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死亡原因大鼠脑组织5种RNA降解与早期PMI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不同死亡原因下早期PMI与RNA △Cq值的数学模型,为死因变化条件下的早期PMI推断提供参考.方法 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颈动脉大失血致死、勒死、溺死、服有机磷农药致死、CO中毒致死),每组 6 只.处死后大鼠置于恒温恒湿箱(20℃,55%湿度),死后 0~24 h内 7 个时间点分别取脑组织RNA.测定每个时间点 5 种RNA(β-actin、GAPDH、miR-9、miR-124、miR-125b)Cq值,通过QBase+V(3.4)软件geNorm程序选择内参,运用SAS 9.4 软件分析早期PMI与RNA △Cq值的相关性,并得到数学模型.另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 5组,分别在死后 10 h、20 h取材进行反推验证.结果 (1)miR-124 在本实验体系中无法捕捉荧光,不能作为本实验体系的候选基因;(2)不同致死原因下大鼠脑组织β-actin、GAPDH、miR-9、miR-125b四种基因稳定性不同,SAS 9.4 软件分析早期PMI与RNA △Cq值的相关性,得到数学模型可用于早期PMI推断.结论 (1)死因会影响大鼠死后脑组织RNA的降解,不同死因应选用不同的内参基因;(2)本实验体系下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不同死亡原因致死后早期PMI推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已腐溺尸溺死液痕跡之證出新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綜上所述方法,對腐敗尸體胸廓外層尙存,不至有外方泥沙浸入胸腔之虞者,可按其肺部腐敗進行程度,而行肺臟中溺死液成分殘跡之檢出,以鑑定其是否生前溺死,抑或他故死亡而拋尸入水.其方法有六.(甲)取未腐之肺組織,製成較厚之病理組織切片染色後,施行顯微鏡檢查.(乙)對已腐敗如泥之全部肺組織,用水長時間冲洗.經棉紗粗濾沉澱後,取其沉澱物.施顯微鏡檢查.(丙)用醇性苛性鉀及Pyridin溶液,浸漬腐爛之肺組織一部分,使成分液層.而取其下液沉澱,施顯微鏡檢查.以上(甲)(乙)(丙)三法,効率可靠,而(丙)法尤爲便利:次(丁)法證明溺死尸之兩手十指甲縫內皆應充塡有溺死處河塡內泥沙.(戊)法證明死者頭蓋腔內可有少量溺死處河塘內泥沙.(但須尸體頭項部尙未腐脫,委無泥沙浸入之機會者,方爲可靠).(己)法採取死者已腐之肺胃全部組織,用化學方法能分析出溺死處河塘內泥沙或其他化學成分.此(丁)(戊)(己)三法不如前三法方便.且効率有時不準.就中(丁)法,檢查如呈陰性者,固可視爲非溺死之確證.如呈陽性者,則只可視爲有溺死之可疑.應參合尸體其他徵象,方能判定.(戊)法在事實上能證出機會較罕.(6)法手續甚繁,如溺死液成分稀薄,便不易檢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PMCT的溺死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对溺死组和非溺死组PMCT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溺死的可靠性指标,以辅助诊断溺死.方法 以 175 例北京水域溺死的尸体为溺死组,91 例非溺死尸体为非溺死组,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集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上颌窦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气管内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左心室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左心房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胃内容物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0.05).结论 溺死组上颌窦、气管内常见积液,且溺死组上颌窦积液CT值、气管内积液CT值、左心室和左心房液体CT值和胃内容物CT值明显低于非溺死组,综合分析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指标,PMCT对诊断溺死具有辅助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大鼠溺死内参基因筛选和水通道蛋白5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在溺死尸体不同时间点模型中,筛选大鼠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和探讨水通道蛋白5 mRNA(AQP-5 mRNA)的表达.方法:先建立溺死尸体不同时间点模型(0 min,n=6;15 min,n=6;4h,n=6;16h,n=6;48 h,n=6;72 h,n=6),提取样本总的RNA,逆转录合成cDNA,qRT-PCR定量候选内参基因,geNorm和NormFinder排序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筛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最后定量目的基因AQP-5 mRNA的表达.结果:该模型中筛选出ACTB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除72 h时间点,AQP-5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15 min/0 min=0.51,P<0.05;4 h/0 min=0.53,P<0.05;16 h/0 min=0.63,P<0.05;48 h/0 min=0.81,P<0.05;72 h/0min=0.89,P>0.05).结论:本研究AQP-5 mRNA在大鼠溺死表达有一定阳性意义,有助于法医溺死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溺死相关硅藻rbcL基因检测技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硅藻叶绿体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large subunit of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oxygenase,rbc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溺死尸体组织内硅藻rbcL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检测方法,探讨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扩增硅藻rbcL基因,对21种标准藻株、5种浮游水生标准菌株、3种人体共生标准菌株和人类DNA扩增产物进行PCR-CE检测,验证引物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溺死尸体组织样本中硅藻,并比对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镜法(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D-VF-Auto SEM)检测结果.结果:使用引物ND-rbcL对21种标准藻株、5种浮游水生标准菌株、3种人体共生标准菌株和人类DNA进行扩增,其中舟形藻、菱形藻、小环藻、变异直链藻、针杆藻和骨条藻6种硅藻的CE检测结果为阳性,DNA片段为197 bp,其他为阴性.6种硅藻DNA检测阳性的灵敏度分别为0.502、0.117、0.029、0.042、0.275和0.215 ng(20 μL扩增体系).PCR-CE方法检测35例尸体(3例陆地正常死亡尸体,2例水中发现非溺死尸体,30例溺死尸体)的组织样本,肺脏、肝脏和肾脏硅藻检出率分别为100%、63.3%和53.3%,检测总阳性率为83.3%.当溺水死亡尸体脏器组织内硅藻含量>10个/10 g时,使用MD-VF-Auto SEM方法检测,其检测总阳性率为100%,PCR-CE方法检测,其检测总阳性率为92.6%,两者对检测溺死尸体脏器中硅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x2=2.077,P=0.491);当硅藻含量<10个/10 g时,PCR-CE方法检测为阴性,与MD-VF-Auto SEM方法检测溺死尸体各种脏器中硅藻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ND-rbcL引物建立的PCR-CE法能快速检测硅藻rbcL基因,所需检材量小,易于推广,在溺死诊断中有较好地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宁波甬江水域夏冬季节溺死兔内脏硅藻16SrDNA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PCR法检测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宁波甬江水域溺死家兔内脏组织中硅藻16SrDNA,评估其在夏季7月和冬季12月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分别选取30只大白兔,总计6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溺死组(n=10)、死后入水组(n=10)、空气栓塞组(n=10).各组分别提取心、肝、肺、肾组织,应用PCR技术检测上述兔内脏硅藻16SrDNA.结果 与死后入水组比较,夏季7月兔溺死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而冬季12月溺死组仅心、肺组织中检见硅藻16SrDNA,与死后入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夏季7月溺死兔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冬季季12月溺死兔组(P<0.05);夏季7月和冬季12月空气栓塞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均未检出.结论 宁波甬江水域夏季溺死兔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高,PCR技术可用于溺死诊断;而冬季硅藻16SrDNA检出率低,运用该技术诊断溺死应慎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体视数码显微镜观察分离型舌骨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案例资料1.1 案例来源韩某,男,59岁,尸体被发现浮于重庆某区水塘内,高度腐败,解剖中发现左侧舌骨大角与舌骨体连接处不连续、可活动,疑似骨折.因高度腐败颈部皮肤及肌肉等软组织难以认定是否有损伤、出血.经硅藻等检验分析死因为溺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溺死地点推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水中尸体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水中尸体的发现地往往不是其实际落水溺死的地点,而确定落水点对于寻找尸源至关重要.异物颗粒、硅藻、细菌等水中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等是应用于溺死诊断较有价值的标记物,通过比较组织器官与可疑溺液中的异物颗粒、浮游生物,根据其类型及分布情况的相似度可以推断溺死地点,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有关溺死地点推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同行进行溺死地点推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珠江水域硅藻种类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扫描电镜对广东珠江水域水中硅藻进行观察,获得珠江水域硅藻种类情况及分布状况,结果有助于法医学水中尸体死亡原因及落水水域的推断. 方法 收集了广东省珠江水域19个取水点的水样,采用勒福特王水进行消解,并应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结果 ①19个采样点共检出直链藻、卵形藻、小环藻、菱板藻、菱形藻、双菱藻、针杆藻、冠盘藻、舟形藻、曲壳藻、圆筛藻、短缝藻、桥弯藻、海链藻、布纹藻、波缘藻、等片藻、辐节藻、双壁藻、异极藻和羽纹藻21种硅藻,分属于羽纹纲和中心纲.②获得19个采样点硅藻分布数据资料.结论 ①珠江水域硅藻种类具有一定的特点.②不同河域硅藻种类、数量的差异有助于法医学推断溺死落水地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硅藻UPA基因在溺死诊断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硅藻UPA条形码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探讨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GeneBank中登录的硅藻UP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获得同源序列,据其设计硅藻门通用引物.对2种人体常见共生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3种浮游细菌、15种浮游藻类、32具尸体(其中生前溺水死亡28例,死后抛尸1例,陆地死亡3例)的组织样本(肺、肝、肾)及尸体发现地水样提取DNA,采用设计的引物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试验,分析检材中硅藻检出情况,统计硅藻阳性率,以上述组织样本的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镜法检测结果对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估,比较该方法与PCR-毛细管电泳检测法的灵敏度.结果 引物UPA99仅对硅藻标准株(针杆藻、舟形藻、直链藻、小环藻、菱形藻)DNA具有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7±1)℃.以pMD18-T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检测区间为1.56×102-1.56×10-5ng/μL,建立实时q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56×10-5ng/μL,而PCR-CE方法的灵敏度为1.56×10-3ng/μL.批间及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2%,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对于生前溺水尸体肺、肝、肾的检出率依次为89.3%, 71.4%,64.3%.结论 基于硅藻UPA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建立的qPCR硅藻检验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应用于溺死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