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标志物在艾滋病定义性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AIDS相关恶性肿瘤与HIV感染有密切联系,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在感染者体内的复制,但HIV感染者体内仍然存在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增加了HIV感染者罹患AIDS定义性恶性肿瘤(AIDS-defining malignancies,ADMs)的风险。本文对ADMs具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包括细胞计数、血液中的核酸、血浆或血清中的蛋白质和遗传多态性等,希望能够提高ADMs的诊断效率和患者的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目标导向护理模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顺铂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疲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护理模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顺铂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宁德市闽东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加予目标导向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干预后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程度〔Piper疲乏量表(PF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以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PFS量表关于行为疲乏、情感疲乏、感觉疲乏、认知疲乏共4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 P<0.05),两组HHI量表中关于面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及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共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 P<0.05),两组SF-36量表中关于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共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 P<0.05),其中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目标导向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癌干预中,能明显降低因含铂类药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发生率,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感,并有效提高其希望水平,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女性体检人群对妇科检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女性体检人群对妇科检查的期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妇科检查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包含20个问题的结构性问卷以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妇科检查的感受、对医生的期望、对检查医生的性别偏好以及不同性别医生检查场景下的陪人偏好等。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583份,有效回收率98.93%。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生性别偏好和陪人偏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生性别偏好和陪人偏好的影响因素。 结果:1 583例体检女性中,对妇科检查的主要感受是担心检查出不良结果[953例(77.4%)],对医生的主要期望是检查前沟通[779例(49.2%)];多数女性希望由女医生检查[1 354例(85.5%)],主要原因是感到放松[1 200例(76.0%)];在女医生检查时多数女性不希望有陪人[895例(56.5%)],男医生检查时则希望由护士陪同[793例(50.1%)]。家庭收入低于支出、有男医生妇科检查经历的女性更倾向于对医生性别无偏好,且文化程度与医生性别无偏好之间有强烈的反向关联,即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对医生性别无偏好(均 P<0.05);在男医生检查场景下,年龄>55岁、妇科检查频率≥2次/1年的女性更倾向于不需要陪人,有男医生妇科检查经历的女性更倾向于无所谓(均 P<0.05)。 结论:女性体检人群对妇科检查的主要期望是由女医生进行检查,且在检查过程中提供温和的方式和支持人员的陪伴;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男医生检查经历是医生性别偏好的影响因素;年龄、检查频率和男医生检查经历是陪人偏好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对DR患者心理资本、自我能力及视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心理资本、自我能力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DR患者11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健康教育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心理资本问卷评分,采取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评价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ESCA评分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22.26±4.23)分、(26.56±4.64)分、(37.85±3.87)分、(58.93±7.67)分,均高于对照组( t=-3.99、-4.53、-10.15、-5.62,均 P < 0.001);观察组DSQL评分中的生理因素、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评分分别为(34.57±6.78)分、(20.77±2.89)分、(9.34±2.31)分、(6.45±2.22)分,均低于对照组( t=4.74、9.72、5.68、6.35,均 P < 0.001);观察组心理资本问卷评分中韧性、自我效能、希望、乐观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6.22、-8.15、-8.72、-17.32,均 P < 0.001);观察组视功能评分中涵盖周边视野、感觉适应、日常活动限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7.03、2.25、2.14,均 P < 0.05);观察组规律作息、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适当锻炼依从性分别为91.07%、87.5%、91.1%、83.9%,均高于对照组的75.0%、69.6%、76.8%、57.1%(χ 2=9.07、8.77、7.29、17.53,均 P < 0.05)。 结论: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DR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视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资本和遵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烧伤诊疗活动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是导致2019年严重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的元凶。我国按照中国最高级别的传染病来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急诊科室的烧伤科面临着严峻的风险。为提高患者救治率,避免或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笔者依据国家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特性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建议,并参考兄弟学科的诊疗管理经验,在门急诊、住院治疗、手术及病区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烧伤科诊疗工作的建议,希望对烧伤救治同道们和相关医院管理者有所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士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复苏路径和支持需求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质性研究,探讨经历医疗不良事件的护士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复苏路径和支持需求。方法:2022年6—12月,运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在湖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四川省1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经历过Ⅲ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20人。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历医疗不良事件的护士心理复苏路径会经历3个阶段,包括平台期、应激反应期以及应对与成长期。护士第二受害者希望获得科室环境文化、组织氛围和非惩罚式文化支持,平台期的护士对前两项支持的需要更强烈;应激反应期更希望获得上级、同事、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应对与成长期则更希望获得知识学习和培训支持。结论:护士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复苏会经历平台期、应激反应期以及应对与成长期,各时期的支持需求存在差异,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为医护人员早期发现患者心理痛苦提供工具。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整群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妇科和肿瘤科收治的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85例,采用R-studio软件以7∶3比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集270例和测试集115例。根据是否存在心理痛苦将训练集患者分为心理痛苦阳性151例和心理痛苦阴性119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R-studio软件在训练集上建立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预测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在测试集上验证。结果:模型预测准确度为94.78%,灵敏度为96.88%,特异度为92.16%,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95.92%,AUC为0.992(95% CI 0.982~1.000)。根据各影响因素在随机森林模型中的Gini系数平均下降量进行排序,得出前5位重要预测变量依次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Herth希望量表得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 结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医护人员及早识别患者心理痛苦并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I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HI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和尽早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遏制病毒传播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住院及死亡率。高效敏感的检测是实现HIV感染早期诊断的前提,也是艾滋病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点。血清学检测一直以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HIV感染检测技术,但由于传统的抗体检测技术难以及时准确的检测HIV急性感染,限制了HIV感染的早期诊断。近年来,新型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生物传感器等多种新型检测技术灵敏度高,显著缩短了HIV感染诊断的窗口期,为HIV早期诊断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对HI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发展HIV感染的新型检测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5)与观察组( n=38)。对照组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肝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评价干预的效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HHI、SPBS、QOL-L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HHI、SPBS、QOL-L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期间实施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希望水平、降低自我感知压力、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结直肠肿瘤规范化诊治的仁济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已经证实,新冠肺炎存在明显的院内感染现象,给外科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造成严重威胁。虽然结直肠外科并不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学科,但在特殊的形式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在保护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健康以及病区和医院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保证以往临床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当下的艰巨任务。笔者参照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结合《上海仁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文件汇总》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开展结直肠外科临床工作,分享了如何在疫情防控情况下,针对结直肠肿瘤急诊患者的诊疗流程、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准备择期入院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处理、病房的防护、围手术期的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详细介绍了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管理,包括医务人员及手术室、手术器械的防控措施。其中特别强调的包括:(1)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应贯穿于结直肠肿瘤整个诊疗过程,MDT成员中,除常规相科室外,呼吸科和感染科也需列入。(2)肠镜检查有可能导致患者交叉感染,对操作人员和护理人员也存在较大风险,故仅优先对于可能危及生命的急诊患者(出血、梗阻、消化道异物等)进行;若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不采取内镜下减压措施,直接拟定急诊手术治疗方案。(3)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应放置于隔离病室,配备单独医疗器具,在指定的独立负压(-5 Pa以下)手术间完成手术;围手术期伤口换药等使用过所有一次性物品、体液、粪便等,均按医疗废物规范进行处置。(4)参加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实施三级防护,术后应隔离进行"医学观察"14 d。希望能对同道有所助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