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体因素和劳动组织对汽车装配工颈部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因素和劳动组织对汽车装配工颈部疼痛(下称颈痛)患病率的影响,为企业优化颈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十堰某汽车制造厂抽取656名工龄≥1.0年的装配工作为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其颈痛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 2检验或趋势性χ 2检验。颈痛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汽车装配工一年内颈痛患病率(以下简称颈痛患病率)为53.94%(342/634)。女性颈痛患病率(69.1%)高于男性(48.6%, P<0.01)。颈痛患病率与工龄、劳累自评、每周工作几小时、在同一车间工作、每班休息天数、每班累积休息时间等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颈痛的风险是男性的2.434倍;每周工作时间每增加1 h,颈痛的风险增加18.9%;工间休息为颈疼的保护因素,每班休息次数1、2、≥3次,颈痛风险均降低( R=0.405、0.311、0.302,95% CI=0.205~0.803、0.169~0.572、0.142~0.642, P<0.05)。 结论:汽车装配工颈痛患病率较高,企业在安排生产时应充分考虑性别、每周工作时间和工间休息次数等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噪声接触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非稳态噪声和稳态噪声接触情况,为金属加工业噪声危害的治理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于2017年10至12月调查浙江省3家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737人的噪声接触状况。使用问卷收集工人一般人口学信息、职业史等,采用个体噪声仪记录噪声,计算噪声接触水平(8 h等效连续A声级,L Aeq,8 h)和峰度。 结果:金属加工业噪声接触工人以年龄18~40岁(527人,71.51%)、男性(570人,77.34%)和初中学历(416人,56.45%)为主。工人接触噪声L Aeq,8 h超过85 dB(A)572人(77.61%),接触非稳态噪声(峰度≥4)558人(75.71%),8年以下工龄634人(86.02%)。调查的30个工种中,噪声超标率为100%的工种分别为宁波某儿童车制造厂的冲压工、电焊工和其他工种,宁波某汽车零配件制造厂的操作工、倒角工、攻牙工、滚丝工;非稳态噪声接触率为100%的工种分别为宁波某儿童车制造厂的打磨工,温州某汽车制动器制造厂的装配工、总装作业员和其他,以及宁波某汽车零配件制造厂的抛光工。 结论: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接触的噪声超标率高,且非稳态噪声接触率也高,需采取隔声降噪工程控制、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防控噪声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电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8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广州市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焊装车间636名电焊作业工人为电焊组,以该厂单纯噪声暴露的发动机车间和总装车间757名装配工人为装配组。对焊接岗位和装配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及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随工龄的变化趋势。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电焊工人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的关联性。结果:焊接岗位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均为9.68%(3/31),其噪声暴露强度[(85.36±2.68)dB(A)]及超标率[48.39%(15/31)]与装配岗位[(84.86±3.28)dB(A)和43.24%(16/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数字化X射线摄影(DR)胸片异常检出率、谷丙转氨酶异常检出率、谷草转氨酶异常检出率、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装配组( P<0.05)。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DR胸片异常检出率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以及装配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P<0.05);工龄≥9年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DR胸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同工龄段装配组作业工人(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是电焊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OR=10.83,95% CI:7.31~16.06; OR=16.59,95% CI:5.72~48.10; P<0.05)。 结论: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问题突出,且异常检出率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相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工频磁场对点焊工人心血管系统和血细胞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接触工频磁场对汽车厂点焊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某汽车制造厂焊接车间103名接触工频磁场的点焊工为接触组,以该厂总装车间95名无工频磁场接触的装配工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工作场所工频磁场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接触组工作岗位磁通密度均方根值中位数为386.0μT,超标率为41.9%;总装车间不存在工频磁场.2组人群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人群血压偏高、心电图异常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偏高的检出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指标中,接触组人群仅血小板压积异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31.1%vs 51.6%,P<0.01).结论 工频磁场对点焊工人心血管系统和血细胞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省某汽车总装车间各工种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山东省某汽车总装车间各工种工人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现状及劳动负荷在各工种中的分布.方法 2019年3-7月选取663名男性汽车制造总装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内出版、经过适当修改的北欧肌肉骨骼问卷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汽车总装作业工人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WMSDs)患病率为51.9%,身体各部位WMSDs患病率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颈部(29.7%)、肩部(25.8%)、手/腕部(25.3%)和踝/足部(22.6%).上胶工和油漆工WMSDs累计身体部位数量所占比例较高.油漆工和上胶工劳动负荷大者和不良姿势者比例较高.结论 山东省某汽车总装车间各工种WMSDs患病率较高,应结合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提出预防性指导方针,以降低此类疾患带来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汽车制造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及不良工效学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汽车制造企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患病情况及相关不良工效学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重庆市某汽车制造厂523名男性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选用电子版《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修改版)》(NMQ)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结果 523名研究对象的WMSDs总发生率为54.1%,各部位WMSD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颈部(29.6%)、足部(27.7%)、肩部(25.8%)、手部(25.8%)、上背部(20.1%)、膝部(16.8%)、下背部(15.5%)、腿部(14.3%)和肘部(10.9%);多部位WMSDs总发生率为38.4%,≥2个部位WMSDs发生率最高的工种依次为钳工(50.0%)、技术人员(50.0%)、装配工(42.7%)、焊工(25.8%)和操作工(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大幅前倾或头后仰、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长时间转头是颈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肩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手在肩部以上作业是肩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反复做同一动作和长时间站立是足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结论 汽车制造企业工人WMSDs高发,各部位WMSDs与其存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工效学干预,降低作业工人WMSD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汽车发泡工二氯甲烷暴露致肝脏早期损伤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调查汽车发泡工二氯甲烷暴露水平,并分析肝脏早期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87名发泡车间工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工作场所二氯甲烷、班后尿二氯甲烷、班后尿8-OHdG、血清ALT、AST、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87名工人二氯甲烷暴露、研究指标水平与血清ALT、AST影响因素.结果 发泡工工作场所与尿中二氯甲烷均高于装配工(Z=-1.977,P=0.048),血清白蛋白低于装配工(t=-1.925,P=0.058),发泡工血清总蛋白低于装配工(Z=-2.167,P=0.030),发泡工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高于装配工(P>0.05).性别(男)(β=10.766,95%CI:2.184~19.348)、血清AST(β=2.200,95%CI:1.936~2.464)、尿 8-OHdG(β=1.813,95%CI:0.387~3.239)与血清 ALT 呈正相关,血清直接胆红素(β=-6.220,95%CI:-11.359~-1.082)与血清 ALT 呈负相关;尿 8-OHdG(β=-0.836,95%CI:-1.412~-0.261)与血清AST呈负相关;尿二氯甲烷与尿8-OHdG呈负弱相关(r=-0.251,P=0.020),尿8-OHdG与血清白蛋白、直接胆红素呈正弱相关(r=0.334、0.327,P=0.003、0.004).结论 职业低剂量二氯甲烷暴露可能导致肝脏早期损伤,可能与DNA损伤、肝脏蛋白合成功能及胆红素代谢功能破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某汽车企业装配工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某商用车总装配厂654名装配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WS/T 754-2016)预测装配工听力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研究对象在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h)90.2 dB(A)水平下,暴露10、15、20、25、30、35、40年时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风险分别为0~5%、0~5%、0~5%、6.3%~11.3%、16.5%、20.8%、23.6%;(2)654名装配工人纯音听阈测试发现高频听阈受损85人(13.0%).提示该厂装配岗位噪声危害严重,正确佩戴护耳器可降低噪声引起的高频听损,保护员工听力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汽车制造企业装配工下背痛影响因素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汽车装配工下背痛影响因素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法,选择湖北省十堰市11家汽车制造企业634名装配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调查其过去1年下背痛患病情况,采用PAR%分析影响因素对研究对象下背痛的贡献.结果 研究对象下背痛年患病率为6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龄>15年、高中或中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几乎一直站立工作、几乎一直坐位工作、不良姿势累计时间占工作班时间比例≥1/8、空间高度不够被迫弯腰工作均是罹患下背痛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不良姿势累计时间占工作班时间比例≥1/8、几乎一直站立工作和空间高度不够被迫弯腰工作的PAR%分别为43.0%、37.8%和12.8%.结论 汽车装配工下背痛年患病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职业因素;不良姿势累计时间占工作班时间的比例≥1/8、几乎一直站立工作和空间高度不够被迫弯腰工作应作为该企业装配工降低下背痛患病率的优先干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