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山茶种质组培条件下染色体倍性的维持与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植物染色体的倍性维持和变化受环境因素影响,组培再生过程由于培养条件等因素往往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和倍性变化.为探索组培条件下山茶种质的倍性变化,该研究利用山茶种质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系,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倍性变化情况,并结合秋水仙素处理对组培再生条件下倍性的稳定性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 个山茶种质中 6 个为二倍体,2 个为四倍体,1 个为六倍体和 1 个为十倍体,在组培诱导愈伤及再生过程中不同倍性的种质材料能够保持稳定的倍性.(2)获得了秋水仙素处理的最适诱导条件,即培养基配方为秋水仙素浓度 20 mg·L-1,愈伤增殖培养 10 d.(3)对 56 个独立组织样品(含愈伤和芽)开展了倍性检测发现,有 38 个组织样品的倍性在 1.5~2.5 倍之间,11 个组织样品产生了低于 1.5 倍性的特异现象.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探索了不同山茶种质之间的倍性关系,为山茶属植物的倍性调控和多倍体诱导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9个山茶品种对高温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其耐热性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山茶的花型和花色丰富、花期长,其耐热性日益受到关注,筛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为山茶属植物耐热性鉴定、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热性较强的单体红山茶和'串花瀑布'为对照,7个自育束花茶花新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瓶插方法,在短期(5 h)和长期(7 d)高温(42 ℃/35 ℃)处理后,考察各品种形态及光合生理标指标的变化,并综合评价其耐热性.[结果](1)'垂枝粉玉'和'串花瀑布'在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长期高温胁迫后均未出现热害.'金叶粉玉'、'上植华章'和'玫瑰春'在高温胁迫下Pn和Gs均显著降低,而Ci升高,'金叶粉玉'和'上植华章'的Fv/Fm、Fv/F.和ETR均大幅降低,且长期高温胁迫后出现较严重热害或死亡.(2)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换算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可达90%;短期高温时以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的综合权重值较高,长期高温时以叶绿素a/b、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的综合权重值较高.[结论]新品种'垂枝粉玉'耐热较强,'上植月光曲'、'上植欢乐颂'和'玫玉'中等耐热,'玫瑰春'、'上植华章'和'金叶粉玉'耐热性较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可作为山茶短期耐热性考察指标,而叶绿素a/b、Fv/Fm、qP、qN可作为山茶长期耐热性的考察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四季花金花茶花芽分化进程及叶片内源激素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四季花金花茶(Camellia perpetua)为山茶属中唯一几乎全年开花的珍稀濒危植物.为探究其花芽分化进程及不同花发育时期和年生长周期叶片内源激素变化,该研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四季花金花茶花芽分化进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花发育时期叶片及年生长周期内有花芽和无花芽叶片的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四季花金花茶花芽分化顺序由外向内进行,分为6个时期,共历时35 d,从花芽分化至开花约2个月.(2)花芽形态分化期叶片ABA、GA3的含量及GA3/ABA、(IAA+GA3)/ZR的比值较高,IAA、ZR的含量及IAA/ABA、ZR/ABA的比值较低.(3)年生长周期内有花芽叶片ABA、IAA、ZR的含量整体上高于无花芽叶片;IAA/ZR及(IAA+GA3)/ZR的比值整体上低于无花芽叶片.综上表明,四季花金花茶花芽分化至开花时间较短;高水平的ABA、GA3及低水平的IAA、ZR有利于花芽分化;较高水平的ABA、IAA及ZR有利于花芽发育.该研究为该物种持续开花机理的阐明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湖南德夯风景名胜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全面调查德夯风景名胜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物种组成,从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利用潜力3个方面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查阅方法,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114科285属422种,其中含种数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蔷薇科、百合科、菊科、豆科、茜草科和忍冬科6科;含种数4种以上的优势属有冬青属(Ilex)、荚蒾属(Viburnum)、珍珠菜属(Lysimachia)、卷柏属(Selaginella)、蓼属(Polygonum)、榕属(Ficus)和山茶属(Camellia)7属;生活习性以木本为主;观赏部位以观花植物居多,园林用途中以独赏植物类占明显优势.根据评价值将野生观赏植物划分了5个等级,其中评价值>8.0观赏利用价值最高的I级有75种、评价值>7.0的II级有44种.结论: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应注重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金花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金花茶 Camellia petelotii(Merr.)Sealy 山茶科山茶属木本植物.幼枝浅褐色,当年生小枝略带紫色棕色,无毛;叶革质,上面深绿色,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花柄长7~10mm;苞片5片,散生,阔卵形,长2~3 mm,宽3~5 mm,宿存;萼片5片,卵圆形至圆形,长4~8mm,宽7~8mm,基部略连生,先端圆,背面略有微毛;花瓣8~12片,近圆形,长1.5~3.0cm,宽1.2~2.0 cm,基部略相连生,边缘有睫毛;雄蕊排成4轮,外轮与花瓣略相连生,花丝近离生或稍连合,无毛,长1.2 cm;子房无毛,3~4室,花柱3~4条,无毛,长1.8cm.每年1~4月开花,花期长.金花茶因花朵纯黄似金而得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珍稀濒危植物大苞山茶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4/6
探讨大苞山茶(Camellia granthamiana)的野外种群结构,揭示大苞山茶种群的更新过程及发展趋势,可为其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广东省紫金县内的两个大苞山茶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计算数量动态指数,绘制存活曲线和种群生存力函数曲线,并采用种群数量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对大苞山茶种群的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两个大苞山茶的种群均为幼龄个体占比高的金字塔型结构,鹿子嶂种群和杨梅坝种群的幼龄个体(I、II龄级)分别占总数的71.48%、64.32%,但幼苗死亡率高;2)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II型,说明大苞山茶各龄级死亡率基本相同;3)两个种群在忽略外部干扰时的数量动态指数(Vpi)和考虑外部干扰时的数量动态指数(V'pi)均大于0,而V'pi趋近于0,属于不稳定的增长型种群,其中,杨梅坝种群的稳定性相对较好;4)生存函数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生存率和累计死亡率在I、II龄级达到了平衡,V龄级后生存曲线变化幅度变小,有限的个体开始进入生理衰退期;5)时间序列预测的结果为:在经历未来2、4、6、8龄级后,每个龄级的个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所述,大苞山茶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率高,但仍有一定的更新潜力.野外调查中发现人为干扰对大苞山茶种群的影响较大,应避免人为砍伐破环,同时对幼苗进行迁地或就地保护,提高幼苗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广东省四会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掌握四会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分布特征,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本底资料.方法: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采用样地和样线法实地调查区域内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收集并分析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四会市野生药用植物 458 种,栽培药用植物 15 种,共计473 种,隶属于 127 个科 345 个属;科组成以单种科和寡种科居多,约占总科数的 73.45%;重点调查的药用植物共71 种,均为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大规模栽培的药用植物主要是柑橘、粉葛、肉桂、南山茶(广宁油茶)和马尾松.结论:四会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栽培的药用植物也具有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该调查结果对于四会市自然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滇水金凤转录因子TT8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为探究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 L.)TT8(TRANSPARENT TESTA 8)基因的功能和表达特性,并解析其对滇水金凤花色的影响,研究以滇水金凤花器官为材料,通过RT-PCR等技术克隆IuTT8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花色和不同花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得到滇水金凤IuTT8基因,其编码区全长为2 136 bp,编码711 aa,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gDNA全长为3 938 bp,共有6个内含子;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属于bHLH超家族成员,与喜马拉雅凤仙花、山茶等物种的TT8蛋白同源且Motif基序相似.(2)IuTT8与同属植物喜马拉雅凤仙花的聚在一支,相似性约86.34%;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T8蛋白的结构域高度保守.(3)IuTT8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滇水金凤及其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除白色外,其表达量均随花发育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IuTT8基因的表达量与花色呈正相关,其中以深红色表达量最高,白色表达量最低,深红色S3的表达量约为白色S2时期的48倍.研究表明滇水金凤Iu-TT8基因与花色正相关,推测其在滇水金凤花色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别样茶的应用与功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柱金花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长柱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longistyl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长柱金花茶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3,5,6,7,4’-五羟基二氢黄酮(2)、6-羟基山柰酚(3)、(-)-表阿福豆素(4)、(-)-表儿茶素(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α-菠菜甾醇(7)、β-胡萝卜苷(8)、5,7,3’,4’-四甲氧基黄酮(9)、7,3’,4’-三甲氧基-5-羟基黄酮(10)、5,7,3’,4’,5’-五甲氧基黄酮(11)、3-O-乙酰齐墩果酸(12)、正三十四烷醇(13)、β-香树脂醇(14)、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半乳糖苷(15)、芦丁(1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9~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