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因良性肿瘤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围术期均予以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第7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第14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统计两组疗效、术后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尿动力学、盆底肌电值、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 12 周尿失禁、尿急发生率及术后 24 周尿失禁、尿潴留、尿急、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24 周,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较训练前升高,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较训练前降低(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快肌收缩最大值、10s与60s慢肌收缩平均值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盆底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较训练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与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可促进盆底功能、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坦索罗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坦索罗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慢性骨盆疼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Kendall样本量估计方法,样本量:观察变量的10~20倍,预计估算量:60~120个),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给予坦索罗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症状、炎性因子水平、临床指标和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频尿急、尿后滴沥、排尿疼痛评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α(INF-α)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尿流率(AFR)、白细胞介素-2(IL-2)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抑制炎性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索利那新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对治疗重度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口服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方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OAB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选择索利那新口服,观察组40例患者选择索利那新口服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中度为52.50%(21/40)、轻度47.50%(19/40),相比对照组的82.50%(33/40)与17.50%(7/40)明显减轻(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昼间排尿次数评分为(1.02±0.18)分、尿急评分为(2.01±0.62)分、急迫性尿失禁评分为(1.62±0.43)分、总评分为(5.71±1.25)分,均相比对照组的(1.31±0.28)、(2.66±0.57)、(2.25±0.51)、(7.24±1.34)分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索利那新口服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方案治疗OAB,其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缓解OAB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炎症介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组织学上被定义为移行区和尿道周围的上皮和间质细胞过度生长,导致尿急、尿频和尿流率下降等症状。BPH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有大量研究证明炎症是其发病与进展中的重要因素,炎症表现为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因此,通过抑制炎症治疗BPH具有较大潜力。药物是治疗BPH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通过抗炎症介质治疗BPH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剂量索利那新治疗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小剂量索利那新治疗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27例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临床资料,均在行为治疗基础上加用索利那新治疗(固定剂量为每日2.5 mg)。自首诊开始随访4周,收集治疗前、服药2周后、4周后3天排尿日记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并记录患儿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相比,患儿服药2周后平均日间排尿次数从(14.7±3.8)次减少至(9.5±2.5)次( t=12.013, P<0.001,95% CI 4.33,6.12)、日间平均每次排尿量自(51.78±21.98 )mL增加至(96.85±29.91)mL( t =-9.591, P<0.001,95% CI-47.45,-30.69)、尿急评分(4(3,5)分比3(3,4)分, Z=-4.025, P<0.001)、尿失禁评分(4(1,4)分比2(0,3)分, Z=-4.373, P<0.001)、OABSS总分(9(7,12)分比7(4,8)分, Z=-4.506, P<0.001),均显著降低。服药4周后,患儿完全控尿率为48.1%,遗尿治愈率为87%,1例出现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 结论:口服小剂量索利那新(每日2.5 mg)可有效改善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安全性及治疗依从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1岁,因"右侧腰部疼痛2月余"入院,无腹胀、发热等症状。既往史:9年前因左眼黑色素瘤行左眼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个月前因"胸壁肿块"行肿块切除术,病理结果示:胸壁黑色素瘤(眼部黑色素瘤转移可能)。入院后查体:右侧腰痛,呈间断性钝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常规超声显示右肾下极实质内见大小约3.3 cm×3.1 cm等回声实质团块,内回声均匀,边界清,呈类圆形,局部外凸,周边见包膜样回声(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病灶周边见短条状血流信号环绕,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Bracco公司)1.5 ml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显示右肾下极病灶动脉期周边见环状高增强(图1C),实质期呈整体增强,中央见片状未增强区(图1D),延迟期呈低增强,周边仍见环状增强(图1E),考虑恶性病变,转移瘤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4例在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出现真菌感染的患者。例1男性,55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多次体外碎石史。因发热性尿路感染收入肾内科,抗菌治疗期间发现右输尿管结石,转泌尿外科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出现发热及真菌性败血症。例2女性,48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外院右肾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转阴。停用氟康唑后2~4周症状复发并尿细菌培养结果转阳,病情反复迁延1年。我院CT检查示双肾多发小结石,右肾结石为残石或复发无法明确。例3男性,74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左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依据药敏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症状略有缓解但尿细菌培养不转阴,停用氟康唑后症状加重,病情迁延1.5年,CT检查示左肾下盏结石。例4男性,47岁,既往体健。左肾结石术后反复尿频、尿急、尿痛0.5年,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合并左肾铸型结石。结果:例1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真菌血流感染,予静脉滴注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出院后1周出现真菌性眼内炎于眼科继续治疗。例2患者一期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行双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尿路真菌感染治愈。例3患者行左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体温正常后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但术后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仅至术后1周,导致左肾盂内真菌球形成并二次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清除肾盂内真菌球,术后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配合氟康唑300 mg肾盂内持续滴注1周,最终治愈。例4患者行经皮肾造瘘引流配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2周后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术后持续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至支架管拔除、尿细菌培养转阴,患者治愈。结论:糖尿病是上尿路结石合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如不彻底清除结石,真菌感染难以控制,术后易复发。应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清除结石,术后应持续抗真菌治疗直至尿路支架管拔除后至少2周。真菌血流感染诊断后的1周内应行眼科检查筛查眼内炎,明确有无组织播散,以决定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骶神经调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骶神经调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5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6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治疗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分级为C或D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分为NUR组(神经源性尿潴留组)16例,NOAB组(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组)20例。骶神经调控电极植入术(Ⅰ期)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50%时,可植入骶神经永久刺激器(Ⅱ期)。术前、Ⅰ期术后及Ⅱ期术后采用排尿日记、残余尿量、清洁导尿次数、OABss评分、1 h尿垫试验参数等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共21例(58.3%)患者测试有效并接受了Ⅱ期手术,其中NUR组7例(19.4%),NOAB组14例(38.9%)。NUR组患者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5),NOAB组患者手术后尿频、尿急、尿失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P<0.05)。随访中,2例尿潴留患者电刺激失效,予对侧S3行Ⅰ期测试治疗后,疗效恢复。1例患者术后感染,予感染灶清除术后伤口愈合。 结论:骶神经调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安全有效,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肾功能的保护。虽不能改善全部症状,但对于不能耐受传统治疗或治疗无效的患者,骶神经调控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POAB)临床多见,常以尿急尿频为主要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反复泌尿系感染甚至上尿路损害,严重者常产生精神心理问题。我国POAB诊断和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该领域专家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我国及国际指南和相关文献,共同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POAB的诊治提供指导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六触点电极与四触点电极骶神经调控系统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新型六触点刺激电极和传统四触点刺激电极骶神经调控系统对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骶神经调控治疗的29例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资料。其中16例采用六触点刺激电极进行骶神经调控治疗,为六触点电极组;13例采用四触点刺激电极治疗,为四触点电极组。两组年龄[(51.63±14.67)岁与(51.85±17.18)岁]、性别[男/女:4/12与5/8],以及治疗前24h排尿次数[(22.10±9.05)次与(21.79±8.05)次]、次均排尿量[(135.68±56.98)ml与(131.00±53.05)ml]、尿急评分[(2.78±0.97)分与(3.02±0.91)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患者一期电极植入的手术时间、术中敏感触点(引起运动反应时的最小电压≤2V的触点)个数、术中反应触点(术中测试能够引起运动反应的电极触点)占比、同一种电极上各个触点的反应电压以及二期转化(骶神经脉冲发生器植入)率。 结果:六触点电极组与四触点电极组的敏感触点个数[(3.31±0.95)个与(1.85±0.3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六触点电极组与四触点电极组的反应触点占比[(96.87±6.71)%与(96.15±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六触点电极组与四触点电极组一期手术时间[(71.25± 18.21)min与(68.85±10.8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同一种电极各个触点反应电压比较,六触点电极的E4与E5触点反应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0.41)V与(0.96±0.36)V, P>0.05];六触点电极其余触点反应电压[E0、E1、E2、E3分别为(3.37±0.79)、(2.90±0.61)、(2.09±0.61)、(1.65±0.63)V],以及四触点电极中所有触点的反应电压[E0、E1、E2、E3分别为(3.47±0.87)、(2.89±0.58)、(1.66±0.53)、(0.92±0.39)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六触点电极组二期转化率为87.5%(14/16),高于四触点电极组的76.9%(10/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六触点电极与四触点电极相比,有更多的敏感触点。六触点电极骶神经调控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有较高的二期转化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