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发展的新阶段:规范及融合与转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顺应疾病谱的重大变化,中国创面修复学科从萌芽到快速生长,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在现阶段,提高学科发展内涵决定了学科未来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创面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创面修复学科必须具备规范、融合与转化的特质。该文对创面修复学科临床实践中规范、融合及转化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并对第十三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会上有关规范、融合与转化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希望这些成果能够在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中得到体现和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助产士希望特质对共情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助产士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成年人素质希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及人际指针反应量表对37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相关性,采用AMOS21.0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效应,并对其共情、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助产士希望特质与心理弹性、共情均呈正相关( r值为0.504、0.133, P<0.01或0.05),心理弹性与共情呈正相关( r值为0.309, P<0.01),且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8。 结论:管理者应注重对助产士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的培养,积极提升助产士的心理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共情,建立和谐优质的护患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膀胱控制训练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索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膀胱控制训练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83名接受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膀胱控制训练,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对两组尿失禁情况、排尿功能评分[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扩展前列腺癌复合指数(EPIC-UIN)评分]、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问卷(BDI-Ⅱ)]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及尿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ICIQ-SF评分低于干预前,EPIC-UIN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EPIC-UI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I-QOL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状态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及BDI-Ⅱ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膀胱控制训练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尿失禁严重程度,提升排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心理焦虑和抑郁症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希望疗法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摄食-吞咽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希望疗法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摄食-吞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7例,入院时统一编号分为常规组33例和干预组34例.常规组采取吞咽训练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希望疗法;比较两组依从性、干预前后希望水平[采用成人希望特质量表(ADHS)],吞咽障碍程度[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组主动学习、参与训练、参与分享交流及效果监测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ADHS中路径思维、动力思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吞咽障碍程度优于常规组(P<0.01);干预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希望疗法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摄食-吞咽训练中,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希望水平,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同伴侵害与儿童抑郁的关系:个体与圈子希望感的调节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探讨个体与圈子希望感在同伴侵害与儿童抑郁之间的调节效应.方法:以825名5~8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同伴提名法测量同伴侵害、抑郁和希望感,并借助社会认知地图评估同伴圈子情况.结果: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与抑郁的关系受个体希望感的调节.对于高希望感个体,同伴侵害对抑郁的预测效应更强,但抑郁水平整体低于低希望感个体;(2)圈子希望感可显著负向预测个体的抑郁;(3)同伴侵害与抑郁的关系受儿童所在圈子希望感的调节.在低希望感圈子中,同伴侵害对抑郁的预测效应更强.结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特质与情境因素在同伴侵害影响儿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抑郁情绪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开展希望特质等相关干预,改善青少年抑郁情绪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纳入89 例就诊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希望特质量表(ADHS)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青少年抑郁症希望特质与抑郁显著负相关(r =-0.551,P<0.01),心理弹性水平与抑郁显著负相关(r =-0.609,P<0.01),希望特质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 =0.682,P<0.0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抑郁情绪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45.12%,回归系数t检验显著(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能显著反向预测抑郁情绪,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希望特质和抑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优势认知行为治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希望感的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讨优势认知行为治疗(SBCBT)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希望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ICD-10轻中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89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联合治疗组(n=44)与舍曲林组(n=45).联合治疗组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接受8次SBCBT干预.使用希望特质量表(ADHS)、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基线及6周干预后评估.结果:6周干预后,两组的ADHS总分均高于基线(均P<0.001),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基线(均P<0.001);联合治疗组ADHS总分高于舍曲林组,而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舍曲林组(均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ADHS总分差值与HAMD-17差值、HAMA差值均呈正相关(r=0.46、0.29,P<0.001或P<0.01).结论:优势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善轻中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升其希望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与癌因性疲乏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9/30
背景 至少77.0%的乳腺癌患者会经历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与心理弹性是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大多数研究从单一的希望水平或心理弹性等因素出发,探讨其与癌因性疲乏的关系,将三者结合探讨作用机制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与癌因性疲乏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寻找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靶点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3月-2022年10月,选取在陕西省三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年龄>18岁的324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成人希望水平特质量表(ADH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和癌因性疲乏量表(CFS)分别评定患者的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和癌因性疲乏状况.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ADHS评分、CD-RISC-10评分和CFS评分间的关系;采用AMOS 22.0对心理弹性在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癌因性疲乏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检出率为88.58%.ADHS评分、CD-RISC-10评分与CFS评分均呈负相关(r=-0.750、-0.809,P均<0.01).ADHS评分与CD-RISC-10评分呈正相关(r=0.901,P<0.01).心理弹性在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癌因性疲乏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676(95%CI:-1.005~-0.347),占总效应的81.90%.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可以直接影响癌因性疲乏,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在希望水平和癌因性疲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家属同步阶段性认知干预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阶段性认知干预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 1 日~2022 年 6 月 30 日72 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化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家属同步阶段性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后MUIS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HHI评分及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属同步阶段性认知干预可降低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应对方式,提高希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积极心理品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疲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疲劳程度和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并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疲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正负情绪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16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疲劳总分为(59.06±9.21)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疲劳、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希望特质、正性情绪与疲劳呈负相关(均P<0.01);平均动脉压、每天锻炼时间、正性情绪、希望水平对患者的疲劳有预测意义(P<0.05,P<0.01).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处于中度疲劳水平,积极心理品质是疲劳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提高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以降低其疲劳水平,促进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