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陷式情景模拟联合工作坊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缺陷式情景模拟联合工作坊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2020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新入职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 n=72),2020年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 n=61)。对照组护士实施传统的情景模拟岗前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护士采用缺陷式情景模拟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技能考核成绩、对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及临床综合能力。 结果:培训后第2、3、4周观察组新入职护士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对教学效果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科室考试考核情况、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能力及综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缺陷式情景模拟联合工作坊的培训方法有助于提升新入职护士操作技能、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临床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手术室新护士侧卧位安置培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手术室新护士侧卧位安置培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室新护士30名纳入研究,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工作坊组及常规组,各15名。常规组开展传统带教模式进行侧卧位安置培训,工作坊组则开展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侧卧位安置培训。分析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及工作压力变化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工作坊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常规组,而工作压力评分低于常规组;工作坊组护士总体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手术室新护士侧卧位安置培训的作用价值较高,可明显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降低工作压力,提高护士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操作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操作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入职的护士124名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5月—2017年8月新入职的护士59名设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8月新入职的护士65名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和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试验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为(95.68±8.32)分,高于对照组的(90.07±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54, P<0.001)。培训后试验组护士对授课形式、教师态度、动手能力、内容掌握度的满意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和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课与工作坊教育模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管饲家庭肠内营养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微课与工作坊教育模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实施家庭管饲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消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接收治疗且出院后需留置营养管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IBD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头宣教及示范教育,研究组进行微课与工作坊的教育模式,比较出院前1天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操作合格率和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肠内营养导管堵管率、意外拔管率、误吸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操作的合格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实施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微课与工作坊教育模式的教育能显著提高IBD患者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掌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工作坊在本科护生普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工作坊在本科护生普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为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实习生44名,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工作坊教学模式;对照组为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实习生45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实习前和实习后对两组实习学生进行临床能力评价,并于实习后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以及实习满意度调查。应用SPSS 19.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习前,两组学生临床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习后,试验组临床能力总体评价得分为(7.11±0.54)分,高于对照组的(6.42±0.58)分( t=-5.81, P<0.001);试验组满意度总分为(3.46±0.25)分,高于对照组的(3.09±0.32)分( t=-6.04, P<0.001);试验组操作成绩(90.22±4.70)分,高于对照组的(86.99±7.39)分( t=-2.46, P=0.024)。 结论:在护理本科生普外科实习中应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和实习满意度,有效提高了实习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DIO模式的工作坊培训对手术室新进护士培训的创新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模式的工作坊培训对手术室新进护士培训效果。方法:选择42名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名)和对照组(21名)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的传统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CDIO模式下的工作坊式培训。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培训后,两组手术室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72.31±2.16)分、(73.61±2.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得分为(7.42±0.13),高于对照组的(6.62±0.11)分;观察组操作后的处置得分为(7.12±0.20),高于对照组的(6.27±0.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专业素质得分为(7.41±0.25),高于对照组的(6.55±0.22)分;观察组应变能力得分为(7.06±0.22),高于对照组的(6.35±0.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CDIO模式的工作坊培训对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是有效的,联合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有利于实践技能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在蒙医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理教育学》课程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模式对蒙医护理专业学生教学满意度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护理专业2016级38名学生为对照组,实施以常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在主干内容结束后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选取同一学院2017级39名学生为观察组,实施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模式,将教学实践任务准备环节贯穿于教学各阶段。比较2组学生成绩、教学满意度、自主学习能力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综合成绩得分为(84.81 ± 3.45)分,高于对照组的(76.16 ± 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5, 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得分为(82.00 ± 11.62)分,高于对照组的(70.94 ± 6.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0, P<0.05)。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信息能力、合作能力、总分分别为(39.28 ± 6.46)、(24.54 ± 3.45)、(98.13 ± 14.58)分,高于对照组的(36.18 ± 5.46)、(22.39 ± 3.59)、(91.37 ± 1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7、-2.67、-2.26,均 P<0.05)。 结论: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模式可有效提升蒙医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教育学成绩、对课程的教学满意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值得护理教学中借鉴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工作坊情境教学在助产实训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工作坊情境教学在助产专业实训教学中的效果。方法:89名助产专业学生按班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基于工作坊模式的情境教学。采用技能考核、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观察组学生的6项实训操作技能考核及总分成绩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对照组教学质量评价为"良好",观察组教学态度分值与对照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基于工作坊模式的情境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教学查房工作坊在临床教师带教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教学查房工作坊培训模式在临床教师带教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在2019年7月至10月对纳入标准的83名临床教师分8组进行教学查房工作坊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活动前后临床教学查房考核成绩、临床教学查房满意度、工作坊培训模式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培训对象对教学查房工作坊培训模式满意度较高;培训后临床教学查房考核成绩[(96.83±1.77)分]高于培训前同期平均成绩[(91.25±2.86)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临床教学查房满意度方面,培训后在查房前准备、重难点突出、体格检查规范等7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教学查房工作坊培训模式有助于增强培训效果,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能力,提高临床教学查房考核成绩与满意度,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ASK模型的四步培训法联合工作坊在医学生院感防控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ASK模型[包括态度(attitude,A)、技能(skill,S)、知识(knowledge,K)]的四步培训法联合工作坊在实习生院感防控培训的应用效果,为医学生的院感防控培训模式改革及建立院感防控培训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至2020年进院实习的5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分为对照组(2018至2019年208名医学生,进行院感防控常规培训)和试验组(2019至2020年216名医学生,实施基于ASK模型的四步培训法联合工作坊的院感防控培训),比较两组医学生手卫生依从率、院感防控理论及技能考核达标率、医疗废物处置正确率、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教学满意度。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试验组学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手卫生依从率( χ2=4.92, P=0.027)、医疗废物处置正确率( χ2=5.13, P=0.023)、院感防控理论达标率( χ2=4.03, P=0.038)及技能达标率( χ2=6.71, P=0.010)、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98.03±2.16)分 vs.(92.53±2.01)分]。试验组学生未发生职业暴露,对照组发生3例职业暴露。 结论:基于ASK模型的四步培训法联合工作坊对实习生院感防控培训模式有效,作为一种创新培训方法,提升了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为建立院感防控培训体系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