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地区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职业紧张及其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BSL)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关系.方法 2021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各地区BSL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付出回报-失衡调查表(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调查职业紧张情况,《中国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WMSDs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匹配法对是否患WMSDs员工的人口学变量和工作相关因素进行匹配后,再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紧张与BSL工作人员WMSDs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纳入BSL工作人员7 924人,职业紧张检出率为83.38%(6 607人),WMSDs患病率为69.16%(5 480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SL等级为二级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是BSL等级为一级的工作人员的1.219倍(P<0.05);30~44岁组、≥ 50岁组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20~25岁组的1.221倍、1.375倍(均P<0.05);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BSL工作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中专及以下的1.527倍、2.379倍(均P<0.05);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其他岗位(后勤人员,工程人员等)的1.772倍、1.840倍(均P<0.05);月均收入≥ 4 000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是<4 000元的1.374倍(P<0.05).倾向性评分结果显示:匹配前,大部分变量在两组员工(是否患WMSD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得到BSL工作人员2 223对,两组所有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工作相关变量(性别、BSL等级、年龄、文化程度、工龄、职称、岗位类别、婚姻状况、月均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RI量表中付出维度、回报维度和超负荷维度得分与BSL工作人员出现WMSDs的风险为正相关关系(OR=1.06、1.01、1.06,均P<0.001).结论 职业紧张和WMSDs在BSL工作人员中较为普遍,职业紧张可能增加发生WMSDs的风险.应根据工作人员能力的不同,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安排心理咨询和指导,积极预防BSL工作人员心理问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调查中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26个省市10个重点行业251家企业57 501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我国主要产业职业人群进行大样本横断面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研究因素与颈部疼痛(频率、持续时长、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我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发生率为34.52%(19 852/57 501),其中,作业人员每月出现颈部疼痛的发生率为24.62%(14 158/57 501),颈部疼痛持续超过1周的发生率为28.32%(16 283/57 501),严重疼痛的发生率为16.23%(9 331/57 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教育水平、自我健康状况等)、职业特征(工龄、头颈部姿势及其持续时间)均会影响颈部疼痛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长和严重程度(P<0.05).相比工作时头颈部直立且不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的作业人员,其他组别在颈部疼痛的3个维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均有更高的风险(P<0.05),其中,长时间保持头颈部后仰是风险最高的作业姿势(每月出现颈部疼痛:OR=5.84,95%CI:4.93~6.92;颈部疼痛持续超过1周:OR=6.21,95%CI:5.25~7.33;颈部出现严重疼痛:OR=6.73,95%CI:5.17~8.75).结论 我国主要产业的职业人群普遍存在工作相关颈部疼痛,保持头颈部良好姿势、合理的休息或颈部活动,可以降低颈部疼痛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目录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是指由工作原因或工作为主要原因引起的肌肉骨骼疾患,其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对于指导职业病防治,维护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各国纳入职业病名单的WMSDs种类及数量差别较大,对特定致病因素规定不一致。我们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WMSDs名单及特点,使用职业卫生领域的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10)对各国WMSDs名单进行标准化,为今后开展多国WMSDs职业卫生登记和疾病负担研究奠定基础,为我国修订职业病WMSDs名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汽车总装车间工人多部位肌肉骨骼疾患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汽车总装作业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现状,探讨多部位WMSDs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3至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63名男性汽车总装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选用《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调查问卷》对工人的一般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汽车总装作业工人近7天内WMSDs的检出率为37.9%(251/663),近1年内WMSDs的检出率为51.9%(344/663)。WMSDs仅涉及1个部位的比例为13.6%(90/663),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占38.3%(254/663)。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时经常转身是工人1~3部位、4~6部位和7~9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 OR=1.65、2.47、3.65),下肢及踝重复动作是工人4~6部位和7~9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 OR=2.15、2.98),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是工人1~3部位、4~6部位和7~9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 OR=1.95、2.67、3.04),工作时长时间站立是工人1~3部位和4~6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 OR=1.87、1.79),加班是工人7~9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 OR=5.48),休息时间充足是工人1~3部位和4~6部位WMSDs的保护因素( OR=0.50、0.31)。 结论:汽车总装作业工人WMSDs检出率高,多部位WMSDs的发生较单一部位常见;工人多部位WMSDs的职业性危险因素是不良姿势以及组织管理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肌电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指作业活动中骨骼肌以低于10%最大随意等长收缩力持续收缩导致肌肉收缩功能下降的现象,是职业性颈、肩、腰、背部不适与疼痛症状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尽管表面肌电图是评估神经肌肉活动效率的关键生理技术,但在客观检测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方面,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阐述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的神经生理机制及相关假说,并综述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肌电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早期预防与精准检测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口腔医生WMSDs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口腔医生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口腔医生的WMSDs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4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database等数据库关于我国口腔医生WMSDs患病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以肌肉骨骼疾患、口腔医生、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dentist等为关键词筛选文献,提取性别、年龄、工龄、疾病分类等因素并选取患病率为结局指标;对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效应值。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总样本量3 646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口腔医生的WMSDs患病率为80%,前3位的部位为腰部(65%)、颈部(58%)、背部(50%)。性别、年龄、工龄、地域和疾病分类均可增加我国口腔医生WMSDs的患病风险,合并效应值分别为75%、78%、71%、77%、82%( P<0.05)。 结论:我国口腔医生WMSDs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工龄和疾病分类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工作中应重视上述危险因素,积极实施预防措施,延长口腔医生的工作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因素和劳动组织对汽车装配工颈部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因素和劳动组织对汽车装配工颈部疼痛(下称颈痛)患病率的影响,为企业优化颈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十堰某汽车制造厂抽取656名工龄≥1.0年的装配工作为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其颈痛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 2检验或趋势性χ 2检验。颈痛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汽车装配工一年内颈痛患病率(以下简称颈痛患病率)为53.94%(342/634)。女性颈痛患病率(69.1%)高于男性(48.6%, P<0.01)。颈痛患病率与工龄、劳累自评、每周工作几小时、在同一车间工作、每班休息天数、每班累积休息时间等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颈痛的风险是男性的2.434倍;每周工作时间每增加1 h,颈痛的风险增加18.9%;工间休息为颈疼的保护因素,每班休息次数1、2、≥3次,颈痛风险均降低( R=0.405、0.311、0.302,95% CI=0.205~0.803、0.169~0.572、0.142~0.642, P<0.05)。 结论:汽车装配工颈痛患病率较高,企业在安排生产时应充分考虑性别、每周工作时间和工间休息次数等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集装箱制造厂工人腰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症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某集装箱制造厂工人腰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6月,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某集装箱制造厂952名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近1年来工人腰部WMSDs的症状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腰部WMSDs影响因素。结果:集装箱制造厂工人腰部WMSDs的症状发生率为46.7%(445/952)。在工作中暴露比例较高的因素有经常轻微弯腰(77.0%,733/952),经常加班(74.1%,705/952),工作时需要转身(62.3%,593/9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40岁以上、吸烟、饮酒、经常轻微弯腰、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大幅度弯腰姿势、经常加班、操作空间有限、总是需要完成有矛盾冲突的事情的集装箱制造厂工人WMSDs症状发生风险升高( OR=1.68、1.96、2.47、1.49、1.84、2.11、1.90、1.82、2.00, P<0.05);站立工作、同事总是很友善、领导总是提供支持与帮助是腰部WMSDs的保护因素( OR=0.60、0.32、0.40, P<0.05)。 结论:集装箱制造厂工人腰部WMSDs症状发生率较高,经常轻微弯腰、长时间保持大幅度弯腰姿势以及操作空间受限等工作相关因素是集装箱制造企业工效学干预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汽车制造业工人颈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汽车制造业工人颈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于2022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襄阳市1家汽车制造厂所有一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其颈部WMSDs症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人颈部WMSDs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用Nomogram列线图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准确性,运用Bootstrap重抽样的方法进行模型验证,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绘制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结果:共调查1 783名工人,颈部WMSDs症状发生率为24.8%(442/1 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吸烟、以不舒服姿势工作、头部重复动作、总是感到工作压力大、完成有矛盾的工作会增加汽车制造业工人颈部WMSDs症状的发生风险( OR=1.37,95% CI:1.16~1.62; OR=2.85,95% CI:1.56~5.20; OR=1.50,95% CI:1.18~1.91; OR=1.18,95% CI:1.02~1.37; OR=1.34,95% CI:1.04~1.72; OR=1.62,95% CI:1.21~2.17; OR=1.48,95% CI:1.13~1.92; P<0.05),而休息时间充足会降低颈部WMSDs症状的发生风险( OR=0.56,95% CI:0.52~0.86, P<0.05)。该汽车制造厂工人颈部WMSDs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5% CI:0.70~0.75, P<0.001)。 结论:该汽车制造厂工人颈部WMSDs症状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对汽车制造业工人颈部WMSDs症状发生起到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的疼痛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