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注射剂联合常规方案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中药注射剂联合常规方案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自建库至2022 年 9 月收录的中药注射剂联合常规方案治疗黄疸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不含中药注射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注射剂).由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4 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RStudio软件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结果:共纳入 66 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 6 269 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措施为痰热清注射液、苦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岩黄连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案,对照组为常规方案.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为痰热清注射液(88.3%)>清开灵注射液(77.3%)>岩黄连注射液(60.3%)>舒肝宁注射液(52.4%)>苦黄注射液(42.1%)>茵栀黄注射液(29.6%);在降低总胆红素方面,SUCRA排序为清开灵注射液(78.3%)>茵栀黄注射液(64.5%)>苦黄注射液(61.0%)>痰热清注射液(59.1%)>舒肝宁注射液(44.2%)>岩黄连注射液(41.8%);在降低直接胆红素方面,SUCRA排序为舒肝宁注射液(95.3%)>苦黄注射液(61.5%)>痰热清注射液(35.0%).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纳入的 6 种中药注射剂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均可显著改善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在改善总有效率方面,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案疗效最佳;在降低总胆红素方面,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案的效果较好;在降低直接胆红素方面,舒肝宁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案的效果显著.但因干预措施不同及纳入研究质量或数量的局限性,该结论仍需更多高水平研究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pH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优化 pH 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dehydrocavidine-chitosan/pectin-nanoparticles,DC-CS/PT-NPs)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评价.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DC-CS/PT-NPs,以粒径、PDI、ζ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CCD-RSM优化DC-CS/PT-NPs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 X 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对 DC-CS/PT-NPs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 最佳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5 mg/mL,果胶质量浓度为1.5 mg/mL,TPP质量浓度为2.0mg/mL,壳聚糖pH值为5.0.DC-CS/PT-NPs包封率为(61.64±1.77)%,载药量为(8.05±0.18)%,粒径为(418.65±4.92)nm,ζ电位为(-14.14±0.22)mV.DC-CS/PT-NPs呈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备成纳米粒后,药物的晶型发生了改变;体外释药结果表明,DC-CS/PT-NPs在人工胃液中2 h仅释放24.35%,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积释放率<40%,在人工结肠液中10h累积释放率>85%.结论 CCD-RSM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DC-CS/PT-NPs处方优化,DC-CS/PT-NPs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释药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岩黄连总生物碱抑制M2型巨噬细胞抗小鼠肝癌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讨岩黄连总生物碱能否通过负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M2 型巨噬细胞发挥抗小鼠H22 肝癌细胞实体瘤生长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 肝癌细胞实体瘤模型,岩黄连总生物碱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kg)给药10 d后,称量瘤体及脾脏、胸腺质量,计算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RT-qPCR检测瘤组织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 mRNA表达.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用IL-4、IL-13(20 ng/mL)诱导细胞M2极化,岩黄连总生物碱高、中、低浓度(25、12.5、6.25 μg/mL)干预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6阳性表达;RT-qPCR检测CD206、Arg-1、IL-10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 细胞内PI3Kp110、p-AKT、p-mTOR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岩黄连总生物碱高、中剂量H22 肝癌细胞实体瘤的生长受到抑制,脾脏系数与胸腺系数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切片中肿瘤细胞浸润数减少,区域坏死肿瘤组织中CD206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 或P<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岩黄连总生物碱高、中浓度组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阳性表达及CD206、Arg-1、IL-10 mRNA和通路PI3Kp110、p-AKT、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 或P<0.01).结论:岩黄连总生物碱可通过负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发挥抗小鼠H22 肝癌细胞实体瘤生长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岩黄连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岩黄连及其制剂中脱氢甲卡维丁、脱氢异阿朴卡维丁、脱氢卡维丁、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 Waters X-Select? CSHTM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柱温为 30℃;检测波长为 345 nm.结果:上述成分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以脱氢卡维丁为内标,脱氢甲卡维丁、脱氢异阿朴卡维丁、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4779、2.1411、0.7296、0.7642;外标法与QAMS法测得这5 个成分的含量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岩黄连及其制剂中脱氢甲卡维丁、脱氢异阿朴卡维丁、脱氢卡维丁、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 5 个成分的QAMS法,可用于岩黄连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岩黄连总生物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研究岩黄连总生物碱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向SD大鼠腹腔给予 30%CCl4 橄榄油溶液(0.1 mL/100 g)诱导复制肝纤维化模型,2次/周,连续 12周.将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岩黄连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及联苯双酯(30 mg/kg)组,另设正常组大鼠,各组均为 8 只.各给药组于造模第 11 周按设定剂量灌胃相应药物(1.0 mL/100 g)干预,1次/d,连续 2周.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 24h后,收集大鼠血清、肝脏及脾脏组织,测定大鼠肝脾指数;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通过ELIS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type Ⅲ procollagen,PCⅢ)及Ⅳ型胶原(collagen Ⅳ,Ⅳ-C)、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反应迟钝,肝脾指数增大(P<0.01),肝组织呈现明显纤维化,血清ALT、AST、MDA、LN、HA、PCⅢ和Ⅳ-C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TP、ALB、SOD及GSH-Px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TGF-β1、IL-1β、IL-8 及IL-6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岩黄连总生物碱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状态和肝脾指数(P<0.05,P<0.01),有效调节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和纤维增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AST、MDA含量(P<0.01),明显提高血清TP、ALB、SOD及GSH-Px的表达水平(P<0.05,P<0.01);并能明显下调LN、HA、PCⅢ、Ⅳ-C、TGF-β1、IL-1β、IL-8 及IL-6 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岩黄连总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岩黄连总碱下调miR-223表达调控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探讨岩黄连总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Pg-LPS组、5 μg/ml岩黄连总碱+Pg-LPS 组、10 μg/ml 岩黄连总碱+Pg-LPS 组、20 μg/ml 岩黄连总碱+Pg-LPS 组、miR-NC+Pg-LPS 组、miR-223+Pg-LPS 组、anti-miR-NC+Pg-LPS 组、anti-miR-223+Pg-LPS 组、20 μg/ml 岩黄连总碱+Pg-LPS+miR-NC组、20μg/ml岩黄连总碱+Pg-LPS+miR-223组.采用EDU、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RT-qPCR法检测miR-223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剪切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pro-caspase-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岩黄连总碱(5、10、20 μg/ml)和下调miR-223表达可显著升高Pg-LPS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和pro-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IL-1β 和TNF-α水平以及Cleaved-caspase-3、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过表达miR-223可逆转岩黄连总碱对Pg-LPS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通路的作用.结论:岩黄连总碱可通过下调miR-223表达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Pg-LPS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脱氢卡维丁大鼠在体肠吸收与体外经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代谢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评价脱氢卡维丁的大鼠在体肠吸收与经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的代谢特性.方法 采用LC-MS/MS法检测脱氢卡维丁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注模型研究脱氢卡维丁的在体肠吸收,以体外代谢法研究其经GUS的代谢行为.结果 所用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精密度高,1~100 ng·mL-1脱氢卡维丁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66).脱氢卡维丁在大鼠的不同肠段均有吸收,其中,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高于回肠与结肠,但两个肠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十二指肠与空肠段,脱氢卡维丁中、高浓度组的Ka、Peff相较于低浓度组有一定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脱氢卡维丁经GUS代谢的Km为10.3± 1.63 μg·mL-1,Vmax为8.325±0.524 ng·mL-1·min-1/KU GUS.结论 脱氢卡维丁主要在大鼠十二指肠与空肠被吸收,其次是回肠,结肠吸收最少.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但在十二指肠与空肠部位的吸收可能同时存在主动转运过程;脱氢卡维丁可经GUS代谢,该过程可能会影响其在机体中的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岩黄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为广西民间道地药材.岩黄连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护肝、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疮疖肿毒、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本文对岩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理念,对岩黄连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岩黄连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及其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UPLC-Q-TOF-MS/MS法定性与HPLC法定量分析岩黄连总碱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定性分析岩黄连总碱化学成分,并对其中8个含量较高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岩黄连总碱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也为岩黄连总碱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定性分析岩黄连总碱化学成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岩黄连总碱中原阿片碱、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碱、脱氢卡维丁、巴马汀、小檗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结果:岩黄连总碱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8个生物碱类成分,其中原小檗碱类13个,小檗碱类9个.此外,定量分析的8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2),加样回收率96.70%~103.8%,RSD 0.68%~1.9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岩黄连总碱提取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岩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岩黄连是中国西南民间传统中药,常用于治疗肝炎、 肝硬化、 肝癌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岩黄连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和甾体类化合物,具有保肝、 抗肝炎病毒、 抗肿瘤、 抗炎、 抗菌等药理活性.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岩黄连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