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调方改善老年急性胆囊炎PTGD后炎症指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老年急性胆囊炎(AC)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72例老年AC行PTG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PTGD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安慰剂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试验过程中,对照组4例患者被剔除,治疗组6例患者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对照组32例、治疗组30例.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N%、CRP、PCT、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P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C患者PTGD后使用炎调方内服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胆囊穿刺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预防肺癌胸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预防胸腔镜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的464例患者资料,根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保温联合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2组术前、术后10 min、20 min、30 min患者体温情况,统计并比较2组术前3 d和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和术后1 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体温无差异(P>0.05),术后10 min、20 min、30 min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时,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PT)长于对照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术后患者中,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保持患者体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持续低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方法评价持续低剂量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1999年7月至2020年6月发表的有关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5~10 U·kg -1·h -1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 500~5 000 U,每12 h 1次,疗程均为7 d;主要结局指标为28 d病死率、治疗7 d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次要结局指标为治疗7 d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肺损伤评分、呼吸频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由2名研究者收集数据,依据Cochrane 5.1手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检验,同时通过漏斗图分析SaO 2的发表偏倚。 结果:最终纳入14篇中文文献,共涉及89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54例,对照组4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 RR)=0.54,95%可信区间(95% CI)为0.38~0.76, P=0.000 4〕,治疗7 d SaO 2均显著升高〔肝素:均数差( MD)=48.27,95% CI为29.95~66.59, P<0.000 01;低分子肝素: MD=56.67,95% CI为41.22~71.13, P<0.000 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7 d后试验组APACHEⅡ评分( MD=-4.28,95% CI为-5.15~-3.42, P<0.000 01)、肺损伤评分( MD=-1.19,95% CI为-1.35~-1.03, P<0.000 01)及呼吸频率( MD=-4.76,95% CI为-6.26~-3.26, P<0.000 01)均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 MD=-4.85,95% CI为-6.94~-2.76, 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 MD=-2.93,95% CI为-3.34~-2.52, P<0.000 01)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 d后试验组IL-6( MD=-38.50,95% CI为-59.01~-17.99, P<0.000 01)、TNF-α( MD=-16.24,95% CI为-31.11~-1.38, P<0.000 01)及CRP( MD=-5.5,95% CI为-6.47~-4.27, P<0.000 01)亦显著降低。但两组治疗7 d后APTT( MD=-0.55,95% CI为-1.61~0.51, P=0.27)及治疗7 d PT( MD=-0.41,95% CI为-1.48~0.66, P=0.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异质性较高的指标通过排除任意一项研究再次进行Meta分析,其总体效应值未发生明显改变,提示结果比较稳健。对纳入文献数量超过10篇的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文献存在发表偏倚,但偏倚较小。 结论:持续性低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改善ARDS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栓分子标志物联合Caprini评分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指标模型。方法:对2019年5月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的424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年龄≥18岁;下肢骨折包括髋部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骨干骨折、踝关节骨折和足部骨折。创伤患者在术前行静脉造影检查,424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中,56例在术前诊断为DVT;在非DVT患者中挑选与DVT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相匹配的对照。检测指标包括常规凝血试验和血栓分子标志物,如D-二聚体、纤溶酶-ɑ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复合物(tPAIC)等,并计算Caprini评分。将DVT患者和非DVT患者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创伤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各指标预测创伤后DVT风险的效能。结果: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的tPAIC水平和Caprini评分明显大于非DVT患者( P值分别为0.036和0.016)。D-二聚体、PIC、Caprini评分是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上述3个独立危险因素计算新指标:预测因子 = 0.098×D-二聚体(mg/l FEU)+(-0.564)×PIC(μg/ml)+0.233×Caprini评分。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21。 结论:预测因子,由D-二聚体、PIC和Caprini评分计算而得,可较综合地涵盖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和未发生DVT患者之间各类危险因素的变化,能较好地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后DVT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栓弹力图在肝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病患者的凝血障碍被认为是脆弱的"再平衡"状态,临床常用的常规凝血试验不能反映凝血过程的全貌,因此应用受限。近年来,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快速、实时评估全血凝血状态的检测手段发展迅速,在肝病患者的诊疗中有着独特优势。该文综述了血栓弹力图在输血指导中的应用,以及其与肝病严重程度、出血、血栓形成、病死率和常规凝血试验的关系。血栓弹力图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能更好地反映肝病患者真实的凝血状态,有助于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虽然儿科相关资料稀少,但血栓弹力图单独或与常规凝血试验联合使用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祛风通玄法治疗急性期中小量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祛风通玄法治疗急性期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6家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基底节区和(或)丘脑中小量脑出血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设计,使用SAS软件将患者通过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祛风通玄法(麝香化瘀醒脑颗粒联合蛭龙活血通瘀颗粒序贯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14、30、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第18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治疗前、治疗第7、14天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以计算血肿体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4天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治疗第7、14、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90天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14、30、90天的NIHSS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患者m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180天试验组患者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治疗第7、14天2组患者血肿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14天的血肿体积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血肿体积差值[6.42(4.10,11.7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血肿体积差值[4.00(1.25,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治疗第14天试验组与对照组肝肾功、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例(10.34%),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例(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祛风通玄法治疗急性期中小量脑出血能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实验方法诊断创伤性凝血病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与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CCTs)诊断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的临床意义及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的创伤患儿,按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为非危重组(≤16分)、危重组(17~25分)和极危重组(>25分),分别于入院时/受伤后6 h、12 h、24 h和48 h采集静脉血2.5 mL,检测TEG、CCTs。总结TIC的患病率、发病时间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发生TIC的危险因素。结果:64例患儿,非危重组18例、危重组28例、极危重组18例,分别应用TEG及CCTs诊断TIC 9例(14.1%)、4例(6.3%)。TEG于外伤6 h即可诊断TIC,CCTs为12 h。TEG诊断4例患儿高凝状态。女性、输血、快速输液、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低体温、低年龄、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高ISS评分均为发生TIC的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低体温、休克、机械通气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发生TIC的风险是不具有高危因素发生TIC的4.333、17.889、10.208、4.479倍。ISS评分每升高1分,发生TIC风险提高1.147;年龄升高1岁,GCS升高1分,TIC风险分别降低0.765和0.817,是TIC的保护因素。结论:TEG与CCTs诊断TIC具有一致性,但TEG更早期敏感,且能发现高凝状态。女性、休克、低体温、低年龄、高ISS评分、低GCS评分是TIC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血管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无明显积水肾结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非血管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无明显积水(肾无积水或者轻度积水)肾结石的肾盏穹窿穿刺的准确率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按1∶1的比例将深圳市人民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无明显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为非血管超声造影引导穿刺组(试验组)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组(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肾结石诊断标准,目标肾盏无积水或轻度积水;③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孕妇;②功能性孤立肾;③穿刺部位解剖异常或有损伤肠道风险;④有急性尿路感染;⑤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⑥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高危疾病;⑦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1.2倍正常值上限);⑧严重肥胖(体质指数>40 kg/m 2)。试验组经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超声造影剂六氟化硫微泡后行超声引导PCNL;对照组行传统超声引导PCNL。两组患者PCNL术后1周内经肾造瘘管顺行肾盂造影,判断是否经肾盏穹窿穿刺。记录血红蛋白下降值、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是否经肾盏穹窿穿刺的情况。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性别[男/女:19/5例与16/8例]、年龄[(44.2±11.2)岁与(45.4±10.7)岁]、体质指数[(21.8±2.8)kg/m 2与(21.81±2.7)kg/m 2]、结石长径[38.0(24.0,25.5)cm与35.5(24.8,47.0)cm]、结石位置[左/右:9/15例与9/15例]、肾积水情况[无/轻度:15/9例与16/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肾盏穹窿穿刺准确率[87.50%(21/24)与41.67%(10/24)]、血红蛋白下降值[2.0(0,12.0)g/L与14.0(7.0,17.0)g/L]、穿刺时间[40.0(28.5,53.0)s与70.0(55.5,84.5)s]、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83%(23/24)与75.00%(1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输血,无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对于肾盏无积水或轻度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非血管超声造影辅助PCNL较常规超声辅助可显著提高肾盏穹窿穿刺的准确性,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创伤性凝血病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创伤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机体灌注不足、组织细胞损伤、凝血酶生成异常、纤维蛋白原与纤溶异常是发生创伤性凝血病(TIC)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常规凝血试验及血栓弹力图有助于诊断TIC,且血栓弹力图可指导临床输血治疗,"优化的终末器官灌注"和"充足的氧供"是TIC的复苏目标。积极正确的院前治疗、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合理的输血及抗纤溶治疗有益于提高TIC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护士危机意识教育的预警性干预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对学龄儿童下肢骨折复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危机意识教育的预警性干预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对学龄儿童下肢骨折复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学龄期行下肢骨折复位术后住院儿童7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护士危机意识教育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比较两组患儿凝血指标、DVT阳性实验结果、血栓风险等级、并发症以及住院时期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血纤维蛋白原(Fbg)小于常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压迫腓肠试验、直腿伸踝试验阳性比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DVT发生风险等级比例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常规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生理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情感功能各维度得分高于常规组(均 P<0.05)。 结论:护士危机意识教育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可有效预防学龄儿童下肢骨折复位术后下肢DVT,改善患儿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