重视小腿围在肌肉减少症中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12例老年CHF患者,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分成肌少症组( n=56)、非肌少症组( n=56),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对老年CHF患者肌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年龄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身高、体重、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握力、4 m步速、四肢骨骼肌量、血清钾、小腿围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LVEF、4 m步速以及四肢骨骼肌量均为老年CHF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 OR=0.681,0.852,0.480,0.752,均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四肢骨骼肌量预测老年CHF患者发生肌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03(95% CI:0.708~0.842, P<0.001)。 结论:老年CHF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BMI、LVEF、4 m步速以及四肢骨骼肌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味觉变化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味觉变化及营养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法,选取2021年6—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内科住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化疗相关味觉改变量表(CiTAS)评估患者味觉改变情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全球(营养)领导人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IM)评价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测量患者体重、小腿围;味觉改变测评分别在第1~4周期的第1天化疗前和第8天(T1~T8),共8个时间点,其中,营养状况评估在T1、T3、T5、T7共4个时间点。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味觉改变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共77例患者完成全部测评。肺癌患者在T1~T8的CiTAS总分分别为(4.21±0.05)、(5.52±0.14)、(4.67±0.08)、(6.05±0.17)、(4.84±0.10)、(6.45±0.18)、(4.97±0.10)、(6.57±0.16)分;T1、T3、T5、T7营养风险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10.4%(8/77)、22.1%(17/77)、26.0%(20/77)、29.9%(23/77);体重为(67.08±1.07)、(66.46±1.09)、(66.12±1.09)、(65.88±1.09) kg;小腿围为(35.00±2.31)、(34.71±2.41)、(34.49±2.45)、(34.38±2.47) cm;营养不良患者例数分别为1(1.3%)、6(7.8%)、10(11.3%)及11(11.3%)例。CiTAS总分与NRS 2002得分、营养不良比例及体重丢失量呈正相关,与小腿围呈负相关( P<0.05)。 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味觉改变明显,在每周期化疗后加重,在下周期化疗前有所恢复,但无法恢复至基线水平;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不断恶化,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患者比例不断增多,体重及小腿围均在不断下降;味觉改变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示应关注化疗期间患者味觉改变症状管理及营养干预,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腿围降低和维生素D缺乏对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的联合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中国老年健康追踪调查,探讨小腿围和维生素D水平对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的独立和联合作用。方法:在2012年和2014年的基线调查中测量小腿围,男性<34 cm或女性<33 cm为小腿围降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低于5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调查对象被随访至2018年,在追踪调查中收集死亡结局和生存时间,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小腿围和25(OH)D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共有3 052名老年人被纳入分析,其中1 960名(64.22%)存在小腿围降低,2 245名(73.56%)存在维生素D缺乏。经过10 559.9人年的随访后,1 312名老年人死亡。在校正社会人口学特征、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多种慢性疾病后,小腿围和25(OH)D水平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趋势性均 P<0.05)。在联合分析中,与正常组老年人比较,合并出现小腿围降低和维生素D缺乏时死亡风险最高,高于单独小腿围降低和单独维生素D缺乏,风险比( HR)(95% CI)分别为2.51(1.81~3.45)、1.71(1.22~2.42)和1.53(1.09~2.15),二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0]。 结论:小腿围降低和维生素D缺乏均与较高的死亡率有关,且合并出现时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更高,应重视联合筛查和综合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