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环孢素A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0.05%环孢素A及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20年4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门诊被诊断为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患者,纳入单眼进行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A、B两组:前3个月A组局部给予0.05%环孢素A+0.1%氟米龙+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0.1%他克莫司;后3个月两组均只使用0.05%环孢素A和玻璃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视力和眼压,并统计患者用药后的刺激症状。结果:共纳入83例(83只眼)眼部cGVHD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为(28.57±15.67)岁;其中A组44例,B组39例。治疗后1个月,A组CFS由10.0(6.0,14.0)分降低至5.0(3.0,8.5)分( P<0.001);B组CFS由10.0(6.0,15.0)分降低至6.0(2.0,10.0)分( P<0.001),BUT由2.0(1.0,2.0)s增加至2.0(1.8,3.3)s( P<0.001);两组OSDI均无明显降低(均 P>0.05),两组间OSDI、CFS、BUT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3个月时,A组OSDI由治疗前的32.5(10.7,51.1)分降低至15.9(7.5,33.7)分( P<0.05),CFS降低至6.0(2.0,9.5)分( P<0.05),BUT增加至2.0 s(1.0,3.5)( P<0.05);B组CFS降低至5.0(3.0,12.0)分( P<0.05),BUT增加至2.0(2.0,3.0)s( P<0.05),OSDI无明显降低( P>0.05);A组OSDI低于B组( P<0.05);两组间CFS、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6个月,A组OSDI评分、CFS评分和BUT分别为18.9(9.3,34.2)分、7.0(3.0,8.5)分和2.0(1.0,3.0)s,B组分别为10.9(3.6,35.4)分、5.5(2.8,10.0)和2.0(1.0,2.0)s。与治疗前相比,A组CFS降低、BUT增加,B组OSD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FS、BU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安全性:治疗1个月时B组眼压由13.2(11.0,19.0)mmHg(1 mmHg=0.133 kPa)升高至14.8(12.8,18.8)mmHg( P<0.05),但治疗期间两组眼压波动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A组视力有明显改善( P<0.05),B组视力较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刺激症状:A组50%的患者报告使用0.05%环孢素A滴眼液后出现刺激症状,B组80%的患者报告使用0.1%他克莫司滴眼液后出现刺激症状,症状在用药后缓解。 结论:0.05%环孢素A滴眼液或0.1%他克莫司滴眼液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用,均能发挥较好的抗炎效果,是治疗眼部cGVHD相关重度干眼安全、有效的手段。0.1%他克莫司滴眼液起效较快;0.05%环孢素A的远期效果更为稳定,改善症状较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首诊的干眼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4个临床研究中心连续纳入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141例141眼。所有患者均自行完成中国干眼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和干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问卷(DEQS)调查以评估干眼相关症状,患者均接受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无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以评估干眼相关体征,评估受检眼干眼症状与体征之间的关联;根据有无角膜荧光素染色将受检眼分为角膜染色阳性组和角膜染色阴性组,采用各问卷评分方法评估两个组受检眼干眼症状情况。根据《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将受检眼分为水液缺乏型干眼组、蒸发过强型干眼组、混合型干眼组和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组,比较组间受检眼干眼相关体征的差别。结果:受检眼中国干眼问卷总评分为12.00(7.00,16.00)分,OSDI问卷总评分为25.00(17.50,36.93)分,DEQS问卷总评分为32.02(15.77,52.34)分。最常见的症状是受检眼中有眼干燥感者130眼,占92.2%;有眼疲劳症状者109眼,占77.3%;有异物感者108眼,占76.6%。眼干、异物感、畏光评分与角膜染色评分均呈弱正相关( r=0.177、0.297、0.172,均 P<0.05);受检眼眼痛不适、畏光、视力波动评分与泪液分泌量呈弱负相关( r=-0.178、-0.197、-0.174,均 P<0.05)。43.3%(61眼)患者使用视频终端。蒸发过强型干眼75眼,占53.2%;混合型干眼43眼,占30.5%;水液缺乏型干眼18眼,占12.8%;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3眼,占2.1%。 结论: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以轻中度干眼为主,症状与体征具有一定关联。蒸发过强型干眼是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97.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联合局部化学药物治疗眼表鳞状细胞瘤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局部化学药物治疗眼表鳞状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经孝感市中心医院病理诊断为眼表鳞状细胞瘤的42例(42只眼)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均行眼表鳞状细胞瘤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试验组术后联合局部化疗。随访1年。观察比较术前、术后两组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病理分型、复发情况。结果:两组OSDI评分、BUT、SIt、FL在术后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6、7.67、-7.22、6.72,均 P<0.05),两组各项指标在术前、术后2周、1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术后3周OSDI评分、BUT、SIt、F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79、13.12、9.88、8.88,均 P<0.001),试验组术后16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病理分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年,试验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36.84%(7/19)。 结论:肿瘤切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眼表鳞状细胞瘤可以明显减少OSSN的复发,缩短局部化疗的时间,虽然治疗早期对干眼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可逆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睑术后眼睑痉挛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1岁,因"双眼上睑重睑术后间断性睁眼困难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患者2017年10月在整形医院行双眼上睑重睑术,术后1周随眼睑肿胀消退后出现双眼睁眼困难、频繁眨眼伴上睑内侧牵扯感,自行按压眉弓内侧后能缓解或自行缓解,缓解后睁眼自如,无不适。病情反复发作,发作及缓解无规律。患者于2018年12月曾到外院眼科完善干眼相关检查,未见异常,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人工泪液局部治疗,但效果不佳;在外院神经内科就诊并完善肌电图、头颅核磁共振等检查未见异常及Tension试验阴性。诊断为焦虑症,给予抗焦虑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于2019年9月因间断性睁眼困难伴眼睑牵拉痛及流泪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神经系统性疾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且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眼部检查示:视力:右眼为1.0,左眼1.0;眼压右眼13.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5 mmHg。病情缓解时:双眼上睑遮盖上角膜缘下约2 mm,开睑自如,眼睑闭合完整,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眼底正常。病情发作时:双眼上睑遮盖上角膜缘下约4 mm,开睑困难,眼睑闭合完整,频繁眨眼。双眼泪道冲洗通畅。辅助检查示:右眼泪液分泌试验为13 mm,左眼为15 mm;右眼泪膜破裂时间为10 s,左眼12 s;头颅及眼眶MR、肌电图未见异常;Tension试验显示阴性。诊断:双眼重睑术后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P)。治疗方案:痉挛发作时使用表面麻醉剂丙美卡因(Alcon,15 ml/支)无缓解;A型肉毒杆菌毒素(兰州生物制品,100单位/支),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4 ml稀释至25 μ/mL,安多福(0.5%PVP-I消毒液,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消毒双眼(范围上至发际线、外至耳前、下至鼻翼),1 ml皮肤注射器和4.5号针头抽取稀释后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先行右眼轮匝肌注射,对上下眼睑中内1/3、中外1/3距睑缘3 mm处及距外眦5 mm处的颞侧皮下眼轮匝肌共5处进行注射,每点注射0.1 ml;同法进行左眼轮匝肌注射。注射后第2天患者诉牵扯感已明显缓解,睁眼自然,痉挛强度分级为0级,定期观察随访1年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翼管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6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观察组采用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共40例;对照组采用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共20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近远期疗效随访,参照AR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将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4个症状作为疗效指数进行评分。通过鼻内镜或鼻窦CT评估术后下鼻甲肿胀消退的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泪液分泌情况,结合眼部症状,对干眼症患者进行计数。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手术前后及两组之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下鼻甲体征在观察组分别为(2.73±0.45)、(1.20±0.41)、(1.25±0.49)和(1.30±0.56)分,对照组分别为(2.75±0.44)、(1.45±0.69)、(1.75±0.72)和(1.90±0.85)分,两组主体间效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28, P<0.05),提示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更持久。术后2年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50%(10/20)。费希尔精确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88, P<0.05)。术后随访1.5年时,两组均未出现干眼症患者。 结论: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均有很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前者较后者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蠕形螨检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干眼的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随机选择20例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双眼阴性患者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观察两种眼部蠕形螨检查方法差异。结果:462例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蠕形螨的干眼患者中,309例阳性,阳性率为66.88%(309/462)。眼部蠕形螨阴性患者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后,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70.00%(14/20)。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742, P<0.05)。 结论: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眼部蠕形螨效果较好,有望作为临床眼部蠕形螨感染诊断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睑缘炎患者中蠕形螨感染情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儿童睑缘炎疾病中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小儿眼科因异常瞬目、揉眼等眼表问题来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的14岁以下眼病患儿73例(73眼)作为观察组,症状较重眼纳入本研究,再选取14岁以下健康体检的非睑缘炎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右眼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睑板腺照相,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睫毛及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睑缘炎患儿中蠕形螨感染60眼,阳性率为82.19%(60/73),对照组非睑缘炎儿童20眼中蠕形螨感染3眼,阳性率为15.0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4, P=0.042);蠕形螨感染患儿干眼症的发生率68.25%(43/63),明显高于非蠕形螨感染患儿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52, P<0.001);蠕形螨感染组患儿睑板腺缺失程度明显高于非蠕形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21, P=0.001)。 结论:儿童蠕形螨感染导致的睑缘炎发病率高,并可能导致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表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PACRS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眼表管理实践指南(2017)》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对手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7年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师学会(APACRS)发布了全新《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后眼表管理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基础对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评估、临床症状、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特别强调干眼对高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白内障手术、屈光手术的术后视觉质量有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指南》的解读,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眼科医生对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的认识,并促进白内障和屈光手术的术前干眼预防、术后治疗等围手术期眼表的管理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致重症眼表损伤3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例1,患者,男,48岁,因左眼反复发红、磨痛、视力下降2个月及热泪溢出感4 d于2017年1月13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在外院接受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早期出现脾脏排斥反应,应用抗排斥药物后病情稳定,半年前停药。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0.2,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粗糙,晶状体密度增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眼压T-1,球结膜明显充血,角膜中央穿孔,白色分泌物附着,角膜基质水肿,KP(-),前房浅,前房闪辉(+),瞳孔欠圆,晶状体密度增高,位置前移,眼内窥不入(图1)。左眼溪流试验(+),角膜刮片未见微生物生长。Schirmer Ⅱ试验:右眼3 mm/5 min,左眼4 mm/5 min。诊断:左眼角膜穿孔;双眼干眼(继发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入院后使用抗细菌和抗炎滴眼液及人工泪液点眼。2017年1月14日行左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病变角膜细菌培养示克氏库克菌生长,药物敏感性试验示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夫西地酸敏感。术后全身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左眼局部应用质量分数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体积分数20%自体血清、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角膜上皮修复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抑制排斥反应;右眼用0.1%氟米龙滴眼液代替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其他药物同左眼。出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矫正视力0.6,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上皮略粗糙。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角膜上皮完整(图1)。术后1个月左眼角膜植片上皮缺损,调整局部用药后未修复,2017年3月2日再次入院。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中央轻度混浊,上皮缺损4 mm×3 mm。Schirmer Ⅱ试验:右眼5 mm/5 min,左眼1 mm/5 min。角膜刮片无微生物生长。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示病灶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左眼角膜植片溃疡;左眼PKP术后;双眼干眼(继发性);cGVHD,局部用药同右眼出院前,症状无明显缓解,2017年3月3日行双眼下泪点栓塞,角膜仍无明显修复。2017年3月6日行左眼睑缘粘连术,上下睑缘中内、中外1/3做睑缘创面永久性缝合,病情稳定后出院,1周后拆除皮肤缝线,角膜上皮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干眼症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在干眼分析中的客观散射指数(OSI)与泪液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杭州西湖之江眼科医院就诊的干眼患者30例(60眼)。记录荧光素染色下的泪膜破裂时间(TBUT)、表面麻醉下泪液分泌实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同时采用OQAS-II记录患者的基础OSI(Basic OSI)、20 s内自然眨眼状态下的平均OSI(Mean OSI1)、20 s内不眨眼状态下的平均OSI(Mean OSI2),并计算Mean OSI1、Mean OSI2与Basic OSI之间的差值(分别记录为ΔOSI1、ΔOSI2)。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Basic OSI、Mean OSI1、Mean OSI2、ΔOSI1、ΔOSI2等与BUT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TBUT为0.93~7.05(2.56±1.02)s,SⅠT为(11.33±7.93)mm/5 min,60眼中4眼出现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Basic OSI中位数为0.60(0.40,1.28),Mean OSI1为1.22(0.68,2.22),Mean OSI2为2.18(1.13,2.85),经计算ΔOSI1为0.41(0.25,1.01),ΔOSI2为1.13(0.48,2.30)。ΔOSI1、ΔOSI2均与BUT呈负相关( r=-0.276, P=0.033;-0.305, P=0.018),余指标与BUT无相关性。 结论::OQAS-II系统提供的干眼分析功能在干眼症的诊断中能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泪膜稳定性及视觉质量的变化。采用OQAS-II检测泪膜稳定性时,应嘱咐患者尽量不要眨眼,提供的结果才更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