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医疗APP居家随访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移动医疗APP居家随访系统,探讨其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珠海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随访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居家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营养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上升,但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SGA营养状况良好人数多于对照组( P<0.05),Hb、TP、Alb、Ch、BUN、DP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TG、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按时用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及时复诊比例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均 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试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均 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6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居家随访服务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游戏障碍相关性PICC断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1例PICC断裂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PICC导管使用及维护过程的回顾,结合患者生活行为方式及导管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因游戏障碍导致的夹闭综合征及导管堵塞、居家期间导管的维护不规范,是PICC导管断裂的主要原因。结论:随着网络游戏用户的日益增长,游戏障碍可能成为PICC导管断裂的获得性因素。在PICC带管过程中,应及时识别及干预患者游戏障碍,加强居家管理,以减少导管断裂的发生。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导管的功能问题及时开展导管异位的预测诊断性检查,对PICC导管断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降低肺动脉栓塞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居家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其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联合居家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8 w。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和SAS、SDS评分。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决策、正性态度、自我减压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AS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居家护理干预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我效能,减少焦虑、抑郁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相关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完善适合我国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病儿童家庭管理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管理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儿童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慢性病的病程迁延,患儿在完成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后回到社区仍需较长时间的居家护理,且家庭管理有助于改善患儿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因此积极评估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可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家庭提高家庭管理水平,改善患儿预后。因此,本文在回顾慢性病儿童家庭管理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家庭管理干预策略,如理论结合创新干预模式、强化健康教育、扩展社会支持、依托网络信息平台等,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开展家庭管理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模型的家庭肠内营养干预方案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模型的家庭肠内营养干预方案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8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试验组实施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模型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家庭肠内营养认知调查问卷得分、营养指标、营养状况、肿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家庭肠内营养认知调查问卷得分,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球蛋白、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04±3.12)vs.(23.76±3.61)分、(60.24±5.35)vs.(57.25±5.54)kg、(37.34±3.24)vs.(35.22±3.45)g/L、(0.26±0.04)vs.(0.20±0.05)g/L、(2.62±0.08)vs.(2.37±0.10)g/L、(36.74±7.12)vs.(33.45±6.92)mg/L、(28.87±3.68)vs.(26.67±4.23)g/L、(1.72±0.30)vs.(1.49±0.33)×10 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肿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健康教育、护理技能、病情监测、沟通交流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4.25±0.65)vs.(3.21±0.78)、(4.15±0.77)vs.(3.76±0.64)、(4.17±0.70)vs.(3.82±0.68)、(4.27±0.54)vs.(3.65±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模型的家庭肠内营养干预方案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营养认知水平,改善营养指标和营养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运动训练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开展互联网平台下的运动训练对其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在居家康复中加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导。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功能指数量表(UEFT)评分、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与照顾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出院前FMA、UEFT、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FMA、UEFT评分及SS-QOL中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8.87 ± 6.64)、(72.38 ± 7.33)、(35.28 ± 4.13)、(36.55 ± 4.23)、(37.22 ± 3.84)、(38.23 ± 3.4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25 ± 6.20)、(61.24 ± 6.47)、(28.72 ± 4.56)、(30.85 ± 5.30)、(31.28 ± 4.63)、(31.02 ± 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316~9.482, P<0.01)。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总满意度分别为92.50%(37/40)、87.50%(35/40),均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541、4.588,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导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科骨折患儿入院至居家过渡阶段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外科骨折患儿入院至居家过渡阶段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外科骨折患儿98例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访问,采用家庭需求量表-儿童(The Family Needs Questionnaire,FNQ)对主要照顾者的康复护理需求进行评估,并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外科骨折患儿入院至居家过度阶段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平均得分为(11.27±2.05)分,生活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7.03±1.99)分,心理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7.88±1.72)分,疾病康复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15.26±2.33)分,并发症预防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11.17±1.55)分。经单因素分析可得,外科骨折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康复护理需求主要与患儿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主要照顾者性别、主要照顾者年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家庭结构有关( 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主要照顾者性别、主要照顾者年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及家庭结构是影响外科骨折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的独立因素。 结论:外科骨折患儿入院至居家过渡阶段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较高,且涉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出院指导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质量及加快患儿的预后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远程肺康复方案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远程肺康复方案的相关证据。方法: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循证数据库、协会网站、原始数据库中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远程肺康复的相关文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指南5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4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4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从场所、对象、干预前准备、通信方式、远程健肺康复方案、锻炼维持计划和远程健康监测7个方面汇总了27条证据。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远程肺康复方案最佳证据的形成过程全面、科学。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和患者的意愿偏好,合理应用证据,制订个性化的远程肺康复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多维管理模式对改善淋巴水肿患者居家自我护理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多维管理模式对改善淋巴水肿患者居家自我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历史非同期对照,选取2018年1-6月行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2018年7-12月就诊的同类患者80例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多维管理模式进行全程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居家正确测量肢体周径、生活规律良好、正确徒手淋巴引流方向、绷带包扎、功能锻炼、执行18条建议的依从性分别为95.0%(76/80)、87.5%(70/80)、97.5%(78/80)、95.0%(76/80)、100.0%(80/80)、87.5%(70/80),优于对照组的77.5%(62/80)、75.0%(60/80)、80.0%(64/80)、70.0%(56/80)、75.0%(60/80)、50.0%(4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103~26.182, P<0.05或0.01)。在治疗1个疗程,且经过3个月居家自我护理后,干预组生命质量如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5.44 ± 2.78)、(80.11 ± 3.01)、(78.25 ± 2.78)、(79.93 ± 5.4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6.25 ± 2.58)、(75.88 ± 3.57)、(65.16 ± 2.47)、(62.78 ± 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09~31.50, P<0.01)。 结论: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多维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综合消肿治疗淋巴水肿患者参与居家自我护理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更好地满足居家护理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