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是学术型人才的重要补充,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基层最重要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学校整体办学实践层面介绍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取得的效果,以为其他学校办学实践提供借鉴.牡丹江医学院经过多年办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条件保障"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体系的有效运用使得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校生获得省级、国家级竞赛奖励多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3.55%~96.75%,基层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97%以上.学校构建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疗器械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为全面培养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人才,推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出了医疗器械领域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拔高和创新体系保障“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感知-认识-启迪-挑战”4个阶段的课程体系框架,形成了以超声治疗设备为主线的特色课程。该培养模式经过3年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及就业升学率稳步提升,该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医科院校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中开展开放性实验,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方法: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课程为抓手,进行开放实验教学,然后用问卷调查评估实验效果。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47人为对照组,开展常规验证性实验;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76人为试验组,开展开放性实验。从综合考评成绩、教师自评、学生满意度调查3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卡方检验。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是[(84.37±10.45)分 vs.(81.44±9.22)分]( t=2.68, P=0.008),实验技能成绩是[(93.66±3.89)分 vs.(88.41±5.67)分]( t=9.51, P<0.001),两组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于学时安排( χ2=8.31, P=0.004)、小组协作( χ2=21.10, P<0.001)、考核形式( χ2=7.92, P=0.005)、提升科研论文撰写能力( χ2=17.56, P<0.001)、提高实践技能( χ2=11.70, P=0.001)、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χ2=10.33, P=0.001)的满意度更高。学生认为开放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但是对于就业优势的培养作用有限。学生认为开设专业课的开放性实验具有充分必要性。 结论: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开放性实验对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实践和科研能力是有益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高校多形态科创/文创成果转化的开源管理新体系建设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一个基于高校科创/文创成果转化的开源管理新体系,是对高校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亦是高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使高校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对科创/文创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成果转化,提高自筹经费能力和"自我造血"潜力,提升高校运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方法:以教育部直属68所高校2019年度部门决算已公开财务数据和近3年高校专利申请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并结合高校当前运营实际状况展开问题分析。结果:年总收入前15%的高校其科研事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50%,其专利申请数占总体30%左右,专利申请绝对数逐年增长,但转化率不高,说明科创/文创成果转化是高校经费开源的重要增长点。因此构建高校开源管理新体系以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加强科创/文创成果转化落地,是提高学校经费开源成效和成果转化率的必由之路。结论: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构建高校开源管理新体系,以高校研究/教学团队→科创/文创中心→政府、实体企业、金融投资机构→高校研发创新团队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方式。这种服务于社会、取之于社会的开放理念下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一方面获得更多政策、资金和环境支持,拓展高校经费来源,形成一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开源管理体系;另一方面高校有更多的机会实现其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价值,通过开源管理体系还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孵化和就业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使用问卷星设计问卷,并于2021年5月期间通过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定向推送给山西省在培全科住院医师(简称学员)。问卷内容包括学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接诊能力、所在基地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满意度、对全科前景的认识及就业意向。汇总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多选题采用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的方法分析频率。结果:共发放问卷452份,收回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2%。434名学员的年龄为(27.4±4.6)岁,其中2018级155人(35.71%)、2019级131人(30.18%)、2020级148人(34.10%)。286人(65.9%)能独立完成腹穿、腰穿、胸穿、骨穿等具体操作,且随着培训时间延长,能完成相关操作的人员占比增加[2020级、2019级、2018级分别为73人(49.3%)、92人(70.2%)、121人(78.1%), χ2=29.39, P<0.001];372人(85.7%)能独立接诊常见病患者并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2020级、2019级、2018级能完成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5, P=0.188)。425人(97.9%)表示基地按照培训大纲安排轮转;390人(89.9%)表示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且比例恰当;关于所在基地收治病例病种数是否满足培训细则要求,70人(16.1%)认为完全满足,144人(33.2%)认为大部分满足,197人(45.4%)认为基本满足,22人(5.1%)认为大部分不满足,1人(0.2%)认为完全不满足;368人(84.8%)表示带教老师经常对其病历书写进行指导。学员对全科带教老师和基地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者分别有174人(40.1%)和172人(39.6%);对住宿(或补助)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7人(47.7%),非常不满意者有38人(8.3%);对基本待遇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3人(46.8%),非常不满意者有35人(8.1%)。关于对全科专业的喜欢程度,24人(5.5%)非常不喜欢,67人(15.4%)不太喜欢,255人(58.8%)比较喜欢,88人(20.3%)非常喜欢;关于全科的发展前景,15人(3.5%)认为非常不乐观,92人(21.2%)认为不太乐观,219人(50.5%)认为比较乐观,108人(24.9%)认为非常乐观;关于就业意向为多选题,其中选择市级医院的人最多,为174人(40.1%),其次为选择县级医院者,为170人(39.2%),选择村卫生所的学员较少,仅9人(2.1%)。 结论:该调查中学员对全科住培基本满意,不满意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上,履约完成后最希望去县级和市级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高校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反馈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现状及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方法:应用内容涵盖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与专业对口情况、毕业生就职途径及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高校2011届至2016届309名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调查的方式进行就业情况数据收集;运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分析数据样本,比较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差异,并分别比较其用人单位反馈情况。结果: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19.75%(61/309)的毕业生变更过工作单位,大部分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较好,50.10%(155/309)的毕业生目前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或完全对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工资待遇、福利保险等满意度明显较高(χ 2=18.805, P=0.04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较为满意,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与开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结论: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较好,尚有提升空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很高,极少有单位认为毕业生质量较差。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美国信息护士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通过综述美国信息护士的类型及发展概况,重点对其资格认证以及就业情况进行阐述,并分析我国信息护士发展现状和美国信息护士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旨在为我国护理信息事业发展专业化、护理人才专科化提供参考,为我国信息护士的培养和长足发展提供保障,从而促进护理信息学发展,推动医院信息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社区脊髓损伤人群就业情况横断面观察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从个人相关因素、身体功能、活动能力和环境因素等方面了解江苏省内居住于社区的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就业情况,从而确定影响其伤后就业的因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脊髓损伤患者回归工作岗位的潜在方法。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基于国际脊髓损伤(InSCI)社区调查—中国江苏项目,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框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的相关数据。社区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总体健康和幸福感评价等方面。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就业相关基本情况,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区脊髓损伤患者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1月至12月,共收集问卷726份,其中541份通过电话访谈、152份通过网络链接以及33份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完成。Logistic回归结果可知,在家/外出时是否有人照顾( OR=0.405)、损伤时年龄( OR=0.949)、个人因素( OR=1.068)、活动和参与( OR=1.034)以及环境因素( OR=1.043)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从事带薪职业的主要因素( P<0.05)。 结论:居住在社区的脊髓损伤患者就业率较低(22.80%),活动受限和环境障碍为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全面的康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足够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将有助于患者重回工作岗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SWOT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尚处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促进全科医学学科发展已成为各高等医学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分析法初步探讨了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威胁,并提出借鉴其他专业培养经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人才待遇等应对策略,以期为完善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促进全科医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现状,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差异。方法:2019年3月至6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4级~2018级几个专业不同学制(包括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1 348名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测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查不同特征学生一般能力差异;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一般能力的影响。 结果: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总分(166.74±20.35)分。不同特征医学本科生总分如下:少数民族比非少数民族[(164.41±21.11)分比(167.37±20.10)分]、党员比非党员[(180.28±17.60)分比(165.83±20.21)分]、有运动比无运动[(170.06±19.80)分比(157.77±19.11)分]、学校选择为本人意愿比非本人意愿[(167.56±20.08)分比(157.45±21.80)分]、专业选择为本人意愿比非本人意愿[(167.25±20.64)分比(162.99±17.70)分]、有干部经历比无干部经历[(168.46±20.11)分比(165.16±20.46)分]、认为自己就业前景良好比较差[(168.61±19.67)分比(160.37±21.32)分]、城市生源比农村生源[(167.97±20.84)分比(164.15±19.0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影响因素作用从大到小为运动、党员、就业前景、学校选择、生源地、民族。 结论:医学本科生一般能力水平较高,同时受诸多因素影响且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