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并分析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诊断的3例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及病理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以"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children,lymphadenitis"为检索词,在 PubMed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4-2023 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189 篇,以"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children,lymphadenitis,parotid gland"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仅检索到相关文献5篇;分别以"非结核分枝杆菌,儿童,淋巴结炎"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儿童,腮腺"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未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阅读文献入选50例及本研究病例,共53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2.71±1.52)岁.以反复颈面部肿物为主要表现,常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病程1个月至1年,多数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及其他呼吸道症状,彩色超声、CT及核磁检查提示腮腺脓肿,25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10例脓液及病灶组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病理均提示慢性肉芽肿性炎,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阳性,抗酸杆菌染色阴性,脓液及病灶组织GeneXpert MTB/RIF阴性,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阴性.经手术联合阿奇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未再复发.结论:当婴幼儿反复出现单侧无痛性腮腺或耳前淋巴结肿大,皮肤潮红至紫罗兰色,不伴发热、咳嗽、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差,血IGRA阴性,无活动性肺结核病史,需警惕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确诊后需及时手术切除联合抗感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IL-17联合血清GM试验和BALF-GM试验对ICU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监测ICU内具有真菌侵袭高风险的肺部感染患者血清 IL-17 水平、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及肺泡灌洗液(BALF)-GM试验变化,探索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ICU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价值.方法 选择60 例肺部感染且具有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将其分为2 组,试验组为确诊+临床诊断IPA组(30 例);对照组为拟诊IPA组(30 例).分别进行年龄、危重度评分、血常规(淋巴细胞绝对值)、血清IL-17水平、血清GM试验、BALF-GM试验、BALF 真菌培养鉴定和细胞学检测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并采集数据.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 IL-17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GM试验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7 水平、血清GM试验以及BALF-GM试验诊断IPA的效能;进一步评估3 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 IPA 的效能.两两指标联合为血清 GM 试验联合 BALF-GM 试验、血清IL-17 联合血清GM试验、血清IL-17 联合BALF-GM试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IL-17、血清GM试验以及BALF-GM试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 联合BALF-GM试验对IPA诊断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852,高于血清IL-17 联合血清GM及血清GM联合BALF-GM检测.结论 IPA患者血清IL-17 高表达,且与BALF-GM 试验联合检测,能提升IPA的早期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检查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疑似酒精性肝病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功能检查显示,36例患者诊断为酒精性肝病,32例患者诊断为脂肪肝,误诊12例,漏诊12例;超声检查显示,47例患者诊断为酒精性肝病,21例患者诊断为脂肪肝,误诊1例,漏诊2例。常规肝功能检查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62.50%(30/48)、70.00%(14/20)、64.71%(44/68),超声检查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5.83%(46/48)、95.00%(19/20)、95.59%(65/68),超声检查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肝功能检查,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6.168、4.329、20.379,均 P<0.05)。超声检查显示,35例为酒精性脂肪肝,8例为酒精性肝炎,4例酒精性肝硬化,诊断符合率为97.92%(47/48),经一致性检测,Kappa检验值为0.895,提示一致性良好。 结论:超声检查对酒精性肝病有较佳的诊断效果,准确率较高,且可对疾病类型进行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对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股四头肌和步行能力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对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股四头肌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5±10)岁]和联合训练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9±8)岁]。对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关节松动、下肢力量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和压力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针对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测量股四头肌厚度,采用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测试股四头肌肌力,采用6 min和10 m步行测试检测步行能力,应用改良李克特量表评估患者对训练效果的满意度。对数据行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股四头肌厚度为(3.76±0.39)cm,明显大于常规训练组的(3.45±0.35)cm( t=2.67, P<0.05);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股四头肌厚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 t值分别为5.99、8.62, 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大于常规训练组( Z=2.69, 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股四头肌肌力均明显大于治疗前( Z值分别为3.92、3.92, 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488±39)m,明显长于常规训练组的(429±25)m( t=5.66, 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长于治疗前( t值分别为13.16、17.92, 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10 m步行时长明显短于常规训练组( t=3.20, 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10 m步行时长均明显短于治疗前( t值分别为7.21、13.13, 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 Z=3.14, 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Z值分别为3.98、4.04, P<0.01)。 结论: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股四头肌厚度、肌力以及步行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寒战伴头晕头痛2周"于2021年11月18日急诊收入院。患者诉2周前进食烧烤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2℃,伴畏寒、寒战、咽痛、头晕、头痛、乏力,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后,查体见扁桃体有脓点,快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37.27 ng/mL,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急诊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41℃,脉搏98次/min,呼吸频率23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精神较差,颈部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右侧较大约2.0 cm ×0.5 cm,左侧较大约1.3 cm×0.7 cm,质软,活动度好,界限清楚,有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4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6%,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107×10 9/L,PCT 42.83 ng/mL,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980.30 pg/mL,C反应蛋白211 mg/L,G试验、GM试验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可见一单发实变影,其内可见空洞(图1)。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 Q8h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8.7℃,给予对症处理,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峰值有所下降,体温维持在37~38℃,考虑抗炎有效,痰培养结果回报为纹带棒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考虑这2种细菌为皮肤或口腔的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该细菌导致发热的可能性较小,继续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入院第5天血培养回报血液中找到坏死梭杆菌,考虑为血流感染。加用甲硝唑1 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1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246×10 9/L,PCT 3.43 ng/mL,IL-6 13.04 pg/mL,C反应蛋白5 mg/L,炎性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考虑抗炎治疗有效,继续目前抗生素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体温仍有低热,体温36.5~37.5 ℃,复查胸部CT见双肺多发小结节,双肺多发空洞病变,考虑炎性可能(图2)。颈静脉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依诺肝素0.4 mL每12 h一次抗凝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胸部CT表现和颈静脉超声结果,考虑该患者诊断为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 LS)。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后仍有低热,化验检查PCT为0.30 ng/mL,IL-6为3.52 pg/mL,C反应蛋白为3 mg/L,胸部CT示肺部空洞较前增加,考虑感染未完全控制,改为调整抗生素为比阿培南0.6 g每12 h一次联合甲硝唑1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T检查示双肺多发空洞消失,残留少量索条影(图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给予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随诊2周后复查胸部CT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病原体对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检测病原菌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6例器官移植后肺炎/疑似肺炎患者的BALF,均进行了同步mNGS和常规微生物综合试验(CMT)检测,并以CMT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mNGS和CMT在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中诊断价值的差异,并分析mNGS对于混合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肺炎病原体:在入组的35例患者中共检测出31种病原体,包括细菌(16种)、真菌(9种)、病毒(6种),其中mNGS和CMT共同检测到25种病原体,仅mNGS检测到19种病原体。采用mNGS方法分离出的微生物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4%(18/35)、42.9%(15/35)、31.4%(11/35)〕;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属和肺孢子菌属是最常检测出的真菌〔分别为31.4%(11/35)、22.9%(8/35)、22.9%(8/35)〕;有20例患者病毒检测呈阳性,最常检测到的病毒为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和EB病毒〔分别为28.6%(10/35)、20.0%(7/35)、17.1%(6/35)〕。此外mNGS还检测出1例布鲁氏菌。②诊断效能:就细菌检测而言,对纳入研究的35例患者样本进行CMT检测有20例阴性结果,对阴性样本采用mNGS方法检测共产生10例阳性结果;mNGS阳性样品的百分比显著高于CMT阳性样品〔优势比( OR)=5.5,95%可信区间(95% CI)为1.2~24.8, P=0.02〕;mNGS对于诊断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50.0%,而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8.3%、91.1%。就真菌检测而言,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样品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 OR=1.5,95% CI为0.5~4.2, P=0.60);mNGS对于诊断真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64.7%,PPV和NPV分别为68.4%、68.8%;对纳入35例样本进行CMT检测产生17例阴性结果,对检测阴性样本使用mNGS检测共产生6例阳性结果。共20例患者样本采用mNGS检测到病毒阳性。此外,23例患者(占65.7%)被确诊为肺部混合感染。 结论:使用mNGS检测BALF中的病原体提高了危重症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细菌鉴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NGS在检测病毒和识别混合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神经消融术对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神经消融术在治疗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心脏神经消融术治疗的39例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22例诊断为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诊断为窦性停搏,6例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3例患者同时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1例患者同时有窦性停搏和窦性心动过缓。术前通过直立倾斜试验及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证实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升高。经左心房心内膜途径完成左上神经节丛、左下神经节丛、右下神经节丛和右前神经节丛的消融。术后常规临床随访,每6个月复查1次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经过(30.6±23.5)个月的随访,8例患者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复发,术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和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例数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例对39例, P<0.000 1)。术后12个月最低心率由(39.9±9.0)次/min升至(48.2±12.6)次/min( P=0.008),平均心率由(66.3±10.3)次/min升至(74.6±12.1)次/min( P=0.001);术后24个月最低心率由(40.4±9.0)次/min升至(50.8±10.0)次/min( P=0.001),平均心率由(64.3±8.6)次/min升至(70.8±12.0)次/min( P=0.047)。除2例患者存在局部穿刺点血肿,无其他手术并发症。 结论:心脏神经消融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自主神经失衡导致的间歇性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实验方法诊断创伤性凝血病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与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CCTs)诊断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的临床意义及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的创伤患儿,按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为非危重组(≤16分)、危重组(17~25分)和极危重组(>25分),分别于入院时/受伤后6 h、12 h、24 h和48 h采集静脉血2.5 mL,检测TEG、CCTs。总结TIC的患病率、发病时间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发生TIC的危险因素。结果:64例患儿,非危重组18例、危重组28例、极危重组18例,分别应用TEG及CCTs诊断TIC 9例(14.1%)、4例(6.3%)。TEG于外伤6 h即可诊断TIC,CCTs为12 h。TEG诊断4例患儿高凝状态。女性、输血、快速输液、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低体温、低年龄、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高ISS评分均为发生TIC的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低体温、休克、机械通气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发生TIC的风险是不具有高危因素发生TIC的4.333、17.889、10.208、4.479倍。ISS评分每升高1分,发生TIC风险提高1.147;年龄升高1岁,GCS升高1分,TIC风险分别降低0.765和0.817,是TIC的保护因素。结论:TEG与CCTs诊断TIC具有一致性,但TEG更早期敏感,且能发现高凝状态。女性、休克、低体温、低年龄、高ISS评分、低GCS评分是TIC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阿司匹林激发试验是诊断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NERD)最常用的方法。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可分为鼻腔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口服激发试验及静脉激发试验,其中前3种激发试验在临床中常规应用。我国仅有极少数相关研究,尚未常规临床应用。本文就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NERD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运动康复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运动康复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医院2019年5-12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采用心脏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421.63±86.75)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28.44±74.93)m( t=8.130, P<0.001),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 t对照组=6.584, P<0.001; t观察组=15.337, P<0.001);观察组治疗后BNP浓度为(227.68±31.2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74±36.81)mg/L( t=8.714, P<0.00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对照组=24.669, P<0.001; t观察组=38.776, 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LAD较治疗前下降( t=4.031、10.166、3.715、12.569,均 P<0.05),而LVEF、FS均较治疗前升高( t=7.610、11.906、3.915、6.105,均 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t=7.255、12.739、4.703、2.442,均 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跌倒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治疗后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及其他领域评分分别为(23.96±4.75)分、(9.47±2.02)分、(26.31±1.8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3±5.12)分、(12.35±1.89)分、(32.76±2.49)分( t=6.867、10.411、20.833,均 P<0.001);两组较治疗前各项目评分明显下降( t=6.648、14.746、28.782、35.262、9.665、27.962,均 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再住院率为10.0%(10/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22/100)(χ 2=5.357, P=0.021)。 结论:心脏运动康复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中可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改善其预后,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