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舒单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骨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合并症或并发症。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及骨折是CKD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积极防治CKD患者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地舒单抗是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不经肾脏代谢或排泄。临床研究表明,不同阶段CKD(包括透析、肾移植)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地舒单抗后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安全性良好。需要注意的是,CKD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风险较高,在使用地舒单抗之前,需要密切监测并提前补充钙和维生素D,在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钙水平。该文就地舒单抗在CKD患者的骨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韶关丹霞地貌铁皮石斛野生资源调查与生境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调查广东韶关丹霞地貌现存铁皮石斛野生资源的生存现状,为野生铁皮石斛就地保护、回归保育及仿野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铁皮石斛野生资源情况进行整理,基于本课题组近 10 年来对广东韶关丹霞地貌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和生境开展的跟踪调查,对 11 个调查地点的海拔、朝向、铁皮石斛数量、坡位、坡向进行分析,探讨丹霞地貌野生铁皮石斛植物形态和生境特点.结果:调查记录了广东韶关丹霞地貌中的野生铁皮石斛 300 余丛,约 3000 g,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实地观察发现,野生铁皮石斛茎多呈紫红色,长 5~10 cm,有"形似蚱蜢髀"的茎条,叶铁锈色斑点明显;丹霞地貌的野生铁皮石斛大多生长在海拔 100~500 m的丹霞崖壁中部或近坡顶处,常与苔藓和地衣伴生,一般生长在东南至西南朝向、通风良好、傍水潮湿的丹霞岩壁上,且半阳偏阴、温凉高湿环境下长势较好.结论:野外考察证实,《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的"今用石斛出始兴"的石斛为铁皮石斛,其药用历史在 1500 年以上;丹霞地貌的铁皮石斛为目前国内铁皮石斛的主要种源之一;野生丹霞铁皮石斛因自身繁殖率低、人为长期采摘等原因,现已极度濒危,亟须开展铁皮石斛野生资源的调查与保护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论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兼用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2024/7/6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提出"30×30"目标,呼吁到2030年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海洋面积.目前自然保护地覆盖率不足、拓展空间有限、与其他土地类型兼容性有限,实现生物多样性全面有效保护的目标不能仅仅依靠自然保护地.然而,国际上提倡的"其他基于区域的有效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尚存较多局限,与我国实际情况的适配性不足,难以直接指导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外就地保护实践.中国需要尽快建立一套与当前自然保护地相互补充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就地保护体系.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自然保护兼用地"(conservation compatible land,CCL)的概念——"由各类主体申请、各级政府依法确认,以保护和利用相兼容的管理方式,对高生物多样性地区进行长期、有效保护的陆域或水域",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外的就地保护措施.本研究对CCL的内涵、定位、特征进行初步界定,并从法律政策和管理实践方面论述其可行性.未来我国的国土空间布局应包含自然保护专用地(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CCL(兼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农林渔牧、文化、生活等其他使用功能)以及可持续利用地(其他生产与生活用地)三大类.CCL有助于整合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外的保护措施,全面系统认识自然保护地外的就地保护措施的作用,梳理经验、推广实践、整合资源、扩大影响.未来可进一步形成多层次、多梯度、保护与利用统筹协调的全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使每一寸中国国土都兼顾保护与发展功能.本研究旨在为中国自然保护地外的就地保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30×30"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国海菜花属植物隐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命之树的各个分支中都存在大量的隐种多样性,占据未被发现的生物多样性的极高比例.准确地评估濒危类群的隐种多样性水平,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物种形成在生物多样性式样及过程中的异质性作用,而且也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海菜花属(Ottelia)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泛热带水生植物类群,我国云贵高原及其邻近区域为该属重要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由于该属具有高度的表型可塑性,缺少明确的鉴别特征,致使其属下分类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这极大限制了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因此,本研究在对我国海菜花属植物广泛采样的基础上,利用多位点联合贝叶斯方法对其进行物种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菜花属植物至少包括14种,分子证据支持将海菜花种下3个变种提升为种,同时海菜花(O.acuminata)和靖西海菜花(O.jingxiensis)内存在隐种现象.喀斯特地区的异质性生境及西南地区水系间的地理隔离可能是我国海菜花属特有类群快速分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将各分类群(包括存疑类群)分别作为独立单元就地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我国迁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维管植物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启动实施以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为主导的就地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战略,是我国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的科学使命和责任担当.本文以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中国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系统梳理了这3类植物在我国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概况,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当下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我国植物园保存的此3类植物共计7,141种,分属265科1,271属,分别占我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6%、42%和23%.在7,141种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43种,受威胁植物2,095种,中国特有植物5,957种,分别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植物总数的72%、59%和37%.这些植物包括乔木2,555种、灌木1,025种、草本3,117种、攀缘类419种和水生类25种.3类植物在各植物园的物种组成共有比例较低,系统发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珍稀濒危植物大苞山茶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4/6
探讨大苞山茶(Camellia granthamiana)的野外种群结构,揭示大苞山茶种群的更新过程及发展趋势,可为其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广东省紫金县内的两个大苞山茶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计算数量动态指数,绘制存活曲线和种群生存力函数曲线,并采用种群数量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对大苞山茶种群的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两个大苞山茶的种群均为幼龄个体占比高的金字塔型结构,鹿子嶂种群和杨梅坝种群的幼龄个体(I、II龄级)分别占总数的71.48%、64.32%,但幼苗死亡率高;2)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II型,说明大苞山茶各龄级死亡率基本相同;3)两个种群在忽略外部干扰时的数量动态指数(Vpi)和考虑外部干扰时的数量动态指数(V'pi)均大于0,而V'pi趋近于0,属于不稳定的增长型种群,其中,杨梅坝种群的稳定性相对较好;4)生存函数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生存率和累计死亡率在I、II龄级达到了平衡,V龄级后生存曲线变化幅度变小,有限的个体开始进入生理衰退期;5)时间序列预测的结果为:在经历未来2、4、6、8龄级后,每个龄级的个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所述,大苞山茶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率高,但仍有一定的更新潜力.野外调查中发现人为干扰对大苞山茶种群的影响较大,应避免人为砍伐破环,同时对幼苗进行迁地或就地保护,提高幼苗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和资源冷杉的物种划分及其遗传资源的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4/4/6
物种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而言,物种的正确界定对于制定保护措施至关重要.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地区的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资源冷杉(A.ziyuanensis)和大院冷杉(A.dayuanensis)种群极小,且分类上长期存在争议.现行分类依据形态和地理分布将大院冷杉归并到资源冷杉,又将资源冷杉处理为百山祖冷杉的变种,但分子证据不足.该研究对百山祖冷杉、资源冷杉和大院冷杉分布区内8个种群的23株个体进行靶向捕获测序,获得了60个单拷贝核基因中的80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动态分析表明,这些个体可分为两个谱系,分别对应于百山祖冷杉和资源冷杉,其中资源冷杉在2.35 Ma前与百山祖冷杉和大院冷杉的共同祖先分化,而大院冷杉与百山祖冷杉亲缘关系更近,形成一个谱系.百山祖冷杉、资源冷杉和大院冷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种群间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指数0.083-0.208).由于未检测到分化后的谱系间遗传交流,推测分布区的碎片化是谱系间遗传交流受阻进而产生分化的主要原因.生态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百山祖冷杉、资源冷杉和大院冷杉这群濒危冷杉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最冷季平均气温显著高于东亚分布的非濒危冷杉物种,因此,该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其濒危的关键因素.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该研究对百山祖冷杉、资源冷杉和大院冷杉这群植物进行新的分类处理,将大院冷杉处理为百山祖冷杉的异名,确认资源冷杉种的地位.在对其濒危机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建议在西南的横断山和秦巴山地区尝试迁地栽培实验,同时就地人工辅助育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中国孑遗红树植物水椰的资源现状与种群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水椰属棕榈科真红树植物,也是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水椰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为探讨其濒危现状和保护策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水椰群落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种群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中国水椰共有6个自然种群,总面积为3.96 hm2,种群数量为9319棵,自然分布于海口东寨港的野菠萝岛和道学村、文昌的玉阳公园和头苑村、琼海长坡镇文场村、万宁日月湾,并且仅在日月湾有小面积成片分布,其他种群均为零星分布.(2)水椰样地内共有28种红树植物,形成以水椰+海莲+桐花树、水椰+海莲等为优势种的红树林群落.(3)海口、琼海、万宁水椰的种群结构均为衰退型,而文昌水椰种群为增长型,并且各种群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4)宏观尺度的极端气候变化、过度砍伐与开发利用、小尺度上的个体自身繁殖受限是水椰种群濒危的三大原因.建议通过增加科研技术投入解决种源问题、加大生境修复与就地保护力度、优化迁地保护与野外回归策略等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海南热带雨林特有兰科植物华石斛潜在适宜生境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为探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基于 25 个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以气候变量和地形变量为环境预测因子,对华石斛当前及未来时期的适宜生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华石斛在海南岛内的潜在适宜生境面积约为403.4 km2,占海南岛总面积的1.1%,主要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鹦哥岭分局、尖峰岭分局、吊罗山分局以及五指山分局管辖区域,零星分布于黎母山分局管辖区、五指山市南部、琼中县、万宁市、保亭县和三亚市等地.华石斛适宜分布区域极其狭窄,适宜生境斑块化,呈现较为严重的破碎化.海拔、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最湿季降水量及最暖月最高温是影响华石斛种群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华石斛的最适宜生境条件为海拔1 070~1 600 m,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0.80~0.88,最湿季降水量1 700~2 266 mm,最暖月最高温18℃~25℃.相比于当前,2050年在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华石斛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别减少19.1%和19.5%,2070年减少19.7%和19.8%.预测模型的3个评估指标(AUC=0.997±0.003,Kappa系数=0.990±0.03,TSS=0.990±0.03)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目前华石斛种群主要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需加强就地保护,同时兼顾对其附生宿主树的保护;猕猴岭东北部及南部、鹦哥岭南部存在大片非常适宜和高度适宜生境,可作为华石斛未知种群调查的重点区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统筹植物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解决方案:植物并地保护(parallel situ conservation)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就地保护存在的不确定性、迁地保护居群遗传多样性丧失、遗传漂变导致的一系列遗传风险等,进而提出了植物并地保护(parallel situ conservation)的概念及方法.并地保护是依据植物居群间的基因流动态规律进行保护物种的迁地保育设计,其核心是受保护物种通过居群间花粉传播的基因流连接自然居群与迁地保护居群.并地保护就是在自然保护区等就地保护区域内或周边花粉可传播范围内,建立植物迁地保育圃,使迁地保护居群与自然居群之间维持基因交流,即:将迁地保护小居群融入自然大居群的基因池并有效维持物种的适应性进化潜能.深入的"一种一策"的花粉流检测和保育圃设计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并地保护与其他植物保护途径相互补充,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