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风湿性二尖瓣病理三分型法与手术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根据既往经验,从与手术方式选择相关性角度出发,总结出一种定义明确、适用的风湿性二尖瓣病理分型方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风湿性病因,接受二尖瓣手术病例。根据二尖瓣瓣叶的损害程度、交界的损害情况、交界区瓣下结构的损害情况3项评价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由轻到重的3个病理等级;总结入选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每个病理等级的特点,以及其与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398例,其中接受风湿成形284例,总体成形率达70%。Type Ⅰ型58例,占15%,成形率100%。术前中-重度反流占64%。Type Ⅱ型260例,占65%,成形率76%(197/260)。术前中-重度狭窄占88%。Type Ⅲ型80例,占20%,成形率36%(29/80),术前极重度狭窄占50%,术前中-重度反流占40%。在接受的成形病例中,随病理分型升高,平均二尖瓣瓣口面积和平均年龄呈线性趋势下降;术前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期流速、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重度狭窄占比、混合型病变占比,及完整"四步法"的应用占比呈线性趋势升高。结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在我国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中国风湿性二尖瓣临床病理三分型法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技术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阶梯化的发展路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及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2019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并于术前行MRI检查的168例患者的资料。按照7∶3的比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组115例和验证组53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在MRI图像上手动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并进行一致性分析。根据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阴性(LN-)和阳性(LN+),临床及影像资料也对应分组。分别基于每例患者的T 2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增强T 1WI(cT 1WI)序列图像上均提取3 111个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对训练组采用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LASSO)回归为主的四步法进行特征选择和影像组学标签的构建,并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筛选独立临床危险因素并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构建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并制作列线图。采用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及临床效益。 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基于T 2WI、ADC和cT 1WI合并特征降维后共得到6个影像组学特征( P值均<0.05),其中包括3个小波类特征参数和3个LoG类特征参数,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单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组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63和0.829,显示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合并上述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对应的AUC值0.859,其诊断效能优于其中任意单一序列,并在验证组得到验证。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和MRI评价淋巴结状态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和校正性能,对应的AUC分别为0.865和0.861。在独立验证组中的决策曲线示,当风险阈值>10%时,采用影像组学方法预测LN+的净收益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LN+或LN-,也优于MRI评价淋巴结状态。 结论:通过联合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标签和MRI评价淋巴结状态建立的融合模型可作为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辅助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步一步做好前牙美学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口腔美学修复的临床流程包括美学设计、美学表达和美学实现3个重要环节。前牙美学设计是整个口腔美学设计的核心,本文重点介绍前牙美学四要素和六步法前牙美学设计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至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4例用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 例,女10例,年龄43~75(62±4)岁。胸腔操作部分:左侧俯卧体位,常规四孔胸腔镜方法完成食管游离及纵隔淋巴结清扫。腹腔操作部分:单孔腹腔镜逆向胃游离三步法,首先游离小网膜,荷包针线外拉提吊肝左叶,清扫小弯侧淋巴结,离断胃左血管;其次,分离食管裂孔,切断贲门,最后逆向游离脾胃韧带,完成胃游离及腹腔淋巴结清扫。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出院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行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或扩大切口;手术时间194~285(240±21)min,其中胸腔部分时间53~105(60±13)min,腹腔部分时间40~73(49±7)min。术中出血量15~110(60±20)ml。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10~25(13±3)枚,腹腔清扫淋巴结数目6~16(9±3)枚。34例患者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患者术后2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左颈引流管,术后5 d拔除胸腔艾贝尔引流管。术后胸腔引流总量100~500(300±100)ml。全组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发生;8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4例出现肺部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后出院。术后住院时间8(6,8)d,常规进半流质饮食后出院。全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鳞癌,术后病理学分期为T1~3N0~1M0期。34例患者术后随访60(40,75)d,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食管癌微创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增加阳性标准的室性心动过速积分法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积分法(室速积分法)与增加阳性标准的室速积分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W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146例WCT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室速积分法、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及增加阳性标准"V 1~V 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起始激动速度(Vi)/终末激动速度(Vt)≤ 1"的室速积分法诊断价值。 结果:室速积分法第1~5和7项阳性标准敏感度较低,特异度均较高,符合室速积分法的原则。室速积分法准确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Brugada四步法和Vereckei四步法(51.4%比83.6%和80.8%、34.6%比92.5%和93.5%、35.2%比74.2%和72.0%),特异度明显高于Brugada四步法和Vereckei四步法(97.4%比59.0%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室速积分法增加阳性标准V 1~V 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Vi/Vt ≤ 1后敏感度明显高于室速积分法(61.7%和65.4%比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特异度未降低。 结论:室速积分法对WCT诊断特异度较高,敏感度较低,应用室速积分法仍不能确诊时,可以增加V 1~V 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Vi/Vt ≤ 1阳性标准,能提高室速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短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后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后2~4周采用四孔六步法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收集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穿刺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尿控率等指标。结果:患者年龄(68.2±16.4)岁,前列腺体积(57.3±19.5)mL,血清tPSA(16.2±14.4)ng/mL,穿刺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7.3±2.1)分,穿刺阳性针数(11.2±1.1)针。40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62.3±46.2)min,术中出血量为(148.4±42.5)mL;切缘阳性9例,切缘阳性率为22.5%;术后1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尿,保持盆腔引流管引流通畅,术后3~4周停止漏尿,顺利拔除盆腔引流管。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尿控率为93.2%。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2周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观察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的恢复情况,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CPET的检测数据合并,建立数据集。以峰值摄氧量为因变量,以年龄、Brunnstrom分期、峰值功率、峰值心率、峰值呼吸交换比、峰值呼吸储备、峰值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ΔVE/ΔVCO 2)、峰值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使用SPSS25.0版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纳入Brunnstrom分期的Ⅲ期、Ⅳ期和Ⅴ期以上脑卒中患者在年龄分布上依次减小( P<0.001, F=24.057),而在峰值摄氧量(即运动耐量)方面依次增加( P<0.001, F=108.691)。以"逐步法"构建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拟合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F=100.228, P<0.001);峰值功率[β=0.041,95%CI(0.020,0.062), P<0.001]、峰值心率[β=0.088,95%CI(0.063,0.113), P<0.001]、峰值每分通气量[β=0.11,95%CI(0.054,0.165), P<0.001]、ΔVE/ΔVCO 2[β=-0.182,95%CI(-0.300,-0.064), P=0.003]四个自变量是脑卒中患者峰值摄氧量的独立影响因素。Durbin-Watson检验值为2.305,各观测值残差值相互独立;各自变量容忍度均>0.2,方差膨胀因子(VIF)均<5,可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结论:脑卒中患者的骨骼肌做功能力、心功能、肺通气功能及心肺偶联的通气效率均是其运动耐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四孔“七步法”腹腔镜单吻合口胃旁路手术技术分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腹腔镜单吻合口胃旁路术是指采用腹腔镜技术,在胃小弯侧制作一个容量40 ml 的细长小胃囊,将距Treitz 韧带150~200 cm处的空肠与小胃囊进行吻合,通过缩小胃容积和旷置小肠的长度,从而获得减轻体质量,治愈或缓解2 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术式。本文结合手术视频介绍四孔“七步法”腹腔镜单吻合口胃旁路术的操作步骤和手术技术等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建腔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建腔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66例,年龄22~58岁。采用可视穿刺器建腔四步法联合加长Trocar建腔技术35例为观察组;采用分离棒钝性分离法建腔技术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全乳晕入路建腔完成时间、皮下分离面积及不良事件(Trocar通道出血,以及术后皮肤感觉异常、皮脂腺囊肿形成、脂肪液化、局部淤血瘀斑等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建腔,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甲状腺全切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观察组建腔完成时间为(10.5±2.2)min,短于对照组的(30.5±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67, P<0.001);观察组皮下分离面积(65.05±5.04)cm 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0.06±8.08)c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32, P<0.001)。观察组患者发生Trocar通道出血1例(2.86%,1/3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1例(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6, P=0.002)。 结论: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应用于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可以帮助术者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地建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经环甲膜针电极法监测喉返神经功能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改良经环甲膜针电极法用于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甲状腺外科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115例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被招募入组,术中采用两个双针电极从环甲肌直部和甲状软骨下缘夹角处向外上斜行刺入环甲膜,使用标准四步法(V1-R1-R2-V2)定位,显露并评估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功能,手术前后电子喉镜评估声带运动情况,用 t检验对比手术前后肌电信号振幅的差异。 结果:115例共130条RLN均记录到有效肌电信号,其中12例为巨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压迫狭窄;13例为术中反复调节气管插管电极位置,但肌电信号均不满意;15例为术中意外发现复杂情况,需神经监测,但预先未使用气管插管电极;75例为志愿使用。术中3条RLN信号丢失,术后第2天复查电子喉镜提示2例声带运动正常,1例声带运动障碍,随访6个月未恢复;其他127条神经V1/R1=(1 857±1 718)μV/(2 347±2 323)μV,V2/R2=(1 924±1 705)μV/(2 450±2 345)μV,手术前后肌电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1和0.35, P=0.755和0.725),手术前后电子喉镜均提示声带运动正常。术中2例针电极置入点少许渗血,压迫5min后均停止,无电针折断、感染和局部血肿发生。 结论:改良经环甲膜针电极法用于甲状腺术中评估RLN功能被证实安全可行,具有不受气管条件影响、稳定性好、置入简单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甲状腺手术中可作为气管插管电极的有益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