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成瘾与其职业承诺水平、护士长关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工作成瘾现状,分析工作成瘾与职业承诺水平、护士长关怀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方便抽样的方式于2019年3月选取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临床注册护士6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成瘾量表、职业承诺量表和护士对护士长人文关怀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工作成瘾与职业承诺水平和护士长关怀程度的相关性。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574份,有效回收率95.7%。结果:574名临床护士工作成瘾量表总得分为(53.25±7.84)分,处于中度工作成瘾状态;职业承诺量表总分(74.38±10.31)分;护士长关怀程度总分(151.27±24.7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和婚姻状况的临床护士工作成瘾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临床护士工作成瘾与职业承诺水平呈正相关( r=0.437, P<0.01),临床护士工作成瘾与护士长关怀程度呈正相关( r=0.397, 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职称、经济成本承诺和促进个人发展是临床护士工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临床护士处于中度工作成瘾状态,工作年限、职称、经济成本承诺和促进个人发展可影响其工作成瘾状态。护理管理者应根据临床护士工作成瘾现状,合理调节职业承诺水平和组织关怀支持程度,采取措施帮助临床护士以积极、健康的状态应对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戏与赌博的融合:行为成瘾领域中的公共卫生新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ur)指可导致大脑相关区域出现显著奖赏效应、具有显著成瘾潜力的重复性行为。成瘾行为可导致个体形成病理性的行为模式,继而引起多方面的损害。ICD-11中将该行为模式称为“成瘾行为所致障碍”,将游戏和赌博列为主要的成瘾行为。籍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游戏和赌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给成瘾医学领域内的公共精神卫生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游戏和赌博的定义、两者的融合趋势和该趋势带来的公共卫生影响及对策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和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及社区服务评价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汕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的感知、治疗依从性、社区随访服务的评价,为提高管理治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质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2~8月对汕头市7个区县在册在管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7 198人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区县分别抽取2个镇(街道),对所抽取的镇(街道)再分别抽取10名患者、10位家属和3名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的感知、治疗依从性、社区随访服务的评价进行调查分析。受访者最终纳入137例患者、138名家属和41名精神病防治人员,采用访谈调查法对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传统方法收集数据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34.3%患者和32.6%家属对疾病认知不全,22.6%患者和23.2%家属存在病耻感。(2)26.3%患者对治疗不依从、29.9%患者无自知力,53.3%患者和24.6%家属对药物副作用和成瘾性认识不当,35.0%患者和13.0%家属存在病好不用药的误区。(3)29.2%患者和31.2%家属厌烦长程服药,24.8%患者和21.0%家属感到被社会隔离,17.5%患者感到得不到支持和18.8%家属承认对患者关心不够。(4)31.4%患者不主动接受随访服务,37.2%患者和20.3%家属不配合随访医生,21.2%患者和10.1%家属对随访服务不满意。(5)精神病防治人员基本能掌握辖区患者的病情和定期开展随访服务(90.2%)、掌握应急处置方法(92.7%)、有开展培训(97.6%)。但精神病防治人员的精神科执业比低(58.5%)而且多为兼职(78.0%),平均工作年限为(5.7±1.4)年,对社区随访服务的满意度较高(95.1%),但认为精神病防治工作困难较大(36.6%)、对身兼多职承担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感到不满(31.7%)。结论:汕头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初显成效,对社区随访服务较满意,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认知水平仍偏低、服药依从性差、负性情绪较明显、对药物治疗存在顾虑。有必要加强人员专业化专职化,对患者和家属开展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和合理情绪行为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伴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成瘾、冲动及快感缺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有无自伤行为,分为自伤组及非自伤组,每组各60人,使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渥太华自伤量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the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愉快情绪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对两组进行评分,中国简版神经认知成套测验(Chinese brief cognitive test,C-BCT)对两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使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 t检验、 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结果:自伤组的OSI成瘾因子得分[(9.43±8.29)分]、BIS-11得分[(67.09±11.48)分]均高于非自伤组[OSI成瘾因子得分:0分,BIS-11得分:(53.70±7.12)分, t=6.22,5.91,均 P<0.05],TEPS得分及C-BCT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自伤组( t=-2.93,-2.01,-2.88,-2.20,-5.35,均 P<0.05);其中信息处理速度与BIS-11得分呈负相关( r=-0.296, P<0.05),注意力得分与OSI成瘾因子得分和BIS-11得分呈负相关( r=-0.303,-0.561,均 P<0.05),与TEPS得分、期待性快感缺失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 r=0.364,0.318,均 P<0.05);工作记忆得分与OSI成瘾因子得分和BIS-11得分呈负相关( r=-0.312,-0.416,均 P<0.05);综合能力+执行能力与OSI成瘾因子得分和BIS-11得分呈负相关( r=-0.308,-0.679,均 P<0.05),与TEPS得分呈正相关( r=0.304,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IS-11得分是C-BCT各维度的影响因素( β=-0.260,-0.592,-0.557,-1.797, t=-2.150,-3.314,-2.285,-5.165,均 P<0.05)。 结论:伴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成瘾、冲动及快感缺失存在相关性,其中冲动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伤疼痛对伤后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创伤后疼痛对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的患者,排除年龄<18周岁、严重眼外伤、严重颅脑损伤及其他病情危重者,在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VAS评分评估创伤后疼痛,ISS评分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入院24 h内行APACHE Ⅱ评分评估病情。在伤后1个月,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1年内有重大精神创伤史及毒品或药物成瘾者,对最终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使用PCL-5量表评估PTSD症状。依据PCL-5评分是否≥38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比较两组创伤后VAS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Spearman法分析入院时VAS评分与伤后1个月时PCL-5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创伤疼痛程度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标准者64例,PTSD组19例、非PTSD组45例。两组相比,PTSD组入院时VAS评分显著高于非PTSD组( P=0.006);两组间1个月时VAS评分及1个月VAS变化值(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ISS评分以及入院24 h内APACHE Ⅱ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创伤疼痛是PTS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43)。入院时VAS评分与伤后1个月时PCL-5得分呈正相关( r=0.355, P=0.004)。另外,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VAS评分>8时,对PTSD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33%, P=0.000 2)。 结论:创伤后严重疼痛是PTS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基础课阶段本科生手机成瘾对学业拖延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在医学本科生手机成瘾和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本科生640名,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proneness scale,SAPS)、简明自我控制量表(brief self-control scale,BSCS)、大学生学业拖延量表(procrastination assessment scale-students,PASS)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5.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学业拖延得分与手机成瘾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r=0.29, P<0.01),与自我控制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r=-0.26, P<0.01);手机成瘾得分与自我控制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r=-0.33, 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自我控制在手机成瘾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0.13,95%CI=0.03~0.2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8.24%。 结论:自我控制在医学基础课阶段本科生手机成瘾和学业拖延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医学本科生手机成瘾和自我控制的角度进行干预,改善其学业拖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调控技术在进食障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食障碍因其易慢性化、高致死率、社会负担重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既往研究认为进食障碍患者存在前额叶相关的脑功能异常。近年来兴起的神经调控技术,尤其是无创性调控技术,因副作用少、使用方便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抑郁症、强迫症、物质成瘾等精神疾病中已得到运用,在进食障碍中也有少量的研究。本文章综述了这些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中的相关研究,介绍了深部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直流电刺激等工作原理以及其对进食障碍的疗效。已有研究显示神经调控技术对进食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最佳治疗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尚需综合认知、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数据来识别进食障碍不同的内表型,方能有助于阐明疾病机制,帮助进食障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症状,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影像技术在药物成瘾机制及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神经影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表征成瘾大脑结构和功能信息,揭示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为脑刺激潜在靶点提供先验。神经影像技术在药物成瘾疾病中的研究、复吸预测、无创脑刺激疗效评估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我们对神经影像技术的分类与分析方法、在成瘾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和探讨,以期推进神经影像技术在药物成瘾戒治工作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基苯丙胺戒断者物质成瘾、T淋巴细胞亚群与抑郁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戒断者物质成瘾、T淋巴细胞亚群、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男性,采用毒品渴求问卷(desires for drug questionnaire,DDQ)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采用SPSS 21.0和AMO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以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81.9%)、未婚和离异(67.6%)、无业(55.2%)、烫吸(47.6%)和交友不慎(32.4%)为主,67.7%MA戒断者存在抑郁症状。(2)SDS与用药渴求(desire and intention,DI)、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NR)、CD8+%存在显著正相关( r=0.408~0.897,均 P<0.01),与用药控制、CD3+%、CD4+%、CD4+/CD8+存在负相关( r=-0.792~-0.263,均 P<0.01);DI与CD8+%存在显著正相关( r=0.216, P<0.05),与CD4+/CD8+存在显著负相关( r=-0.217, P<0.05);NR与CD8+%存在显著正相关( r=0.259, P<0.05),与CD3+%、CD4+%、CD4+/CD8+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r=-0.275~-0.200,均 P<0.05);用药控制与CD8+%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r=-0.363, P<0.05),与CD4+%、CD4+/CD8+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r=0.288,0.261,均 P<0.05)。(3)模型拟合指数显示,DI、NR、用药控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显著直接影响(均 P<0.05);DI、用药控制、T淋巴细胞亚群对抑郁症状自评有显著性直接影响(均 P<0.05);NR、DI、用药控制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间接影响抑郁症状水平(均 P<0.05)。三者有3条路径关系:①DI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间接影响SDS;②用药控制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间接影响SDS;③NR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间接影响SDS。 结论:结构方程模型提示MA戒断者成瘾程度影响抑郁情绪可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低下有关,为药物成瘾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肺癌患者咳嗽管理现状及医护人员观念和实践调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肺癌相关性咳嗽诊疗现状及医务人员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2021年1月29日至3月29日,以电子问卷形式,对全国肿瘤科、呼吸科、全科等肺癌相关咳嗽诊疗科室的医师、护士和药师进行调研。除基本信息外,收集共计25个肺癌相关问题,包括肺癌患者最常见伴随症状、肺癌相关性咳嗽发生率及评估、中枢镇咳用药比例、常用中枢镇咳药等。结果:收集到全国21个省级行政单位、402家医院、2 424名医护人员的调查问卷。咳嗽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多数医师认为肺癌相关性咳嗽发生率为51%~75%,而对咳嗽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的患者比例仅为11%~20%。肺癌相关性咳嗽的评估严重不足,肿瘤相关因素是引起肺癌相关性咳嗽的主要原因。药物镇咳作用不够理想是目前肺癌相关性咳嗽管理的最主要问题。二、三级医院使用中枢镇咳药物比例分别为93.9%和92.0%,显著高于一级医院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390, P=0.015)。二、三级医院了解可待因存在成瘾风险的人员比例分别为76.6%、72.0%,显著高于一级医院的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40, P=0.010)。不同职业中,了解可待因存在成瘾风险的医师和药师比例分别为73.0%、82.6%,显著高于护士的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200, P<0.001)。关于中枢镇咳药物基本认知方面,医务工作者培训严重不足。 结论:对咳嗽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的患者比例较低,医务人员对此认知不足,应尽快形成我国的肺癌相关性咳嗽诊疗共识和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