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营养评估工具在ICU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3种评估工具的特点和适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综合ICU收治的315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以65岁为标准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营养状况。应用NRS2002、SGA、NUTRIC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肤褶折厚度(TSF)、上臂围(AC)、小腿围(LC)等人体测量指标,并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淋巴细胞总数(LYM)、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等血生化指标。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3种营养评估量表与其他客观营养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种量表评估ICU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315例ICU患者中男性183例,女性132例;年龄<65岁143例,≥65岁172例。在男性患者中,与年龄<65岁者相比,年龄≥65岁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年龄、BUN显著升高,身高、体重、BMI、TSF、AC、LC、Alb、PA显著降低,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患者中,与年龄<65岁者相比,年龄≥65岁者APACHEⅡ评分、年龄、SCr、BUN显著升高,身高、Alb、PA、Hb显著降低,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S2002评估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的患者比例为87.62%(276/315);SGA评估显示营养不良(SGA为B级或C级)的患者比例为62.86%(198/315);NUTRIC显示高营养风险(NUTRIC≥5分)的患者比例为66.03%(208/31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ICU患者NRS2002、SGA与NUTRIC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rNRS2002与SGA=0.522, rNRS2002与NUTRIC=0.392, rSGA与NUTRIC=0.442,均 P<0.01)。在3种评估工具中,SGA与评估营养状态的血生化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最好,NRS2002次之,NUTRIC最差。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BMI、AC、BUN和TG是NRS2002筛查ICU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优势比( OR)分别为2.535、0.404、1.438、0.858、2.391,均 P<0.05〕;APACHEⅡ评分、年龄、体重、TP、BUN、LYM和CRP是SGA评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OR分别为1.074、1.038、0.921、0.947、1.077、1.625、0.991,均 P<0.05);APACHEⅡ评分、年龄、LYM和CRP是NUTRIC评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OR分别为1.159、1.049、0.715、0.995,均 P<0.05)。 结论:NRS2002、SGA、NUTRIC评估ICU患者营养状态简便易操作,其中NRS2002阳性筛查率最高,适用于ICU病情较轻患者;SGA最能反映ICU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NUTRIC与反映营养状态的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较差,但其指标客观且易获取,适用于ICU中病情危重且意识不清的患者。营养评估工具应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人体测量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品质链管理的全程路径化护理在结直肠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品质链管理的全程路径化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指标、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品质链管理的全程路径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差异,记录其入院时及出院前营养状况〔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血清总蛋白(ALB)、患者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心理状态〔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调查量表(CD-RISC-10)、Herth希望量表(HHI)、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生活质量〔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29)〕,统计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TF、PA、ALB、PG-SGA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CD-RISC-10、HHI、GSES、GIQLI、EORTC QLQ-C29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品质链管理的全程路径化护理可有效加快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改善患者营养及心理状况,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电阻抗相位角对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hA)对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对在广州市两家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44例进行透析后生物电阻抗测量,并采用7分主观全面评定法(7分SGA)进行PEW患病率调查;同时比较有无PEW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探索PEW的独立预测指标和预测PEW的相位角截断值.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的PhA水平在PEW组比无PEW组显著降低(t=8.68,P=0.00),且PhA与白蛋白(rs=0.25,P=0.00)、前白蛋白(rs=0.31,P=0.00)、去脂体重(rs=0.25,P=0.00)、上臂肌围(rs=0.44,P=0.00)等反映体蛋白或肌肉功能的营养指标均呈正相关,而与体脂肪(rs=0.04,P=0.66)及体脂百分比(rs=-0.04,P=0.66)无相关性;进一步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A(OR=4.48,P=0.00)和体质量指数(OR=1.59,P=0.00)均是PEW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PhA对PEW的预测性最强;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预测PEW的PhA临界值是4.6.结论 生物电阻抗PhA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PEW最有效的独立预测指标,其预测PEW的临界值是4.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体化膳食教育模式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个体化膳食教育模式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CKD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常规教育组和个体化教育组各90例.常规教育组采用常规营养教育模式,个体化教育组采取个体化膳食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时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法(SGA)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健康饮食的执行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及随访结束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结束时,个体化教育组营养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教育组,而重度营养不良的比例明显低于常规教育组(P<0.05);个体化教育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饮食执行情况均优于常规教育组(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就诊时(P<0.05),且个体化教育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P<0.05).结论 个体化膳食教育模式能改善老年CKD患者营养状态,同时提高患者营养知识水平与依从性,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主观全面评估营养筛查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主观全面评估(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在结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行择期手术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 根据PG-SGA评分,存在营养风险41例(PG-SGA≥4分)和无营养风险(PG-SGA<4分)69例;共31例(28.18%)出现术后并发症,PG-SGA评分<4分组术后并发症为15例(21.73%),明显低于PG-SGA评分≥4组的并发症16例(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4组中营养支持者与未营养支持者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29.17%vs.52.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ASA分级、分化程度和PG-SGA评分是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术前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可有效预测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指导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脾益肾汤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行腹膜透析的脾肾气虚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2组患者均予高能量、优质蛋白饮食治疗,药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骨化三醇胶丸,观察组加用健脾益肾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个月.治疗前后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水平,以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并评价脾肾气虚证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Hb、PA、Alb和T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Hb、PA、Alb和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SGA评分和脾肾气虚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SGA评分和脾肾气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肾汤的使用有助于改善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减轻临床症状,从而有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PG-SGA评分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评分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98例直肠癌患者,根据PG-SGA评分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筛查,观察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性分析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98例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17例(8.59%)、吻合口并发症14例(7.07%)、造口并发症6例(3.03%)、肺部感染8例(4.04%)、泌尿系统感染7例(3.54%),总并发率为52例(26.26%);将52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按照临床指征进行分类观察,结果发现年龄≥65岁、有合并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3-4级、低分化、PG-SGA评分≥4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65岁、有合并症、ASA分级为3-4级、低分化、PG-SGA评分≥4分等因素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评级(3-4级)、PG-SGA(≥4分)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PG-SGA≥4分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是正常患者的1.638倍.结论:术前PG-SGA评分≥4分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营养支持及加强并发症的防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GA、MNA和NRS2002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主观全面评定法(SGA)、简易营养评价法(MNA)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SGA法、MNA法和NRS2002法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SGA、MNA和NRS2002对患者营养不良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MNA法判定患者轻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6.7%,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6%,SGA法判定患者轻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6%,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NRS2002法判定患者轻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5%,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3%;SGA法与MNA法评定结果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344,差异显著(P<0.05),SGA法与NRS2002法评定结果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47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NA法与NRS2002法评定结果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463,也差异显著(P<0.05).结论 现行的营养评估方法在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时,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还需要针对这类人群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法评估,以正确地指导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维度姑息护理对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营养、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多维度姑息护理对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营养、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核工业416医院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多维度姑息护理,1个月后采用全面主观营养评定法(PG-SGA)评估营养状况,采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况,采用肿瘤生存质量调查表(QLQ-C30)和癌 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PG-S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1.8)vs (5.5±1.6),P>0.05],干预后观察组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5.6±1.4)vs (6.3±1.6),P<0.05];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AS:(42.0±9.4)vs (46.9±9.7),SDS:(38.8±8.1)vs (45.6±9.1),P<0.05];干预前两组QLQ-C30及FACT-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QLQ-C30总分低于对照组[(70.4±10.7)vs (79.0± 11.5),P<0.05],而整体健康状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0±1.5)vs (8.9±1.8),P<0.05].干预后观察组FACT-G总分及功能、社会/家庭和情感3个维度均低于对照组[总分:(76.1±8.3)vs (84.3±8.8);功能:(19.8±3.6)vs (23.1±3.8);社会/家庭:(20.9±3.8)vs (22.9±3.2);情感:(14.6±2.2)vs (16.5± 2.4),P<0.05].结论:多维度姑息护理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的营养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两种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工具在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次序工具(RFH-NPT)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在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人体测量、生化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和上臂肌围(AMC),采用RFH-NTP和NRS-2002工具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评分,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NRS-2002与RFH-NPT筛选营养不良风险组BMI显著低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P<0.01),AMC、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H-NPT筛查原发肝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RS-2002[79.1%(91/115)比58.3%(67/115)](P<0.01).在BMI≥18.5 kg/m2、Child-Pugh A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RFH-NPT筛查营养不良风险的阳性率均高于NRS-2002[76.0%(76/100)比52.0%(52/100),65.9%(27/41)比34.1%(14/41)](P<0.01).以SGA营养评估结果作为营养不良的评判标准,RFH-NPT和NRS-2002与SGA的评判结果均具有一致性(Kappa=0.812,P<0.001;Kappa=0.625,P<0.001).RFH-NPT筛查营养不良风险的灵敏度高于NRS-2002[100.0%(83/83)比78.3%(65/83)](P<0.05),两种营养筛选工具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高,RFH-NPT在原发肝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筛选中优于NRS-200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