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分型及一期精准修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上颌骨肿瘤术后的缺损进行分型,以便精准的筛选各型缺损修复的合适组织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治的组织瓣一期修复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患者219例,其中男性136例,女性83例,年龄16~78岁。依据修复方式的选择,将上颌骨缺损分为4型,其中上颌骨下部缺损(Ⅰ型)22例,上颌骨上部缺损(Ⅱ型)44例,全上颌骨缺损(Ⅲ型)132例,扩大上颌骨缺损(Ⅳ型)21例。对皮瓣成活以及修复重建满1年的患者进行外观和功能的评价,并对恶性肿瘤患者(169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组219例患者共行234个皮瓣修复手术,Ⅰ型缺损修复采用腓骨瓣频率最高(4/13)。Ⅱ型缺损采用颞肌瓣(11/24,45.8%)及股前外侧皮瓣(6/24,25.0%)频率较高,Ⅲ型缺损采用颞肌瓣(71/128,55.5%)、股前外侧皮瓣(32/128,25.0%)及腓骨瓣(12/128,9.4%)频率较高,Ⅳ型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20,40.0%)及腹直肌皮瓣(8/20,40.0%)频率较高。局部带蒂皮瓣114例,成活率95.6%(109/114);游离皮瓣120例,成活率95.8%(115/120)。皮瓣吻合血管血栓发生率为4.3%(10/234),是组织瓣修复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88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随访,均恢复了正常的吞咽及语言功能,其中82例(93.2%)对外形较满意,75例(85.2%)对于视力视野较满意。恶性肿瘤患者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66.5%和63.6%,3年及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7.1%和46.2%。结论:根据上颌骨缺损各分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组织瓣,兼顾了功能和外形,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血管蒂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组织瓣在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共收治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7.5岁;其中胫骨缺损5例,腓骨缺损2例,跖骨缺损6例,桡骨缺损2例。均择期采用携带旋髂深血管及旋髂浅血管的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皮瓣进行移植修复,一期清创加骨皮瓣修复10例,一期清创加VSD处理、二期骨皮瓣修复5例。皮瓣切取面积21.0 cm×12.0 cm~7.0 cm×5.0 cm,髂骨块长4.0~8.0 cm。复合组织瓣均携带旋髂浅血管及旋髂深血管,旋髂浅动脉及旋髂深动脉分别与受区动脉端侧吻合,静脉端端吻合,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15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术后24 h内出现静脉危象,经及时探查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4年(平均14.5个月),8例皮瓣臃肿,二期进行了皮瓣整形;骨缺损平均4个月愈合,无二次骨折病例,无感染复发,患者满意。结论:携带旋髂深血管及旋髂浅血管的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解剖变异小,供区隐蔽,是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技术治疗先天性锁骨假关节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显微外科收治1例右肩关节下垂10余年的14岁患儿,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双侧锁骨实体模型设计修复方案,术中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恢复右侧锁骨长度及形态,固定后骨瓣动、静脉与颈横动脉分支及其伴行静脉相吻合。患儿术后腓骨瓣成活良好,2年后随访示患儿右肩关节形态、功能良好,肩失衡改善,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腹直肌肌皮瓣在晚期鼻窦癌手术切除术后颅面巨大和复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侵犯颜面、颅底及眼眶的晚期鼻窦癌切除术后颅面巨大和复杂缺损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8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采用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侵犯颅底、颜面及眼眶的晚期鼻腔鼻窦癌患者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33~67岁。根治性切除病变,并根据鼻窦癌切除术后巨大和复杂缺损的位置、特点和范围,采用不同方式实施游离腹直肌肌皮瓣的移植和修复,从而恢复患者的颜面结构和外形。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得到根治性切除,共计实施游离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一期修复与重建13例,其中单岛皮瓣10例,双岛皮瓣3例。皮瓣受区血管包括面动、静脉9例,颞浅动、静脉4例。其中2例以面动、静脉为受区血管的病例因颌下区颈淋巴清扫实施了颈外静脉面静脉桥接,1例双侧上颌骨切除的病例同时进行了游离腓骨瓣移植,3例合并颅底硬膜缺损患者联合应用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进行修复。1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皮瓣坏死、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重要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达到了彻底修复缺损、重建结构和恢复颜面外形的目的。结论:在充分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以及缺损性质和范围的基础上,采用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晚期鼻窦癌切除术后颅面巨大和复杂缺损是一个理想的策略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离断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55岁,因双下肢被机器挤压伤后2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6.5℃,脉搏11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 mm Hg。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左小腿离断伤,右足离断毁损伤;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血糖控制不佳。专科情况:左小腿自中段以远完全离断、毁损,但踝以远相对完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伴骨外露,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且周围皮肤软组织及肌肉挫伤严重,左足外观相对完整;右足自第二跖骨外侧离断、毁损,仅残留足内侧部分,足跟、足底等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足背动脉抽脱外露。考虑到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告知患肢缺血时间较长,污染重,肌肉坏死毒素吸收等并发症致术后再植肢体坏死、多次手术及功能障碍等,患者及家人要求尝试保肢治疗。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小腿短缩血管移植再植、右足清创VSD修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予输血及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见左小腿伤口有液体渗出,肢端毛细血管反应延迟,急诊行探查术,见肌肉大部分变性、坏死,脂肪液化。建议行清创VSD术或行骨水泥填充,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并告知术后再植肢体功能较差,继续保肢治疗仍存在再植肢体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后期需行多次手术治疗(包括皮瓣修复、骨搬移及功能重建)。患者考虑年龄较大,体质差,要求行截肢术(尽量缩短病程、尽早康复),考虑右足底及足外侧大面积缺损,需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及骨移植重建负重区,而左小腿离断肢体足部相对完整,建议应用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避免后期再次行右足重建术。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游离左足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左小腿截肢术。彻底清创后,解剖右足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并标记备用。按右足缺损大小于左足部设计并切取足部复合组织瓣,同时游离并保护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及足部足趾肌腱,切取后松止血带见组织瓣血运良好,断蒂后,复合组织瓣移植于右足缺损创面,数枚克氏针固定各骨折端,显微镜视下依次修复各血管及神经,部分缺损处行植皮术。术后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血治疗,烤灯保暖,未出现血管危象,复合组织顺利存活。随访2年,右足外形及功能良好,无溃疡,足跟及足背靠近内侧感觉部分恢复,两点分辨觉1.5 cm,远端感觉麻木,结合左侧肢体佩戴假肢,患者行走无明显受限(图1~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带血管蒂腓骨联合骨移植重建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股骨干连续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平行重建钛缆固定和同心圆重建接骨板固定在恶性肿瘤切除后股骨连续性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1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股骨干骨缺损、不愈合或骨折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7.1±15.6)岁(范围7~49岁)。包括股骨干恶性肿瘤一期切除及骨缺损重建6例,股骨恶性肿瘤大段异体骨移植术后接骨端不愈合或异体骨骨折4例,大腿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放疗致股骨骨折1例。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联合大段异体骨或灭活骨移植进行重建:将腓骨放置于股骨和异体骨内侧,以钛缆固定(平行重建组);或将腓骨放置于异体骨或灭活骨的髓腔中,以接骨板和螺钉固定(同心圆重建组)。结果:平行重建组5例,接骨端或骨折端7个;腓骨移植长度(15.0±4.3)cm(范围10~20 cm);随访时间(33.2±15.6)个月(范围20~53个月)。同心圆重建组6例,接骨端或骨折端10个;腓骨移植长度(15.5±2.3)cm(范围12~18 cm);随访时间(45.8±15.3)个月(范围22~6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6, P=0.208)。平行重建组接骨端或骨折愈合率100%(7/7),愈合时间(15.9±6.8)个月(范围3~22个月);同心圆重建组接骨端或骨折愈合率70%(7/10),愈合时间(18.9±6.4)个月(范围11~30个月);两组愈合率( P=0.228)、愈合时间( t=0.85, P=0.41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带血管蒂腓骨平行重建钛缆固定和同心圆重建接骨板固定均为重建恶性肿瘤切除后股骨干连续性的有效术式,两种重建方式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拱顶石皮瓣修复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缺损并钢板外露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KF)修复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缺损并钢板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8月,共11例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患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应用KF修复创面,钢板外露创面3例位于胫骨,5例位于腓骨,2例位于肱骨,1例位于尺骨。钢板外露原因包括缝合张力过大、局部感染严重、软组织损伤严重、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和小腿深静脉血栓合并小腿肿胀,钢板外露后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0 cm×3.0 cm~20.0 cm×4.0 cm,设计KF的面积为12.0 cm×8.0 cm~24.0 cm×12.0 cm。应用KF类型为Ⅱ A型7例、Ⅲ型3例、Ⅳ型1例;所有患者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外观和术后并发症,皮瓣外观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瘢痕外观评估和评定量表(SCAR)进行评分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48(15.91±10.23)个月,10例患者未出现皮瓣坏死、感染、伤口裂开和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等并发症,仅1例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钢板外露,待骨折愈合后拆除钢板并修复创面,所有患者KF移植区域的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感觉恢复良好;末次随访VSS评分为(2.72±0.66)分,SCAR评分为(4.90±0.66)分,修复结果满意。结论:KF作为一个多穿支蒂皮瓣,可以有效利用局部软组织移行潜力转移修复钢板外露所导致的软组织缺损,避免使用复杂的带血管蒂的组织瓣及游离皮瓣,并可有效控制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辅助化疗联合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儿童肱骨干尤文肉瘤3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联合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儿童肱骨干尤文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观察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就诊的肱骨干尤文肉瘤患儿3例。3人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8岁、13岁、16岁,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加肿瘤广泛切除后自体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加术后巩固化疗。术后定期门诊或微信随访,观察指标包括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骨愈合情况和转移复发情况等。结果:3例均随访至2023年6月,随访时间分别为4年、4年3个月、7年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移植骨段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术后6个月可见移植骨段增粗塑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25分、26分、30分,均为优;DASH评分分别为0分、9.2分、10分,均为优。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儿童肱骨干尤文肉瘤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采用健侧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创伤致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21-07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12例胫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均为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经彻底清创、去除坏死骨与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采用健侧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治疗创伤后患侧胫骨大段复合组织缺损.按照下肢力线将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远近端插入胫骨髓腔,在远近端置入螺钉或内固定物固定.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1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术后3.0~3.5个月出现骨痂,术后10个月移植腓骨大部愈合,腓骨完全胫骨化为术后12~1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腓骨完全胫骨化,未发现移植腓骨骨折.2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行急诊手术取出血管内血栓后存活.1例皮瓣周围组织出现少量坏死,取腹部皮肤组织二期植皮后存活.末次随访时4例参照Enneking肢体功能评定系统,功能评价平均28分,其中肢体术后平均功能恢复程度为97%,外形满意、负重及行走均无明显影响;5例为术后18~24个月取出钢板内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功能评价平均27分,平均功能恢复程度为86%;3例未拆除内固定,功能评价平均25分,平均功能恢复程度为80%.皮瓣疗效满意评价: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修复胫骨大段复合组织缺损效果确切,具有同时一次性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优点,在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髋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究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FVFG)联合髋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50例早中期ONFH患者,其中25例患者进行FVFG联合髋关节外固定架牵开治疗,设为治疗组;另外25例仅进行单纯FVFG,设为对照组.观察各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及X线分级评定的改善情况,分析相关影像学指征.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X线分级评定显示观察组96%患者有效,而对照组84%的患者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VFG联合髋关节外架牵开治疗早中期ONFH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