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䗪虫丸联合普乐安片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联合普乐安片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卵磷脂小体、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1例肾虚血瘀型C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大黄?虫丸联合普乐安片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普乐安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尿常规指标、卵磷脂小体数目及性生活质量[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92%,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会阴疼痛、小腹疼痛、腰骶疼痛、股内侧疼痛、尿后滴沥、精神萎靡、阳痿早泄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酸碱度及尿比重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卵磷脂小体数目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卵磷脂小体数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IEF-5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虫丸联合普乐安片治疗肾虚血瘀型CP,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尿常规指标,有效提高卵磷脂小体数目及性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草酸二甲酯中毒致急性肾损伤四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草酸二甲酯(DMO)中毒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及非透析治疗的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于2020年7月,对4例急性DMO中毒患者的职业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病情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事故后现场调查可见工作场所内有大量白色DMO晶体。4例患者同时、短期内接触DMO后急性起病,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胀、腰腹部绞痛及夜尿增多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均显示急性肾损伤,起病时患者血肌酐119~835 μmol/L。早期予以休息、保护肾功能、水化碱化尿液等治疗,同时均给予百令胶囊治疗。4例患者症状缓解,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临床预后良好。结论:急性DMO中毒导致急性肾损伤主要以低比重尿、无菌性白细胞尿等肾小管间质病变为主,早期积极治疗,临床短期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尿酸血症海勤人员发生肾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海勤人员肾结石的患病情况及肾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入联勤保障部队某康复疗养中心康复疗养的高尿酸血症海勤人员514例,根据泌尿系B超检查是否有肾结石发生,分为肾结石阳性组( n=78)和肾结石阴性组( n=436)。通过统计海勤疗养人员一般资料,计算其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生化实验检测血肌酐、血尿酸,计算尿酸排泄分数。采用单因素和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揭示肾结石发病的潜在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514例高尿酸血症海勤疗养人员中,肾结石患者78例(15.17%),无肾结石436例(84.83%);高尿酸血症海勤人员肾结石发生率随着年龄( χ2趋势=6.738, P<0.05)和血尿酸( χ2趋势=5.981, P<0.05)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增加。高尿酸血症海勤疗养人员肾结石阴性组和肾结石阳性组的年龄、吸烟史、BMI、腰臀比、三酰甘油、尿比重、血肌酐、血尿酸、尿酸排泄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高尿酸血症海勤人员中,年龄≥41岁、BMI≥26 kg/m 2、血尿酸≥540 μmol/L、血肌酐≥133 μmol/L 是肾结石发生的潜在相关危险因素( P<0.05或 P<0.01)。 结论:海勤人员特定的环境因素易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生,高尿酸血症海勤人员的年龄、BMI、血尿酸和血肌肝水平是肾结石发生的潜在相关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头颅CT检查结果,应用Van Swieten量表(vSS)评分判断患者脑白质疏松的程度。根据治疗后24 h内复查头颅CT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出院后90 d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患者的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44例患者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23例(15.97%),未发生出血转化121例(84.03%);出院后90 d预后不良61例(42.36%),预后良好83例(57.64%)。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患者的中、重度脑白质疏松者所占比例,D-二聚体水平、尿比重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 OR=0.281, 95%CI:0.105~0.753, P=0.012)、D-二聚体( OR=1.654, 95%CI:1.100~2.489, P=0.016)是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血转化者所占比例,治疗前随机血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二聚体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尿糖阳性者所占比例均较高,TOAST病因学分型分布也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 OR=1.395, 95%CI:1.213~1.605, P=0.000)及白细胞计数( OR=1.292, 95%CI:1.040~1.606, P=0.02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合并中、重度脑白质疏松、D-二聚体较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易发生出血转化。基线NIHSS评分较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易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特瑞普利单抗致垂体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右肺小细胞肺癌并脑转移行依托泊苷+卡铂方案化疗和全脑放射治疗。后因肿瘤进展,在行第4周期化疗时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40 mg静脉滴注,1次/21 d),未再进行放射治疗。化疗7个疗程后采用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特瑞普利单抗第5次给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明显乏力、恶心、呕吐、反复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降低(1.5 μg/L,3.9 μg/L),催乳素增高(127.6 μg/L),甲状腺功能正常。行垂体磁共振检查排除肿瘤占位,考虑为特瑞普利单抗所致垂体炎,给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后症状消失。应用特瑞普利单抗9次后,患者出现多尿、烦渴、夜尿增多,实验室检查示尿比重、尿渗透浓度降低(1.010,132 mmol/L)。考虑尿崩症为特瑞普利单抗相关垂体炎表现,停用特瑞普利单抗,给予去氨加压素治疗后症状改善。治疗3个月余,尿崩症症状消失,停用去氨加压素,未再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与术前脱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与术前脱水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231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岁。根据术前尿液颜色、比重、渗透压和肌酐计算术前脱水指数,将脱水指数≥3.5定义为脱水,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指南标准定义急性肾损伤。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与术前脱水的关系。结果:231例患者中有27例(11.7%)发生术后急性肾损伤,其中13例(48.1%)存在术前脱水。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脱水是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4.03,95%CI为1.72~9.39)。 结论:术前脱水是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静脉用多黏菌素B致药物相关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拟探讨各临床因素对静脉使用多黏菌素B的患者发生药物相关性肾损伤(drug-induced kidney injruy, DKI)的影响风险。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院接受多黏菌素B静脉治疗的139例患者。使用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及连续变量的成组 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发生DKI与未发生DKI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进行比较;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39例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中,发生DKI组49例,非DKI组90例,DKI发生率为35.25%。DKI组高日剂量[>2.50万U/(kg·d)]占比、用药总剂量较非DKI组均明显增加( P< 0.05);DKI组在用药48 h前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尿隐血以及尿比重与非DKI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日剂量、用药前初始血肌酐为多黏菌素B致DKI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多黏菌素B使用日剂量越高发生DKI速度越快(Log-Rank P=0.019)。 结论:静脉用多黏菌素B的使用与DKI发生风险相关。其中更高的初始血肌酐值、更高的日剂量是发生DK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学习在山西省农村地区蛋白尿筛查中的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筛查山西省农村地区蛋白尿的发生率,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蛋白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筛查2019年4—11月山西省8个地级市(太原、阳泉、临汾、运城、吕梁、晋中、晋城、忻州)农村地区≥30岁的居民,收集居民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蛋白尿定义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统计蛋白尿的发生率。将参与者分为蛋白尿组和无蛋白尿组,分别采用基于堆叠法构建的Logistic回归集成算法(SE-LR)、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极端梯度提升构建蛋白尿和无蛋白尿的机器学习二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精准率、召回率和F1加权值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后对综合性能最优模型预测特征的重要性排序。结果:该研究纳入8 869名农村地区居民,年龄为(58.59±9.49)岁,男性3 872例(43.66%),女性4 997例(56.34%),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3.49%(1 196/8 869)。蛋白尿组参与者血压、脉搏、体重指数、腰围、肥胖或超重比例、高血压比例、摄盐量中重度比例、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碱度、尿比重、尿潜血阳性比例、尿糖阳性比例、尿酮体阳性比例、尿红细胞数≥5个/μl比例、尿白细胞数≥10个/μl比例及尿α1微球蛋白均高于无蛋白尿组,缺乏运动比例和饮酒史比例均低于无蛋白尿组(均 P<0.05)。评估多个模型,SE-LR模型综合性能最优,曲线下面积(0.736,95% CI 0.719~0.746)略低于Logistic回归模型(0.745,95% CI 0.680~0.762),精准率(0.844)、召回率(0.621)及F1加权值(0.801)最高。SE-LR模型中,前10个特征的重要性排序分别为尿α1微球蛋白、尿潜血、尿糖、尿酸碱度、吸烟、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及高血压。 结论:山西省农村地区蛋白尿的发生率较高,通过机器学习建立的蛋白尿风险预测模型可以预测蛋白尿的发生风险,并识别其风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和临床的疾病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9例肾单位肾痨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和分析临床确诊为肾单位肾痨(nephronophthisis,NPHP)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为临床诊断该类罕见遗传性肾脏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就诊并经过基因检测确诊的9例NPH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中,女性5例,男性4例,起病中位年龄为11.2(3.4,14.2)岁。8例患儿存在肾小球性蛋白尿,8例患儿存在肾小管性蛋白尿,7例患儿尿比重降低,所有患儿在确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确诊时患儿已进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7例,CKD 3期1例,CKD 4期1例。所有患儿肾脏超声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肾脏体积改变(3/9)、回声增强(8/9)和囊肿(3/9)。3例患儿存在明显肾外表型。6例为 NPHP1基因突变,其余3例分别为 WDR19、 NPHP3和 NPHP5基因突变。 结论:在NPHP患儿中, NPHP1基因缺失突变最常见,同时也发现 NPHP3、 NPHP5及极其罕见的 WDR19突变。NPHP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寻找比较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一例暨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报道一例罕见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疾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改变特征和诊疗思路。方法:收集和报道患者临床资料、磁共振成像(MRI)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效果。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和探讨PNH并发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发病机制。结果:患者被诊断PNH 30余年,外周血PNH克隆阳性,尿比重1.012,尿pH值6.0~7.0,尿蛋白(+),尿糖(3+),尿红细胞(2+),血肌酐259 μmol/L,血乳酸脱氢酶800 U/L。MRI示T1及T2加权像双侧肾皮质信号降低。肾脏病理检查示慢性小管间质病变,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检查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经小剂量泼尼松控制溶血发作及对症治疗,患者肾功能长期稳定。结论:PNH合并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起病隐匿且易被忽视。MRI和肾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确诊、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