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扁平胸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扁平胸的临床特点及供受体匹配的研究进展。方法:患者女,40岁,以“间断咳嗽伴胸闷、气短2年,加重1个月”入院。38岁时被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随着病情进展肺活量逐渐下降,胸廓逐渐扁平、膈肌逐渐上抬。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以“肺移植”和“扁平胸”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网中文文献数据库;以“lung transplantation”及“flat chest””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2年7月。结果:2021年7月26日顺利为患者完成了同种异体序贯式双肺移植,术后分别于18、38 h成功撤除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和呼吸机,术后2周顺利出院。移植后患者胸壁扁平情况逐渐改善。目前肺移植术后1年,随访病情良好。检索到相关英文文献9篇,除外1篇综述文章外,其中5篇患者资料相对完善,共43例,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24~58岁;活体双侧肺叶移植11例,尸体双肺移植14例,尸体单肺移植18例。另外,尚有3篇文献对肺移植合并扁平胸患者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未明确患者资料信息。结论:对于终末期限制性肺疾病合并获得性扁平胸同时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可适当选择稍大的供肺;同时围术期进行强化肺康复运动训练,有助于逆转平胸、提高移植后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主动脉夹层的尸体影像学检查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文报道了利用现代尸体影像学方法检查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 1 例.本例研究表明,现代尸体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在真假心包填塞的鉴别、夹层破裂口的精准查找和主动脉夹层形态类型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PMCT发现尸检遗漏的陈旧性脾破裂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技术对比传统尸检具有无创、非接触和可发现潜在病变等特点,其在技术上对比传统尸检存在极大的优势[1-4].本文报道了 1例在陈旧性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案件中应用PMCT技术辅助发现解剖难以确定的骨折及辅助分析死因的案例.通过传统解剖及病理学检验等方法对其影像结果进行验证,从而证实PMCT在判断案件性质、降低刑事案件遗漏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PMCT技术多年的发展得到了显著进步[5],其在我国推广己取得一定成效[6].笔者建议今后开展尸检需先行PMCT检查,其对于降低刑事案件遗漏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希望本案能对今后的病理鉴定工作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分析3D slicer体积分割准确性及在法医实践应用的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索基于虚拟解剖的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肝脏三维切片(three dimensional slicer,3D slice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体积重建辅助法医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中心 20 例同时进行虚拟解剖及传统尸检的死者,对其进行 3D slicer 法、多田公式法、文献法进行肝脏体积分割,并与传统尸检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准确率.结果 与多田公式法及文献中提及的方法相比,3D slicer法得到了更高的一致性(95%置信区间)、更低的体积变异性(标准差)以及较小的不确定区域(方差齐).结论 基于虚拟解剖的 3D slicer AI重建可以对虚拟解剖进行可视化,有助于增加传统尸检诊断准确率,辅助进行病理诊断,并对虚拟解剖的影像组学发展提供新方向、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PMCT的尸表检验骨折的灵敏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探究尸表检验用于骨折检查的灵敏度.方法 对满足研究条件的 25 例机械性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全身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检验的骨折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尸表检查对于不同解剖部位和不同骨折类型的灵敏度大小.结果 尸表检验仅发现不足1/2的骨折,且极易造成 3个解剖部位(肩胛骨、椎骨和骨盆)和3种骨折类型(线状非完全性骨折、线状完全性骨折无错位和局部凹陷性骨折)的漏诊.结论 尸表检验用于骨折检查的灵敏度较低,引入现代尸体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以提升法医学尸体检案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PMCT的溺死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对溺死组和非溺死组PMCT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溺死的可靠性指标,以辅助诊断溺死.方法 以 175 例北京水域溺死的尸体为溺死组,91 例非溺死尸体为非溺死组,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集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上颌窦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气管内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左心室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左心房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胃内容物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结论 溺死组上颌窦、气管内常见积液,且溺死组上颌窦积液CT值、气管内积液CT值、左心室和左心房液体CT值和胃内容物CT值明显低于非溺死组,综合分析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指标,PMCT对诊断溺死具有辅助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Lancet N:淀粉样血管病相关 脑叶出血的实用诊断工具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8 年3月,来自英国的 Mark A Rodrigues等在Lancet Neurology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该研究纳入了初次脑出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的患者,这些患者死亡后皆进行了尸体解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定量CT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时头钉的合理位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方法 对老年尸体股骨头内的骨密度分布进行矢量性定量分析,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时头钉的合理位置,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具16侧高龄尸体髋部为研究对象,行髋关节离断,行QCT扫描.以股骨头几何中心点为原点,沿股骨颈长轴并经原点为X轴,经股骨头原点且在冠状位上垂直于X轴的为Y轴,经股骨头原点且垂直于冠状面的为Z轴,三轴互相垂直通过原点,构建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分别依X、Y、Z轴方向进行QCT扫描,扫描厚度为3 mm,依扫描骨密度值,经统计学分析后描绘股骨头内部骨密度的分布曲线.结果 离体高龄尸体股骨头内骨密度在X、Y、Z轴矢量方向上均呈单峰样连续曲线变化,样本骨密度分布表现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沿X轴骨密度峰值区域出现在股骨头中心点近端约0.9~1.5 cm范围内;沿Y轴骨密度峰值区域出现在以Y轴为轴心线两侧0.9 cm区域内;沿Z轴骨密度峰值区域出现在以Z轴为轴心线两侧0.6 cm区域内(P<0.05).三个轴线的高骨密度区域围成的三维空间区域,提示为股骨头内头钉最佳放置区域.结论 经定量CT测定,股骨头内骨密度呈现沿矢量方向规律曲线变化,并存在相对骨密度高值区域,提示临床在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时应将头钉置于合理的骨密度较高区域,以获得良好的内固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神经入肌点定位肩胛下肌痉挛的阻滞靶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准确定位肩胛下肌神经入肌点(NEP)的体表位置和穿刺深度,为实现肩胛下肌痉挛乙醇或苯酚注射的化学神经溶解术提供指导.方法 2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仰卧.紧贴皮肤连接颈静脉切迹最下点与肩峰尖和颈静脉切迹最下点与剑胸结合处的曲线分别为NEP的横向参考线(H线)和纵向参考线(L线).解剖暴露肩胛下肌各神经肌支的NEP,涂抹硫酸钡,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三维重建.Syngo系统下确定NEP在体表的投影点(P),P通过NEP投射至背部皮肤上的P'点;经P的垂线与H线、经P的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和PL,测量PH和PL在H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结果 肩胛下肌上神经支和下神经支的PH分别位于H线的(46.89±2.73)%和(42.56±2.59)%处,PL分别位于L线的(7.58±2.88)%和(17.42 ±3.31)%处;NEP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16.32±2.52)%和(29.93±2.89)%处.结论 上述结果可为提高肩胛下肌痉挛化学神经溶解术的疗效和效率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微米CT的一例腭裂肌肉解剖学的三维数字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腭咽部肌肉、肌纤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腭裂修复中的肌肉重建,理解腭裂病理语音的形成.方法 无人认领的1具诊断为Ⅱ度腭裂的28周流产胎儿尸体,截取头部眶底平面至口角-下颌角平面之间部分,4%甲醛固定8h,3.75%碘碘化钾浸泡染色7d,进行微米CT扫描,并根据扫描所得DICOM图像描绘肌纤维,重建肌肉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观察标本腭咽部肌肉解剖结构.结果 由微米CT扫描图像及三维重建模型可发现腭咽部主要肌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咽肌、腭舌肌、咽上缩肌上部.此例腭裂标本的肌肉局部解剖结构特点:(1)腭帆张肌发出分支止于咽侧壁;(2)咽上缩肌与腭咽肌、腭帆提肌和腭帆张肌交叉或延续;(3)腭裂软腭内部肌肉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交叉关系,未见腭垂肌.结论 在腭裂标本中,腭咽部主要功能肌肉均与咽上缩肌存在肌纤维的交叉、延续等关联.腭部和咽部肌肉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腭咽肌肉复合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