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V基因分型及p16/ki-67双染色对宫颈转化区3型女性CIN Ⅱ+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和p16/ki-67双染对宫颈转化区(TZ)3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治疗的TZ 3型女性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LLETZ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宫颈管搔刮术(ECC)检查及p16/ki-67双染对CIN Ⅱ+的诊断价值.分别计算不同诊断方式预测组织学诊断CIN Ⅱ+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结果 纳入接受LLETZ治疗的患者共101例,其中CINⅡ+51 例(50.5%).37 例 HSIL 患者中 28 例 CIN Ⅱ+(75.7%);64 例 LSIL 患者中 23 例 CIN Ⅱ+(35.9%).感染HPV 16型女性中82.1%组织病理学为CIN Ⅱ+,但CIN Ⅱ+患者中感染HPV 16型女性仅为45.1%.高危型HPV预测诊断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仅为60.7%,阴性预测值为100%.p16/ki-67双染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79.7%.LSIL女性中p16/ki-67双染预测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危型HPV更高(76.1%vs.35.9%),而在HSIL女性中ECC双染可改善高危型HPV阳性预测值(96.5%vs.75.7%).结论 p16/ki-67双染可提高TZ 3型女性常规筛查对CIN Ⅱ+预测效能,有助于更好监测TZ3型女性宫颈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美替尼二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阿美替尼二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疗效以及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01-2023-07-3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进展后接受阿美替尼序贯治疗的99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及颅内疾病控制率(IC-DCR),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99例患者中,脑转移占52.53%(52/99),T790M+占53.54%(53/99).患者中位 PFS 为 12.6 个月(95%CI:10.7~17.4),中位 OS 为 32.3 个月(95%CI:23.8~NA),DCR为93.94%(93/99),IC-DCR为92.31%(48/52).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功能状态(PS)评分≥2分(HR=2.181,P=0.007)、奥希替尼一线治疗(HR=10.033,P=0.041)、T790M 突变未知(HR=3.086,P=0.004)和有脑转移(HR=1.910,P=0.040)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790M+(HR=0.393,P=0.034)、进展后未停用阿美替尼(HR=0.106,P<0.001)是影响 PFS 的保护性因素.男性患者(HR=2.550,P=0.010)、PS≥2 分(HR=2.888,P=0.011)、21 861Q/18 G719X 突变(HR=12.623,P=0.004)、奥希替尼一线治疗(HR=70.605,P=0.001)、阿法替尼一线治疗(HR=56.203,P=0.001)、有脑转移(HR=4.585,P=0.001)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HR=0.125,P=0.001)是影响OS的保护性因素.在脑转移亚组中,基线有脑转移(HR=0.364,P=0.005)、脑转移病灶数≥3个(HR=2.570,P=0.005)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脑转移病灶数≥3个(HR=2.560,P=0.029)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真实世界中,阿美替尼二线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良好,尤其对有脑转移患者疗效更为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外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神经外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每组140例;按照7︰3比例随机抽取196例患者作为训练集建立模型,剩余84例患者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外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导尿管使用时间长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和0.875.矫正模型体现出实际诊断和预测诊断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模型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选择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镜病理提示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CIN Ⅲ]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病例共108例做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包括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结果 108例病例中合并HPV 16/18感染者共56例(51.85%),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提示HSIL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病例共47例,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43.52%.宫颈管搔刮(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提示HSIL44例.约50% 的病例因宫颈萎缩明显,初次治疗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HPV 16/18感染和非HPV 16/18感染病例阴道镜活检提示HSIL的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情况切缘情况研究显示,合并HPV 16/18感染和非HPV16/18的其它高危型HPV感染病例切缘阳性可能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PV 16/18感染仅与ECC提示为HSIL相关.手术方式初次选择锥切的病例65例,其中切缘阳性需进一步子宫切除的病例为36例,占56.25%.33例继续进行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HSIL病灶者为16例(48.48%).结论 绝经后老年女性高危型HPV 16/18感染仍然是造成宫颈HSIL的重要因素之一;ECC对于宫颈萎缩的老年女性的宫颈HSIL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对于老年女性HSIL治疗的选择仍然建议首选宫颈锥切,宫颈萎缩明显的患者应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施行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总结急诊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2022 年 8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治的 76 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享急诊手术治疗IE的经验.结果 76 例IE患者中男性 55 例(72.4%),女性 21 例(27.6%),男性和女性比例为 2.6∶1;年龄 17~76 岁,平均(52.1±15.6)岁;血培养阳性率 25.0%(19 例);治愈 57 例(75.0%),自动出院 8 例(10.5%),好转 9 例(11.8%),术前死亡 2 例(2.6%).患者行二尖瓣手术 30 例(39.5%),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24 例(31.6%),二尖瓣+主动脉瓣手术 12 例(15.7%);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5 例(19.7%),风湿性心脏病 69 例(90.8%);左心系统赘生物 66 例(93.0%),右心系统 4 例(5.6%);行急诊手术 13 例(17.1%),且无死亡病例.结论 IE病死率较高,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但手术时机仍有争议.本研究经过多例急诊手术总结经验,认为只要患者情况允许,尽早手术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化预测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入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的240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DROs感染情况分为MDROs感染组和无MDROs感染组.采用Lasso分析筛选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预测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列线图模型,并对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240例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有94例发生MDROs感染,MDROs感染的发生率为39.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院内获得性肺炎等是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一致性良好;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21(95%置信区间:0.653~0.790);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是19%~100%时,列线图预测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MDROs感染的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频率与锌缺乏关系的研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锌缺乏与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单位时间内急性加重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 2022年 1 月—2023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9例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案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3).试验组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为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两组进行血清锌含量检测,根据结果在两组中各自分成锌缺乏亚组与锌正常亚组,并统计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罹患呼吸道感染且需要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干预的次数(以下简称急性感染次数)与锌缺乏的关系.结果:在 49例患者中,总缺锌39例(79.59%).试验组中缺锌 4例(15.38%),边缘性缺锌 17例(65.38%);对照组缺锌 8例(34.78%),边缘性缺锌10例(43.48%),两组锌缺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感染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锌缺乏亚组感染次数多于锌正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锌缺乏亚组与锌正常亚组感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缺乏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其在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在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需要更加注重维持微量元素锌的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救治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对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3 月 5 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 例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肠道功能恢复和休克改善的影响.结果 患者男性,52 岁,因脑出血于 2022 年 2 月 19 日行"左侧颞部开颅颅内减压术+颅脑血肿清除术+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 7d,患者出现呃逆、腹胀,经治疗后出现发热、意识障碍、低血压等表现;腹部CT可见广泛肠管积液、积气、扩张,血流动力学监测呈高排低阻型,腹内压为 21 cmH2O(1 cmH2O≈0.098 kPa),实验室检查示炎症指标升高、多项生化指标异常.西医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给予器官支持(肺、循环、肾)、抗感染、液体复苏、镇痛镇静等对症治疗;中医诊断为肠结(阳明腑实、阳气暴脱),治则:通腑泄热、温肾潜阳,辨证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经直肠给药.使用中医汤剂后,患者排便量明显增多,腹内压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腹胀明显减轻,休克得到缓解.术后17 d,患者诸症好转,呼吸循环稳定,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可快速缓解病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术后患者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心脏术后患者呼吸衰竭(呼衰)的发生情况和预后,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11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 559 例接受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临床数据,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疾病基本数据:术前近 1 个月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射血分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血量、置入鼻胃管、院内感染、二次开胸、术前白细胞计数(WBC),以及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二次插管及气管切开情况、出院诊断和转归.将患者按是否发生呼衰分为发生呼衰组和未发生呼衰组,比较是否发生呼衰两组上述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术后患者发生呼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患者发生呼衰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脏术后患者呼衰发生率为 7.51%(42 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2000 mL、置入鼻胃管、院内感染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呼衰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4.136(1.794~9.535)、3.162(1.454~6.878)、3.488(1.262~9.63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对心脏术后患者发生呼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38,95%CI为 0.658~0.818,P<0.001].发生呼衰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未发生呼衰组明显延长(h:8.16±7.62比 4.52±3.95),二次插管率[80.95%(34/42)比 0(0/517)]、气管切开率[88.10%(37/42)比 0(0/517)]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呼衰组,痊愈/好转率明显低于未发生呼衰组[59.52%(25/42)比 90.13%(466/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中输血量>2000 mL、置入鼻胃管、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是心脏术后发生呼衰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应加强高危人群的识别并积极采取呼衰干预措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XCR1、ESM-1及IGFBP-2与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血清趋化因子受体1(CXCR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325例,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入院时的血清CXCR1、ESM-1、IGFBP-2水平及常规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感染组上述指标的关系.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入院时的CXCR1、ESM-1、IGFBP-2水平.对感染组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或死亡止,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亚组及死亡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XCR1、ESM-1、IGFBP-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325例COPD患者包括感染组109例及未感染组216例.感染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XCR1、ESM-1、IGFBP-2、CRP、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XCR1、ESM-1、IGFBP-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感染组入院时的血清CRP水平与CXCR1、ESM-1水平呈正相关(P<0.05).随访期间感染组死亡19例(17.43%),存活90例(82.57%),死亡亚组入院时的血清CXCR1、ESM-1、IGFBP-2水平高于存活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CXCR1、IGFBP-2水平预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具有一定局限性(AUC=0.636、0.769),ESM-1的预测效能较好(AUC=0.827),CXCR1+ESM-1+IGFBP-2三项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904).结论 血清CXCR1、ESM-1、IGFBP-2水平在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