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连续性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11月至2019年9月行脐静脉置管的病例,收集临床病历资料,分析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时间、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及拔管原因。结果:共入选新生儿835例,其中男435例(52.1%),女400例(47.9%),平均胎龄(30.6±2.4)周,中位出生体重1 310(1 080,1 520)g。脐静脉置管平均留置时间(4.850±1.893)d。10例(1.2%)新生儿发生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共770例(92.2%)新生儿进行计划内拔管,非计划拔管65例(7.8%),非计划拔管前3位原因为脐轮红肿、临床诊断败血症、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堵管。结论:脐静脉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可以短期应用。如有条件,需监测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等,注意置管相关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AL)化疗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13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死亡或感染性休克)的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筛选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313例AL患者中,总病死率为4.2%(13/313),血流感染全因病死率为3.5%(11/313)。313例中,革兰阴性菌感染254例(81.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5例(45.3%)、肺炎克雷伯菌80例(31.5%)和铜绿假单胞菌29例(11.4%),死亡10例(3.9%);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1例(16.3%),主要为链球菌属22例(43.1%)、葡萄菌属20例(39.2%)、屎肠球菌7例(13.7%),死亡0例;真菌感染8例(2.6%),其中热带念珠菌4例(1.3%)、近平滑念珠菌2例(0.6%)、光滑念珠菌1例(0.3%)、新型隐球菌1例(0.3%),死亡3例(37.5%)。不同治疗阶段、危险分层、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发热总时长,以及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菌是否碳青霉烯类耐药、白血病是否缓解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方案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总时长≥7 d、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24 h、感染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均为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建立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校准与验证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 结论: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化疗方案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总时长较长、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不佳、感染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为AL化疗后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以这些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不良事件发生有可靠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8例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基础疾病、易感因素、临床信息、病原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18例患儿中,16例(88.9%)存在基础疾病,包括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后、早产儿、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胆道闭锁术后及泌尿系统畸形。17例(94.4%)存在易感因素,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暴露、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置管、营养不良、腹胀/肠道感染、粒细胞减少/缺乏、机械通气,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存在年龄差异性。各年龄段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广谱抗生素暴露(76.5%)及中心静脉置管(52.9%)。单一屎肠球菌血流感染者C-反应蛋白(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衰竭、休克、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6%、0%及8.3%,无死亡病例;6例(33.3%)患儿存在混合血流感染,其CRP均升高或显著增高,呼吸衰竭、休克、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3.3%及66.7%,死亡1例。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万古霉素治疗有效且临床症状缓解快。结论:1.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多存在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各年龄段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广谱抗生素暴露及中心静脉置管;2.单一屎肠球菌血流感染致病性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3.存在较高的混合感染率,混合感染者病情严重度及死亡率增加;4.万古霉素耐药性低,治疗有效且临床症状缓解快;5.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严格管理中心静脉置管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西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送检血培养的恶性肿瘤患者8 654例,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液培养,采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23.0软件对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00株(6.9%),其中革兰阴性菌413株(68.8%),革兰阳性菌168株(28.0%);真菌19株(3.2%)。革兰阴性菌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7.7%)、肺炎克雷伯菌(14.2%)、阴沟肠杆菌(4.5%)、铜绿假单胞菌(3.0%)、鲍曼不动杆菌(2.5%),革兰阳性菌前5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2%)、屎肠球菌(4.0%)、人葡萄球菌(3.8%)、表皮葡萄球菌(3.5%)、链球菌属(3.0%);2019年至2021年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其他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4.7%(214/226)、100.0%(85/85)、96.3%(26/27),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61.9%(140/226)、17.6%(15/85)、7.4%(2/27),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62.4%(141/226)、30.6%(26/85)、25.9%(7/2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5.5%(1/18)、93.3%(14/15)。葡萄球菌属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属细菌以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为主。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分布于血液科与重症监护病房(ICU),非霍奇金淋巴瘤(39株)与急性髓系白血病(12株)为主要病种。 结论:该地区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状况普遍,医院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6至2017年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BRICS)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其耐药性监测,准确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按操作规程分离自血培养的感染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集33家成员单位8 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 325株(28.5%),革兰阴性菌5 829株(71.5%)。最常见的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 831株(34.7%)、肺炎克雷伯菌1 289株(15.8%)、金黄色葡萄球菌922株(1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05株(7.4%)、鲍曼不动杆菌372株(4.6%)、铜绿假单胞菌315株(3.9%)、屎肠球菌312株(3.8%)、链球菌属237株(2.9%)、阴沟肠杆菌220株(2.7%)和粪肠球菌205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4.2%(315/922)和77.7%(470/605),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6%(2/312),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分别为55.7%(1 576/2 831)、29.9%(386/1 289)、38.5%(15/39);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2%(33/2 831)、17.5%(226/1 28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8%(55/372)和5.9%(22/37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分别为1.3%(4/315)和18.7%(59/315)。结论:我国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MRSA的检出率较国内同期其他监测低;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处于较低水平,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呈上升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和感染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以及感染指标对泌尿系统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为泌尿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零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 6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和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临床感染指标尿沉渣白细胞(WBC)、尿沉渣红细胞(RBC)、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白介素6(IL-6)、血常规白细胞(WBC)和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对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随机选择846例非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阴性对照。结果:泌尿系统感染占血流感染总人数的5.39%(64/1 186)。泌尿系统感染的第一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泌尿系统感染的40.08%(1 050/2 620),其次是屎肠球菌13.89%(364/2 620)和粪肠球菌6.64%(174/2 620);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英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9%、2.0%、1.4%、0、2.4%和5.6%;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沉渣WB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当尿沉渣WBC≥10.2个/μ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65和0.81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复杂,引起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其耐药率低,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流行病学经验用药和中段尿培养药敏实验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感染指标中尿沉渣WBC对泌尿系统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4年内22 717例次患者共发生582次血流感染,2018-2021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依次为2.79%、2.99%、2.79%和2.02%。共分离出59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7株(81.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81株(1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糖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31株(5.2%),以热带念珠菌为主。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0%、15.3%、15.4%和3.3%。主要非发酵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9.6%、13.3%和21.7%。81株革兰阳性菌中仅2例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耐药。结论:2018-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耐药率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年中国11所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监测2018年我国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病原谱分布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全国11家教学医院的引起院内血流感染(BSI)、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和院内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对临床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药物药敏实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敏折点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9年M100S(第29版)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共收集1 590例病例,包括BSI 831例,HAP 450例,IAI 309例。BS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9.2%,243/831)、肺炎克雷伯菌(16.2%,135/83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1%,84/831);IA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6.2%,81/309)、屎肠球菌(15.5%,48/309)和肺炎克雷伯菌(13.3%,41/309);而HAP最主要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24.7%,111/450)、铜绿假单胞菌(20.7%,93/450)和肺炎克雷伯菌(16.2%,73/4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糖肽类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对头孢洛林的敏感率为77.8%(105/135)。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29.6%(40/135),低于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发生率(83.7%,41/49)。发现1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1.1%,1/95),1株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2.3%,1/4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分别为56.1%(193/344)和22.1%(55/249),碳青霉烯耐药株的发生率分别为4.1%(14/344)和22.9%(57/249),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3%(8/344)和2.0%(5/249),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5/344)和7.6%(19/249),均未检出替加环素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黏菌素(99.5%,184/185)和替加环素(91.4%,169/185)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碳青霉烯耐药株的发生率达到78.9%(146/185)。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为36.7%(66/180);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100%(180/180)、93.3%(168/180)和85.6%(154/180)。结论:替加环素、黏菌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大部分院内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严重。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发生率继续升高,需要引起关注并进行持续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2021年中国10所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监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监测2020—2021年我国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病原谱分布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我国10家教学医院的引起院内血流感染(BSI,670株)、医院获得性肺炎(HAP,394株)和院内腹腔感染(IAI,247株)的病原菌1 311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菌株后,对临床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敏折点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23年M100(第33版)标准。使用χ 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 结果:BS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1.2%,142/670)、肺炎克雷伯菌(14.9%,100/67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5%,77/670);HAP最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菌(27.7%,109/394)、鲍曼不动杆菌(22.1%,87/394)和铜绿假单胞菌(18.3%,72/394);IA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4.3%,60/247)、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为14.6%,36/24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糖肽类抗菌药物均表现为敏感。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6.5%(42/115)和74.5%(38/51)。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3/90)和1.9%(1/53)。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23.7%(58/245)和60.5%(130/215),碳青霉烯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9.8%(73/245)和4.2%(9/215),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4/245)和0,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4/245)和2.8%(6/215),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0%(5/245)和2.3%(5/215)。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黏菌素(98.8%,161/163)和替加环素(89.6%,146/163)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碳青霉烯耐药株的检出率达到76.7%(125/163)。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8.4%(33/116);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9.1%(115/116)、94.0%(109/116)和83.6%(97/116)。结论: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替加环素、黏菌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大部分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依然严重。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检出率继续升高,需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蒙古某医院血培养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内蒙古某医院引起血流感染革兰阳性球菌(Gram positive cocci,G +球菌)的菌种构成及耐药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各科室送检血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的G +球菌的菌种构成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检出率较高的人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耐药数据采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耐药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显示,1 209株G +球菌,在构成比方面,从高到低主要有人葡萄球菌(32.5%,393/1 209)、表皮葡萄球菌(27.8%,336/1 209)、金黄色葡萄球菌(14.9%,180/1 209)和屎肠球菌(10.6%,128/1 209)。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42.8%,77/180)低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71.5%,608/850);肠球菌中,屎肠球菌(71.5%,128/179)的检出率远高于粪肠球菌(28.5%,51/179)。耐药性方面,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克林霉素和四环素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人葡萄球菌高于表皮葡萄球菌( χ2=7.152~64.080, P<0.05);但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人葡萄球菌低于表皮葡萄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95, P<0.05);两者均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克林霉素和四环素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MRSA明显高于MSSA( χ2=6.169~56.941, P<0.05);但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药物的成分为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耐药率,MRSA(15.6%,12/77)明显低于MSSA(35.3%,3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55, P<0.05);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和MSSA。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远高于粪肠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965, 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综上,对于葡萄球菌,除个别抗生素外,人葡萄球菌、MRSA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要高于表皮葡萄球菌和MSSA,呈多重耐药的态势。对于肠球菌,只有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屎肠球菌远高于粪肠球菌,其余抗菌药物均未见明显差异,另外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