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利那新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对治疗重度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口服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方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OAB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选择索利那新口服,观察组40例患者选择索利那新口服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中度为52.50%(21/40)、轻度47.50%(19/40),相比对照组的82.50%(33/40)与17.50%(7/40)明显减轻(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昼间排尿次数评分为(1.02±0.18)分、尿急评分为(2.01±0.62)分、急迫性尿失禁评分为(1.62±0.43)分、总评分为(5.71±1.25)分,均相比对照组的(1.31±0.28)、(2.66±0.57)、(2.25±0.51)、(7.24±1.34)分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索利那新口服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方案治疗OAB,其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缓解OAB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小剂量索利那新治疗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小剂量索利那新治疗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27例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临床资料,均在行为治疗基础上加用索利那新治疗(固定剂量为每日2.5 mg)。自首诊开始随访4周,收集治疗前、服药2周后、4周后3天排尿日记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并记录患儿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相比,患儿服药2周后平均日间排尿次数从(14.7±3.8)次减少至(9.5±2.5)次( t=12.013, P<0.001,95% CI 4.33,6.12)、日间平均每次排尿量自(51.78±21.98 )mL增加至(96.85±29.91)mL( t =-9.591, P<0.001,95% CI-47.45,-30.69)、尿急评分(4(3,5)分比3(3,4)分, Z=-4.025, P<0.001)、尿失禁评分(4(1,4)分比2(0,3)分, Z=-4.373, P<0.001)、OABSS总分(9(7,12)分比7(4,8)分, Z=-4.506, P<0.001),均显著降低。服药4周后,患儿完全控尿率为48.1%,遗尿治愈率为87%,1例出现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 结论:口服小剂量索利那新(每日2.5 mg)可有效改善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安全性及治疗依从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穴位贴敷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肾虚湿热型OAB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肾虚湿热型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肾虚湿热型OA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应用索利那新治疗43例(药物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索利那新联合治疗45例(联合组)。分别经系统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间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问卷表(OAB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OAB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89% vs.25.58%, P>0.05)。 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肾虚湿热型OAB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索利那新,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可视化精准电生理适宜技术治疗女性中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可视化精准电生理适宜技术对女性中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日至2023年6月20日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中重度OA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可视化精准电生理适宜技术诊断,记录有效电刺激参数,制定治疗方案,使用确定的电刺激参数进行电生理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d),疗程2周。记录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膀胱低温区域温度明显高于治疗前[(32.41±0.96) ℃比(31.34±1.16) ℃, t=5.066, P<0.001];治疗组治疗后OABSS明显低于治疗前(0.98±0.51比9.44±2.00, t=28.940, P<0.001),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OABS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0.98±0.51比7.10±1.34, t=30.070, P<0.001),治疗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治疗组治疗后无特殊不良反应,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口干14例(28%)、视物模糊5例(10%)、便秘8例(16%)、排尿费力2例(4%),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治疗组。 结论:可视化精准电生理适宜技术对中重度OAB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简便,临床推广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盆底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OAB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口服,每天口服1次,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盆底磁刺激及针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2周。于入选时、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OABSS)、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膀胱过度活动症分问卷(ICIQ-OAB)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2组患者OABSS评分、ICIQ-OAB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并且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OABSS评分、ICIQ-OAB评分亦较治疗后2周时进一步降低(均 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OABSS评分、ICIQ-OAB评分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均 P<0.05)。 结论:盆底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OAB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减轻患者尿失禁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压氧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减少3 d”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1月1日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2.8×10 9/L,HGB 103 g/L,PLT 159×10 9/L。外周血分类:分叶4%、淋巴细胞96%;骨穿:原始细胞63%。支持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AML-M1)诊断。骨髓活检:HE及PAS染色示骨髓增生较低下(30%),幼稚阶段细胞增多(约70%),胞质中等大,胞浆中等量,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细致,偏成熟阶段粒红系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偏少见;少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网状纤维染色(MF-0级)。免疫分型:表达CD117、CD38、CD33、CD9、MPO、部分表达CD56、弱表达CD123、CD13,可见异常髓系原始细胞65.61,符合AML诊断。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阴性。染色体:46,XX[10]。2代测序:Ⅰ类突变:TET2、NPM1阳性。最后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NPM1”,预后良好组。予以去甲氧柔红霉素20 mg,1 d;10 mg,2~3 d;阿糖胞苷200 mg,1~7 d,诱导达CR。免疫残留及TET2、NPM1阴性后,予以2个疗程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及MA方案动员,于2022年3月12日给与地西他滨+改良BUCY方案治疗。2022年3月23日回输CD34计数为2.1×10 6/kg,13 d粒系植活,21 d血小板植活。2022年5月15日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出现肉眼血尿伴凝块,查尿常规示:隐血+++,尿蛋白++,红细胞计数176个/L,BKV-DNA 1.96E+007↑,JCV-DNA 1.35E+007↑,EBV-DNA未检出,HCMV-DNA未检出;予以水化、碱化、利尿,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吗啡缓释片对症、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2周未见好转,甲强龙1 mg/kg治疗2周症状反复,疼痛加重,于2022年6月16日予行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0.16 MPa(1.6 ATA),升压10 min,稳压70 min,佩戴面罩吸氧,每20 min休息5 min吸舱内空气,减压10 min出舱。1次/d,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治疗当日尿痛缓解,连续治疗10 d,膀胱炎症状完全恢复,尿常规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米拉贝隆对比索利那新在治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比较米拉贝隆、索利那新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EP)术后膀胱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的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80例TUVEP术后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抽签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为索利那新组、米拉贝隆组、双药组、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7 d内膀胱痉挛的客观指标(痉挛次数、痉挛持续时间)及主观评测表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排尿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表(QOL)及膀胱状态感知分级量表(PPBC)],同时记录服药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组间及组内数据均数的多重两两比较采用基于方差分析的Dunnett- t检验。 结果:在所有观察项目中,索利那新组对比米拉贝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47、0.442、0.834、1.026、1.173, P>0.05);在痉挛次数[(0.88±0.74)次比(1.37±0.91)、(1.38±0.84)、(3.01±1.39)次]、持续时间[(21.79±19.00) min比(38.65±26.45)、(34.71±23.36)、(90.71±43.07) min]、VAS评分[(2.70±1.09)分比(3.23±1.51)、(3.22±1.42)、(5.34±1.42)分]及PPBC量表[(1.89±0.68)分比(2.52±0.70)、(2.45±0.60)、(3.55±0.89)分]方面,双药组对比其余3组有明显的优势,对照组对比其余3组劣势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82、4.677、3.571、3.134、4.579、3.782、2.968、4.427, P<0.05);在QOL评分方面,索利那新组、米拉贝隆和双药组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73, P>0.05),相反的是,其3组对比对照组均有优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58, P<0.05);以术后天数为变量因子的亚组分析中,在痉挛次数、持续时间、VAS评分方面,术后第6~7天,索利那新组、米拉贝隆组和双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86、0.102、1.837, P>0.05);在痉挛次数、持续时间方面,术后第7天,4个观察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21、0.136, P>0.05)。本研究中索利那新组出现1例(5.26%)口干患者,7例(36.84%)便秘患者;米拉贝隆组出现5例(25.00%)便秘患者;双药组出现1例(5.00%)视物模糊患者,6例(33.33%)便秘患者;对照组出现4例(20.00%)便秘患者。 结论:米拉贝隆和索利那新在TUVEP术后6 d内治疗膀胱痉挛是有效且安全的,其两者治疗效果相当,联合用药在不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治疗效果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针结合长针骶刺法治疗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长针骶刺法治疗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AS 9.4软件生成随机序列表,将90例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按照随机序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电针结合长针骶刺法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周和治疗结束前1周,采用排尿日记卡记录平均每日的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以及1周内的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膀胱过度活动症生活质量调查表(OAB-q)、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率(Qave)的变化评估2组患者的小便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尿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均白天排尿次数和夜间排尿次数、1周内的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OAB-q评分、Qmax和Qave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的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1周内尿急次数、OABSS评分、OAB-q评分、Qmax和Qave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max和Qave分别为(18.02±1.60)和(9.79±1.26)ml/s,分别与组内治疗前[(12.14±1.09)和(7.21±0.95)ml/s]和对照组治疗后[(16.97±1.25)和(8.85±0.96)m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电针结合长针骶刺法能明显减少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排尿次数,改善患者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可明显改善尿流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透明质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透明质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女性OAB患者11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1年,对照组给予索利那新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轻度患者比例及治疗6个月后的中度患者均较对照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重度转为轻度或中度比例明显升高( 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12个月后又转为重度患者。观察组在治疗2、6、12个月后的OABSS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治疗2、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用药2、6、12个月后首次排尿感觉容量(FDV)、最大膀胱压容量(MCBC)、最大尿流率(Q max)较用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用药2、6、12个月后的尿动力学指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OAB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索利那新治疗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改善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67例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过至少2周行为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52例予索利那新(每天5 mg)口服(服药组),并根据患儿是否伴有尿失禁症状分为干性组(27例)与湿性组(25例),剩余15例拒绝服药的患儿继续维持行为治疗(观察组).自服药开始随访3个月,分别收集每名患儿服药前、服药2周、服药4周、服药8周、服药12周连续3 d排尿日记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并记录病程中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7例患儿均完成随访,其中44例患儿治愈(观察组3人治愈,12人未治愈;服药组41人治愈,11人未治愈),4例出现不良反应.①服药组较观察组随访末期OABSS评分显著降低(Z=4.524,P<0.001);观察组与服药组的治愈率分别20%、78.8%,存在显著差异(χ2=15.367,P<0.001);②随随访时间延长,服药组患儿平均每次排尿量增加(F=9.707,P<0.001)、日平均排尿次数降低(F=3.837,P=0.009)、尿急评分(χ2=482.835,P<0.001)下降;③干性组与湿性组随访3个月治愈率分别为81.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结论]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口服索利那新(每日5 mg)可显著减少日平均排尿次数,增加平均每次排尿量,缓解尿急症状,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对于治愈湿性患儿尿失禁症状疗效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